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山東即墨新科進士李毓昌家中一團喜氣。眼看將近晌午,眾人正準備吃午飯,忽見李毓昌的貼身跟班馬連升闖了進來,一疊聲大叫:“不好啦!出事啦!”院中頓時一靜,家族中有功名的李泰清忙道:“連升,出了什麽事?”馬連升哭著說道:“老爺於十日前,在奉命去淮安府山陽縣查賑的任上,心神不寧,自縊身亡啦!”李家上下驚聞噩耗,悲痛萬分。馬連升又說老爺的另一個貼身跟班顧祥在山陽縣害了寒熱病死了,被葬在當地,自己雇了幾個人將老爺的靈柩拉了回來。
李泰清抓過急報讀了一遍,心中若有所思。自己對這個侄子還是很了解的。李毓昌中進士已經虛歲二十八,被吏部派去江蘇省赴任。到江蘇赴任時,正逢今年夏天洪水泛濫成災,哀鴻遍野。嘉慶皇帝下旨向當地下撥賑災銀,其中災情最重的山陽縣分得九萬九千兩。這是一筆巨款,朝廷擔心被官員貪汙,照例在賑災完畢後派員前去審計。李毓昌就是這時候作為查賑大員被派往山陽縣審查賬目的。
這樣一個前途似錦的新科進士,怎麽會突然“心神不寧”上吊自殺呢?李泰清將靈柩安頓完畢,表麵上照常發喪,暗中趁夜仔細清點遺物。箱籠裏也就是一些書籍、幾件舊衣服。李泰清翻出一件馬褂,發現馬褂胸前及兩袖血跡斑斑。將馬褂翻過來,發現馬褂後麵縫了一塊厚厚的補丁。用剪刀鉸開補丁,一張小紙片赫然掉了出來。借著燭光,隻見上麵寫道:山陽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負天子。
正自疑惑,忽見窗外黑影一閃,一枚飛鏢破窗而入,朝著李泰清胸口激射而來。說時遲,那時快,李泰清也是個練家子,用嘴咬住飛鏢,貼地一滾,和黑影鬥了幾個回合,賣個破綻一腳將黑影踢飛,同時剛才暗算他的飛鏢也甩了出去。那黑影立住身形,用左手接住了飛鏢,“嘭”的一聲破窗而出。等李泰清追出去時,黑影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想剛才過招時,那黑影有意無意去搶他手中李毓昌留下的小紙片,看來侄子李毓昌的死因必有蹊蹺。想到這裏,李泰清連忙找來縣衙裏的仵作阿辛替李毓昌驗屍。
阿辛是縣衙裏的老仵作,跟李泰清有多年交情,仔細驗完屍體後說道:“二爺,從銀針化驗的結果看,死者是身中劇毒,死後再被人用繩索勒緊脖子吊起來的。老朽可以肯定,李毓昌是被人毒害無疑。”
李泰清說道:“我侄子的死因定有蹊蹺。最大的嫌疑人是山陽知縣王伸漢。事到如今,泰清有一事相求,萬望老先生成全。”阿辛滿口答應,稱隻要辦得到,一定竭力相幫,誓要還李毓昌一個清白。
李泰清四下瞄了幾眼,衝阿辛耳語了幾句。阿辛愣了愣,說道:“好,老朽這就回去準備,明晚二更拉車過來。”說著向外走去,剛出李府,與迎麵走來的一個酒鬼撞了個滿懷。那酒鬼嘴裏罵罵咧咧的:“老東西,瞎眼啦!”阿辛也沒搭理他,加快了腳步。那酒鬼卻是馬連升,剛從酒館裏出來。望著阿辛的背影,馬連升神誌一清,奇怪!三更半夜的,這個老仵作跑來李府做什麽?
