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好奇地問岐伯:“老師啊,我很想聽聽那些關於身體保養的禁忌與秘訣,您能詳細講講嗎?”岐伯捋了捋胡須,微笑著回答道:“陛下所言極是,人體之內,五髒六腑各有其要害之處,這些微妙之處,我們不可不細心體察啊。”


    “比如說,咱們常說‘肝生於左’,這可不是說肝真的長在左邊那麽簡單,它寓意著肝氣主升發,如同春日之陽,從東方升起,給予萬物生機。而‘肺藏於右’,則是說肺氣主降斂,如同秋日之金,收斂萬物於西方,保持體內的平衡與和諧。這兩者一升一降,恰似自然界的晝夜更替,不可或缺。”


    “再來說心,‘心部於表’,這裏的心不僅僅是指心髒這個器官,更是指心主血脈、主神明,它的影響力遍布全身,表現在外就是我們的麵色、神情乃至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心若安泰,則麵色紅潤,神采奕奕;反之,則麵色無華,精神萎靡。”


    “腎呢,被稱為‘腎治於裏’,它藏精主水,是生命之根,先天之本。腎精充足,則人體發育健全,骨骼強壯,精力充沛;腎精虧虛,則會出現一係列衰老和虛弱的表現。所以,保護腎髒,就是守護我們的生命之源。”


    “至於脾,被形象地稱為‘脾為之使’,它就像是身體裏的快遞員,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營養,並輸送到全身各處。脾健則氣血生化有源,身體各部位都能得到滋養;脾虛則運化無力,身體就會營養不良,出現各種亞健康狀態。”


    “而胃,則被比作‘胃為之市’,這裏是食物進入身體後的第一個大型交易市場,需要消化、分解、吸收各種營養物質。胃好,則食欲旺盛,消化吸收能力強;胃差,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身體自然也會跟著遭殃。”


    “至於您提到的‘鬲盲之上,中有父母’,這其實是古人對人體解剖的一種形象描述,現在我們知道那裏大致對應的是胸腔區域,心肺等重要髒器都在其中。這裏的‘父母’可以理解為生命的根源和守護者,提醒我們要特別重視這一區域的健康。”


    “還有‘七節之傍,中有小心’,這裏的‘七節’大致指的是胸椎的某個區域,而‘小心’並非真有一個小心髒,而是指該區域可能隱藏著一些敏感點或重要穴位,如至陽穴等,刺激這些穴位可以對身體健康產生積極影響。不過,咱們現代人可不能隨便亂按哦,得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說到這裏,岐伯話鋒一轉,幽默道:“陛下,您看,這身體就像一座精密的宮殿,每個器官、每個穴位都是這座宮殿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宮殿長盛不衰,就得時時修繕,處處留心。比如,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這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還有啊,別忘了多笑笑,笑一笑,十年少嘛!”


    “當然啦,如果真的遇到身體不適,也別硬撐,得及時找大夫瞧瞧。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一人一方,就像做菜一樣,得根據食材的性味、季節的變化來調整烹飪方法。同樣,治病也得根據病人的體質、病情來選擇合適的方劑和治療方法。”


    “說到方劑,那可就複雜了,得根據藥材的性味歸經、配伍禁忌來精心配製。比如經典的四君子湯,就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專門用來健脾益氣。這每味藥的用量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多一分則太過,少一分則不及。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大概就是人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甘草6克,這樣搭配起來,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至於脈象嘛,那更是中醫的獨門絕技了。通過把脈,醫生可以感受到脈搏的跳動情況,從而推斷出病人的身體狀況。比如浮脈就像水麵上的浮萍,輕輕一摸就能感覺到,通常表示病在表;沉脈則像石頭沉入水底,需要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通常表示病在裏。這些脈象的變化,就像是大自然中的風雨雷電,各有其象,各有其意。”


    “在古老的醫學典籍裏,藏著一段關於人體奧秘與針灸之道的神秘敘述,它以一種近乎寓言的方式,講述了針刺不當可能帶來的後果。陛下,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咱們來說說“刺中心”,這可不是說要你去刺真的心髒哦,那可是要命的!這裏的“心”,咱們可以理解為中醫裏的“心包經”或是心髒周圍的敏感區域。想象一下,如果你不是專業的醫生,拿著針就往那兒戳,哎呀,那可真是“一日遊”的節奏啊!不過別擔心,現代醫學告訴我們,心髒位置深且被肋骨保護,除非手術,否則很難直接刺中。而真正的中醫針灸,講究的是穴位精準,絕不會隨意亂紮。至於“其動為噫”,大概就是身體在告訴你:“喂,你紮錯地方了,快住手!”隻不過這個“噫”字,聽起來就像是輕輕的歎息,仿佛身體在無奈地說:“唉,你怎麽這麽不小心呢?”


