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安史之亂
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 作者:墨的家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玄宗當皇帝的整個過程,前半段超神,後半段超鬼,給一個“玄”字恰如其分,很好的詮釋了他這一生。
事實上,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前半段表現不錯,後半段使勁比爛。
李世民精通曆史,自然是知道這個事實的。
但是吧,前半段表現不錯的皇帝也隻是不錯罷了,較真起來不過是表現正常,其實並未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地方,隻不過是對比那些爛到透頂的皇帝好一些,所以才得了一個“不錯”的評價。
至於後半段使勁比爛,那些個皇帝也不過是在瞎搞、在瞎折騰,對於整個國家的基本盤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國家基本盤早就很爛了,皇帝再擺爛不過是加速了這個過程而已。
這些皇帝,哪裏有像唐玄宗這樣的,前半段超神,把大唐帶到了盛世,兩千多年華夏史的巔峰盛世,結果後半段直接把大唐帶到溝裏去了?
落差之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世民真的是被氣到了,肺都快要氣炸了,罵“畜生”都覺得不解氣,接著又大罵道:“他怎的不去死?他怎的不早死?該死的畜生……”
周飛看著他罵,並未勸他,因為周飛自己在說出這個曆史情況的時候心中也是生出了一股戾氣,這唐玄宗真的是該死!早tm不死!
現在網絡上很多人在說唐朝的崩潰不賴唐玄宗,是搞了其它的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又是什麽李淵殺了竇建德所以河北一直不服、什麽金融危機、什麽土地兼並之類的。
在周飛看來,這些有點道理,但不多。
李淵殺竇建德是什麽時候?唐玄宗在位是什麽時候?
這tm都一百多年了,人都換了三四茬了,還不服?
什麽金融危機、土地兼並,當然是原因。但要知道,古代是封建社會,皇帝一言九鼎,唐玄宗是有能力改變這些的!
其它皇帝改變不了,周飛相信,因為到了王朝中後期,盤根錯節的勢力很難推行新政。但唐玄宗改變不了,他不相信。
首先,唐玄宗在位期間一直實權在握,真正的一言九鼎;其次,唐玄宗有很多人支持,而且還是軍方的大佬;再次,唐玄宗時期唐朝的兵馬是非常能打的,一直在對外戰爭,而且每一次對外戰爭基本都勝利的,輸的次數極少。
有權有兵,唐玄宗什麽推行不下去?
但結果就是安史之亂爆發,很多軍方大佬被他自己斬殺,唐朝從此衰落!
周飛認為,核心原因就在於唐玄宗本人,這家夥沉湎酒色,安逸了,而且因為安逸時間太久了,以至於能力都退化了。再加上唐玄宗後麵年齡也大了,沒有了年輕時的心氣,所以自暴自棄了。
唐朝衰落的鍋,唐玄宗必須背,而且是要負八成以上的責任。
“周兄弟請往下講~”
罵了五六分鍾,李世民終於是罵夠了,喘了口粗氣後說道。
周飛點了點頭,繼續道:“唐玄宗開元年間,為了加強對邊疆的控製和鞏固邊防的需要,設立了兵鎮節度使的職位,這種節度使不僅僅有兵權,而且還掌管轄區內的行政、財政、土地、人口等等大權。到了後期,其中一人深得唐玄宗信任,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地的節度使之職,他姓安,他下麵有個人姓史,兩人是同鄉,都是異族。當一個人身兼三地節度使,兵權在握,又有土地、人口、財政,這個人會幹嘛不用我說,想必秦王也知道了~”
李世民臉色鐵青,一字一頓吐出了兩個字:“造反!”
接著,他又咬牙切齒的大罵了一句:“我怎會有如此愚蠢子孫!”
不用看範陽、平盧、河東三地在什麽地方,隻需要知道三個地方的節度使為同一人就知道,這人不造反也會被手底下的人推著造反。
從秦到隋,哪朝哪代不是這樣?