想到這點後,馬連升渾身一顫,自己這次受人所托回到李府,就是為了監視李府動向,好伺機而動。剛才失手沒搶到馬褂中的小紙片,又險些暴露了身份。馬連升逃出去後,喝了個爛醉給自己壓驚。看來李泰清的疑心越來越重,八成是把阿辛找來驗屍的,自己不能坐以待斃,要采取行動了。
盜屍滅跡
“天幹物燥,小心火燭!”打更老頭吆喝一聲,又敲了下鑼。馬連升換上夜行衣,來到城西的一戶小院,縱身上了屋頂。隻見院中的阿辛正在套馬車,像是準備外出的樣子。又過了一盞茶工夫,阿辛趕著馬車走出小院向城東去了。馬連升見馬車走遠了,跳進院子裏蹲身查看地上兩道清晰的車轍。
查看完後,馬連升快速跟在馬車後麵,一直跟到李府後院的角門,看到阿辛敲門後,李泰清出來開了門,然後二人開始把馬車上的大箱子卸下來,全部搬進了內室。馬連升也不敢太靠近,隻能遠遠盯著。少時,隻見李泰清、阿辛二人抬著一副蒙著白布的擔架放上馬車。是李毓昌的屍體!馬連升一下子明白了:李毓昌的屍體是最有力的證據,高明的仵作一驗就知道屍體是死於中毒。隻要保住屍體,時機一到,隨時有可能翻案。但眼下天氣炎熱,屍體很容易腐爛,必須放在縣衙的停屍房裏冷凍才可以保存。
事發之時,馬連升曾建議燒毀李毓昌的屍體,來個死無對證。但是李毓昌畢竟是朝廷命官,如果直接銷毀屍體,於禮製不合,恐怕也會引人懷疑,所以才將屍體拉了回來。不料卻成了李泰清給李毓昌翻案的有利證據。
馬連升在心裏琢磨著,見二人已將屍體放好,李泰清拱手道:“老先生,一切就拜托啦。”阿辛點點頭,趕著馬車出了角門,徑直向衙門趕去。馬連升跟在後麵,現在最好的法子就是盜屍滅跡。隻要銷毀屍體,那就死無對證了,就是天皇老子來了也別想翻案。
跟了一個多時辰,阿辛將馬車趕到停屍房,兩個衙役上前來將屍體抬了進去。待人散去後,馬連升蒙麵鑽進停屍房裏,剛打亮火折子,一下子就傻眼了,偌大的停屍房裏停放著好幾百具屍體,都蒙著白布,哪一具才是李毓昌的呢?
一時別無他法,隻得一具一具查找。大半個時辰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馬連升急了,隨手又掀開一具屍體上蒙著的白布,是李泰清!李泰清眼一睜,伸手來抓他。馬連升身子一躲,跳窗逃了出去,門外早有幾十名衙役舉著火把,眨眼間將他團團圍住。李泰清快步出來,問道:“你是馬連升?”
馬連升渾身一激靈,沒有答話。李泰清冷哼一聲:“雖然你蒙著麵,但我還是敢斷定就是你。上次交手的時候,你武功高強,刀法卻一般。但是你憑空左手接住我飛鏢的那一手,著實讓我驚歎。其實你的左手比右手靈活,但是你那晚卻故意不用左手使刀,因為你怕人認出來。李府上下都知道,你是個左撇子,武藝高強,所以才讓你做李毓昌的貼身跟班。沒想到你不思回報,暗通外人害死了他!”
馬連升摘下臉上黑布,憤憤道:“其實你早就知道那個黑衣人是我,今晚故意把我引過來盜屍,想抓個現行!”李泰清沒有否認,他猜到那天偷襲他的黑衣人有可能就是馬連升後,就準備找機會再試探一下,所以今晚將李毓昌的屍體運到衙門的停屍房。馬連升為了毀屍滅跡,果然來停屍房盜屍,李泰清先一步來到停屍房,埋伏好了,正好當場逼馬連升暴露了自己。
李泰清喝道:“背主家奴!快說,我侄兒李毓昌是不是山陽知縣王伸漢害死的?”馬連升麵露不屑,驀地渾身一顫癱倒下去。李泰清連忙扶住他,隻見他胸口紮著一枚細小的毒針,滿嘴吐白沫子,頭一歪死了過去。
阿辛走過來忙問怎麽回事。李泰清站起身,說道:“他中了見血封喉的毒針死了。看來王伸漢不止派他一個人回來,還有別人。剛才怕他說出實情,那人用毒針將他射死了。”二人回到李府。照目前的情況看,王伸漢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阿辛建議直接上京告禦狀。
李泰清無奈地搖了搖頭,李毓昌自縊身亡的案子是江蘇當地省、府、縣三級官府做的結論,要推翻這一結論,談何容易。如果冒冒失失到京城告禦狀,非但打草驚蛇,弄不好還會被當成刁民抓起來。阿辛問道:“那接下來你打算怎麽辦?”李泰清沉吟片刻,說道:“聽說這幾日,毓昌的老師、安徽巡撫初紅齡要回即墨給他的老母親過大壽。我準備寫好狀紙,向初大人當麵陳述冤情。”
說話間,忽見一名衙役跑了進來,大叫道:“不好啦!衙門的停屍房著火啦,所有屍體都被大火燒啦!”二人連忙趕過去,隻見火勢凶猛,一眾衙役正忙著救火。沒了屍體就等於沒了證據,想給李毓昌翻案就更難了。
偷龍轉鳳
一連幾日,李泰清都將自己悶在書房裏,足不出戶。黃昏時分,忽見一名官差進來說道:“李大人,我家初大人想見你。”李泰清一聽來了精神,沒想到初紅齡這麽快就來到了即墨。二人趕到驛館中,那官差推開一間房門請他進去。李泰清見床前掛著一道簾子,隱約可見一位老人躺在床上。李泰清道:“初大人,您這是——”
初紅齡輕咳幾聲,說自己不礙事,路上害了風寒,大夫說容易感染,所以就掛道簾子。毓昌的事已經聽說了,那王伸漢簡直膽大包天,自己就算拚了這把老骨頭,也要替毓昌討回公道!
