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捉“鬼”
傳說,李時珍曾多次來到鄱陽湖地區,為人們治療疾病,甚至還在石鍾山上捉過“鬼”。
那是一個秋天的日子,李時珍來到了湖口。剛一走進城中,便聽見人們沸沸揚揚地喊叫:“快去石鍾山看道士捉鬼呀!”成群結隊的人們湧向石鍾山,李時珍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也跟隨著人群前往。
圖片
隻見石鍾山上一棵大柞樹下,裏三層外三層地圍滿了人。在圈子中央,一座高高的平台搭建起來,一個胖胖的道士披頭散發,手持長劍,正在作法。旁邊站著一位小道士和三個用頭巾包著頭的人。
原來,就在前天早上,縣城布店王老板起床時,發現枕頭上有幾縷頭發。摸摸自己的頭,才知道後腦勺上突然禿了好幾塊,一照鏡子,禿的地方圓圓的,平滑光亮,像是被人細心地用剃刀剃光了一樣。這嚇得王老板不輕,而第二天,城裏又有兩個人也發現自己頭上毛發脫落。一時間,城裏人心惶惶,都說是有鬼作祟,夜裏出來給人剃頭。
李時珍一見被“鬼”剃了頭的人,心裏就有了底。他沒有吭聲,站在一旁觀看朱道士如何捉鬼。隻見法壇上,朱道士先是口中念念有詞地祈禱了一番,然後大叫一聲,翻身跳起,揮劍亂舞了一陣。突然,劍頭一抖,指著那棵大柞樹,大聲喝道:“疾!惡鬼哪裏逃?本法師來也!”
他跳下壇來,直奔大柞樹,人們“嘩”的一聲跟著朱道士擁到柞樹前。朱道士裝模作樣地從懷裏掏出一張“符”,往樹上一帖,轉過身來,向眾人宣布道:“城裏有鬼剃人頭發,完全是這個柞樹精作怪,如不及時砍掉,不出一個月,這個惡鬼就會把全縣城的人的頭發全部剃光。快把柞樹砍掉,方可免災。”
圖片
立即,有幾個人拿來斧鋸,準備伐倒柞樹。這時,李時珍從人群中走出來說:“既然捉鬼,就應有法術,好端端的大樹砍掉,豈不可惜。”
朱道士見李時珍嘲笑他,就反問:“這麽說,你也會捉鬼?”
李時珍哈哈一笑:“別的鬼我不會捉,單會捉剃頭的鬼。”
站在旁邊的王老板等人忙說:“這位先生,你快幫我們捉鬼吧!”
“可以。不過,我也要尋一件法寶。”
王老板急問:“什麽法寶?哪裏去尋?”
李時珍四周望了望,說:“我的法寶好尋。我看這石鍾山上懸岩峭壁,古樹參天,氣候潮濕溫暖,百草叢生,說不定就有。這樣吧,今天天晚了,明天我上山尋法寶,一定幫你們把“鬼”捉住。”
朱道士見李時珍攪壞了他的好事,氣得直翻白眼,冷笑一聲說:“你們別聽他亂講,石鍾山有什麽法寶!他是在吹牛。”
李時珍也來氣了,對道士說:“道長,既然如此,我倆不妨講定如何?”
朱道士愣了一下,生氣地說:“怎麽講定?”
李時珍認真地說:“我倆以七天為限,先讓我捉“鬼”,如七天之內,他們三人頭上光禿處長出毛發,就不須你捉鬼了;如七天之內他們三人頭上不長毛發,你就贏了,從此我不再踏進湖口城半步,如何?”