    接下來,咱們聊聊“刺中肝”。在中醫裏,肝可是個“情緒大師”,主管著我們的疏泄和藏血。如果說“五日死”是誇張的說法,那麽“其動為語”倒是挺有意思。想象一下,如果你真的不小心刺激了肝經上的某個敏感點,可能會感覺情緒突然變得特別激動,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跟朋友們滔滔不絕地分享起人生哲理來。這可不是說你要死了,而是身體在提醒你,該注意養肝護肝,少熬夜,多舒心了。


    再來說說“刺中腎”,六日?那也是個比喻啦,意思是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腎在中醫裏可是“先天之本”,掌管著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如果“刺中”了,身體可能會通過“嚏”(打噴嚏)這樣的方式來自我調節,就像是在說:“嘿,你動到我的能量庫了,趕緊調整下!”當然,現代針灸絕對不會讓你有這樣的困擾,因為專業的針灸師會精準定位,確保安全有效。


    “刺中肺”,三日?還是誇張手法。肺主氣,司呼吸,與我們的呼吸係統和皮膚健康息息相關。如果真的“中招”,可能會表現為咳嗽,這是身體在努力排出異物,保護自己的方式。不過,在現代針灸治療中,通過刺激肺經上的穴位,反而能幫助緩解咳嗽,改善呼吸功能呢!


    “刺中脾”,十日?更是個寓言啦。脾主運化,是身體的“後勤部長”,負責將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如果脾經受到不當刺激,可能會感覺吞咽時有異物感,這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注意飲食習慣,別給脾胃太大負擔。至於“十日死”,當然是不可能的啦,隻要及時調整,脾胃很快就能恢複活力。


    “刺中膽”,一日半?這聽起來就像是個快速反應的玩笑話。膽主決斷,與我們的勇氣和消化係統有關。如果真的不小心刺激了膽經,可能會感到惡心想吐(嘔),這是身體在告訴你:“嘿,你刺激到我的勇氣之源了,注意點哦!”不過,別擔心,這隻是暫時的反應,現代醫學和中醫針灸都有辦法幫你緩解。


    咱們得明白,“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這“跗上”啊,大致相當於咱們現在的腳踝附近。想象一下,你正享受著腳底按摩的舒適,突然有人手滑,一針紮深了,不偏不倚,正好刺中了那條重要的血管。哎,這下可好,血如泉湧,止都止不住,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嚴重起來真的能要人命。所以,咱們去足療、針灸,可得找專業人士,安全第一!


    再來說說“刺麵,中溜脈,不幸為盲”。這“溜脈”嘛,可以理解為麵部的一些細小血管網,特別是眼周附近。想象一下,你本想通過針灸美容,結果技師手一抖,針尖偏了方向,觸碰到了這些脆弱的血管。哎呀,輕則淤青一片,重則視力受損,甚至可能變成“四眼”的升級版——永久性失明。這可不是嚇唬人,麵部針灸,精細活兒,得找經驗豐富的師傅才行!


    接下來,“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這聽起來就讓人脊背發涼。腦戶穴,大致在頭部後正中線,差不多是風府穴上邊一點的位置,那可是腦袋裏的“禁區”。要是誰手一哆嗦,針尖穿透了頭皮,直奔大腦而去,那後果,嘖嘖,簡直就是生命的倒計時。所以,頭部針灸,尤其是靠近腦幹的區域,絕對是技術活中的技術活,非專業人士,切勿嚐試!


    咱們繼續,“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舌頭下麵,血管豐富,神經敏感,一不小心,就可能“血濺當場”。而且,這裏還關係到咱們的發音係統,要是損傷了關鍵部位,嘿,別說唱歌了,連說話都可能變得含糊不清,成了“沉默的羔羊”。所以啊,口腔內的針灸治療,得找特別細心的醫生,溫柔點,再溫柔點!