李泰清連忙跪下:“多謝大人。前幾天衙門的停屍房被燒了,肯定是王伸漢幹的,他想燒了李毓昌的屍體毀屍滅跡。幸虧我早有準備,將屍體放在一個極隱秘的地方,否則就完了。”初紅齡讓他回去準備一下,自己要親自查驗屍體。等給母親拜過壽就星夜趕往京城,將狀紙麵呈皇上,聽候聖裁。
李泰清愣了片刻,說道:“好,我這就回去準備。老太太七十大壽,我已經備了份壽禮,恭祝老太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初紅齡客套幾句,讓他先回去準備,自己吃過藥後馬上就趕過去查驗屍體。
李泰清應了聲,回到家連忙找來一名家丁吩咐幾句,那家丁聽完從後門跑了出去。李泰清長出一口氣,忽見幾十名官兵和一頂轎子闖了進來,隻聽一個聲音道:“李泰清!快將李毓昌的屍體抬出來,讓老夫親自查看。”
李泰清冷冷一笑:“你根本不是初紅齡!你到底是誰?”轎簾被掀開,隻見“初紅齡”從裏麵走出來,手在臉上一抹,變戲法似的換了一張麵孔,竟是李毓昌的另一個貼身跟班顧祥!
李泰清吃了一驚,顧祥哈哈笑道:“廢話少說!快把李毓昌的屍體交出來!”手一揮,手下眾官兵裏裏外外搜查李府,結果卻一無所獲。
顧祥得意地說道:“嗬嗬,李泰清,我讓你見一位老朋友。”兩名官兵押著阿辛走了出來。阿辛渾身衣衫破爛,傷痕累累,哭著說道:“二爺,我對不起你呀。他們抓了我一家老小,非逼我說呀。”
那晚阿辛剛回到家中,就被顧祥抓住了。顧祥逼問他李毓昌的屍體藏在哪裏。阿辛如實說了在停屍房裏,已經被大火燒了。顧祥又道:“老東西,那晚從李府運屍的時候,你親眼看到是李毓昌的屍體嗎?”
阿辛搖搖頭,說自己當時沒有掀開屍體上蓋著的白布,直接抬進了停屍房。顧祥心裏就更加起疑了,自己雖然放火燒了停屍房,但是萬一李毓昌的屍體根本就不在停屍房裏呢?顧祥又說道:“我看你那晚裝了幾個大箱子送到李府,車轍很深,裏麵裝的什麽?”阿辛說是冰塊,李泰清讓他運過去的,說是自己府裏有用。
顧祥登時恍然大悟,這是李泰清的“聲東擊西”之計。李毓昌的屍體肯定在別的地方,他要冰塊就是為了防止屍體腐爛。李泰清為了逼馬連升露出馬腳,才故意說把李毓昌的屍體放進衙門的停屍房裏。馬連升不知是計,前去停屍房盜屍,果然被李泰清抓了個現行。若不是顧祥一直在暗中監視馬連升,關鍵時刻用毒針將其滅了口,萬一讓馬連升開了口,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在顧祥的威逼之下,阿辛說出了李泰清準備求助初紅齡的計劃。顧祥控製住阿辛,花錢買通了附近的山賊,命他們日夜守住進出即墨的要道,堵截初紅齡。果不其然,就在昨天,山賊捉住了初紅齡一行人,並將他們秘密控製了起來。辦完這一切後,顧祥就假扮初紅齡來到李府,想詐出李毓昌屍體的下落,沒想到竟然被李泰清拆穿了。
真相大白
顧祥坐下來問道:“不過,我還是想知道你是怎麽看出初紅齡是假的。”起初讓李泰清懷疑,主要是因為初紅齡回來的時間太快了。自李毓昌出事後,李泰清就給初紅齡去了信,來信說最快也要本月中旬回到即墨。
雖然顧祥扮得很像,但是卻有兩個致命破綻。
第一,李泰清當時祝賀老太太七十大壽,對方沒有反應。其實老太太今年是八十大壽。初紅齡乃至孝之人,不可能連母親的生辰都不記得。第二,初紅齡有個怪癖,為官幾十年來從不收禮。而李泰清那天說要送一份壽禮,對方卻沒有拒絕。
