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
“在江東,為什麽說十萬百萬不是夢呢?原來,幾乎江東的家家戶戶,都有海外華僑的近親血緣關係。在改革開放以後,都有大量的人出國打工,尤其是到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他們一個普通出國打工的人,除了吃喝拉撒,一年能夠兌換成人民幣拿回家的,大多在一萬元偏上。再看看我們內地,一大家子人,要奮鬥個萬元戶,那是若幹年都難以實現的夢想。即或是到了今天,一個家庭人均年淨收入達到三千元錢的可謂鳳毛麟角,五個人難抵人家一個人。差距啊,這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差距啊!
“有人要問了,就算你一年掙兩萬元回家,也要五十年不間斷、不開銷,才能積攢一百萬元啊?這個賬嘛,的確是這麽個算法!但是呢,所謂‘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世界在發展,江東在發展,我們的九州大地,同樣是在發展。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眾多農民伯伯的收入,一個勞動日還不到一毛錢。但是,改革開放十年後的今天,農民伯伯們半年辛苦半年閑,有的年均田間勞動不到一百天,若按有效勞動折算收入,又有哪個農民伯伯勞動一天的收入低於十元錢呢?在二十年之前,我們有多少人吃不飽穿不暖的啊?可今天呢,走遍大江南北,又能找出幾個吃不飽飯的來?這,就叫時代、世事在發展、在變化、在進步!
“我們都知道,江東等沿海一帶的人,遠比我們內地人富裕。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前,他們的日子同樣過的十分艱難。那時候,不是誰想出國打工就能夠出去的。尤其是在二十多年之前,我們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同樣也很貧窮,除了萬裏之外的極少數發達國家和地區外,打工都沒處可去。江東等地的農業條件,雖說能夠耕種三季,可單產並不算高。例如早稻產量最高,單產每畝也就八百來斤,僅僅是我們內地眾多區域單產的三分之二。雖說能夠產三季,可單產一季更比一季低,這勞力、肥料、種籽等,都是需要投入的。此外,他們的骨幹副業,就是出海打漁,這也受到眾多因素的嚴格製約。
“總之,改革開放之前,江東人的日子,並不比我們內地人好到哪裏去,甚至可能比我們還有艱苦一些。短短十年,為什麽就出現了‘十萬才起步,百萬不算富’的,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難道他們長有三頭六臂?仰或長有銅頭鐵臂?非也,他們都是和我們一樣,是黃皮膚黑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隻是所處環境與我們有所不同,所見所聞與我們有所不同,最關鍵是所思所想與我們有所不同!
“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美夢,夢見自己家的那一畝三分地,鬥轉星移成為全世界最繁華地段上的一塊,寸土萬金啊!一驚一喜,從美夢中醒來。仔細一算,就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果真坐落到全球最繁華地段又怎樣?看似瞬間擁有富到流油的一筆龐大財富,可那裏的生活代價等等,如果坐吃山空的話,用不了多少年,不僅會啃光那一畝三分地,而且將更加窮的叮當響。那就生產創造唄,可那裏的人工、原材料等成本,比老家要高出幾倍、幾十倍。再說自己的技術、品質、銷售渠道等,都與競爭對手存在天壤之別。這搞生產經營,隻有血本無歸、兵敗如山倒的一條路可走。夢醒時分我明白了,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盡管在老家一文不名,雖說產生的價值極低,可那裏的一切成本都非常低,將能夠確保長期留得那一畝三分地的根基在那裏。
“我們再看看b國,他們的國土麵積小,人口擁擠,資源極其匱乏,絕大多數的原材料完全依賴國外進口。盡管說,b國現在富裕了,有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底墊了,但曾經也經曆過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
“可能有人又會問了,你繞來繞去繞出一堆廢話來,究竟想說明什麽嘛?我想說的是啊,人是決定一切的根本!至於說地理環境條件等外在因素,理所當然會影響到我們的發展進程,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內因是根本。所謂時勢造英雄,早期的人類不如飛禽走獸,卻在難以生存的險惡環境中一步步成為地球的主宰。一句話,任何時候,困難再多,始終沒有我們的辦法多!隻要我們勇於麵對現實,變壓力為動力,堅持不懈,用正確認識和正確方法挖掘機會,創造機會,運用機會,十萬、百萬的,又算得了什麽?”
