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柯老師與成教學校校長,都是墎州成教戰線上屈指可數的領軍者,可謂墎州成教的開山鼻祖、泰山北鬥。就拿原成校來說,從開辦農民夜校到成功晉級為國家正規中專技校,時刻都少不了他們並肩奮鬥的身影。不知從何時起,他們一個負責墎州成教工作,一個兼任成教學校校長。料想,柯老師與校長始終是十分了解和具有深厚個人情誼的。否則,柯老師就不會表態“我包你們盡釋前嫌”。能夠與校方重啟合作,一些具有負麵影響的傳聞、猜測將失去事實基礎,利於鞏固和重塑自己的正麵形象和聲譽。除了真正關心愛護自己的恩師,還有誰會提出如此期待和安排呢?
同校方的一場官司難解難分,久拖未決。自己現在去找校長,是否會給人以膽怯之嫌的感覺?雙方的官司早過了激烈交鋒階段,現在進入不了了之階段。自己尚且住著學校的房屋,至今沒有被要求搬出。這些,正如柯老師“都有點到為止的君子之雅”所說,雙方都留有退後一步自然寬的餘地。應該說,同校方的訴訟已接近尾聲,現在去找校長,正好體現出誠意。再說,自己去找校長,當然是觀言察色、循序漸進,哪有開口就表明是尋求和解而來的呢?解鈴還須係鈴人,待自己先找校長,如果校我雙方都有繼續合作的誠意,然後再請恩師出麵將水到渠成。
校內不見校長,庶盶走進當地文辦。一經打聽,方知校長(文辦主任)身體欠恙,已經在家靜養了好長一段時間。文辦與此前不同的是,曾經教過曉暉的何校長,也調入了該文辦,辦公桌還與正在家中養病所空置的主任辦公桌並列,何校長應該屬於文辦的主要領導之一。或許是庶盶素有尊師重教習慣,普遍與老師們相處較為融洽。一頭遇見久未蒙麵的何校長,彼此分外熱情。談話中,何校長一邊凝望著庶盶,一邊斟字酌句地緩慢說道:“沒必要和學校搞得生生分分的,我看你們雙方還是和解為好。”庶盶感覺,就連剛調來的何校長都如此關切這事,完全有理由相信,成教學校校長已經釋放出了和解的善意。否則,何校長就不會在文辦這種場合來公開規勸自己。庶盶非常感激,以無比虔誠的心情對何校長道:“您不僅是曉暉的老師,同樣也是本人的恩師。學生深知和為貴的道理,唯恐校方有不同想法。”“關於學校的想法,你完全可以放心。畢竟,學校是教書育人之所,做事肯定會把握分寸的!”看來,何校長有意撮合校我雙方達成和解。庶盶認為,柯老師已先行表態撮合,所謂一事不煩二主,當然不宜再邀請何校長出麵。
校長在家養病,去看望看望,倒是釋放誠意的大好機會。可是吧,一場官司畢竟給本人造成一些難以磨滅的負麵影響,內心尚存隱隱作痛之感。如今,一聽有望和解,抬腿便走進文辦,又要馬不停蹄地去看望校長,未免也顯得太過猴急了些。自己別無他事地去文辦找校長,已經明顯傳遞出善意,文辦的老師們肯定會這樣認為。此舉定然早晚會傳進校長耳中,無需火急火燎地去看望他。自己隻能準確傳遞真誠和善意,但絕不卑躬屈膝和削足適履,與校方和解不必突然爆出個180?急轉彎,還是順乎自然的好。
12.04
再度自省自己的言談舉止,自己十足個旗幟鮮明反對隻顧自己的鬥士。私下裏,有時態度過於明顯,實際上是故意做給曉暉看的。要說隻顧自己,曉暉簡直達到毫不掩飾地步。在培訓及團隊建設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發現:凡隻顧自己等個人主義言行,是與價值最大化背道而馳的精神迷幻劑。抵製個人主義思潮就成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由於自己總是有太多的事等待著去做,有太多的問題列隊等待厘清來因去果。因而時間總是彌足珍貴,導致許多事隻有做的份,沒有交流、解釋的時間,大有高處不勝寒之感。自己一以貫之的言行舉止,似乎在很多人看來都大惑不解,時而被冠之為“逆向思維”,時而被歸類為“超前意識”等等。
多半因為本人掌握了分析、解決問題的獨到方法,表麵上自己能夠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的事——風口浪尖不斷書寫出傳奇,因而所到之處成為人們爭相提及的話題。自己的一舉一動,將隨之產生各種各樣版本的傳聞勢在難免。許多人或依據本人不經意的一個眼神或者是某傳聞,或誤認為本人孤傲、冷漠或難合作等成見。在自己的曆程中,不少人為阻力不問青紅皂白地迎頭襲來,無論是咎由自取,還是無盡冤屈,都唯有不加區別地一應攬入懷抱。至於其中的酸甜苦辣麻,都必須是先行無條件吞下,然後再慢慢品味。
