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國國都,漳陵城。


    時值年節,皇城內解除宵禁,萬民同樂。


    夜晚的漳陵城中,到處張燈結彩,街邊的市集人群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各色各樣的藝人攤販,和遊人共同編織著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


    與此同時,隻和民間一牆之隔的皇宮之中,卻是幽寂無聲,猶如鬼蜮。


    整個皇宮內禁衛林立,十步一崗。就算正值節慶,包括後宮在內的各大殿宇卻是連宮燈都不敢點明,隻有稀稀疏疏的燭火從各宮中透出。


    皇帝寢宮正陽宮內,垂垂老矣的翰明皇楊文棟正靜靜躺在雕琢精致的金絲楠木龍床上。


    已服侍了楊文棟數十年的大太監嶽旺正戰戰兢兢地跪在床邊。


    除此之外,還有三人正靜靜佇立在殿內。


    翰國第一權臣,當朝太宰呂博文手拄青玉拐杖,全身如青鬆般紋絲不動,正在閉目養神。


    此刻的呂博文早已年過古稀,須發皆白,但看起來還是精神矍鑠。


    而龍床上翰明皇比呂博文小了整整十歲,此時卻連床都已下不來了。


    站在中間的是當朝太尉、武將之首、元帥府大都督吳正清,正對著龍床。


    他身高八尺,生得虎背熊腰,雖頭發花白,狀態看起來卻是龍精虎猛。此時他手握劍柄,一雙虎目怔怔望著床上的翰明皇,思緒複雜。


    吳正清一生為翰國出生入死數十年,手握天下兵權,十年前便被禦賜可劍履上殿,可見翰明皇對他的器重。


    而殿內最後一位,便是被譽為翰國史上可稱青雲直上的李天睿了。


    前些年趙世勇被奪了兵權後,他被呂博文舉薦出仕,起初隻是擔任地方八品縣令,而今不到不惑之年,連升數級,已是正二品的吏部尚書。


    殿內幾人維持著這番情形已經很長時間,此刻年紀最小的李天睿再也忍不下去,上前對著龍床深深一拜,凜然道:“陛下,此刻宮內禁軍五衛早已盡數歸順漢王,而翰國兵權依然在漢王手中。翰國立國五百多年,前有趙國屢次進犯,皆被漢王擊退;後有數郡流民起義謀反,也被漢王鎮壓。如今民不聊生,天下人苦楊氏久矣,陛下何必如此固執?天下氣運將盡,何不放楊氏和天下萬民一條生路?”


    過了半晌,才聽聞龍床上才傳來細若遊絲的沙啞聲音:“嗬嗬,呂相,若朕若料不錯,你和漢王早已暗中勾結,是也不是?當初你提議說要削了漢王兵權,朕雖有過懷疑,隻因事情太過順利,朕也並未多想,不想此刻卻是一語成讖。”


    “陛下,老臣也是一心為了天下蒼生著想。”呂博文冷聲回道。


    “吳太尉,你最後還是沒有奪下漢王的兵權,朕不怪你。你為楊氏江山赴湯蹈火數十年,對得起楊氏和天下萬民,此番事後,亦無須慚愧內疚,漢王向來憐惜武將,不會對你吳氏怎樣。”


    吳正清堂堂一個漢子,聞言當場便跪伏在地,老淚縱橫道:“臣......愧對陛下。”


    “好了,我楊文棟才是真正愧對列祖列宗,神器喪於朕手,如之奈何?呂相,你之前所言可還作數?”隻是說了幾句,龍床上的翰明皇便像是渾身脫力一般,聲音越來越小。


    呂博文回道:“臣早已說過,漢王一言九鼎。”


    如今朝廷內無信臣,外無兵權,而太子年幼,即便是即位了又能如何?


    既然趙氏想取而代之,那便遂了他的願吧。


    “嶽旺,取那禪位詔書來。”


    一旁的大太監聞言急忙上前將楊文棟扶起身來,隻見這位翰明皇挺直了如風中殘燭的身軀,舉起抖如篩糠的右手,拿其身旁的禦印,往那詔書上深深蓋了下去。


    之後,萬念俱灰,他長舒口氣後重新躺平,緩聲道:“爾等都出去吧,讓朕最後好好睡一覺......”


    當夜,正當漳陵城萬民還在歡慶節日之時,無數大都督府的傳令兵和武將已是帶著手諭八百裏加急地趕往各郡,去替換各郡軍權。


    現已是漢王府大管家的趙思耕,也匆忙乘上魏家世子魏良的法舟,急往赤淵派而去。


    ——


    待青兒再次見到趙思耕,距她外出隻剩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此時,她靜靜地聽完了趙思耕講述趙家是如何逼翰明皇禪位的前後經過。


    那當真是一場暗中勾結,權臣掌控朝野孤立皇權的大戲,比前世的電視劇精彩得多。


    青兒輕輕點了點頭,道:“做得不錯。隻希望之後趙家能平穩登基,別再橫生枝節。”


    趙思耕聞言,也終於鬆了口氣。


    此番漢王趙世勇緊急派他前來,便是向老祖稟告此事,看看老祖的反應。


    而在他看來,老祖對趙家行事還是萬分認可的。


    “翰國改朝換代在即,國號未定,還請老祖拿個主意。”


    “國號......”青兒喃喃自語,閉目陷入沉思。


    她想起前世古代那個輝煌的王朝。


    金戈鐵馬、氣吞萬裏。


    其有書言:“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又有書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在那片被時光溫柔以待的畫卷裏,輝煌二字如同晨曦初破曉,不僅照亮了曆史的長河,更在每一寸空間內鐫刻下不朽的印記。


    國之獨以強亡,鑄就了後世民族之基。


    片刻後,青兒睜開雙眼,鏘聲道:“既然他被封了漢王,那便以漢為國號罷。”


    趙思耕點了點頭,又道:“老祖出行在即,不能親身參加家主的登基大典,殊為遺憾。建國在即,老祖可還有何吩咐?”


    青兒回道:“家老,我接下來所言,你要牢記心中,一字不差地傳達給趙世勇。我花了數年時日,細細思索治國之道,並成書《治國九論》,以此為大漢開國之新政。此後,將此書定為祖訓,一代代嚴格執行。若有異議,待我遊曆歸來,可遣人來問詢。此書不可流落在外,除了趙家直係與家族心腹,不可讓他人閱覽。”


    “我外出歸期未定,短則十年,多則以二十年為期必歸。此番我會派座下大弟子劉子涵隨你返回翰國並駐留趙家,她會護佑我趙氏一族不受其他修士的暗算,修行界之事,趙家盡可相詢。此書與信你帶給趙世勇,等我歸來,會立刻遣人給趙家傳信。”


    說完,青兒便將一個裝著書信的布包交給趙思耕。


    趙思耕雙手接過,急忙倍加珍重地收進胸口。


    青兒繼續說道:“至於成立修仙家族之事,可先讓趙世勇廣派魏家修士,在翰國尋一處山川靈脈之地,作為我趙氏發脈之所,其餘諸事,可等我回來再說。”


    “老朽記下了,若是老祖沒有其他吩咐,老朽這便回去給家主複命。”趙思耕跪地拜別。


    青兒點了點頭。


    望著趙思耕遠去的身影,青兒心中感慨。


    自五十年前她與趙家結緣,哪能料到會走到今日這一步?


    也許冥冥之中,她與趙家會因果糾纏一世,永不相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蹈海天妖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螃蟹愛吃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螃蟹愛吃蝦並收藏蹈海天妖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