“有的發達國家,一個人勞動一個小時的最低工資,折算人民幣就是幾十元。我們絕大多數的人,勞動三天都抵不上人家一個小時的收入。這種實實在在的差距,最主要根源又在哪裏呢?是我們在知識化、科學化的競賽中落伍了,人家早已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技能技巧,實現了工業化、現代化。”
13.22
“人家一套或一台大型聯合農業機械,一兩個人可以經營幾百畝、幾千畝的土地,收獲數以千噸、萬噸計的糧食。我們呢,揮舞著彎月鐮刀、十字架鋤頭,甚至還要用手指頭去拚命地刨泥土石子。就拿我們人人都知道的肉豬來說,人家發達國家的優良品種,林林總總一大堆,還分什麽父本係、祖父本係。我們引進原種豬要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一頭種豬動輒數以萬計的錢,堪比黃金啊!我們養出的豬又能賣多少呢?這些,就是我們與發達國家所存在的實際差距。說白了,就是知識與技術上的差距,是正確認識與正確方法的差距。”
“懂得世界曆史的人都知道,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我們華夏兒女的祖先們,曾經在知識與技術上領先全球,僅從有明文記載並獲全球公認的曆史片段,也就是按三千年的曆史片段來說,我們華夏兒女的祖先們,至少在兩千多年的曆史時期中,是全球領跑者。
“也就是說,在三千年的曆史中,全球的文化、經濟、技術中心,有兩千多年都在我們華夏大地。在世界工業革命的競賽中,我們不僅落後了,甚至經曆了山河破碎、差點被徹底肢解的過程。但是,就算我們落後一百年,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在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中,也就是短暫一眸,也就是睡獅打了一個盹!也就是中華民族曆史進程中的、一段痛定思痛的小插曲!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到這沿海一帶來發展,大家比起本人來說,你們屬於先知先覺一族;到其它發達國家或地區發展,沿海一帶的人是先知先覺一族。本人也曾經想過,要是自己能夠出國去掙那幾十元一個小時的錢,那該多好啊!可是再一想吧,就算自己去了,在人地生疏的環境中,不識外文,不會外語,更沒有人家所稀罕的技能技巧,瞬間就是徹頭徹尾的瞎子、聾子、啞巴。難道我們不識外文不會外語的人,就命中注定無法了解、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技術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沿海一帶的人,普遍在國外擁有親友關係,有在國外發展經曆的人不少。更加上江東等沿海口岸,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對外窗口和實驗田,早已成為外資搶灘登陸我國的橋頭堡。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等客觀實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江東等沿海口岸,注定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在江東等沿海一帶,外商們爭先恐後、挨山塞海而來,一片片工業區如雨後春筍,好像蒸籠裏的包子饅頭密密層層。一個工業區一下子湧入成千上萬的人,這些人要吃要喝要穿,收入又比內地要高,相應消費市場當然要呈幾何級擴張,才能與消費能力增長相匹配。這擴張市場,需要一個多麽龐大的產業大軍啊?各種先進經驗、先進設施、先進技術大浪淘沙般滾滾襲來,各種發展機會風起雲湧、比比皆是。
“論掌握知識、掌握技術,我們的老祖宗曾經是數千年中全球的競賽冠軍。老祖宗給我們留給下了聰明才智等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有什麽是我們不能學會、不能做成的呢?本人曾經特意到大型電子的流水生產線觀察過,諸如‘執錫’,不過就是電烙鐵加錫焊絲,要是學會做,大不了一兩分鍾的事,隻不過又快又好則需要一定的實踐過程。在本人看來,所謂先進技術,都與學‘執錫’技術大體近似,這是分工愈來愈細的大趨勢所決定了的。可以斷言,任何的經驗、技術,都是人學的,都是我們所能夠學會的!”
人們都在屏息專注傾聽,庶盶幾次停頓,刻意留出時間期待有人參與討論互動,卻均無一人發言。鑒此,庶盶又徐徐道來:“江東一帶出國打工的人,一年隨隨便便能夠掙一萬多元的人民幣帶回家,可人家開始嫌少了,不願意了!
“本人做過一些了解,凡出海務過工,現在又留鄉者,擺攤設店的占半數偏上。據說,江東發展好的一些區域,已經集中修建起超大型市場,一個市場可容納上萬人,其中可租用門麵、攤位,不少回鄉者就在其間發展。在起步較晚的一些區域,有的焊接一間小鐵架房,往行人集中地段一放,就是一家店鋪。
“預製兩個活動水泥樁、插兩根竹竿,再橫架一根竹竿,掛上衣服,就是個服裝地攤。諸如腸粉、茶葉蛋、副食、水果、蔬菜等都是招財進寶的有效途徑。舉不勝舉的生財之道,若小本經營,初始的投資都不會超過五百元。相對於打工,擺攤設店要投資、要操心、有虧本的風險。如果是同等收入的話,恐怕任誰都會選擇打工。不難看出,一年沒有兩三萬元的純收入,要讓沿海人放棄現成的出國打工渠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可以預見,在沿海一帶擺攤設店,必將產生太多太多的萬元戶、十萬元甚至百萬元戶。”
“在江東,為什麽說十萬百萬不是夢呢?原來,幾乎江東的家家戶戶,都有海外華僑的近親血緣關係。在改革開放以後,都有大量的人出國打工,尤其是到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他們一個普通出國打工的人,除了吃喝拉撒,一年能夠兌換成人民幣拿回家的,大多在一萬元偏上。再看看我們內地,一大家子人,要奮鬥個萬元戶,那是若幹年都難以實現的夢想。即或是到了今天,一個家庭人均年淨收入達到三千元錢的可謂鳳毛麟角,五個人難抵人家一個人。差距啊,這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差距啊!
