黃帝好奇地問岐伯:“嘿,岐伯大師,我一直對中醫裏講的‘虛實’之道充滿了好奇,您能給我詳細說說這其中的精髓所在嗎?”


    岐伯捋了捋他那飄逸的胡須,笑眯眯地回答:“黃帝陛下,您這個問題問得好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虛實相生。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啊,如果他的氣息充沛,身體自然也會顯得健壯有力,這就是‘氣實形實’,是健康的狀態;反過來,如果氣息不足,身體就會顯得虛弱無力,那便是‘氣虛形虛’,這就是常說的亞健康或者生病了。這呀,是大自然的規律,違背了它,身體就會出問題。”


    黃帝聽了,點了點頭,笑道:“哦?聽起來挺有意思的嘛。那吃的方麵呢?跟這虛實有什麽關係?”


    岐伯繼續解釋道:“陛下真是睿智,飲食與身體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您想啊,如果一個人吃得飽,營養充足,那他體內的‘氣’自然就旺盛,我們稱之為‘穀盛氣盛’,這是身體強壯的基礎。反過來,如果吃得少,營養跟不上,氣就會虛,也就是‘穀虛氣虛’,身體自然會顯得疲憊不堪。所以啊,吃飯也是門大學問,得吃得好,吃得對,身體才能棒棒的!”


    黃帝哈哈大笑,拍了拍手說:“妙哉!那脈象呢?我聽說中醫看病,一把脈就知道個大概,這虛實與脈象又有什麽關係?”


    岐伯收斂了笑容,正色道:“脈象,那可是中醫診斷的瑰寶之一。一個人的脈象如果強勁有力,跳動均勻,那就說明他的血液充盈,我們稱之為‘脈實血實’,這是健康的標誌。反之,如果脈象細弱無力,或者跳動不規律,那就是‘脈虛血虛’,往往是身體出了問題的信號。比如,有的人氣血不足,脈象就會像細線一樣微弱;有的人則因為淤血堵塞,脈象會顯得沉重遲滯。通過這些細微的變化,我們就能窺見人體內部的秘密。”


    黃帝聽得入了迷,不禁感歎道:“中醫真是博大精深啊!不過,這虛實之道聽起來高深莫測,咱們老百姓怎麽才能簡單理解並運用呢?”


    岐伯微微一笑,說:“其實也不難。咱們可以把身體想象成一座花園,氣就是花園裏的陽光雨露,形就是花園裏的花草樹木。陽光雨露充足,花草樹木自然長得茂盛;反之,則枯萎凋零。所以,要想身體好,就得讓‘氣’充足起來,這就需要我們合理飲食,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至於脈象嘛,雖然複雜,但咱們也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初步判斷。比如,如果你最近總感覺頭暈眼花,手腳冰涼,那可能就是血虛了;如果你容易疲勞,稍微一動就氣喘籲籲,那可能是氣虛了。這時候,就該去找專業的中醫大夫瞧瞧,用中藥來調理調理了。”


    黃帝聽罷,連連點頭,心中對中醫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他想了想,又說:“岐伯啊,你能不能給我舉個例子,說說這虛實之證在日常生活中是怎麽表現的?還有,如果得了病,該怎麽用中藥來調理呢?”


    岐伯想了想,便舉了個例子:“比如說吧,有個人最近總是感覺渾身無力,食欲不振,麵色蒼白,脈象細弱無力。這就是典型的氣虛血虛之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給他開一劑‘四君子湯’來補氣健脾,再配上‘四物湯’來補血養血。四君子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每樣大約10克左右,煮水喝,能很好地補充體內的氣。而四物湯則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組成,也是各10克左右,能補血活血,改善麵色。兩者合用,既能補氣又能補血,對氣虛血虛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大補之藥啊!”


    黃帝聽了,眼睛一亮,說道:“原來如此!看來中醫治病,真的是要辨證施治,因人而異啊!岐伯大師,您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啊!”


    黃帝又發問了:“嘿,岐伯老兄,你說說看,啥樣的情況算是身體的‘叛逆’行為,也就是不正常的狀態呢?”