自己隻不過是始終踐行“思於易裏求深思”,沿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傳統路徑不斷深入,讓紛紛擾擾萬無頭緒或深藏不露的來因去果趨於透明化、條理化,從而把相應問題看得更全麵、透徹、係統一些。其實吧,不論是誰,麵對任何問題,隻要反複不斷深入思考,每多一次思考就會對同樣的問題產生不一樣的看法。這,就是“思於易裏求深思”的結果。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自己不過是在世人皆會的方法層麵跨出了那麽一小步,讓自身洞察力提升了那麽一點,僅此而已。顯而易見的是,看法的不同隻不過是考慮的程度不同——麵對同一問題隻有全麵、正確與否的不同,並不存在同一時空概念內的人或事的本質變遷。一旦將問題的內在前因後果弄個清楚明白,人與人之間就隻剩下各自的實際環境不同——出發點的不同。這就好比“條條大道通羅馬”,但由於各自所處位置、立場不同,所擁有可支配資源不同,將要達成的目的和意義有別,各自所能夠選擇的途徑將不盡相同。若必須結伴同行,則必須尊重、綜合各方麵的客觀實際,提出兼顧各方麵實際——互利共贏的主張,才能同舟共濟、並肩同行。
一些觀念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言行舉止及其結果,但觀念同樣存在正確與否的問題。例如,個人主義幾乎風靡大半個地球,但實踐表明:在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內涵的麵前,個人主義就成為阻礙智慧倍增(包括知識與技術在內)的攔路虎。實踐已經反複證明,隻顧個人就是智慧倍減的迷幻歧途。為什麽說個人主義是智慧倍增的攔路虎?在理論上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但似乎就隱藏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連帶機理的背後。當我們弄清為什麽在人類、螞蟻、蜜蜂等中均存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連帶關係之後,料必一切答案盡在其中。
由於自己通過因果推演、類比推演,甚至程序推演,已經習慣直觀結合微觀,係統、全麵、本質地分析看待問題,並以其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得不少人對本人的言行舉止產生一定不同看法,加之自己不斷書寫所謂“傳奇”(但在自己看卻實順理成章),從而不斷形成似是而非、頗具爭議的傳聞。究其根源,多因為自己缺乏時間和精力進行人際交流、解釋。
與校方產生分歧之後,自己沒有注重及時化解,甚至拂袖而去的一時衝動與一以貫之的理性行為缺乏明顯區別,可能令人誤以為拒絕交流,從而致使與校方的分歧不斷升級。
或許,因本人具有客觀理性的一麵,似乎所有言行都經過深思熟慮,使得人們很在意本人一時一地的態度。記得若幹年前,自己幫人拔了會紅薯草,感覺蚊蟲成團圍著自己起舞,任憑怎樣都驅趕不去。一個噴嚏,發覺有蚊蟲撲進口中,於是啊呸、啊呸地急於將蚊蟲吐出。不料想,數米外的樹叢下突然站起一個人來,怒氣衝衝地也啊呸、啊呸起來。定睛一看,是從小很要好的高年級學哥,想必他滿以為是衝他而啊呸、啊呸。後來,對方遠遠便躲開離去——沒了任何交往。早期尚希望找個適當機會解釋,但隨著時間的流失,忘了他姓名和家居何處,也就沒了傳遞善意的途徑,從此再也沒有正麵相對的機會。
柯老師與成教學校校長,都是墎州成教戰線上屈指可數的領軍者,可謂墎州成教的開山鼻祖、泰山北鬥。就拿原成校來說,從開辦農民夜校到成功晉級為國家正規中專技校,時刻都少不了他們並肩奮鬥的身影。不知從何時起,他們一個負責墎州成教工作,一個兼任成教學校校長。料想,柯老師與校長始終是十分了解和具有深厚個人情誼的。否則,柯老師就不會表態“我包你們盡釋前嫌”。能夠與校方重啟合作,一些具有負麵影響的傳聞、猜測將失去事實基礎,利於鞏固和重塑自己的正麵形象和聲譽。除了真正關心愛護自己的恩師,還有誰會提出如此期待和安排呢?