“聰明!不過,你今天要是不說出屍體下落,休想活著出去!”顧祥嚴刑拷打,使盡手段,李泰清仍是咬緊牙關,不吐一字。顧祥憤怒至極,手一揮,眾官兵將李府上下幾十口人全部綁了出來。“李泰清,我隻給你一個時辰。時間到了,若是你還不交出李毓昌的屍體,我就殺光他們,然後嫁禍給附近的山賊。”
一個時辰過去後,李泰清仍是不發一語。顧祥命令道:“給我殺!”幾名官兵抽出鋼刀正要動手,忽見四下裏飛來幾支羽箭。同一時間,院門被撞開,一股官兵衝了進來,和院內官兵械鬥起來。
顧祥正自疑惑,隻見一名五十餘歲的老者緩步而入,不怒自威。李泰清也是萬分詫異:“初大人,您不是被綁架了嗎?”
其實,初紅齡根本就沒有被綁架。在接到李泰清的信後,初紅齡了解了整個案子,知道王伸漢已經走到刀尖上了,必會想盡辦法奪回李毓昌的屍體,以防翻案。自己是李毓昌的授業恩師,這是附近幾省官場上盡人皆知的事。學生出了這樣的事,他這個當老師的自然不會袖手旁觀。王伸漢會不會鋌而走險阻止自己進入即墨插手此事呢?
想到這點後,為保險起見,初紅齡派出師爺假冒自己大張旗鼓地從官道進入即墨,自己則率領另一撥人從小道趕往即墨。等到李泰清覺察出趕來的初紅齡是假的後,連忙命令家丁速去尋找真正的初紅齡告知李府這邊的情況。那家丁找到初紅齡後,稟明了一切。初紅齡知道事態嚴重,立馬帶兵趕過來營救,才有了眼前的一幕。
經過一番激戰,顧祥等人被全部擒獲。李泰清從後院的一口枯井中抬出李毓昌的屍體。初紅齡看完後,連夜將所有證據和狀紙帶回京城都察院。左都禦史看此案牽扯太廣,直接上報嘉慶皇帝,聽候聖裁。
嘉慶皇帝閱完卷宗龍顏大怒,連下兩道聖諭嚴查此案。數月後,案情終於浮出水麵:李毓昌一行來到山陽,山陽知縣王伸漢害怕貪汙賑銀之事敗露,於是就賄賂李毓昌。不想李毓昌嚴詞相拒,還將他痛罵一番。王伸漢深感不妙,重金買通李毓昌的貼身跟班馬連升、顧祥,命他們找機會將其滅口。
一次李毓昌赴宴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寓所要喝茶。馬連升覺得時機已到,將毒藥放進茶碗裏。李毓昌中毒後,馬連升又將他勒死,偽造自縊假象,然後報告當地官府。王伸漢聽後大喜,連忙上報淮安府,又上下打點,上級官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王伸漢為了安全起見,派遣馬連升回去監視李府動向,又讓馬連升故意說顧祥害病死了。待馬連升走後,王伸漢又交代顧祥,令其秘密潛回即墨,隨時監視馬連升的行動。在馬連升暴露身份之後,顧祥毫不猶豫地將馬連升滅了口。
可是,令王伸漢萬萬想不到的是,李毓昌擔心被害,早有遺書縫在馬褂內。就是這封遺書引起了李泰清的猜疑,最終替李毓昌翻了案。
經查明,朝廷下撥的賑災銀,王伸漢冒領五萬三千餘兩。嘉慶皇帝禦批顧祥斬立決,王伸漢斬立決,淮安府知府絞立決。兩江總督、江寧布政使等一幹官員分別判處流放或免職。聖旨下達後,一眾官員山呼皇上明察秋毫,大清江山千秋萬世。
李毓昌的冤屈終於昭雪,又蒙聖恩風光大葬。喪禮結束後,李泰清一人獨立墳前,望著天空若有所思:想我大清朝疆土遼闊、人口眾多,李毓昌的冤案竟然要驚動皇帝才能衝破重重阻力使案情大白,這樣的大清朝真能千秋萬世嗎?
