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水滸風雲七十回,乾坤妙理蘊精微
水滸傳忠義的哲學意蘊 作者:ai重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七律詩詞對《〈水滸傳〉第 70 回的周易哲學解析:飛石與棄糧的乾坤之道》的解析:
(一)《〈水滸傳〉第 70 回乾坤解析》
水滸風雲七十回,乾坤妙理蘊精微。
飛石絕技乾坤動,棄糧奇謀勢態移。
剛柔並濟陰陽合,攻守相承智慧彌。
周易哲思藏奧秘,英雄故事展雄奇。
(二)詮釋:
這首詩圍繞《水滸傳》第 70 回,從周易哲學的角度進行闡述。“飛石絕技乾坤動”描述了張清飛石的威力,體現了乾卦的剛健;“棄糧奇謀勢態移”則展現了宋江棄糧擒敵的策略,暗合坤卦的柔順。“剛柔並濟陰陽合”強調了乾坤之道的相互交融,“攻守相承智慧彌”突出了其中蘊含的智謀。最後,“周易哲思藏奧秘”點明了主題,“英雄故事展雄奇”則概括了這一回的精彩之處。
(三)水滸傳第 70回回目,經典梗概,主題思想,經典情節,經典詩句及經典典故
回目:《水滸傳》第 70 回回目為“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經典梗概:盧俊義攻打東昌府,遇到猛將沒羽箭張清,連輸兩陣。宋江前來助戰,張清用石子打中宋江手下十五員大將。吳用用糧草車子和船隻誘使張清出城劫糧,張清去搶水中船上糧食時被水軍頭領擒拿。隨後,吳用又使人打進東昌府內。張清被宋江的義氣所動,願意投降,還舉薦了獸醫皇甫瑞上山。
主題思想:
這一回進一步體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東昌府的張清本是朝廷將領,而梁山眾人是反抗朝廷的起義軍,但因為各種緣由雙方發生爭鬥,從側麵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混亂和矛盾,使得不同立場的人之間產生衝突。
也展現了梁山好漢們的英勇和智慧。麵對善用飛石的張清,梁山眾人雖吃了虧,但最終通過吳用的計謀成功擒獲張清,體現了他們在戰鬥中不斷成長和應對挑戰的能力。同時,宋江以義氣感化張清,突出了宋江的領導才能和梁山好漢們的團結精神。
經典情節:
張清飛石打將:張清出場後,先後用飛石打中徐寧眉心、打傷韓滔鼻凹、擊中彭玘麵額、打中宣讚嘴邊、擊中呼延灼手腕、打倒雷橫、打傷朱仝脖項等,讓梁山眾多英雄豪傑吃盡苦頭,展現了他飛石絕技的厲害。
董平戰張清:雙槍將董平新降宋江,為顯武藝出戰張清。兩人交戰數合,張清撥馬便走,董平緊追不舍。張清兩次用石子打董平,都被董平躲過,展現了董平的敏捷身手和張清飛石的威力。
宋江義釋張清:張清被擒後,宋江手下眾人欲殺張清,被宋江攔住。宋江對張清以禮相待,最終感動張清,使其自願投降。這一情節體現了宋江的仁義和大度,也為梁山增添了一員猛將。
經典詩句:
“龍虎山中降敕宣,鎖魔殿上散霄煙。致令煞曜離金闕,故使罡星下九天。戰馬頻嘶楊柳岸,征旗布滿藕花船。隻因肝膽存忠義,留得清名萬古傳。”這首詩概括了梁山好漢的聚義以及他們的忠義精神,為後文的故事發展奠定了基調。
經典典故:此回中沒有特別典型的獨立於《水滸傳》故事之外的經典典故,但“沒羽箭”這一稱號的由來可算一個相關知識。在曆史上,漢代飛將軍李廣曾有射石的典故,《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載,李廣打獵時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就射箭射去,箭竟然射進了石頭裏。後來發現是石頭後,再次射箭卻不能射進石頭了。而張清的“沒羽箭”稱號,是因為他的飛石技藝高超,如同李廣的箭術一般厲害,飛石打人百發百中,不需要用羽毛來穩定箭的飛行,所以被稱為“沒羽箭”。