    岐伯一聽,笑眯眯地捋了捋他那長須,緩緩道來:“黃帝陛下,您這問題問得好!咱們來聊聊那些身體裏的‘小叛逆’吧。”


    “首先,咱們說說‘氣虛身熱’,這就好比是夏天你穿著羽絨服出門,明明體內能量不足,該涼快的時候卻熱得冒汗。這就像是身體裏的‘空調’壞了,明明電量不足(氣虛),卻還拚命吹熱風(身熱),這不就是典型的‘叛逆’嘛!”


    “再來說說‘穀入多而氣少’,這就像是吃貨朋友,每天海吃胡喝,但就是不長力氣,還容易累。明明食物(穀)進得多,按理說應該轉化成滿滿的活力(氣),結果卻是‘氣’不足,你說這是不是身體在跟你唱反調呢?”


    “接下來,‘穀不入而氣多’,這簡直就是逆天了!想象一下,有人好幾天不吃飯,卻精神抖擻,好像永動機一樣。雖然聽起來很神奇,但在正常情況下,這絕對是不合常理的。就像手機沒充電卻電量滿滿,肯定是有問題的。身體也是一樣,不吸收營養(穀不入),卻精力充沛(氣多),這背後的原因得好好查查。”


    “至於‘脈盛血少’,這就像是個空有其表的家夥,脈搏跳得跟打鼓似的(脈盛),一看就以為是個健壯的小夥子,結果一抽血檢查,哎呀媽呀,貧血嚴重(血少)。這就像是在健身房練出了一身肌肉,結果一稱體重,發現全是衣服和水的重量,這不得讓人哭笑不得嘛!”


    “最後,‘脈少血多’,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脈搏微弱得像小貓撓癢癢(脈少),但一查血色素,嘿,比正常值還高。這就像是個低調的土豪,平時穿著樸素,一打開錢包,哇塞,全是百元大鈔!不過,在醫學上,這種反差也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告信號,得留心。”


    說到這裏,咱們不妨再聊聊這些“叛逆”現象背後的養生小智慧。


    首先,對於“氣虛身熱”的朋友們,記得要“補氣降溫”。可以試試黃芪燉雞湯,黃芪補氣效果杠杠的,雞湯又能滋養身體,兩者結合,讓你從內到外都暖和起來,但又不至於過熱。


    至於“穀入多而氣少”,那就得考慮是不是脾胃功能弱了。這時候,小米粥和山藥就是你的好朋友了。小米粥養胃,山藥健脾,雙管齊下,幫助你把吃進去的食物更好地轉化成能量。


    “穀不入而氣多”的情況比較特殊,可能需要谘詢專業醫生,看看是不是內分泌係統或者其他方麵的問題。但日常生活中,保持規律的作息和適量的運動,對調節身體機能總是有好處的。


    “脈盛血少”的朋友們,得注意補血了。紅棗、枸杞、桂圓,這些都是補血的好東西。可以泡點紅棗枸杞茶,或者燉點桂圓蓮子羹,既美味又滋補。


    而“脈少血多”的情況,雖然聽起來不太常見,但也要重視。這可能是血液循環不暢或者身體其他係統有問題的表現。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外,定期體檢也是必不可少的。


    岐伯捋著胡子又慢悠悠地說:“氣盛身寒,得之傷寒。這話啊,就像是武俠小說裏的大俠,內功深厚,但偏偏中了寒冰掌,外表看著熱氣騰騰,內裏卻是寒氣逼人。為啥?還不是因為不小心被那‘傷寒’小賊給偷襲了!”


    “那傷寒是啥呢?簡單說,就是咱們現在說的風寒感冒,冷空氣啊,病毒啊,悄悄溜進你的身體,和你的正氣幹上了架。正氣呢,想往外推這些不速之客,結果打得熱火朝天,外麵看著就熱氣騰騰的,其實身體裏麵冷得直哆嗦。這時候,就得來點溫暖的薑湯,或者捂上幾床被子,讓身體暖和起來,把寒氣逼出去。”


    接下來,岐伯話鋒一轉:“氣虛身熱,得之傷暑。嘿,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夏天,太陽火辣辣的,你本來就氣虛,就像武俠小說裏那個剛下山的小徒弟,內功還沒練到家呢,就遇到了‘傷暑’這個大魔頭。這魔頭一來,熱得你喘不過氣,身上直冒汗,但一摸額頭,嘿,還熱乎乎的。這就是氣虛加上暑熱,身體調節不過來,熱氣都憋在體內了。”