李泰清抓過急報讀了一遍,心中若有所思。自己對這個侄子還是很了解的。李毓昌中進士已經虛歲二十八,被吏部派去江蘇省赴任。到江蘇赴任時,正逢今年夏天洪水泛濫成災,哀鴻遍野。嘉慶皇帝下旨向當地下撥賑災銀,其中災情最重的山陽縣分得九萬九千兩。這是一筆巨款,朝廷擔心被官員貪汙,照例在賑災完畢後派員前去審計。李毓昌就是這時候作為查賑大員被派往山陽縣審查賬目的。
這樣一個前途似錦的新科進士,怎麽會突然“心神不寧”上吊自殺呢?李泰清將靈柩安頓完畢,表麵上照常發喪,暗中趁夜仔細清點遺物。箱籠裏也就是一些書籍、幾件舊衣服。李泰清翻出一件馬褂,發現馬褂胸前及兩袖血跡斑斑。將馬褂翻過來,發現馬褂後麵縫了一塊厚厚的補丁。用剪刀鉸開補丁,一張小紙片赫然掉了出來。借著燭光,隻見上麵寫道:山陽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負天子。
正自疑惑,忽見窗外黑影一閃,一枚飛鏢破窗而入,朝著李泰清胸口激射而來。說時遲,那時快,李泰清也是個練家子,用嘴咬住飛鏢,貼地一滾,和黑影鬥了幾個回合,賣個破綻一腳將黑影踢飛,同時剛才暗算他的飛鏢也甩了出去。那黑影立住身形,用左手接住了飛鏢,“嘭”的一聲破窗而出。等李泰清追出去時,黑影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想剛才過招時,那黑影有意無意去搶他手中李毓昌留下的小紙片,看來侄子李毓昌的死因必有蹊蹺。想到這裏,李泰清連忙找來縣衙裏的仵作阿辛替李毓昌驗屍。
阿辛是縣衙裏的老仵作,跟李泰清有多年交情,仔細驗完屍體後說道:“二爺,從銀針化驗的結果看,死者是身中劇毒,死後再被人用繩索勒緊脖子吊起來的。老朽可以肯定,李毓昌是被人毒害無疑。”
李泰清說道:“我侄子的死因定有蹊蹺。最大的嫌疑人是山陽知縣王伸漢。事到如今,泰清有一事相求,萬望老先生成全。”阿辛滿口答應,稱隻要辦得到,一定竭力相幫,誓要還李毓昌一個清白。
李泰清四下瞄了幾眼,衝阿辛耳語了幾句。阿辛愣了愣,說道:“好,老朽這就回去準備,明晚二更拉車過來。”說著向外走去,剛出李府,與迎麵走來的一個酒鬼撞了個滿懷。那酒鬼嘴裏罵罵咧咧的:“老東西,瞎眼啦!”阿辛也沒搭理他,加快了腳步。那酒鬼卻是馬連升,剛從酒館裏出來。望著阿辛的背影,馬連升神誌一清,奇怪!三更半夜的,這個老仵作跑來李府做什麽?