二、《〈水滸傳〉第 70 回的周易哲學解析:飛石與棄糧的乾坤之道》
《水滸傳》第 70 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一回目猶如一幅充滿張力與玄機的畫卷,蘊含著深刻的周易哲學內涵。
在周易中,乾坤二卦代表著天地、陰陽,是萬物的根源與起始。而在這一回中,“沒羽箭飛石打英雄”與“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兩個情節,正體現了乾坤之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
“沒羽箭”張清,以其飛石絕技威震四方。飛石,象征著乾卦的剛健與力量。乾卦以龍為象,龍能飛天遁地,變化莫測,正如同張清的飛石,出其不意,威力無窮。他的飛石打英雄,展現了一種強大的攻擊性與主動性,如同乾卦所代表的陽剛之氣,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而被張清飛石擊中的英雄們,則代表著坤卦的柔順與包容。坤卦以地為象,大地承載萬物,默默承受一切。這些英雄們在遭受飛石打擊時,雖然受傷受挫,但他們依然堅守自己的立場與信念,體現了坤卦的堅韌與忍耐。
然而,宋江的“棄糧擒壯士”則展現了一種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棄糧,看似是一種放棄與退讓,但實際上是一種策略與手段。這體現了坤卦的柔順與順應,通過放棄表麵的利益,來達到更深層次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宋江以其智慧與謀略,洞察了局勢的變化,把握了時機。他明白,與張清硬拚並非上策,而是通過棄糧這種看似示弱的方式,誘使張清上鉤,最終將其擒獲。這正是乾坤之道的巧妙運用,以坤之柔應乾之剛,以退為進,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時,這一回也反映了周易中陰陽相互轉化的道理。張清的飛石絕技,原本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但在宋江的智慧麵前,卻被轉化為了劣勢。而宋江的棄糧之舉,看似是一種退讓,卻最終轉化為了勝利。這種陰陽的轉化,在故事中不斷上演,展現了事物發展的無常與變化。
此外,在這一回中,還可以看到周易中“時”與“位”的重要性。張清在合適的時機展現了自己的飛石絕技,占據了優勢地位;而宋江則在恰當的“時”與“位”采取了行動,實現了局勢的逆轉。這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把握時機,根據自身所處的位置,做出恰當的選擇與行動。
總的來說,《水滸傳》第 70 回通過“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一情節,深刻地體現了周易哲學的精髓。它讓我們看到了乾坤之道的相互作用、陰陽的轉化、時機與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這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涵,也為我們理解人生的起伏與變化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在周易的哲學視角下,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水滸傳》中人物的命運與選擇,以及故事背後所蘊含的宇宙觀與人生觀。這一回的故事,就像一麵鏡子,映照出人性的複雜與世間的變幻,讓我們在欣賞文學之美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更好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機遇。