同校方的一場官司難解難分,久拖未決。自己現在去找校長,是否會給人以膽怯之嫌的感覺?雙方的官司早過了激烈交鋒階段,現在進入不了了之階段。自己尚且住著學校的房屋,至今沒有被要求搬出。這些,正如柯老師“都有點到為止的君子之雅”所說,雙方都留有退後一步自然寬的餘地。應該說,同校方的訴訟已接近尾聲,現在去找校長,正好體現出誠意。再說,自己去找校長,當然是觀言察色、循序漸進,哪有開口就表明是尋求和解而來的呢?解鈴還須係鈴人,待自己先找校長,如果校我雙方都有繼續合作的誠意,然後再請恩師出麵將水到渠成。
校內不見校長,庶盶走進當地文辦。一經打聽,方知校長(文辦主任)身體欠恙,已經在家靜養了好長一段時間。文辦與此前不同的是,曾經教過曉暉的何校長,也調入了該文辦,辦公桌還與正在家中養病所空置的主任辦公桌並列,何校長應該屬於文辦的主要領導之一。或許是庶盶素有尊師重教習慣,普遍與老師們相處較為融洽。一頭遇見久未蒙麵的何校長,彼此分外熱情。談話中,何校長一邊凝望著庶盶,一邊斟字酌句地緩慢說道:“沒必要和學校搞得生生分分的,我看你們雙方還是和解為好。”庶盶感覺,就連剛調來的何校長都如此關切這事,完全有理由相信,成教學校校長已經釋放出了和解的善意。否則,何校長就不會在文辦這種場合來公開規勸自己。庶盶非常感激,以無比虔誠的心情對何校長道:“您不僅是曉暉的老師,同樣也是本人的恩師。學生深知和為貴的道理,唯恐校方有不同想法。”“關於學校的想法,你完全可以放心。畢竟,學校是教書育人之所,做事肯定會把握分寸的!”看來,何校長有意撮合校我雙方達成和解。庶盶認為,柯老師已先行表態撮合,所謂一事不煩二主,當然不宜再邀請何校長出麵。
校長在家養病,去看望看望,倒是釋放誠意的大好機會。可是吧,一場官司畢竟給本人造成一些難以磨滅的負麵影響,內心尚存隱隱作痛之感。如今,一聽有望和解,抬腿便走進文辦,又要馬不停蹄地去看望校長,未免也顯得太過猴急了些。自己別無他事地去文辦找校長,已經明顯傳遞出善意,文辦的老師們肯定會這樣認為。此舉定然早晚會傳進校長耳中,無需火急火燎地去看望他。自己隻能準確傳遞真誠和善意,但絕不卑躬屈膝和削足適履,與校方和解不必突然爆出個180?急轉彎,還是順乎自然的好。
12.04
再度自省自己的言談舉止,自己十足個旗幟鮮明反對隻顧自己的鬥士。私下裏,有時態度過於明顯,實際上是故意做給曉暉看的。要說隻顧自己,曉暉簡直達到毫不掩飾地步。在培訓及團隊建設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發現:凡隻顧自己等個人主義言行,是與價值最大化背道而馳的精神迷幻劑。抵製個人主義思潮就成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由於自己總是有太多的事等待著去做,有太多的問題列隊等待厘清來因去果。因而時間總是彌足珍貴,導致許多事隻有做的份,沒有交流、解釋的時間,大有高處不勝寒之感。自己一以貫之的言行舉止,似乎在很多人看來都大惑不解,時而被冠之為“逆向思維”,時而被歸類為“超前意識”等等。
多半因為本人掌握了分析、解決問題的獨到方法,表麵上自己能夠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的事——風口浪尖不斷書寫出傳奇,因而所到之處成為人們爭相提及的話題。自己的一舉一動,將隨之產生各種各樣版本的傳聞勢在難免。許多人或依據本人不經意的一個眼神或者是某傳聞,或誤認為本人孤傲、冷漠或難合作等成見。在自己的曆程中,不少人為阻力不問青紅皂白地迎頭襲來,無論是咎由自取,還是無盡冤屈,都唯有不加區別地一應攬入懷抱。至於其中的酸甜苦辣麻,都必須是先行無條件吞下,然後再慢慢品味。
