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1年,在今山東東阿西南的柯地舉辦的“柯地會盟”,取得重大成功,齊魯兩國和好、結盟,齊桓公受到了尊重,魯莊公收回了失地。


    柯地之盟,廣傳天下,各路諸侯都佩服齊桓公的仗義和信譽。


    衛、曹二國,都派遣使臣謝罪請求結盟。


    齊桓公按照管仲的意見,派遣使臣前往京城洛邑向周天子匯報,訴說宋國不服管理,請朝廷派出軍隊來收拾他。


    周厘(xi)王派大夫單蔑(子爵),率領軍隊討伐宋國,征召陳、曹兩國協助作戰。


    齊桓公收到朝廷派兵征討宋國的消息,也馬上行動,派管仲率領一隻隊伍先出發,與陳、曹兩國軍隊匯合,自己率領隰(xi)朋、王子成父、東郭牙等後續大部隊跟進,約定在商邱集合。


    注:【商邱:今河南商丘市雎陽區】


    這時是周厘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1年。


    管仲作為先鋒部隊,出發,出南門行進三十裏到了峱山,看見一個鄉下人,穿著粗布短衣(短褐單衣),光著腳戴個草帽,在山下放牛。


    注:【峱山:nao shan,山東臨淄一帶】


    這個人敲擊著牛角當作音樂節拍,邊敲邊唱,管仲在車子上感到這個人還行,不是一般人,就讓手下人給他送去些酒肉,慰勞一下(此人叩牛角而歌,管仲在車上,察其人不凡,使人以酒食勞之)。


    然後召見這個鄉下人,問其姓名,這個人回答:“我名叫寧戚,我是衛國的平民。聽說您招賢納士,我就跋山涉水來到這裏,但是我沒有機會向您和君主自薦(無由自達),隻好暫時找了個活,給村裏人家放牛(衛之野人也,姓寧名戚。慕相君好賢禮士,不憚跋涉至此,無由自達,為村人牧牛耳)。”


    管仲於是就提問了許多話題,像招聘麵試一樣,寧戚都對答如流,管仲感歎道:“英雄豪傑被埋沒在了鄉間,沒有遇到引薦的人和機會,怎麽能夠被發掘呢?(豪傑辱於泥塗,不遇汲引,何以自顯?)國君率領軍隊就在後麵,這幾天就會路過這裏,我給你寫一封推薦信,你拿著書信求見國君,必當重用。”


    齊桓公三天後來到峱山,寧戚依然還是那身打扮,站在道邊,還是敲擊牛角邊敲邊唱。其歌曰:


    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


    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骭。


    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齊侯聽他的歌詞感到驚異,召來問話:“你是誰?竟然敢在這嘲諷時政?”


    寧戚回答:“我叫寧戚,就是一個平民百姓,哪敢議論國家大事?”


    齊侯說:“當今天子在上,我率領各路諸侯服從天子的指令治理國家,百姓安居樂業,山河一派大好,這也比得上堯舜禹的盛世年代了,你怎麽還說‘不逢堯舜’、‘長夜不旦’?這不是嘲諷是什麽(當今天子在上,寡人率諸侯賓服於下,百姓樂業,草木沾春,舜日堯天,不過如此。汝謂‘不逢堯舜’;又曰,‘長夜不旦’,非譏刺而何)?”


    寧戚回答說:“我雖然是個平頭百姓,沒有看到過先王的政績,但是卻聽到過堯舜時代的盛世風氣,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正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現如今朝庭沒有威嚴,政令不通,官風不正,社會道德敗壞,外夷侵略猖獗,百姓生活困苦,怎麽還能說是盛世呢?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而且我又聽說堯舜盛世,官場風氣很正,諸侯順服,平定四夷,天下安定,不言而信,不怒自威。如今您第一次主辦盟會而宋國失信逃走,再舉辦時您還被劫持,用兵不息,勞民不止,然而您卻還宣稱‘百姓樂業,草木沾春’,這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我又聽說堯舜讓位,百姓恭敬,如您今殺了哥哥篡位,假借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這又是我不理解的‘唐虞揖讓’,對於這件事您是怎麽解釋的呢(臣雖村夫,不睹先王之政,然嚐聞堯舜之世,十日一風,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鑿井而飲,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是也。今值紀綱不振,教化不行之世,而曰‘舜日堯天’,誠小人所不解也。且又聞堯舜之世,正百官而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今明公一舉而宋背會,再舉而魯劫盟。用兵不息,民勞財敝,而曰‘百姓樂業,草木沾春’,又小人所未解也。小人又聞堯棄其子丹朱,而讓天下於舜,舜又避於南河,百姓趨而奉之,不得已即帝位;今君殺兄得國,假天子以令諸侯,小人又不知於唐虞揖讓何如也)?”