想到這點後,馬連升渾身一顫,自己這次受人所托回到李府,就是為了監視李府動向,好伺機而動。剛才失手沒搶到馬褂中的小紙片,又險些暴露了身份。馬連升逃出去後,喝了個爛醉給自己壓驚。看來李泰清的疑心越來越重,八成是把阿辛找來驗屍的,自己不能坐以待斃,要采取行動了。
盜屍滅跡
“天幹物燥,小心火燭!”打更老頭吆喝一聲,又敲了下鑼。馬連升換上夜行衣,來到城西的一戶小院,縱身上了屋頂。隻見院中的阿辛正在套馬車,像是準備外出的樣子。又過了一盞茶工夫,阿辛趕著馬車走出小院向城東去了。馬連升見馬車走遠了,跳進院子裏蹲身查看地上兩道清晰的車轍。
查看完後,馬連升快速跟在馬車後麵,一直跟到李府後院的角門,看到阿辛敲門後,李泰清出來開了門,然後二人開始把馬車上的大箱子卸下來,全部搬進了內室。馬連升也不敢太靠近,隻能遠遠盯著。少時,隻見李泰清、阿辛二人抬著一副蒙著白布的擔架放上馬車。是李毓昌的屍體!馬連升一下子明白了:李毓昌的屍體是最有力的證據,高明的仵作一驗就知道屍體是死於中毒。隻要保住屍體,時機一到,隨時有可能翻案。但眼下天氣炎熱,屍體很容易腐爛,必須放在縣衙的停屍房裏冷凍才可以保存。
事發之時,馬連升曾建議燒毀李毓昌的屍體,來個死無對證。但是李毓昌畢竟是朝廷命官,如果直接銷毀屍體,於禮製不合,恐怕也會引人懷疑,所以才將屍體拉了回來。不料卻成了李泰清給李毓昌翻案的有利證據。
馬連升在心裏琢磨著,見二人已將屍體放好,李泰清拱手道:“老先生,一切就拜托啦。”阿辛點點頭,趕著馬車出了角門,徑直向衙門趕去。馬連升跟在後麵,現在最好的法子就是盜屍滅跡。隻要銷毀屍體,那就死無對證了,就是天皇老子來了也別想翻案。
跟了一個多時辰,阿辛將馬車趕到停屍房,兩個衙役上前來將屍體抬了進去。待人散去後,馬連升蒙麵鑽進停屍房裏,剛打亮火折子,一下子就傻眼了,偌大的停屍房裏停放著好幾百具屍體,都蒙著白布,哪一具才是李毓昌的呢?
一時別無他法,隻得一具一具查找。大半個時辰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馬連升急了,隨手又掀開一具屍體上蒙著的白布,是李泰清!李泰清眼一睜,伸手來抓他。馬連升身子一躲,跳窗逃了出去,門外早有幾十名衙役舉著火把,眨眼間將他團團圍住。李泰清快步出來,問道:“你是馬連升?”
馬連升渾身一激靈,沒有答話。李泰清冷哼一聲:“雖然你蒙著麵,但我還是敢斷定就是你。上次交手的時候,你武功高強,刀法卻一般。但是你憑空左手接住我飛鏢的那一手,著實讓我驚歎。其實你的左手比右手靈活,但是你那晚卻故意不用左手使刀,因為你怕人認出來。李府上下都知道,你是個左撇子,武藝高強,所以才讓你做李毓昌的貼身跟班。沒想到你不思回報,暗通外人害死了他!”
馬連升摘下臉上黑布,憤憤道:“其實你早就知道那個黑衣人是我,今晚故意把我引過來盜屍,想抓個現行!”李泰清沒有否認,他猜到那天偷襲他的黑衣人有可能就是馬連升後,就準備找機會再試探一下,所以今晚將李毓昌的屍體運到衙門的停屍房。馬連升為了毀屍滅跡,果然來停屍房盜屍,李泰清先一步來到停屍房,埋伏好了,正好當場逼馬連升暴露了自己。
李泰清喝道:“背主家奴!快說,我侄兒李毓昌是不是山陽知縣王伸漢害死的?”馬連升麵露不屑,驀地渾身一顫癱倒下去。李泰清連忙扶住他,隻見他胸口紮著一枚細小的毒針,滿嘴吐白沫子,頭一歪死了過去。
阿辛走過來忙問怎麽回事。李泰清站起身,說道:“他中了見血封喉的毒針死了。看來王伸漢不止派他一個人回來,還有別人。剛才怕他說出實情,那人用毒針將他射死了。”二人回到李府。照目前的情況看,王伸漢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阿辛建議直接上京告禦狀。
李泰清無奈地搖了搖頭,李毓昌自縊身亡的案子是江蘇當地省、府、縣三級官府做的結論,要推翻這一結論,談何容易。如果冒冒失失到京城告禦狀,非但打草驚蛇,弄不好還會被當成刁民抓起來。阿辛問道:“那接下來你打算怎麽辦?”李泰清沉吟片刻,說道:“聽說這幾日,毓昌的老師、安徽巡撫初紅齡要回即墨給他的老母親過大壽。我準備寫好狀紙,向初大人當麵陳述冤情。”
說話間,忽見一名衙役跑了進來,大叫道:“不好啦!衙門的停屍房著火啦,所有屍體都被大火燒啦!”二人連忙趕過去,隻見火勢凶猛,一眾衙役正忙著救火。沒了屍體就等於沒了證據,想給李毓昌翻案就更難了。
偷龍轉鳳
一連幾日,李泰清都將自己悶在書房裏,足不出戶。黃昏時分,忽見一名官差進來說道:“李大人,我家初大人想見你。”李泰清一聽來了精神,沒想到初紅齡這麽快就來到了即墨。二人趕到驛館中,那官差推開一間房門請他進去。李泰清見床前掛著一道簾子,隱約可見一位老人躺在床上。李泰清道:“初大人,您這是——”
初紅齡輕咳幾聲,說自己不礙事,路上害了風寒,大夫說容易感染,所以就掛道簾子。毓昌的事已經聽說了,那王伸漢簡直膽大包天,自己就算拚了這把老骨頭,也要替毓昌討回公道!