“有人要問了,就算你一年掙兩萬元回家,也要五十年不間斷、不開銷,才能積攢一百萬元啊?這個賬嘛,的確是這麽個算法!但是呢,所謂‘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世界在發展,江東在發展,我們的九州大地,同樣是在發展。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眾多農民伯伯的收入,一個勞動日還不到一毛錢。但是,改革開放十年後的今天,農民伯伯們半年辛苦半年閑,有的年均田間勞動不到一百天,若按有效勞動折算收入,又有哪個農民伯伯勞動一天的收入低於十元錢呢?在二十年之前,我們有多少人吃不飽穿不暖的啊?可今天呢,走遍大江南北,又能找出幾個吃不飽飯的來?這,就叫時代、世事在發展、在變化、在進步!
“我們都知道,江東等沿海一帶的人,遠比我們內地人富裕。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前,他們的日子同樣過的十分艱難。那時候,不是誰想出國打工就能夠出去的。尤其是在二十多年之前,我們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同樣也很貧窮,除了萬裏之外的極少數發達國家和地區外,打工都沒處可去。江東等地的農業條件,雖說能夠耕種三季,可單產並不算高。例如早稻產量最高,單產每畝也就八百來斤,僅僅是我們內地眾多區域單產的三分之二。雖說能夠產三季,可單產一季更比一季低,這勞力、肥料、種籽等,都是需要投入的。此外,他們的骨幹副業,就是出海打漁,這也受到眾多因素的嚴格製約。
“總之,改革開放之前,江東人的日子,並不比我們內地人好到哪裏去,甚至可能比我們還有艱苦一些。短短十年,為什麽就出現了‘十萬才起步,百萬不算富’的,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難道他們長有三頭六臂?仰或長有銅頭鐵臂?非也,他們都是和我們一樣,是黃皮膚黑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隻是所處環境與我們有所不同,所見所聞與我們有所不同,最關鍵是所思所想與我們有所不同!
“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美夢,夢見自己家的那一畝三分地,鬥轉星移成為全世界最繁華地段上的一塊,寸土萬金啊!一驚一喜,從美夢中醒來。仔細一算,就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果真坐落到全球最繁華地段又怎樣?看似瞬間擁有富到流油的一筆龐大財富,可那裏的生活代價等等,如果坐吃山空的話,用不了多少年,不僅會啃光那一畝三分地,而且將更加窮的叮當響。那就生產創造唄,可那裏的人工、原材料等成本,比老家要高出幾倍、幾十倍。再說自己的技術、品質、銷售渠道等,都與競爭對手存在天壤之別。這搞生產經營,隻有血本無歸、兵敗如山倒的一條路可走。夢醒時分我明白了,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盡管在老家一文不名,雖說產生的價值極低,可那裏的一切成本都非常低,將能夠確保長期留得那一畝三分地的根基在那裏。
“我們再看看b國,他們的國土麵積小,人口擁擠,資源極其匱乏,絕大多數的原材料完全依賴國外進口。盡管說,b國現在富裕了,有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底墊了,但曾經也經曆過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
“可能有人又會問了,你繞來繞去繞出一堆廢話來,究竟想說明什麽嘛?我想說的是啊,人是決定一切的根本!至於說地理環境條件等外在因素,理所當然會影響到我們的發展進程,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內因是根本。所謂時勢造英雄,早期的人類不如飛禽走獸,卻在難以生存的險惡環境中一步步成為地球的主宰。一句話,任何時候,困難再多,始終沒有我們的辦法多!隻要我們勇於麵對現實,變壓力為動力,堅持不懈,用正確認識和正確方法挖掘機會,創造機會,運用機會,十萬、百萬的,又算得了什麽?”