三、《水滸傳》第 70 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經典原文片段如下:
1. 對張清及其副將的描述:
張清出場形象:“頭巾掩映茜紅纓,狼腰猿臂體彪形。錦衣繡襖,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側坐,青驄玉勒馬輕迎。葵花寶鐙,振響熟銅鈴。倒拖雉尾,飛走四蹄輕。金環搖動,飄飄玉蟒撒朱纓。錦袋石子,輕輕飛動似流星。不用強弓硬弩,何須打彈飛鈴。但著處,命歸空。東昌馬騎將,沒羽箭張清。”
龔旺形象:“手執標槍慣飛舞,蓋世英雄誠未睹。斑爛錦體獸吞頭,龔旺名為花項虎。”
丁得孫形象:“虎騎奔波出陣門,雙腮連項露疤痕。到處人稱中箭虎,手搦飛叉丁得孫。”
2. 交戰場景描寫:
徐寧與張清交戰:“徐寧飛馬直取張清,兩馬相交,雙槍並舉。鬥不到五合,張清便走,徐寧去趕。張清把左手虛提長槍,右手便向錦袋中摸出石子,扭回身,覷得徐寧麵門較近,隻一石子,可憐悍勇徐寧,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馬。龔旺、丁得孫便來捉人。宋江陣上人多,早有呂方、郭盛,兩騎馬,兩枝戟,救回本陣。宋江等大驚,盡皆失色。”
燕順與張清交戰:“燕順接住張清,鬥無數合,遮攔不住,撥回馬便走。張清望後趕來,手取石子,看燕順後心一擲,打在鏜甲護鏡上,錚然有聲,伏鞍而走。”
韓滔與張清交戰:“韓滔要在宋江麵前顯能,抖擻精神,大戰張清。不到十合,張清便走。韓滔疑他飛石打來,不去追趕。張清回頭不見趕來,翻身勒馬便轉。韓滔卻待挺槊來迎,被張清暗藏石子,手起,望韓滔鼻凹裏打中。隻見鮮血迸流,逃回本陣。”
楊誌與張清交戰:“楊誌一刀刺去,張清鐙裏藏身,楊誌卻砍了個空。張清手拿石子,喝聲道:‘著!’石子從肋羅裏飛將過去。張清又一石子,錚的打在盔上,嚇得楊誌膽喪心寒,伏鞍歸陣。”
董平與張清交戰:“約鬥五七合,張清撥馬便走。董平道:‘別人中你石子,怎近得我!’張清帶住槍杆,去錦袋中摸出一個石子,手起處真如流星掣電,石子來嚇得鬼哭神驚。董平眼明手快,撥過了石子。張清見打不著,再取第二個石子,又打將去,董平又閃過了。兩個石子打不著,張清卻早心慌。那馬尾相銜,張清走到陣門左側,董平望後心刺一槍來。張清一閃,鐙裏藏身,董平卻搠了空,那條槍卻搠將過來。董平的馬和張清的馬兩廝並著。張清便撇了槍,雙手把董平和槍連臂膊隻一拖,卻拖不動。兩個攪做一塊。”
四、《水滸傳》第 70 回的白話文經典翻譯:
這一回主要講述了沒羽箭張清的英勇表現以及他與宋江等人的戰鬥。
張清出場時,頭巾上掩映著紅色的纓穗,身材魁梧,像狼腰猿臂一般。他身著錦衣繡襖,從袍子裏微微露出深色的衣服。他側坐在雕鞍上,青驄玉勒馬輕快地迎接著。他的葵花寶鐙發出響亮的熟銅鈴聲,倒拖著雉尾,四蹄輕快地飛奔。金環搖動,飄飄玉蟒撒著朱纓。他的錦袋裏裝著石子,輕輕飛動就像流星一樣。不用強弓硬弩,也不用打彈飛鈴,隻要出手,就能讓敵人命喪黃泉。他就是東昌的馬騎將,沒羽箭張清。
龔旺手執標槍,擅長飛舞,這樣的蓋世英雄真是前所未見。他那斑斕的錦體就像猛獸吞食頭顱一般,他就是花項虎龔旺。丁得孫則被稱為中箭虎,他手握著飛叉,虎騎奔波著出陣門,雙腮和頸項上都露著疤痕。
在戰鬥中,徐寧飛馬直取張清,兩馬相交,雙槍並舉。打了不到五合,張清就逃走了,徐寧去追趕。張清把左手虛提著長槍,右手從錦袋中摸出石子,轉身看準徐寧的麵門較近,隻一石子,可憐悍勇的徐寧就被打中眉心,翻身落馬。龔旺、丁得孫趁機來捉人。宋江陣上的人多,呂方、郭盛兩騎馬,兩枝戟,及時將徐寧救回本陣。宋江等人都大驚失色。
