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朱高熾的擔憂
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 作者:墨的家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姚廣孝是個奇人,曆史上有名的奇人。
送燕王朱棣一頂白帽子,就是這位的故事。
很多人說姚廣孝有通天之能,能卜算未來,測吉凶,但其實不過是他熟知曆史,通人性,知進退,然後又功利心重罷了。
老朱生的兒子們,姚廣孝是熟悉的,當年馬皇後病逝,朱元璋挑選高僧隨侍諸王,姚廣孝就故意接近燕王朱棣。
他也想接近太子朱標,但沒機會,朱標也不會喜歡和他這種人來往,朱標來往的是朝廷百官,是儒家人士。
而除了朱標之外,朱元璋的兒子當中除了朱棣,其他人都是雖然有能力,但無不是頭上流膿,腳底長瘡的惡人。
為禍百姓的諸王,能有什麽好下場?
曆史上那都是清清楚楚的,不是被皇帝幹掉就是遺臭萬年,想要有所作為那是想都不要想。
朱標去世之後,姚廣孝極力鼓動朱棣造反。
很多人說他這是為了一展所學,也對也不對,對是因為的確施展了他這些年的所學,不對則是因為他更看重功名。
現在造反成功了,功臣名單中很多人被封公封侯,賞賜了諸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但他沒有。
他隻是接受了財寶的賞賜,沒有接受還俗、府邸、美女的賞賜,也沒有接受封公封侯。
因為他知道,要想簡在帝心,還俗封公封侯是不行的。一旦接受了,那他就成為了臣子,遠遠不如他現在這樣以僧人的身份和朱棣交往的關係,無論是密切、還是身份地位的關係,都不如。
所以,散朝後,姚廣孝沒有理會靖難功臣們的恭維和詢問,也沒有好奇的去向朱高熾三兄弟詢問心中的疑惑,而是不動聲色的轉身就走。
燕王朱棣和皇帝朱棣是兩個不同的人,他是靖難的主要策劃者和輔助者,現在已經成功了,他就不能再往前進,而是要往後退了。
怎麽退?
老老實實的不去結交大臣,不去問東問西,這就是退。
“大師~”
不過,他想走,朱高熾卻不想讓他走,在後麵叫住了他道:“大師,我有些問題想要請教您。”
姚廣孝微微一笑道:“世子請說。”
正所謂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他看似退了,其實沒退。隻要皇帝和皇子們有疑問,他這個靖難的大功臣、遊離在朝堂之外的僧人身份就會得到重視。
兩人於是邊走邊說。
令姚廣孝有些驚訝的是,朱棣竟然沒有和朱高熾這個“世子”說取消匠戶的事情,更驚訝朱高熾竟然沒有問有關冊立太子的事情。
朱高熾憂心忡忡的問道:“匠戶製度在皇祖父一朝實行了近三十年,如今父皇驟然更改,大師以為如何?”
姚廣孝心下感歎朱高熾真能沉得住氣,想了想後說道:“此事陛下自有考量,世子不必憂慮。再者,貧僧觀陛下旨意,隻是取消匠戶製度,匠戶不再世世代代為匠戶,醫戶不再世世代代為醫戶,商戶不再世世代代為商戶,並未涉及其它,想來天下百姓是歡欣鼓舞的。”
“隻怕秩序失調,難免騷亂啊~”
朱高熾歎了口氣道。
姚廣孝沒有接這話,隻是問道:“陛下宣布此事之前未曾找世子商議過嗎?皇後是否知道?”
“父皇並未將此事告知我。”
朱高熾先是搖頭,然後遲疑道:“此事母後應該是知道的。”
他想回答徐皇後應該不知道,但腦子裏突然想到前幾天徐皇後和父皇一起從祖母的小院子出來時的情形,立即改了口。
姚廣孝若有所思的看著他說道:“陛下此前也從未和貧僧說起過此事。”
朱高熾頓時陷入了沉思,到底是什麽情況讓老爺子突然有這麽大的變化?
姚廣孝也不知道,看來這事隻是老爺子個人的決定。
隻是,在這之前老爺子一直說要恢複舊製,還有今天頒發的詔書來看,也是如此。沒想到打進紫禁城後突然變卦了。
“難道因為是皇帝了?”
朱高熾隻能把變化歸結為老爺子當了皇帝了,看待問題和以前截然不同了。
搖了搖頭,朱高熾隨即再次看向了姚廣孝,詢問道:“大師,廢除海禁之事您怎麽看?”