李時珍的話一講完,眾人齊聲叫好。朱道士騎虎難下,隻好壯起膽子說:“好,一言為定,七日以後我們見高低。”說完,帶著小道士下山去了。
當晚,王老板安排李時珍歇了一宿。第二天一早,李時珍就上石鍾山尋“法寶”去了。
單說朱道士這幾天住在客店裏真是度日如年,天天派小道士去打聽李時珍的消息。一開始幾天還沒什麽,第六天頭上,小道士回報說:“鬼真的被李時珍捉住了,王老板三人頭上開始長頭發了。朱道士一聽大驚,心想:我捉鬼隻是騙錢,哪裏真見過鬼呀?這個人不但會捉鬼,還會幫人長出頭發,今後還有誰相信我呢?這一天,朱道士在床上躺了一天一夜,翻來複去,焦躁不安,看看天快亮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免得被人恥笑。於是,他叫小道士打水給他洗漱。誰知小道士一見他,嚇得“咣”一聲丟了銅盆,指著他頭說:“師父,你的頭……頭發”朱道士大驚,一摸頭上,不得了,一夜之間,他頭上竟光禿了四五塊,他也被“鬼”剃了頭。這可真把朱道士難倒了,他知道什麽樣的法術也不能使自己毛發重生,道士比不得和尚,沒有頭發怎麽行?隻有去求李時珍了。可又與他打了賭,這個麵子叫他往哪裏擱?思來想去,事情到了這一步,朱道士沒有辦法,隻好厚著臉皮去找李時珍。
圖片
看到捉鬼的朱道士也被“鬼”剃了頭,可真把湖口人笑掉了大牙。有人對李時珍說:“不要管他,讓他去捉“鬼”吧!”李時珍笑了笑,對朱道士說:“道長,實話告訴你,這不是什麽鬼剃頭,是一種脫發病症,叫油風,俗稱斑禿。人因精血不足,不能隨氣上營皮膚,風邪乘虛襲入,風盛血燥,發失濡養所致。此外與精神過度緊張有關。你焦慮過度,又整日在枕頭上摩擦,才得了斑禿的。”說著,李時珍取出一顆長著齒形大葉,根下長著一團黃棕色細絨毛的植物說:“我也沒什麽法寶,這是我在石鍾山上采的草藥,叫骨碎補,俗稱石毛薑,治這病最靈驗。”說著,又把石毛薑切成薄片,吩咐朱道士用薑片在斑禿處擦磨,七日之內反複用,斑禿處自會重新長出毛發。朱道士連忙接過,紅著臉,千謝萬謝。李時珍說:“不用謝。今後不要用鬼話騙人,耽誤別人治病了!”
李時珍見患這種病的人較多,怕自己走後無人會治,就教湖口人認熟了石毛薑。又對眾人說:“湖口得天獨厚,石鍾山上有的是石毛薑,你們自去采用吧。”
後來,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根據石鍾山上采石毛薑的事,特地寫下“石毛薑”一條,並注明:“生江南,根寄生樹石上,有毛,葉為庵茴,鄉堰背陰處。”至今,湖口縣有人長了斑禿,還上石鍾山上去采石毛薑來治療呢。
傳說,李時珍曾多次來到鄱陽湖地區,為人們治療疾病,甚至還在石鍾山上捉過“鬼”。
那是一個秋天的日子,李時珍來到了湖口。剛一走進城中,便聽見人們沸沸揚揚地喊叫:“快去石鍾山看道士捉鬼呀!”成群結隊的人們湧向石鍾山,李時珍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也跟隨著人群前往。
圖片
隻見石鍾山上一棵大柞樹下,裏三層外三層地圍滿了人。在圈子中央,一座高高的平台搭建起來,一個胖胖的道士披頭散發,手持長劍,正在作法。旁邊站著一位小道士和三個用頭巾包著頭的人。
原來,就在前天早上,縣城布店王老板起床時,發現枕頭上有幾縷頭發。摸摸自己的頭,才知道後腦勺上突然禿了好幾塊,一照鏡子,禿的地方圓圓的,平滑光亮,像是被人細心地用剃刀剃光了一樣。這嚇得王老板不輕,而第二天,城裏又有兩個人也發現自己頭上毛發脫落。一時間,城裏人心惶惶,都說是有鬼作祟,夜裏出來給人剃頭。
李時珍一見被“鬼”剃了頭的人,心裏就有了底。他沒有吭聲,站在一旁觀看朱道士如何捉鬼。隻見法壇上,朱道士先是口中念念有詞地祈禱了一番,然後大叫一聲,翻身跳起,揮劍亂舞了一陣。突然,劍頭一抖,指著那棵大柞樹,大聲喝道:“疾!惡鬼哪裏逃?本法師來也!”
他跳下壇來,直奔大柞樹,人們“嘩”的一聲跟著朱道士擁到柞樹前。朱道士裝模作樣地從懷裏掏出一張“符”,往樹上一帖,轉過身來,向眾人宣布道:“城裏有鬼剃人頭發,完全是這個柞樹精作怪,如不及時砍掉,不出一個月,這個惡鬼就會把全縣城的人的頭發全部剃光。快把柞樹砍掉,方可免災。”
圖片
立即,有幾個人拿來斧鋸,準備伐倒柞樹。這時,李時珍從人群中走出來說:“既然捉鬼,就應有法術,好端端的大樹砍掉,豈不可惜。”
朱道士見李時珍嘲笑他,就反問:“這麽說,你也會捉鬼?”