燕順接住張清,打了無數合,抵擋不住,撥回馬就走。張清在後麵追來,手取石子,看燕順後心一擲,打在鏜甲護鏡上,發出錚然的聲音,燕順伏鞍而走。韓滔要在宋江麵前顯能,抖擻精神與張清大戰。不到十合,張清就逃走了。韓滔懷疑他會用飛石打來,就不敢去追趕。張清回頭不見韓滔追來,翻身勒馬就轉。韓滔卻待挺槊來迎,被張清暗藏的石子打中,隻見鮮血迸流,韓滔逃回本陣。楊誌一刀刺去,張清在鐙裏藏身,楊誌卻砍了個空。張清又拿出一個石子,喝道:“著!”石子從肋羅裏飛將過去。張清又打出一個石子,錚的一聲打在楊誌的盔上,嚇得楊誌膽喪心寒,伏鞍歸陣。
董平與張清約鬥五七合,張清撥馬便走。董平說:“別人中你石子,我可不會!”張清握住槍杆,從錦袋中摸出一個石子,手起處真如流星掣電,石子飛出去嚇得鬼哭神驚。董平眼明手快,撥開了石子。張清見打不著,又取出第二個石子,又打將去,董平又閃過了。兩個石子都沒打著,張清卻早心慌了。他的馬尾與董平的馬相銜,張清走到陣門左側,董平望後心刺一槍來。張清一閃,在鐙裏藏身,董平卻刺了個空,那條槍卻刺了過來。董平的馬和張清的馬兩廝並著,張清便撇了槍,雙手把董平和槍連臂膊隻一拖,卻拖不動。兩人攪做一團。
五、用不同詞牌名對《〈水滸傳〉第 70 回的周易哲學解析:飛石與棄糧的乾坤之道》進行的解析:
《卜算子·乾坤水滸篇》
飛石展乾坤,棄糧謀新局。
剛柔相濟道無窮,智慧光芒熠。
英雄豪氣存,周易玄機覓。
世事變幻總無常,悟得其中律。
《鷓鴣天·水滸乾坤悟》
水滸風雲七十回,乾坤妙理用心窺。
飛石絕技乾坤轉,棄糧奇謀局勢危。
陰陽合,智謀隨,英雄故事蘊精微。
周易哲思深且遠,歲月留痕悟未遲。
《滿江紅·乾坤水滸繹》
浩蕩水滸,乾坤道、飛石棄糧。
勢態變、智謀層出,英雄激昂。
周易哲思涵萬象,風雲際會顯剛強。
細思量、世事總無常,心明朗。
乾坤轉,陰陽蕩;攻守易,智謀長。
看豪傑、熱血揮灑戰場。
歲月悠悠留印記,傳奇故事永流芳。
悟真諦、前路漫且遙,誌如鋼。
詮釋:
《卜算子·乾坤水滸篇》詮釋:這首詞描述了《水滸傳》第 70 回中所展現的乾坤之理。“飛石展乾坤”,突出了張清飛石絕技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如同乾坤的運轉;“棄糧謀新局”則體現了宋江棄糧策略帶來的局勢變化。“剛柔相濟道無窮”強調了其中剛與柔、陰與陽相互融合的道理,“智慧光芒熠”則表現了其中蘊含的智慧閃耀奪目。最後表達了英雄們的豪氣長存,以及人們在其中探尋周易玄機的過程。
《鷓鴣天·水滸乾坤悟》詮釋:此詞圍繞《水滸傳》第 70 回,闡述了對乾坤之道的領悟。“水滸風雲七十回”點明背景,“乾坤妙理用心窺”強調了要用心去窺探其中的乾坤之理。“飛石絕技乾坤轉”和“棄糧奇謀局勢危”分別描述了飛石和棄糧的策略對局勢的影響。“陰陽合,智謀隨”指出了其中陰陽結合和智謀運用的重要性。“英雄故事蘊精微”表示英雄的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周易哲思深且遠”強調了周易哲學的深奧和長遠影響。最後表達了對領悟其中真諦的感慨。
《滿江紅·乾坤水滸繹》詮釋:這首詞開篇展現了《水滸傳》的宏大場景,“乾坤道、飛石棄糧”指出了其中的關鍵元素。“勢態變、智謀層出”描述了局勢的變化和智謀的運用。“周易哲思涵萬象”表示周易哲學包含著豐富的內涵,“風雲際會顯剛強”體現了在這種情境下展現出的剛強。“乾坤轉,陰陽蕩;攻守易,智謀長”進一步闡述了乾坤、陰陽、攻守和智謀的變化。“看豪傑、熱血揮灑戰場”描繪了英雄們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歲月悠悠留印記,傳奇故事永流芳”強調了這些故事留下的深刻印記和長久流傳。最後表達了人們要堅定誌向,勇往直前的決心。