李泰清連忙跪下:“多謝大人。前幾天衙門的停屍房被燒了,肯定是王伸漢幹的,他想燒了李毓昌的屍體毀屍滅跡。幸虧我早有準備,將屍體放在一個極隱秘的地方,否則就完了。”初紅齡讓他回去準備一下,自己要親自查驗屍體。等給母親拜過壽就星夜趕往京城,將狀紙麵呈皇上,聽候聖裁。
李泰清愣了片刻,說道:“好,我這就回去準備。老太太七十大壽,我已經備了份壽禮,恭祝老太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初紅齡客套幾句,讓他先回去準備,自己吃過藥後馬上就趕過去查驗屍體。
李泰清應了聲,回到家連忙找來一名家丁吩咐幾句,那家丁聽完從後門跑了出去。李泰清長出一口氣,忽見幾十名官兵和一頂轎子闖了進來,隻聽一個聲音道:“李泰清!快將李毓昌的屍體抬出來,讓老夫親自查看。”
李泰清冷冷一笑:“你根本不是初紅齡!你到底是誰?”轎簾被掀開,隻見“初紅齡”從裏麵走出來,手在臉上一抹,變戲法似的換了一張麵孔,竟是李毓昌的另一個貼身跟班顧祥!
李泰清吃了一驚,顧祥哈哈笑道:“廢話少說!快把李毓昌的屍體交出來!”手一揮,手下眾官兵裏裏外外搜查李府,結果卻一無所獲。
顧祥得意地說道:“嗬嗬,李泰清,我讓你見一位老朋友。”兩名官兵押著阿辛走了出來。阿辛渾身衣衫破爛,傷痕累累,哭著說道:“二爺,我對不起你呀。他們抓了我一家老小,非逼我說呀。”
那晚阿辛剛回到家中,就被顧祥抓住了。顧祥逼問他李毓昌的屍體藏在哪裏。阿辛如實說了在停屍房裏,已經被大火燒了。顧祥又道:“老東西,那晚從李府運屍的時候,你親眼看到是李毓昌的屍體嗎?”
阿辛搖搖頭,說自己當時沒有掀開屍體上蓋著的白布,直接抬進了停屍房。顧祥心裏就更加起疑了,自己雖然放火燒了停屍房,但是萬一李毓昌的屍體根本就不在停屍房裏呢?顧祥又說道:“我看你那晚裝了幾個大箱子送到李府,車轍很深,裏麵裝的什麽?”阿辛說是冰塊,李泰清讓他運過去的,說是自己府裏有用。
顧祥登時恍然大悟,這是李泰清的“聲東擊西”之計。李毓昌的屍體肯定在別的地方,他要冰塊就是為了防止屍體腐爛。李泰清為了逼馬連升露出馬腳,才故意說把李毓昌的屍體放進衙門的停屍房裏。馬連升不知是計,前去停屍房盜屍,果然被李泰清抓了個現行。若不是顧祥一直在暗中監視馬連升,關鍵時刻用毒針將其滅了口,萬一讓馬連升開了口,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在顧祥的威逼之下,阿辛說出了李泰清準備求助初紅齡的計劃。顧祥控製住阿辛,花錢買通了附近的山賊,命他們日夜守住進出即墨的要道,堵截初紅齡。果不其然,就在昨天,山賊捉住了初紅齡一行人,並將他們秘密控製了起來。辦完這一切後,顧祥就假扮初紅齡來到李府,想詐出李毓昌屍體的下落,沒想到竟然被李泰清拆穿了。
真相大白
顧祥坐下來問道:“不過,我還是想知道你是怎麽看出初紅齡是假的。”起初讓李泰清懷疑,主要是因為初紅齡回來的時間太快了。自李毓昌出事後,李泰清就給初紅齡去了信,來信說最快也要本月中旬回到即墨。
雖然顧祥扮得很像,但是卻有兩個致命破綻。
第一,李泰清當時祝賀老太太七十大壽,對方沒有反應。其實老太太今年是八十大壽。初紅齡乃至孝之人,不可能連母親的生辰都不記得。第二,初紅齡有個怪癖,為官幾十年來從不收禮。而李泰清那天說要送一份壽禮,對方卻沒有拒絕。
“聰明!不過,你今天要是不說出屍體下落,休想活著出去!”顧祥嚴刑拷打,使盡手段,李泰清仍是咬緊牙關,不吐一字。顧祥憤怒至極,手一揮,眾官兵將李府上下幾十口人全部綁了出來。“李泰清,我隻給你一個時辰。時間到了,若是你還不交出李毓昌的屍體,我就殺光他們,然後嫁禍給附近的山賊。”
一個時辰過去後,李泰清仍是不發一語。顧祥命令道:“給我殺!”幾名官兵抽出鋼刀正要動手,忽見四下裏飛來幾支羽箭。同一時間,院門被撞開,一股官兵衝了進來,和院內官兵械鬥起來。
顧祥正自疑惑,隻見一名五十餘歲的老者緩步而入,不怒自威。李泰清也是萬分詫異:“初大人,您不是被綁架了嗎?”