更何況,範陽、平盧、河東三地,直接在大唐的東北方向,完全並聯在一塊的,差不多是整個大唐天下的五分之一了。
五分之一的天下交給一個外人,而且還是異族?
他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唐玄宗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麽?腦子裏是不是都是屎?
此刻的他恨不得抓著唐玄宗五馬分屍了!
“是的,造反,很快他們就造反了,曆史上稱之為安史之亂。”
周飛歎息一聲,用一種無比痛惜和遺憾的語氣說道:“從此之後,我華夏民族一蹶不振,一直到了他的出現才扭轉了這一頹勢,一千三百多年的時間啊,很氣漫長的一段歲月啊,滄海桑田。太多國家和民族的曆史都沒有這麽長時間,結果我們華夏民族卻持續沉淪了這麽漫長的一段時間~”
唐朝到新中國成立的這一千多年裏,雖然有老朱再造華夏,但盛唐的風氣再也不複存在了,轉向了全麵的保守。
在周飛看來,這其實也是一種沉淪!
李世民默然,隻覺得羞愧難當。
子孫的禍,他這個祖先當然得背鍋!
盡管他可以說一千多年的時間為什麽沒有人能夠力挽狂瀾,重塑華夏,但他知道那不過是弱者的借口罷了。
作為一個強者,曆史上的至強者,他認為他要為後代子孫造成的這個巨大後果負一定責任!
“安史之亂平定後,大唐還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對於我們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包括我在內,都認為大唐在安史之亂時已經滅亡了,因為之後的大唐像是一個疾病纏身的老人,身體每況愈下,隻是在不斷腐爛然後走向死亡罷了。”
周飛沒有停頓,繼續說道:“不用我說太詳細,秦王想必也能猜得到,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和董卓進京後的東漢一樣,開始了兵鎮割據的時代。這段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曆史稱之為五代十國。一直到了宋朝,亂局才稍微好轉~”
李世民忍不住一聲歎息,曆史洪流浩浩蕩蕩,讓他忽然有種無力的感覺,他努力奮鬥打下來的大唐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事實上,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前半段表現不錯,後半段使勁比爛。
李世民精通曆史,自然是知道這個事實的。
但是吧,前半段表現不錯的皇帝也隻是不錯罷了,較真起來不過是表現正常,其實並未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地方,隻不過是對比那些爛到透頂的皇帝好一些,所以才得了一個“不錯”的評價。
至於後半段使勁比爛,那些個皇帝也不過是在瞎搞、在瞎折騰,對於整個國家的基本盤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國家基本盤早就很爛了,皇帝再擺爛不過是加速了這個過程而已。
這些皇帝,哪裏有像唐玄宗這樣的,前半段超神,把大唐帶到了盛世,兩千多年華夏史的巔峰盛世,結果後半段直接把大唐帶到溝裏去了?
落差之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世民真的是被氣到了,肺都快要氣炸了,罵“畜生”都覺得不解氣,接著又大罵道:“他怎的不去死?他怎的不早死?該死的畜生……”
周飛看著他罵,並未勸他,因為周飛自己在說出這個曆史情況的時候心中也是生出了一股戾氣,這唐玄宗真的是該死!早tm不死!
現在網絡上很多人在說唐朝的崩潰不賴唐玄宗,是搞了其它的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又是什麽李淵殺了竇建德所以河北一直不服、什麽金融危機、什麽土地兼並之類的。
在周飛看來,這些有點道理,但不多。
李淵殺竇建德是什麽時候?唐玄宗在位是什麽時候?
這tm都一百多年了,人都換了三四茬了,還不服?
什麽金融危機、土地兼並,當然是原因。但要知道,古代是封建社會,皇帝一言九鼎,唐玄宗是有能力改變這些的!