待續
(一)《〈水滸傳〉第 70 回乾坤解析》
水滸風雲七十回,乾坤妙理蘊精微。
飛石絕技乾坤動,棄糧奇謀勢態移。
剛柔並濟陰陽合,攻守相承智慧彌。
周易哲思藏奧秘,英雄故事展雄奇。
(二)詮釋:
這首詩圍繞《水滸傳》第 70 回,從周易哲學的角度進行闡述。“飛石絕技乾坤動”描述了張清飛石的威力,體現了乾卦的剛健;“棄糧奇謀勢態移”則展現了宋江棄糧擒敵的策略,暗合坤卦的柔順。“剛柔並濟陰陽合”強調了乾坤之道的相互交融,“攻守相承智慧彌”突出了其中蘊含的智謀。最後,“周易哲思藏奧秘”點明了主題,“英雄故事展雄奇”則概括了這一回的精彩之處。
(三)水滸傳第 70回回目,經典梗概,主題思想,經典情節,經典詩句及經典典故
回目:《水滸傳》第 70 回回目為“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經典梗概:盧俊義攻打東昌府,遇到猛將沒羽箭張清,連輸兩陣。宋江前來助戰,張清用石子打中宋江手下十五員大將。吳用用糧草車子和船隻誘使張清出城劫糧,張清去搶水中船上糧食時被水軍頭領擒拿。隨後,吳用又使人打進東昌府內。張清被宋江的義氣所動,願意投降,還舉薦了獸醫皇甫瑞上山。
主題思想:
這一回進一步體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東昌府的張清本是朝廷將領,而梁山眾人是反抗朝廷的起義軍,但因為各種緣由雙方發生爭鬥,從側麵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混亂和矛盾,使得不同立場的人之間產生衝突。
也展現了梁山好漢們的英勇和智慧。麵對善用飛石的張清,梁山眾人雖吃了虧,但最終通過吳用的計謀成功擒獲張清,體現了他們在戰鬥中不斷成長和應對挑戰的能力。同時,宋江以義氣感化張清,突出了宋江的領導才能和梁山好漢們的團結精神。
經典情節:
張清飛石打將:張清出場後,先後用飛石打中徐寧眉心、打傷韓滔鼻凹、擊中彭玘麵額、打中宣讚嘴邊、擊中呼延灼手腕、打倒雷橫、打傷朱仝脖項等,讓梁山眾多英雄豪傑吃盡苦頭,展現了他飛石絕技的厲害。
董平戰張清:雙槍將董平新降宋江,為顯武藝出戰張清。兩人交戰數合,張清撥馬便走,董平緊追不舍。張清兩次用石子打董平,都被董平躲過,展現了董平的敏捷身手和張清飛石的威力。
宋江義釋張清:張清被擒後,宋江手下眾人欲殺張清,被宋江攔住。宋江對張清以禮相待,最終感動張清,使其自願投降。這一情節體現了宋江的仁義和大度,也為梁山增添了一員猛將。
經典詩句:
“龍虎山中降敕宣,鎖魔殿上散霄煙。致令煞曜離金闕,故使罡星下九天。戰馬頻嘶楊柳岸,征旗布滿藕花船。隻因肝膽存忠義,留得清名萬古傳。”這首詩概括了梁山好漢的聚義以及他們的忠義精神,為後文的故事發展奠定了基調。
經典典故:此回中沒有特別典型的獨立於《水滸傳》故事之外的經典典故,但“沒羽箭”這一稱號的由來可算一個相關知識。在曆史上,漢代飛將軍李廣曾有射石的典故,《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載,李廣打獵時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就射箭射去,箭竟然射進了石頭裏。後來發現是石頭後,再次射箭卻不能射進石頭了。而張清的“沒羽箭”稱號,是因為他的飛石技藝高超,如同李廣的箭術一般厲害,飛石打人百發百中,不需要用羽毛來穩定箭的飛行,所以被稱為“沒羽箭”。
二、《〈水滸傳〉第 70 回的周易哲學解析:飛石與棄糧的乾坤之道》