其實,初紅齡根本就沒有被綁架。在接到李泰清的信後,初紅齡了解了整個案子,知道王伸漢已經走到刀尖上了,必會想盡辦法奪回李毓昌的屍體,以防翻案。自己是李毓昌的授業恩師,這是附近幾省官場上盡人皆知的事。學生出了這樣的事,他這個當老師的自然不會袖手旁觀。王伸漢會不會鋌而走險阻止自己進入即墨插手此事呢?
想到這點後,為保險起見,初紅齡派出師爺假冒自己大張旗鼓地從官道進入即墨,自己則率領另一撥人從小道趕往即墨。等到李泰清覺察出趕來的初紅齡是假的後,連忙命令家丁速去尋找真正的初紅齡告知李府這邊的情況。那家丁找到初紅齡後,稟明了一切。初紅齡知道事態嚴重,立馬帶兵趕過來營救,才有了眼前的一幕。
經過一番激戰,顧祥等人被全部擒獲。李泰清從後院的一口枯井中抬出李毓昌的屍體。初紅齡看完後,連夜將所有證據和狀紙帶回京城都察院。左都禦史看此案牽扯太廣,直接上報嘉慶皇帝,聽候聖裁。
嘉慶皇帝閱完卷宗龍顏大怒,連下兩道聖諭嚴查此案。數月後,案情終於浮出水麵:李毓昌一行來到山陽,山陽知縣王伸漢害怕貪汙賑銀之事敗露,於是就賄賂李毓昌。不想李毓昌嚴詞相拒,還將他痛罵一番。王伸漢深感不妙,重金買通李毓昌的貼身跟班馬連升、顧祥,命他們找機會將其滅口。
一次李毓昌赴宴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寓所要喝茶。馬連升覺得時機已到,將毒藥放進茶碗裏。李毓昌中毒後,馬連升又將他勒死,偽造自縊假象,然後報告當地官府。王伸漢聽後大喜,連忙上報淮安府,又上下打點,上級官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王伸漢為了安全起見,派遣馬連升回去監視李府動向,又讓馬連升故意說顧祥害病死了。待馬連升走後,王伸漢又交代顧祥,令其秘密潛回即墨,隨時監視馬連升的行動。在馬連升暴露身份之後,顧祥毫不猶豫地將馬連升滅了口。
可是,令王伸漢萬萬想不到的是,李毓昌擔心被害,早有遺書縫在馬褂內。就是這封遺書引起了李泰清的猜疑,最終替李毓昌翻了案。
經查明,朝廷下撥的賑災銀,王伸漢冒領五萬三千餘兩。嘉慶皇帝禦批顧祥斬立決,王伸漢斬立決,淮安府知府絞立決。兩江總督、江寧布政使等一幹官員分別判處流放或免職。聖旨下達後,一眾官員山呼皇上明察秋毫,大清江山千秋萬世。
李毓昌的冤屈終於昭雪,又蒙聖恩風光大葬。喪禮結束後,李泰清一人獨立墳前,望著天空若有所思:想我大清朝疆土遼闊、人口眾多,李毓昌的冤案竟然要驚動皇帝才能衝破重重阻力使案情大白,這樣的大清朝真能千秋萬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