其它皇帝改變不了,周飛相信,因為到了王朝中後期,盤根錯節的勢力很難推行新政。但唐玄宗改變不了,他不相信。
首先,唐玄宗在位期間一直實權在握,真正的一言九鼎;其次,唐玄宗有很多人支持,而且還是軍方的大佬;再次,唐玄宗時期唐朝的兵馬是非常能打的,一直在對外戰爭,而且每一次對外戰爭基本都勝利的,輸的次數極少。
有權有兵,唐玄宗什麽推行不下去?
但結果就是安史之亂爆發,很多軍方大佬被他自己斬殺,唐朝從此衰落!
周飛認為,核心原因就在於唐玄宗本人,這家夥沉湎酒色,安逸了,而且因為安逸時間太久了,以至於能力都退化了。再加上唐玄宗後麵年齡也大了,沒有了年輕時的心氣,所以自暴自棄了。
唐朝衰落的鍋,唐玄宗必須背,而且是要負八成以上的責任。
“周兄弟請往下講~”
罵了五六分鍾,李世民終於是罵夠了,喘了口粗氣後說道。
周飛點了點頭,繼續道:“唐玄宗開元年間,為了加強對邊疆的控製和鞏固邊防的需要,設立了兵鎮節度使的職位,這種節度使不僅僅有兵權,而且還掌管轄區內的行政、財政、土地、人口等等大權。到了後期,其中一人深得唐玄宗信任,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地的節度使之職,他姓安,他下麵有個人姓史,兩人是同鄉,都是異族。當一個人身兼三地節度使,兵權在握,又有土地、人口、財政,這個人會幹嘛不用我說,想必秦王也知道了~”
李世民臉色鐵青,一字一頓吐出了兩個字:“造反!”
接著,他又咬牙切齒的大罵了一句:“我怎會有如此愚蠢子孫!”
不用看範陽、平盧、河東三地在什麽地方,隻需要知道三個地方的節度使為同一人就知道,這人不造反也會被手底下的人推著造反。
從秦到隋,哪朝哪代不是這樣?
更何況,範陽、平盧、河東三地,直接在大唐的東北方向,完全並聯在一塊的,差不多是整個大唐天下的五分之一了。
五分之一的天下交給一個外人,而且還是異族?
他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唐玄宗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麽?腦子裏是不是都是屎?
此刻的他恨不得抓著唐玄宗五馬分屍了!
“是的,造反,很快他們就造反了,曆史上稱之為安史之亂。”
周飛歎息一聲,用一種無比痛惜和遺憾的語氣說道:“從此之後,我華夏民族一蹶不振,一直到了他的出現才扭轉了這一頹勢,一千三百多年的時間啊,很氣漫長的一段歲月啊,滄海桑田。太多國家和民族的曆史都沒有這麽長時間,結果我們華夏民族卻持續沉淪了這麽漫長的一段時間~”
唐朝到新中國成立的這一千多年裏,雖然有老朱再造華夏,但盛唐的風氣再也不複存在了,轉向了全麵的保守。
在周飛看來,這其實也是一種沉淪!
李世民默然,隻覺得羞愧難當。
子孫的禍,他這個祖先當然得背鍋!
盡管他可以說一千多年的時間為什麽沒有人能夠力挽狂瀾,重塑華夏,但他知道那不過是弱者的借口罷了。
作為一個強者,曆史上的至強者,他認為他要為後代子孫造成的這個巨大後果負一定責任!
“安史之亂平定後,大唐還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對於我們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包括我在內,都認為大唐在安史之亂時已經滅亡了,因為之後的大唐像是一個疾病纏身的老人,身體每況愈下,隻是在不斷腐爛然後走向死亡罷了。”
周飛沒有停頓,繼續說道:“不用我說太詳細,秦王想必也能猜得到,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和董卓進京後的東漢一樣,開始了兵鎮割據的時代。這段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曆史稱之為五代十國。一直到了宋朝,亂局才稍微好轉~”
李世民忍不住一聲歎息,曆史洪流浩浩蕩蕩,讓他忽然有種無力的感覺,他努力奮鬥打下來的大唐就這樣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