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不遠就進了一個小村莊,這個村子看上去比山腳下的村子要寒酸一些,可是這裏明明更加靠近集市,為何比離得遠的更窮?
或者說,為什麽最偏僻的村子不那麽窮酸?
巫婆的家就在村口,家中還有一個垂鬢1小童,正在院子裏掃地,像是很不情願一般,時不時還把掃到一堆的葉子踢開,然後重新再掃。
“芊芊,你又開始耍小脾性了,快些把這葉子掃幹淨嘍,倒點茶來給客人喝。”巫婆溫和的語調與剛剛相差甚遠。
名叫芊芊的小女童是巫婆的孫女,也是巫婆一手養大的。
芊芊見有人來了,有些害羞和好奇,眼睛止不住地往他們三個身上瞟,但還不忘了手上的活。
巫婆將他們帶進主廳,四人相對而坐。
巫婆:“你們是修士?”
軒周和念垚雙雙點頭,隻有陳佳藝左看看右看看,隻能搖頭。
巫婆繼續道:“難怪能發現端倪,如你們所說的,根本沒有鬼上身,是那女孩得了病。從前我也總遇到這樣的情況,所以每次去做法都會帶上一些藥,剛剛做法的過程中我就看出她得了什麽病。”
念垚自然也是猜到了一些的,她最好奇的,是得了什麽病,所以追問。
巫婆:“這不是普通的病,而是被吸走了陰氣,導致精神無常,人無生氣,麵色陰沉,口吐黑氣。而吸走陰氣的,就是妖魔鬼怪了,從那女孩的病重程度來看,這鬼不簡單,我故意不讓儀式生效,就是怕驅鬼不成,反而惹怒它們。”
軒周問念垚:“為什麽我看不到?”
念垚不能夠完全解釋,隻能說:“那女孩是被吸了陰氣,所以鬼可能已經躲起來了。”
念垚轉而問巫婆:“那你打算怎麽做?就任由那鬼肆意妄為?”
巫婆當然不是這樣想的,她作為巫師就要有巫師的責任,驅鬼的她的職責,她為這一片的村莊驅了一輩子的鬼,這個時候哪能退?
但是她暫時沒有策略對付那鬼,還是先等鬼的下一步行動。
“哥哥姐姐喝水。”芊芊端著三杯茶水,乖巧懂事地走過來。
軒周立刻被她吸引了注意力,帶著她出去玩鬧了,陳佳藝沒有興趣,安分地坐在念垚身旁聽巫婆講話。
到最後,巫婆竟說:“我帶你們回來,其實還有別的原因。”
念垚:“您說。”
巫婆:“我年歲已高,活不了多久了,我不擔心芊芊,隻是我這一身的技藝無人繼承,我想從你們之中挑一個人來學,不知你們願不願意。”
陳佳藝微微抬起眉毛,念垚也有些驚訝:“您想挑誰?”
陳佳藝當即就猜:“當然是你啊念垚,你這麽聰明,學起來又快。”
可是巫婆卻說:“我選的是你。”她指著陳佳藝。
陳佳藝自己也指著自己,不敢置信地問:“我嗎?”
巫婆無比確切地點頭:“我看到了你腰間符紙,便知曉你有一定的基礎,學起來不難,相比剛剛那個男孩,你更加沉穩,更有耐心,我選你自然不會錯。”
第一次有人這麽誇他,他都有點不自在了,但還是擔心自己學不好,他看向念垚,忽然發現她竟眼神示意自己快答應。
他又猶豫了兩秒,然後答應了。
軒周突然跑進來,對巫婆說:“奶奶,芊芊說你除了會驅鬼,還會招鬼啊,能不能教教我?”