《水滸傳》第 70 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一回目猶如一幅充滿張力與玄機的畫卷,蘊含著深刻的周易哲學內涵。
在周易中,乾坤二卦代表著天地、陰陽,是萬物的根源與起始。而在這一回中,“沒羽箭飛石打英雄”與“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兩個情節,正體現了乾坤之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
“沒羽箭”張清,以其飛石絕技威震四方。飛石,象征著乾卦的剛健與力量。乾卦以龍為象,龍能飛天遁地,變化莫測,正如同張清的飛石,出其不意,威力無窮。他的飛石打英雄,展現了一種強大的攻擊性與主動性,如同乾卦所代表的陽剛之氣,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而被張清飛石擊中的英雄們,則代表著坤卦的柔順與包容。坤卦以地為象,大地承載萬物,默默承受一切。這些英雄們在遭受飛石打擊時,雖然受傷受挫,但他們依然堅守自己的立場與信念,體現了坤卦的堅韌與忍耐。
然而,宋江的“棄糧擒壯士”則展現了一種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棄糧,看似是一種放棄與退讓,但實際上是一種策略與手段。這體現了坤卦的柔順與順應,通過放棄表麵的利益,來達到更深層次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宋江以其智慧與謀略,洞察了局勢的變化,把握了時機。他明白,與張清硬拚並非上策,而是通過棄糧這種看似示弱的方式,誘使張清上鉤,最終將其擒獲。這正是乾坤之道的巧妙運用,以坤之柔應乾之剛,以退為進,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時,這一回也反映了周易中陰陽相互轉化的道理。張清的飛石絕技,原本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但在宋江的智慧麵前,卻被轉化為了劣勢。而宋江的棄糧之舉,看似是一種退讓,卻最終轉化為了勝利。這種陰陽的轉化,在故事中不斷上演,展現了事物發展的無常與變化。
此外,在這一回中,還可以看到周易中“時”與“位”的重要性。張清在合適的時機展現了自己的飛石絕技,占據了優勢地位;而宋江則在恰當的“時”與“位”采取了行動,實現了局勢的逆轉。這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把握時機,根據自身所處的位置,做出恰當的選擇與行動。
總的來說,《水滸傳》第 70 回通過“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一情節,深刻地體現了周易哲學的精髓。它讓我們看到了乾坤之道的相互作用、陰陽的轉化、時機與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這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涵,也為我們理解人生的起伏與變化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在周易的哲學視角下,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水滸傳》中人物的命運與選擇,以及故事背後所蘊含的宇宙觀與人生觀。這一回的故事,就像一麵鏡子,映照出人性的複雜與世間的變幻,讓我們在欣賞文學之美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更好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機遇。