姚廣孝微微一笑道:“陛下是從戰陣中廝殺出來的,以貧僧之見,陛下恐要起刀兵了。”
“起刀兵?”
朱高熾下意識的抬頭看了一眼前麵,頓時皺起了眉頭。
遠遠的,他的兩個弟弟早走在了前麵,興高采烈的說著話,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朱高熾隨即斷然說道:“此事萬不可行!四年的戰爭,大明從南到北大受影響,土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此時正應休養生息,恢複民生,豈可再起征伐?我一定要向父皇奏明此事。”
姚廣孝稱讚道:“世子仁善,貧僧替天下百姓先謝過世子了。”
朱高熾歎息道:“民生多艱!我也隻是盡了一點力罷了。”
“不然!”
姚廣孝搖了搖頭,說道:“世子有此心,已經是天大的功德了。貧僧也相信世子能夠廣施仁善於天下百姓。”
朱高熾苦笑一聲,沒有再說話了。
今天老爺子登基稱帝了,老娘當了皇後,他這個燕王世子卻沒有一個說法下來,處於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局麵。
毫無疑問,老爺子這是在晾他,或許已有改立太子的想法。
姚廣孝見他如此反應,猜到了他的心思,不過姚廣孝也沒多說什麽,隻說了句“古往今來,開創之君之後,必是守成之君,貧僧讚同世子的想法,我大明不可再有刀兵之禍了”,然後便告辭離去了。
朱高熾低頭沉思了一會,很快振奮了精神,臉帶笑容的離開了。
片刻之後,身處皇宮之內的朱棣便得到了消息,世子殿下在散朝之後主動和姚廣孝說了一會話。
跪在朱棣麵前匯報此事的,不是別人,正是新的錦衣衛指揮使,也是靖難之役中的功臣紀綱,明史中的大奸臣。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朱棣看了看手中的折子,又看了一眼麵前的紀綱,麵無表情的揮手讓他離開了。
紀綱後期的謀逆和現在已經發生的胡作非為,朱棣都看在眼裏,但他現在還需要這把刀,所以暫時還得加以利用。
至於朱高熾和姚廣孝的私下說話,以前的朱棣或許還會起別的心思,現在知道了曆史的朱棣隻是有些無奈,心想:“看來是該和老大說這事了。”
送燕王朱棣一頂白帽子,就是這位的故事。
很多人說姚廣孝有通天之能,能卜算未來,測吉凶,但其實不過是他熟知曆史,通人性,知進退,然後又功利心重罷了。
老朱生的兒子們,姚廣孝是熟悉的,當年馬皇後病逝,朱元璋挑選高僧隨侍諸王,姚廣孝就故意接近燕王朱棣。
他也想接近太子朱標,但沒機會,朱標也不會喜歡和他這種人來往,朱標來往的是朝廷百官,是儒家人士。
而除了朱標之外,朱元璋的兒子當中除了朱棣,其他人都是雖然有能力,但無不是頭上流膿,腳底長瘡的惡人。
為禍百姓的諸王,能有什麽好下場?
曆史上那都是清清楚楚的,不是被皇帝幹掉就是遺臭萬年,想要有所作為那是想都不要想。
朱標去世之後,姚廣孝極力鼓動朱棣造反。
很多人說他這是為了一展所學,也對也不對,對是因為的確施展了他這些年的所學,不對則是因為他更看重功名。
現在造反成功了,功臣名單中很多人被封公封侯,賞賜了諸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但他沒有。
他隻是接受了財寶的賞賜,沒有接受還俗、府邸、美女的賞賜,也沒有接受封公封侯。
因為他知道,要想簡在帝心,還俗封公封侯是不行的。一旦接受了,那他就成為了臣子,遠遠不如他現在這樣以僧人的身份和朱棣交往的關係,無論是密切、還是身份地位的關係,都不如。
所以,散朝後,姚廣孝沒有理會靖難功臣們的恭維和詢問,也沒有好奇的去向朱高熾三兄弟詢問心中的疑惑,而是不動聲色的轉身就走。
燕王朱棣和皇帝朱棣是兩個不同的人,他是靖難的主要策劃者和輔助者,現在已經成功了,他就不能再往前進,而是要往後退了。
怎麽退?