李時珍哈哈一笑:“別的鬼我不會捉,單會捉剃頭的鬼。”
站在旁邊的王老板等人忙說:“這位先生,你快幫我們捉鬼吧!”
“可以。不過,我也要尋一件法寶。”
王老板急問:“什麽法寶?哪裏去尋?”
李時珍四周望了望,說:“我的法寶好尋。我看這石鍾山上懸岩峭壁,古樹參天,氣候潮濕溫暖,百草叢生,說不定就有。這樣吧,今天天晚了,明天我上山尋法寶,一定幫你們把“鬼”捉住。”
朱道士見李時珍攪壞了他的好事,氣得直翻白眼,冷笑一聲說:“你們別聽他亂講,石鍾山有什麽法寶!他是在吹牛。”
李時珍也來氣了,對道士說:“道長,既然如此,我倆不妨講定如何?”
朱道士愣了一下,生氣地說:“怎麽講定?”
李時珍認真地說:“我倆以七天為限,先讓我捉“鬼”,如七天之內,他們三人頭上光禿處長出毛發,就不須你捉鬼了;如七天之內他們三人頭上不長毛發,你就贏了,從此我不再踏進湖口城半步,如何?”
李時珍的話一講完,眾人齊聲叫好。朱道士騎虎難下,隻好壯起膽子說:“好,一言為定,七日以後我們見高低。”說完,帶著小道士下山去了。
當晚,王老板安排李時珍歇了一宿。第二天一早,李時珍就上石鍾山尋“法寶”去了。
單說朱道士這幾天住在客店裏真是度日如年,天天派小道士去打聽李時珍的消息。一開始幾天還沒什麽,第六天頭上,小道士回報說:“鬼真的被李時珍捉住了,王老板三人頭上開始長頭發了。朱道士一聽大驚,心想:我捉鬼隻是騙錢,哪裏真見過鬼呀?這個人不但會捉鬼,還會幫人長出頭發,今後還有誰相信我呢?這一天,朱道士在床上躺了一天一夜,翻來複去,焦躁不安,看看天快亮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免得被人恥笑。於是,他叫小道士打水給他洗漱。誰知小道士一見他,嚇得“咣”一聲丟了銅盆,指著他頭說:“師父,你的頭……頭發”朱道士大驚,一摸頭上,不得了,一夜之間,他頭上竟光禿了四五塊,他也被“鬼”剃了頭。這可真把朱道士難倒了,他知道什麽樣的法術也不能使自己毛發重生,道士比不得和尚,沒有頭發怎麽行?隻有去求李時珍了。可又與他打了賭,這個麵子叫他往哪裏擱?思來想去,事情到了這一步,朱道士沒有辦法,隻好厚著臉皮去找李時珍。
圖片
看到捉鬼的朱道士也被“鬼”剃了頭,可真把湖口人笑掉了大牙。有人對李時珍說:“不要管他,讓他去捉“鬼”吧!”李時珍笑了笑,對朱道士說:“道長,實話告訴你,這不是什麽鬼剃頭,是一種脫發病症,叫油風,俗稱斑禿。人因精血不足,不能隨氣上營皮膚,風邪乘虛襲入,風盛血燥,發失濡養所致。此外與精神過度緊張有關。你焦慮過度,又整日在枕頭上摩擦,才得了斑禿的。”說著,李時珍取出一顆長著齒形大葉,根下長著一團黃棕色細絨毛的植物說:“我也沒什麽法寶,這是我在石鍾山上采的草藥,叫骨碎補,俗稱石毛薑,治這病最靈驗。”說著,又把石毛薑切成薄片,吩咐朱道士用薑片在斑禿處擦磨,七日之內反複用,斑禿處自會重新長出毛發。朱道士連忙接過,紅著臉,千謝萬謝。李時珍說:“不用謝。今後不要用鬼話騙人,耽誤別人治病了!”
李時珍見患這種病的人較多,怕自己走後無人會治,就教湖口人認熟了石毛薑。又對眾人說:“湖口得天獨厚,石鍾山上有的是石毛薑,你們自去采用吧。”
後來,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根據石鍾山上采石毛薑的事,特地寫下“石毛薑”一條,並注明:“生江南,根寄生樹石上,有毛,葉為庵茴,鄉堰背陰處。”至今,湖口縣有人長了斑禿,還上石鍾山上去采石毛薑來治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