“有的發達國家,一個人勞動一個小時的最低工資,折算人民幣就是幾十元。我們絕大多數的人,勞動三天都抵不上人家一個小時的收入。這種實實在在的差距,最主要根源又在哪裏呢?是我們在知識化、科學化的競賽中落伍了,人家早已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技能技巧,實現了工業化、現代化。”
13.22
“人家一套或一台大型聯合農業機械,一兩個人可以經營幾百畝、幾千畝的土地,收獲數以千噸、萬噸計的糧食。我們呢,揮舞著彎月鐮刀、十字架鋤頭,甚至還要用手指頭去拚命地刨泥土石子。就拿我們人人都知道的肉豬來說,人家發達國家的優良品種,林林總總一大堆,還分什麽父本係、祖父本係。我們引進原種豬要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一頭種豬動輒數以萬計的錢,堪比黃金啊!我們養出的豬又能賣多少呢?這些,就是我們與發達國家所存在的實際差距。說白了,就是知識與技術上的差距,是正確認識與正確方法的差距。”
“懂得世界曆史的人都知道,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我們華夏兒女的祖先們,曾經在知識與技術上領先全球,僅從有明文記載並獲全球公認的曆史片段,也就是按三千年的曆史片段來說,我們華夏兒女的祖先們,至少在兩千多年的曆史時期中,是全球領跑者。
“也就是說,在三千年的曆史中,全球的文化、經濟、技術中心,有兩千多年都在我們華夏大地。在世界工業革命的競賽中,我們不僅落後了,甚至經曆了山河破碎、差點被徹底肢解的過程。但是,就算我們落後一百年,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在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中,也就是短暫一眸,也就是睡獅打了一個盹!也就是中華民族曆史進程中的、一段痛定思痛的小插曲!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到這沿海一帶來發展,大家比起本人來說,你們屬於先知先覺一族;到其它發達國家或地區發展,沿海一帶的人是先知先覺一族。本人也曾經想過,要是自己能夠出國去掙那幾十元一個小時的錢,那該多好啊!可是再一想吧,就算自己去了,在人地生疏的環境中,不識外文,不會外語,更沒有人家所稀罕的技能技巧,瞬間就是徹頭徹尾的瞎子、聾子、啞巴。難道我們不識外文不會外語的人,就命中注定無法了解、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技術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沿海一帶的人,普遍在國外擁有親友關係,有在國外發展經曆的人不少。更加上江東等沿海口岸,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對外窗口和實驗田,早已成為外資搶灘登陸我國的橋頭堡。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等客觀實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江東等沿海口岸,注定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在江東等沿海一帶,外商們爭先恐後、挨山塞海而來,一片片工業區如雨後春筍,好像蒸籠裏的包子饅頭密密層層。一個工業區一下子湧入成千上萬的人,這些人要吃要喝要穿,收入又比內地要高,相應消費市場當然要呈幾何級擴張,才能與消費能力增長相匹配。這擴張市場,需要一個多麽龐大的產業大軍啊?各種先進經驗、先進設施、先進技術大浪淘沙般滾滾襲來,各種發展機會風起雲湧、比比皆是。
“論掌握知識、掌握技術,我們的老祖宗曾經是數千年中全球的競賽冠軍。老祖宗給我們留給下了聰明才智等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有什麽是我們不能學會、不能做成的呢?本人曾經特意到大型電子的流水生產線觀察過,諸如‘執錫’,不過就是電烙鐵加錫焊絲,要是學會做,大不了一兩分鍾的事,隻不過又快又好則需要一定的實踐過程。在本人看來,所謂先進技術,都與學‘執錫’技術大體近似,這是分工愈來愈細的大趨勢所決定了的。可以斷言,任何的經驗、技術,都是人學的,都是我們所能夠學會的!”
人們都在屏息專注傾聽,庶盶幾次停頓,刻意留出時間期待有人參與討論互動,卻均無一人發言。鑒此,庶盶又徐徐道來:“江東一帶出國打工的人,一年隨隨便便能夠掙一萬多元的人民幣帶回家,可人家開始嫌少了,不願意了!
“本人做過一些了解,凡出海務過工,現在又留鄉者,擺攤設店的占半數偏上。據說,江東發展好的一些區域,已經集中修建起超大型市場,一個市場可容納上萬人,其中可租用門麵、攤位,不少回鄉者就在其間發展。在起步較晚的一些區域,有的焊接一間小鐵架房,往行人集中地段一放,就是一家店鋪。
“預製兩個活動水泥樁、插兩根竹竿,再橫架一根竹竿,掛上衣服,就是個服裝地攤。諸如腸粉、茶葉蛋、副食、水果、蔬菜等都是招財進寶的有效途徑。舉不勝舉的生財之道,若小本經營,初始的投資都不會超過五百元。相對於打工,擺攤設店要投資、要操心、有虧本的風險。如果是同等收入的話,恐怕任誰都會選擇打工。不難看出,一年沒有兩三萬元的純收入,要讓沿海人放棄現成的出國打工渠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可以預見,在沿海一帶擺攤設店,必將產生太多太多的萬元戶、十萬元甚至百萬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