    “對付傷暑,咱們可不能硬碰硬,得智取。來點綠豆湯,清涼解暑;或者泡杯菊花茶,清熱解毒。記得啊,別在太陽底下暴曬,找個陰涼地兒歇歇腳,讓身體慢慢恢複元氣。”


    再來說說吃飯和氣的關係。岐伯眯著眼睛,繼續說道:“穀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這句話啊,就像是說,你吃了滿滿一大碗飯,但感覺還是不頂飽,氣兒不足。為啥?可能是你之前不小心‘失血’了,比如大姨媽來了,或者小傷口流血沒在意。血和氣啊,它們是親兄弟,血少了,氣自然也就不夠用了。再加上濕氣這家夥喜歡躲在身體下麵搗亂,讓你的脾胃運化不好,吃再多也吸收不了。”


    “這時候,你得來點健脾祛濕的食療,比如紅豆薏米粥,既能補血又能去濕。還有啊,適當運動,出出汗,也是排濕的好方法。記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得好好養著!”


    岐伯又神秘一笑:“穀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這話說的是,你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感覺肚子脹脹的,氣鼓鼓的。為啥?可能是胃和肺裏麵有‘邪氣’在作祟。比如吃壞了東西,胃不舒服;或者感冒咳嗽,肺氣不順。這時候啊,就得對症下藥了,胃不舒服就喝點小米粥養養胃;咳嗽了就燉點冰糖雪梨潤潤肺。”


    “而且啊,保持心情愉快也很重要。你想啊,心情一好,氣血就順暢;氣血一順暢,那些邪氣自然就沒地方躲了。所以啊,別整天愁眉苦臉的,多笑笑,身體自然就好起來了。”


    岐伯又接著說:咱們說說“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這話啊,聽起來高深莫測,其實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如果你摸到一個人的脈象細細弱弱的,像是根細線,但人家身體裏血液卻不少,甚至還偏多,那多半是因為這家夥體內有“熱”在作祟,就像是火鍋吃多了,身體裏的“小火爐”燒得旺旺的。這“熱”啊,往往是因為吃喝不注意,冷飲熱食混著吃,或者就是單純的“內火旺盛”。想象一下,夏天你在太陽底下走了半天,口幹舌燥,體內就像是有把火在燒,這時候的脈象,大概就是這種“脈小血多”的感覺了。


    再來看“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這句子一出來,感覺就像是在說:“嘿,這位朋友,你的脈象寬寬大大的,像是大河奔騰,但奇怪的是,你身體裏的血卻不夠多,就像是大河裏的水被抽走了不少。而且啊,你這脈象裏還藏著‘風’和‘氣’的影子,吃啥都感覺不吸收,水都喝不下幾口。”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誇張?但其實,中醫裏講的“風氣”,可以理解為身體裏的氣血運行不暢,有些地方堵了,有些地方空了,導致氣血分布不均。這種情況下,人可能會覺得渾身不自在,食欲不振,連喝水都費勁。想象一下,如果你家的水管被堵了,水流不暢,家裏是不是就幹燥得要命,連喝口水都得費勁?


    接下來,咱們聊聊“實”與“虛”的學問。中醫裏常說“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這話簡單易懂,就是說,身體壯實的人,是因為氣血往裏走,積聚得多;而身體虛弱的人,則是因為氣血往外跑,流失得多。再進一步,“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就是說,氣血太旺盛了,人就容易發熱;而氣血不足了,人就容易怕冷。這就像是冬天裏的一把火和夏天裏的一塊冰,感覺完全相反。


    至於針灸時怎麽分辨“入實”還是“入虛”,並采取相應的手法呢?咱們的老祖宗可是有大智慧的。他們說:“入實者,左手開針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如果你要給一個氣血過盛的人紮針,得用左手輕輕按住穴位旁邊,讓針孔稍微敞開一點,好讓多餘的“氣”隨著針尖的進入而慢慢泄出去;而如果是給氣血虛弱的人紮針,那就要反過來了,左手得把針孔附近捂得嚴嚴實實的,就像是給漏氣的氣球打補丁一樣,讓針帶進去的“氣”能留在體內,起到補益的作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八百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八百裏並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