三、《水滸傳》第 70 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經典原文片段如下:
1. 對張清及其副將的描述:
張清出場形象:“頭巾掩映茜紅纓,狼腰猿臂體彪形。錦衣繡襖,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側坐,青驄玉勒馬輕迎。葵花寶鐙,振響熟銅鈴。倒拖雉尾,飛走四蹄輕。金環搖動,飄飄玉蟒撒朱纓。錦袋石子,輕輕飛動似流星。不用強弓硬弩,何須打彈飛鈴。但著處,命歸空。東昌馬騎將,沒羽箭張清。”
龔旺形象:“手執標槍慣飛舞,蓋世英雄誠未睹。斑爛錦體獸吞頭,龔旺名為花項虎。”
丁得孫形象:“虎騎奔波出陣門,雙腮連項露疤痕。到處人稱中箭虎,手搦飛叉丁得孫。”
2. 交戰場景描寫:
徐寧與張清交戰:“徐寧飛馬直取張清,兩馬相交,雙槍並舉。鬥不到五合,張清便走,徐寧去趕。張清把左手虛提長槍,右手便向錦袋中摸出石子,扭回身,覷得徐寧麵門較近,隻一石子,可憐悍勇徐寧,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馬。龔旺、丁得孫便來捉人。宋江陣上人多,早有呂方、郭盛,兩騎馬,兩枝戟,救回本陣。宋江等大驚,盡皆失色。”
燕順與張清交戰:“燕順接住張清,鬥無數合,遮攔不住,撥回馬便走。張清望後趕來,手取石子,看燕順後心一擲,打在鏜甲護鏡上,錚然有聲,伏鞍而走。”
韓滔與張清交戰:“韓滔要在宋江麵前顯能,抖擻精神,大戰張清。不到十合,張清便走。韓滔疑他飛石打來,不去追趕。張清回頭不見趕來,翻身勒馬便轉。韓滔卻待挺槊來迎,被張清暗藏石子,手起,望韓滔鼻凹裏打中。隻見鮮血迸流,逃回本陣。”
楊誌與張清交戰:“楊誌一刀刺去,張清鐙裏藏身,楊誌卻砍了個空。張清手拿石子,喝聲道:‘著!’石子從肋羅裏飛將過去。張清又一石子,錚的打在盔上,嚇得楊誌膽喪心寒,伏鞍歸陣。”
董平與張清交戰:“約鬥五七合,張清撥馬便走。董平道:‘別人中你石子,怎近得我!’張清帶住槍杆,去錦袋中摸出一個石子,手起處真如流星掣電,石子來嚇得鬼哭神驚。董平眼明手快,撥過了石子。張清見打不著,再取第二個石子,又打將去,董平又閃過了。兩個石子打不著,張清卻早心慌。那馬尾相銜,張清走到陣門左側,董平望後心刺一槍來。張清一閃,鐙裏藏身,董平卻搠了空,那條槍卻搠將過來。董平的馬和張清的馬兩廝並著。張清便撇了槍,雙手把董平和槍連臂膊隻一拖,卻拖不動。兩個攪做一塊。”
四、《水滸傳》第 70 回的白話文經典翻譯:
這一回主要講述了沒羽箭張清的英勇表現以及他與宋江等人的戰鬥。
張清出場時,頭巾上掩映著紅色的纓穗,身材魁梧,像狼腰猿臂一般。他身著錦衣繡襖,從袍子裏微微露出深色的衣服。他側坐在雕鞍上,青驄玉勒馬輕快地迎接著。他的葵花寶鐙發出響亮的熟銅鈴聲,倒拖著雉尾,四蹄輕快地飛奔。金環搖動,飄飄玉蟒撒著朱纓。他的錦袋裏裝著石子,輕輕飛動就像流星一樣。不用強弓硬弩,也不用打彈飛鈴,隻要出手,就能讓敵人命喪黃泉。他就是東昌的馬騎將,沒羽箭張清。
龔旺手執標槍,擅長飛舞,這樣的蓋世英雄真是前所未見。他那斑斕的錦體就像猛獸吞食頭顱一般,他就是花項虎龔旺。丁得孫則被稱為中箭虎,他手握著飛叉,虎騎奔波著出陣門,雙腮和頸項上都露著疤痕。
在戰鬥中,徐寧飛馬直取張清,兩馬相交,雙槍並舉。打了不到五合,張清就逃走了,徐寧去追趕。張清把左手虛提著長槍,右手從錦袋中摸出石子,轉身看準徐寧的麵門較近,隻一石子,可憐悍勇的徐寧就被打中眉心,翻身落馬。龔旺、丁得孫趁機來捉人。宋江陣上的人多,呂方、郭盛兩騎馬,兩枝戟,及時將徐寧救回本陣。宋江等人都大驚失色。