    再聊聊“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這“布絡”可以理解為腳底複雜的經絡網絡。有時候,針下去了,血沒流出來,別以為就沒事了,它可能在裏麵悄悄作妖,導致局部腫脹。這就好比給輪胎打氣,氣沒從氣嘴出來,反而憋在了輪胎裏,能不鼓包嗎?所以,針灸後得注意觀察,有不對勁兒趕緊找醫生。


    至於“刺郤中大脈,令人仆脫色”,郤穴,那可是急救大穴,一般用來處理急性病症。但如果針刺過深,傷了大血管,那可就不是小事了,輕者頭暈目眩,重者直接倒地不起,臉色蒼白如紙。這告訴我們,急救穴位,用對了是救命稻草,用錯了就是奪命鐮刀。


    還有“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仆”,氣街穴,跟氣血循環息息相關。針沒紮對,血沒流出來,反而可能形成淤血,導致局部腫脹,走起路來跟“小老鼠”似的,蹣跚不前。這比喻雖然有點誇張,但理兒是這麽個理兒,針灸得講究個“氣血和暢”,不然就是自找麻煩。


    再往後,“刺脊間,中髓為傴”,這就更嚴重了。脊髓,人體的神經中樞,一旦受損,那可是不可逆的傷害。想象一下,本想緩解腰背疼痛,結果一針下去,人直接彎了腰,再也直不起來,這得多冤啊!所以,脊柱周圍的針灸,必須慎之又慎,非專業醫師,請勿靠近!


    再然後,“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乳房是女性的敏感地帶,也是疾病的高發區。針灸治療時,一旦操作不當,很容易引起感染,導致腫脹甚至更嚴重的後果。這就像是在嬌嫩的花朵上動刀子,得小心翼翼才行。


    “無剌大醉,令人氣亂。”這話兒翻譯過來就是:千萬別在哥們兒喝得東倒西歪的時候給他紮針!你想啊,人喝醉了,體內那股氣兒都亂成一鍋粥了,你再一針下去,嘿,那不得更亂嘛!就像給醉醺醺的程序員改代碼,一不小心,係統就崩潰了。所以啊,得等人家酒醒了,氣兒順了,再談針灸的事兒。


    接下來,“無刺大怒,令人氣逆。”這道理也簡單,人要是正在氣頭上,怒火中燒,那氣血肯定是逆流而上,跟瀑布似的。這時候你上去紮一針,不是火上澆油嘛!得,氣兒更逆了,搞不好還能憋出內傷來。咱們得勸他,深呼吸,數綿羊,等心平氣和了再說。


    再來說說“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饑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在驚人。”這簡直就是生活小貼士大全啊!剛幹完重活累活的人,身體正疲憊不堪呢,你給他紮針,他能舒服嗎?還有啊,剛吃飽飯的,肚子圓滾滾的,氣血都忙著消化去了,你這一針下去,說不定就消化不良了。再說大饑大渴的人,身體都快幹涸了,你得先給人家喝口水,吃口飯,緩過勁兒來再說。至於“在驚人”,想象一下,你正被什麽嚇到魂飛魄散的時候,突然有人拿針紮你,那不得嚇出心髒病來啊!所以,針灸也要看時機的嘛。


    說到穴位,咱們得提提“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這句話裏的“陰股”啊,大致相當於咱們現在說的腹股溝區域,那裏麵血管神經豐富得很。萬一紮針時不小心紮到大動脈,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血能嘩嘩往外流,搞不好就危及生命了。這就像在廚房切菜時不小心切到手上的大動脈,得趕緊止血送醫院啊!


    再來看“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這裏的“客主人”聽起來挺高大上,其實就是咱們耳朵後麵的一個穴位——聽宮穴。要是紮針時手法不當,紮得太深,傷到了裏麵的血管或神經,那可就不是鬧著玩的了。輕的可能會變成“內漏”,也就是內部出血或積液;重的嘛,可能就影響到聽力,變成“聾”了。所以啊,針灸師傅的手藝,那可是要千錘百煉的!