巫婆先是沉默,然後讓軒周坐下,把芊芊也一並招到懷中。
“你可是有親人亡故?”巫婆鄭重其事地問他。
軒周看看念垚,回答:“一個朋友。”
念垚本來還在疑惑,這孩子無親無故,怎麽就想著招鬼的事,聽到是朋友,就明白了他想招守護幽靈。
可是幽靈一旦灰飛魄散,就不再存在於六界之中,招也是招不來的。
軒周從衣領中翻出一塊疊成四方形的粗布帕子,一個角一個角地翻開,露出裏麵的一把頭發。
他遞到巫婆麵前,盼望著她答應。
巫婆看到了他眼裏濃稠的感情,不忍拒絕:“我的確能招鬼,不過能不能成功還不知道,我隻能先試試。”
巫婆抓起那把頭發,隻取幾根長一點的,又放了回去。
招鬼和驅鬼的法子不大一樣,驅鬼的法事極具陽氣,最令鬼害怕,而招鬼的法事集周遭天地的全部陰氣,最是陰邪。
所以招鬼之前,巫婆要在周圍先設下驅鬼牆,一旦出現意外,就能為他們留一條生路。
小小的院子被巫婆畫滿了符文,沙土上每隔一段符文就撒了一灘血,血腥味充滿了整個院子,而周圍的村民見怪不怪。
“芊芊,去給我拿那支斷毛筆來。”巫婆對著芊芊說,她聽了便往屋裏跑,利索地取來巫婆要的東西。
遞過去時,芊芊看著毛筆遲遲不鬆手,巫婆看出她想幹嘛,立刻打斷她的想法:“不行,以你那點技術,連個餓死鬼都招不來。”
毛筆被巫婆一把搶走了,芊芊見請求無效,隻好賣乖:“嗯~不嘛,我就畫一筆。”
巫婆卻不吃這一套:“你這丫頭,這筆你能用嗎?少女的陰氣最重,你還想做鬼?”
巫婆對芊芊說話很刻薄,但是芊芊早已習慣,一點也不灰心地退開了。
軒周把芊芊拉過來安慰道:“別難過,奶奶是為你好。”
芊芊卻怪異地看著他:“我知道啊,要不是奶奶提醒,我還真的要變成鬼了。”
軒周簡直奇了怪了,這對母孫相處模式還真怪。
軒周又問:“那這支斷毛筆是什麽來頭?”
芊芊眨眨眼不說話,顯然是不想告訴他,巫婆卻沒忌諱那麽多,直接說了:“這毛筆是鬼魂所化,那些都是我捉住的厲鬼、惡鬼,所以是這世間最邪祟的東西,因為鬼魂還不夠,所以隻有半隻筆。”
用這玩意來招鬼,最合適不過了。
隻可惜這次真的要失敗了,守護幽靈是招不來的,看來要枉費這一番操作了。
巫婆徑直看向念垚:“姑娘,不知你可否借一點血給我?”
---------
1垂鬢:一般指的是3、4歲到7歲(女)或8歲(男)的兒童
或者說,為什麽最偏僻的村子不那麽窮酸?
巫婆的家就在村口,家中還有一個垂鬢1小童,正在院子裏掃地,像是很不情願一般,時不時還把掃到一堆的葉子踢開,然後重新再掃。
“芊芊,你又開始耍小脾性了,快些把這葉子掃幹淨嘍,倒點茶來給客人喝。”巫婆溫和的語調與剛剛相差甚遠。
名叫芊芊的小女童是巫婆的孫女,也是巫婆一手養大的。
芊芊見有人來了,有些害羞和好奇,眼睛止不住地往他們三個身上瞟,但還不忘了手上的活。
巫婆將他們帶進主廳,四人相對而坐。
巫婆:“你們是修士?”
軒周和念垚雙雙點頭,隻有陳佳藝左看看右看看,隻能搖頭。
巫婆繼續道:“難怪能發現端倪,如你們所說的,根本沒有鬼上身,是那女孩得了病。從前我也總遇到這樣的情況,所以每次去做法都會帶上一些藥,剛剛做法的過程中我就看出她得了什麽病。”
念垚自然也是猜到了一些的,她最好奇的,是得了什麽病,所以追問。
巫婆:“這不是普通的病,而是被吸走了陰氣,導致精神無常,人無生氣,麵色陰沉,口吐黑氣。而吸走陰氣的,就是妖魔鬼怪了,從那女孩的病重程度來看,這鬼不簡單,我故意不讓儀式生效,就是怕驅鬼不成,反而惹怒它們。”
軒周問念垚:“為什麽我看不到?”
念垚不能夠完全解釋,隻能說:“那女孩是被吸了陰氣,所以鬼可能已經躲起來了。”
念垚轉而問巫婆:“那你打算怎麽做?就任由那鬼肆意妄為?”
巫婆當然不是這樣想的,她作為巫師就要有巫師的責任,驅鬼的她的職責,她為這一片的村莊驅了一輩子的鬼,這個時候哪能退?