燕順接住張清,打了無數合,抵擋不住,撥回馬就走。張清在後麵追來,手取石子,看燕順後心一擲,打在鏜甲護鏡上,發出錚然的聲音,燕順伏鞍而走。韓滔要在宋江麵前顯能,抖擻精神與張清大戰。不到十合,張清就逃走了。韓滔懷疑他會用飛石打來,就不敢去追趕。張清回頭不見韓滔追來,翻身勒馬就轉。韓滔卻待挺槊來迎,被張清暗藏的石子打中,隻見鮮血迸流,韓滔逃回本陣。楊誌一刀刺去,張清在鐙裏藏身,楊誌卻砍了個空。張清又拿出一個石子,喝道:“著!”石子從肋羅裏飛將過去。張清又打出一個石子,錚的一聲打在楊誌的盔上,嚇得楊誌膽喪心寒,伏鞍歸陣。
董平與張清約鬥五七合,張清撥馬便走。董平說:“別人中你石子,我可不會!”張清握住槍杆,從錦袋中摸出一個石子,手起處真如流星掣電,石子飛出去嚇得鬼哭神驚。董平眼明手快,撥開了石子。張清見打不著,又取出第二個石子,又打將去,董平又閃過了。兩個石子都沒打著,張清卻早心慌了。他的馬尾與董平的馬相銜,張清走到陣門左側,董平望後心刺一槍來。張清一閃,在鐙裏藏身,董平卻刺了個空,那條槍卻刺了過來。董平的馬和張清的馬兩廝並著,張清便撇了槍,雙手把董平和槍連臂膊隻一拖,卻拖不動。兩人攪做一團。
五、用不同詞牌名對《〈水滸傳〉第 70 回的周易哲學解析:飛石與棄糧的乾坤之道》進行的解析:
《卜算子·乾坤水滸篇》
飛石展乾坤,棄糧謀新局。
剛柔相濟道無窮,智慧光芒熠。
英雄豪氣存,周易玄機覓。
世事變幻總無常,悟得其中律。
《鷓鴣天·水滸乾坤悟》
水滸風雲七十回,乾坤妙理用心窺。
飛石絕技乾坤轉,棄糧奇謀局勢危。
陰陽合,智謀隨,英雄故事蘊精微。
周易哲思深且遠,歲月留痕悟未遲。
《滿江紅·乾坤水滸繹》
浩蕩水滸,乾坤道、飛石棄糧。
勢態變、智謀層出,英雄激昂。
周易哲思涵萬象,風雲際會顯剛強。
細思量、世事總無常,心明朗。
乾坤轉,陰陽蕩;攻守易,智謀長。
看豪傑、熱血揮灑戰場。
歲月悠悠留印記,傳奇故事永流芳。
悟真諦、前路漫且遙,誌如鋼。
詮釋:
《卜算子·乾坤水滸篇》詮釋:這首詞描述了《水滸傳》第 70 回中所展現的乾坤之理。“飛石展乾坤”,突出了張清飛石絕技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如同乾坤的運轉;“棄糧謀新局”則體現了宋江棄糧策略帶來的局勢變化。“剛柔相濟道無窮”強調了其中剛與柔、陰與陽相互融合的道理,“智慧光芒熠”則表現了其中蘊含的智慧閃耀奪目。最後表達了英雄們的豪氣長存,以及人們在其中探尋周易玄機的過程。
《鷓鴣天·水滸乾坤悟》詮釋:此詞圍繞《水滸傳》第 70 回,闡述了對乾坤之道的領悟。“水滸風雲七十回”點明背景,“乾坤妙理用心窺”強調了要用心去窺探其中的乾坤之理。“飛石絕技乾坤轉”和“棄糧奇謀局勢危”分別描述了飛石和棄糧的策略對局勢的影響。“陰陽合,智謀隨”指出了其中陰陽結合和智謀運用的重要性。“英雄故事蘊精微”表示英雄的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周易哲思深且遠”強調了周易哲學的深奧和長遠影響。最後表達了對領悟其中真諦的感慨。
《滿江紅·乾坤水滸繹》詮釋:這首詞開篇展現了《水滸傳》的宏大場景,“乾坤道、飛石棄糧”指出了其中的關鍵元素。“勢態變、智謀層出”描述了局勢的變化和智謀的運用。“周易哲思涵萬象”表示周易哲學包含著豐富的內涵,“風雲際會顯剛強”體現了在這種情境下展現出的剛強。“乾坤轉,陰陽蕩;攻守易,智謀長”進一步闡述了乾坤、陰陽、攻守和智謀的變化。“看豪傑、熱血揮灑戰場”描繪了英雄們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歲月悠悠留印記,傳奇故事永流芳”強調了這些故事留下的深刻印記和長久流傳。最後表達了人們要堅定誌向,勇往直前的決心。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