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先帝之托,鄭家在朝中安插甄選的開朝元老大臣可謂眾多,且行事剛正不阿,都是心向天下平定安邦的正派君子。


    這下子,還因鄭允和蕭家曾有過兒時婚約的關係,鄭氏一族得知後,結合蕭家三姐妹在宮中行端舉止,一心為國與百姓著想。全舉雙手讚成,並暗中倒戈相向其麾下,作為她們在大郡宮中最強而有力的支柱。


    加上四年來,三姐妹宮中諫言有理有據,聖上欣然采納,無不使得朝政得到有力改善,豐帝與三位娘娘在大郡坊間一致獲得民眾好評。


    除此之外,穆家三兄弟披荊斬棘,包攬一舉中第三甲席位的壯舉,同樣攬盡風光盛名,更巧的是,蕭家三姐妹與穆家三兄弟皆是鄰裏舊識,都曾在吳山書院同為學堂。


    不用猜,穆家三兄弟也絕對站三姐妹這邊一頭。


    這一聯手合作推波助瀾,豐帝無疑等同獲得足以在朝中覆手翻雲的左膀右臂。


    聖上自然樂所其成,在吳州城城門石匾上提筆親賜:遍地妙人


    又將穆顏打死熊一事當庭誇讚一番,將那張熊皮懸掛吳州城門,以示對巾幗不輸男子之讚譽。


    大郡日益強盛,得基業安穩,百姓歡喜,鄰國不侵。


    看到這兒,秦太後傻眼了,陸皇後急眼了。


    秦太後押錯了寶,原以為得了三張可以操控的皮影人。誰知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天坑,無端建起三座大山擋住自己權力之路。


    三姐妹行事磊落無漏,秦太後想不透哪裏不對勁,隻得偏著法子施加壓力,暗示她們的肚子要加把勁。


    兩蚌相爭,漁翁得利。


    蕭家姐妹三人肚子遲遲不見任何動靜,陸皇後不動聲色隔山觀望,心中不知盤算著什麽。


    秦太後與陸皇後眼看郡豐帝在三姐妹們延續盛世下,得以萬民擁護,獨攬聖權。


    三位賢妃的名望更有超越陸皇後之勢,陸皇後買通人脈,暗中在江湖多番調查和查閱先帝事跡,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從而得知鄭家與蕭家之間深藏的淵源。


    臨宗門門主鄭丞當年與郡隆帝相遇相識,與另外兩位遊俠成為至交,攜手討伐鄰國北陌雪族人,開創大郡江山,後被推崇為先帝上位,鄭丞任大郡宰相輔佐在側,另兩位遊俠則無心朝廷,隱退民間。


    鄭丞江湖氣盛,還是一介武癡,縱有才情謀略也向往閑雲野鶴的日子。


    於是,先帝允了鄭丞辭官。


    又唯恐將來社稷有變,破例將免死金牌與詔書交給鄭丞。


    同時,鄭丞帶走的還有鄰國北陌兵敗,向大郡進獻的一幅金礦山脈圖。


    因手握金礦山脈圖,鄭丞被江湖各大派係推選為武林盟主,慕名來拜在門下弟子何其多,但不乏混淆進圖謀不軌之人。


    之後,鄭丞自創禦風決,分為上下冊,幾年後因筋脈勞損逝去。


    鄭丞獨子鄭允任少盟主,由其母的唐門代為輔佐。


    至今,金礦山脈圖去向不明,臨宗門就此沒落,乏人問津。


    秦太後與陸皇後得知來龍去脈後,開始覬覦上那副金礦山脈圖。


    在豐帝繼位後四年間的某天,大郡傳出鄭氏一族犯逼宮退位之嫌,一夜之間圍剿在宮城外的江湖俠士,率眾闖宮起義的意圖明顯。


    為何生變故,無人知曉。


    當夜民意惶惶,恐天下易主。


    陸氏趁火打劫,軟硬施壓下,郡豐帝忽然立儲嫡皇子程鄺為大郡太子,鄭氏聞訊寧退為防,大郡社稷之變才終得平息中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釀青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汐玥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汐玥璃並收藏釀青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