自己隻不過是始終踐行“思於易裏求深思”,沿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傳統路徑不斷深入,讓紛紛擾擾萬無頭緒或深藏不露的來因去果趨於透明化、條理化,從而把相應問題看得更全麵、透徹、係統一些。其實吧,不論是誰,麵對任何問題,隻要反複不斷深入思考,每多一次思考就會對同樣的問題產生不一樣的看法。這,就是“思於易裏求深思”的結果。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自己不過是在世人皆會的方法層麵跨出了那麽一小步,讓自身洞察力提升了那麽一點,僅此而已。顯而易見的是,看法的不同隻不過是考慮的程度不同——麵對同一問題隻有全麵、正確與否的不同,並不存在同一時空概念內的人或事的本質變遷。一旦將問題的內在前因後果弄個清楚明白,人與人之間就隻剩下各自的實際環境不同——出發點的不同。這就好比“條條大道通羅馬”,但由於各自所處位置、立場不同,所擁有可支配資源不同,將要達成的目的和意義有別,各自所能夠選擇的途徑將不盡相同。若必須結伴同行,則必須尊重、綜合各方麵的客觀實際,提出兼顧各方麵實際——互利共贏的主張,才能同舟共濟、並肩同行。
一些觀念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言行舉止及其結果,但觀念同樣存在正確與否的問題。例如,個人主義幾乎風靡大半個地球,但實踐表明:在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內涵的麵前,個人主義就成為阻礙智慧倍增(包括知識與技術在內)的攔路虎。實踐已經反複證明,隻顧個人就是智慧倍減的迷幻歧途。為什麽說個人主義是智慧倍增的攔路虎?在理論上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但似乎就隱藏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連帶機理的背後。當我們弄清為什麽在人類、螞蟻、蜜蜂等中均存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連帶關係之後,料必一切答案盡在其中。
由於自己通過因果推演、類比推演,甚至程序推演,已經習慣直觀結合微觀,係統、全麵、本質地分析看待問題,並以其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得不少人對本人的言行舉止產生一定不同看法,加之自己不斷書寫所謂“傳奇”(但在自己看卻實順理成章),從而不斷形成似是而非、頗具爭議的傳聞。究其根源,多因為自己缺乏時間和精力進行人際交流、解釋。
與校方產生分歧之後,自己沒有注重及時化解,甚至拂袖而去的一時衝動與一以貫之的理性行為缺乏明顯區別,可能令人誤以為拒絕交流,從而致使與校方的分歧不斷升級。
或許,因本人具有客觀理性的一麵,似乎所有言行都經過深思熟慮,使得人們很在意本人一時一地的態度。記得若幹年前,自己幫人拔了會紅薯草,感覺蚊蟲成團圍著自己起舞,任憑怎樣都驅趕不去。一個噴嚏,發覺有蚊蟲撲進口中,於是啊呸、啊呸地急於將蚊蟲吐出。不料想,數米外的樹叢下突然站起一個人來,怒氣衝衝地也啊呸、啊呸起來。定睛一看,是從小很要好的高年級學哥,想必他滿以為是衝他而啊呸、啊呸。後來,對方遠遠便躲開離去——沒了任何交往。早期尚希望找個適當機會解釋,但隨著時間的流失,忘了他姓名和家居何處,也就沒了傳遞善意的途徑,從此再也沒有正麵相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