老老實實的不去結交大臣,不去問東問西,這就是退。
“大師~”
不過,他想走,朱高熾卻不想讓他走,在後麵叫住了他道:“大師,我有些問題想要請教您。”
姚廣孝微微一笑道:“世子請說。”
正所謂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他看似退了,其實沒退。隻要皇帝和皇子們有疑問,他這個靖難的大功臣、遊離在朝堂之外的僧人身份就會得到重視。
兩人於是邊走邊說。
令姚廣孝有些驚訝的是,朱棣竟然沒有和朱高熾這個“世子”說取消匠戶的事情,更驚訝朱高熾竟然沒有問有關冊立太子的事情。
朱高熾憂心忡忡的問道:“匠戶製度在皇祖父一朝實行了近三十年,如今父皇驟然更改,大師以為如何?”
姚廣孝心下感歎朱高熾真能沉得住氣,想了想後說道:“此事陛下自有考量,世子不必憂慮。再者,貧僧觀陛下旨意,隻是取消匠戶製度,匠戶不再世世代代為匠戶,醫戶不再世世代代為醫戶,商戶不再世世代代為商戶,並未涉及其它,想來天下百姓是歡欣鼓舞的。”
“隻怕秩序失調,難免騷亂啊~”
朱高熾歎了口氣道。
姚廣孝沒有接這話,隻是問道:“陛下宣布此事之前未曾找世子商議過嗎?皇後是否知道?”
“父皇並未將此事告知我。”
朱高熾先是搖頭,然後遲疑道:“此事母後應該是知道的。”
他想回答徐皇後應該不知道,但腦子裏突然想到前幾天徐皇後和父皇一起從祖母的小院子出來時的情形,立即改了口。
姚廣孝若有所思的看著他說道:“陛下此前也從未和貧僧說起過此事。”
朱高熾頓時陷入了沉思,到底是什麽情況讓老爺子突然有這麽大的變化?
姚廣孝也不知道,看來這事隻是老爺子個人的決定。
隻是,在這之前老爺子一直說要恢複舊製,還有今天頒發的詔書來看,也是如此。沒想到打進紫禁城後突然變卦了。
“難道因為是皇帝了?”
朱高熾隻能把變化歸結為老爺子當了皇帝了,看待問題和以前截然不同了。
搖了搖頭,朱高熾隨即再次看向了姚廣孝,詢問道:“大師,廢除海禁之事您怎麽看?”
姚廣孝微微一笑道:“陛下是從戰陣中廝殺出來的,以貧僧之見,陛下恐要起刀兵了。”
“起刀兵?”
朱高熾下意識的抬頭看了一眼前麵,頓時皺起了眉頭。
遠遠的,他的兩個弟弟早走在了前麵,興高采烈的說著話,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朱高熾隨即斷然說道:“此事萬不可行!四年的戰爭,大明從南到北大受影響,土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此時正應休養生息,恢複民生,豈可再起征伐?我一定要向父皇奏明此事。”
姚廣孝稱讚道:“世子仁善,貧僧替天下百姓先謝過世子了。”
朱高熾歎息道:“民生多艱!我也隻是盡了一點力罷了。”
“不然!”
姚廣孝搖了搖頭,說道:“世子有此心,已經是天大的功德了。貧僧也相信世子能夠廣施仁善於天下百姓。”
朱高熾苦笑一聲,沒有再說話了。
今天老爺子登基稱帝了,老娘當了皇後,他這個燕王世子卻沒有一個說法下來,處於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局麵。
毫無疑問,老爺子這是在晾他,或許已有改立太子的想法。
姚廣孝見他如此反應,猜到了他的心思,不過姚廣孝也沒多說什麽,隻說了句“古往今來,開創之君之後,必是守成之君,貧僧讚同世子的想法,我大明不可再有刀兵之禍了”,然後便告辭離去了。
朱高熾低頭沉思了一會,很快振奮了精神,臉帶笑容的離開了。
片刻之後,身處皇宮之內的朱棣便得到了消息,世子殿下在散朝之後主動和姚廣孝說了一會話。
跪在朱棣麵前匯報此事的,不是別人,正是新的錦衣衛指揮使,也是靖難之役中的功臣紀綱,明史中的大奸臣。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朱棣看了看手中的折子,又看了一眼麵前的紀綱,麵無表情的揮手讓他離開了。
紀綱後期的謀逆和現在已經發生的胡作非為,朱棣都看在眼裏,但他現在還需要這把刀,所以暫時還得加以利用。
至於朱高熾和姚廣孝的私下說話,以前的朱棣或許還會起別的心思,現在知道了曆史的朱棣隻是有些無奈,心想:“看來是該和老大說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