但是她暫時沒有策略對付那鬼,還是先等鬼的下一步行動。
“哥哥姐姐喝水。”芊芊端著三杯茶水,乖巧懂事地走過來。
軒周立刻被她吸引了注意力,帶著她出去玩鬧了,陳佳藝沒有興趣,安分地坐在念垚身旁聽巫婆講話。
到最後,巫婆竟說:“我帶你們回來,其實還有別的原因。”
念垚:“您說。”
巫婆:“我年歲已高,活不了多久了,我不擔心芊芊,隻是我這一身的技藝無人繼承,我想從你們之中挑一個人來學,不知你們願不願意。”
陳佳藝微微抬起眉毛,念垚也有些驚訝:“您想挑誰?”
陳佳藝當即就猜:“當然是你啊念垚,你這麽聰明,學起來又快。”
可是巫婆卻說:“我選的是你。”她指著陳佳藝。
陳佳藝自己也指著自己,不敢置信地問:“我嗎?”
巫婆無比確切地點頭:“我看到了你腰間符紙,便知曉你有一定的基礎,學起來不難,相比剛剛那個男孩,你更加沉穩,更有耐心,我選你自然不會錯。”
第一次有人這麽誇他,他都有點不自在了,但還是擔心自己學不好,他看向念垚,忽然發現她竟眼神示意自己快答應。
他又猶豫了兩秒,然後答應了。
軒周突然跑進來,對巫婆說:“奶奶,芊芊說你除了會驅鬼,還會招鬼啊,能不能教教我?”
巫婆先是沉默,然後讓軒周坐下,把芊芊也一並招到懷中。
“你可是有親人亡故?”巫婆鄭重其事地問他。
軒周看看念垚,回答:“一個朋友。”
念垚本來還在疑惑,這孩子無親無故,怎麽就想著招鬼的事,聽到是朋友,就明白了他想招守護幽靈。
可是幽靈一旦灰飛魄散,就不再存在於六界之中,招也是招不來的。
軒周從衣領中翻出一塊疊成四方形的粗布帕子,一個角一個角地翻開,露出裏麵的一把頭發。
他遞到巫婆麵前,盼望著她答應。
巫婆看到了他眼裏濃稠的感情,不忍拒絕:“我的確能招鬼,不過能不能成功還不知道,我隻能先試試。”
巫婆抓起那把頭發,隻取幾根長一點的,又放了回去。
招鬼和驅鬼的法子不大一樣,驅鬼的法事極具陽氣,最令鬼害怕,而招鬼的法事集周遭天地的全部陰氣,最是陰邪。
所以招鬼之前,巫婆要在周圍先設下驅鬼牆,一旦出現意外,就能為他們留一條生路。
小小的院子被巫婆畫滿了符文,沙土上每隔一段符文就撒了一灘血,血腥味充滿了整個院子,而周圍的村民見怪不怪。
“芊芊,去給我拿那支斷毛筆來。”巫婆對著芊芊說,她聽了便往屋裏跑,利索地取來巫婆要的東西。
遞過去時,芊芊看著毛筆遲遲不鬆手,巫婆看出她想幹嘛,立刻打斷她的想法:“不行,以你那點技術,連個餓死鬼都招不來。”
毛筆被巫婆一把搶走了,芊芊見請求無效,隻好賣乖:“嗯~不嘛,我就畫一筆。”
巫婆卻不吃這一套:“你這丫頭,這筆你能用嗎?少女的陰氣最重,你還想做鬼?”
巫婆對芊芊說話很刻薄,但是芊芊早已習慣,一點也不灰心地退開了。
軒周把芊芊拉過來安慰道:“別難過,奶奶是為你好。”
芊芊卻怪異地看著他:“我知道啊,要不是奶奶提醒,我還真的要變成鬼了。”
軒周簡直奇了怪了,這對母孫相處模式還真怪。
軒周又問:“那這支斷毛筆是什麽來頭?”
芊芊眨眨眼不說話,顯然是不想告訴他,巫婆卻沒忌諱那麽多,直接說了:“這毛筆是鬼魂所化,那些都是我捉住的厲鬼、惡鬼,所以是這世間最邪祟的東西,因為鬼魂還不夠,所以隻有半隻筆。”
用這玩意來招鬼,最合適不過了。
隻可惜這次真的要失敗了,守護幽靈是招不來的,看來要枉費這一番操作了。
巫婆徑直看向念垚:“姑娘,不知你可否借一點血給我?”
---------
1垂鬢:一般指的是3、4歲到7歲(女)或8歲(男)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