    “刺膝臏,出液為跛。”這裏的“膝臏”就是咱們常說的膝蓋骨周圍。如果紮針不當,導致關節腔內積液過多,那可就不是走路帶風那麽簡單了,而是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成了“跛腳大仙”。這告訴我們,針灸得精準,得小心,不然好端端的腿就給紮瘸了。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這裏的“臂太陰脈”大概就是咱們現代說的手太陰肺經上的穴位,比如列缺、太淵等。這些穴位靠近動脈,如果紮針時失手,導致大量出血,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分分鍾能要人命的!


    至於“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如湧泉、太溪等,都是關乎人體元氣的重要穴位。如果身體本身就很虛弱,再在這些穴位上紮針導致出血過多,那可就不僅僅是身體虛弱那麽簡單了,還可能影響到語言功能,讓人說話都費勁。這就像手機電量低得離譜時,你還想用它拍4k視頻,那不得卡成ppt嘛!


    咱們再從“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說起。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胸口正中央(咱們現代叫“膻中穴”的地方),一不小心紮深了那麽一點點,哎喲,那可是直接“對話”到肺部了。肺部受了點小驚嚇,就開始“抗議”了,表現出來就是喘不上氣,感覺像是被什麽東西壓住了胸口,隻能仰著頭拚命呼吸,那場麵,簡直是“呼吸也成了奢侈”。所以啊,針灸師們,手可得穩,心得更細,不然這小小的銀針,就成了肺部的“不速之客”。


    接著咱們聊聊“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這肘部啊,有個穴位叫“曲池”,是氣血匯聚的好地方。但要是你在這兒紮針時,手勁兒使大了,讓針尖“陷”了進去,嘿,這氣血可就不樂意了,它們聚在一起,不走了,結果呢?胳膊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伸不直也彎不了,那叫一個難受。這告訴我們,針灸啊,得講究個“度”,多了少了都不行。


    再來說說“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哎呀,這說的可是大腿內側,離咱們現代的“三陰交”穴不遠的地方。如果在這裏下針太深,哎喲,可能就觸動了控製小便的“開關”。想象一下,本來好好的,突然就感覺有股暖流不受控製地往外流,那場麵,別提多尷尬了。所以,針灸師們,在這個區域動手,可得溫柔再溫柔,畢竟,誰也不想在不經意間成為“水龍頭”。


    接下來,“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腋下和脅間,那可是肝氣、肺氣喜歡溜達的地方,特別是“期門”、“淵腋”這些穴位附近。如果你在這兒紮針不小心“深入敵後”,哎呀,肺氣一受刺激,咳嗽就跟著來了,而且還是那種停不下來的節奏。看來,針灸不僅是技術活,還是心理戰,得時刻準備著應對身體的各種“小情緒”。


    再聊聊“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少腹啊,那可是膀胱的領地,一不小心紮到了膀胱的“敏感點”,好家夥,尿液就迫不及待地往外湧了。更糟的是,這之後還可能感覺小肚子脹脹的,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所以啊,針灸師們在處理這一帶時,得像是走鋼絲一樣小心翼翼,畢竟,誰也不想在“方便”的問題上給人添堵。


    至於“刺脛腸內陷,為腫”,那就是說在小腿肚子(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這些穴位附近)紮針太深,可能會導致局部腫脹。小腿啊,就像是身體的“小馬達”,經絡血管錯綜複雜,紮針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交通堵塞”。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這裏的“匡上”可能指的是眼眶周圍,而“陷骨中脈”則可能是指眼眶內的一些重要穴位或血管。如果在這裏下針不當,哎呀,那可是個大問題,輕則眼睛漏血(當然不是真的“漏”出來,是血管受損的意思),重則影響視力,甚至可能引發失明。這簡直就是針灸界的“高壓線”,絕對不能觸碰。


    至於“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那就是說在關節處紮針時,如果傷到了關節腔內的滑液,導致滑液外流,關節就會變得僵硬,活動不便。關節啊,就像是身體的“軸承”,得時刻保持潤滑,才能靈活運轉。所以,針灸師們在處理關節時,得比繡花還細心,可不能讓它“生鏽”了。


    總而言之,針灸這門藝術,既考驗技術,又考驗心態。它要求針灸師們不僅要熟悉人體的經絡穴位,還要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針刺的深度、角度和力度。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針都精準無誤,讓患者感受到針灸帶來的神奇療效。當然啦,咱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要記得給身邊的針灸師們點個讚,感謝他們用一根根小小的銀針,為我們解除了病痛,帶來了健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八百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八百裏並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