    齊桓公大怒:“你這匹夫,出言不遜,斬首!”左右士兵綁了寧戚,準備砍頭。


    然而寧戚麵不改色心不跳,絲毫沒有怕死的感覺,隻是仰天長歎:“桀殺龍逢,紂殺比幹,今天我寧戚是第三個呀!”還真的把自己當做人物啦。


    注:【夏桀王,夏朝的最後一個王,荒淫無道,關龍逢,夏桀的大臣,勸諫夏桀,被囚禁殺害,夏朝滅亡。商紂王,也是荒淫無道,比幹,王室重臣,勸諫商紂王,被剖心殺害,商朝滅亡。】


    隰朋趕緊勸阻齊桓公:“這個人不卑不亢,很有骨氣,也很正直,不像是普通的鄉下人,主公你就饒恕他吧(此人見勢不趨,見威不惕,非尋常牧夫也,君其赦之)。”


    齊桓公還算聽勸,命令釋放寧戚,對他說:“我剛才是試探試探你,你還真行,是個爺們(寡人聊以試子,子誠佳士)。”


    這時寧戚才把管仲的推薦信拿出來遞給齊桓公。


    推薦信寫到:


    臣奉命出師,行之峱山,得衛人寧戚。此人非牧豎者流,乃當世有用之才,君宜留以自輔。若棄之使見用於鄰國,則齊悔無及矣!


    齊桓公說:“你既然有仲父的推薦信,為啥不早拿出來?”


    寧戚說:“都說‘賢君擇人為佐,賢臣擇主而輔’,君主如果討厭正直敢說真話的人,而喜歡阿諛奉承的,並且對說真話的人沒有好臉色,那麽我寧肯死去也不拿出宰相的推薦信(臣聞‘賢君擇人為佐,賢臣亦擇主而輔’,君如惡直好諛,以怒色加臣,臣寧死必不出相國之書矣)。”


    齊桓公聽後非常高興,就安排寧戚坐上身後的車子,一同出發了。


    當天晚上,軍隊安營紮寨。


    齊桓公命令點上燈燭火把,並讓隨身侍從趕緊把官服官帽都準備好。


    寺人貂問:“主公您要求準備的衣帽,是為寧戚加封進爵用的嗎?”


    注:【寺人:古代宮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閹人擔任。又稱為‘巷伯’,是皇宮內室門禁的謹嚴者,負責傳達皇宮內外的話語。貂,就是那個自宮的豎貂】


    齊桓公點頭稱是。


    寺人豎貂說:“衛國離齊國不遠,為啥不先派人去做個背景調查呢?如果調查結果沒啥問題,再讓他入職不是更好嗎?”


    齊桓公說:“這個人是個開朗大度的人才,不拘小節,恐怕他在衛國或許會有小的過錯,如果調查知道了這些事,給他加封進爵就有點不完美了,放棄吧還有點可惜(此人廓達之才,不拘小節,恐其在衛,或有細過。訪得其過,爵之則不光;棄之則可惜)。”


    當即就在燈燭之下,拜寧戚為大夫,讓他與管仲一同參與國政。


    寧戚穿上官服,拜謝齊桓公。


    髯翁有詩曰:


    短褐單衣牧豎窮,不逢堯舜遇桓公。


    自從叩角歌聲歇,無複飛熊入夢中。


    齊桓公率領軍隊來到宋國的邊界,陳宣公杵臼(chu jiu)、曹莊公射姑、周天子派來的大夫單蔑(子爵)也都領兵聚齊。


    大家坐下來商議攻打宋國的方案。


    寧戚上奏說:“主公奉天子的命令聯合諸侯,應該用恩德來招撫,而不是用武力來解決。先不要發動攻擊,我先去同他談談。”


    寧戚帶著幾個隨從,來到雎陽城,求見宋桓公(禦說)。


    注:【雎陽:今河南商丘雎陽區】


    宋公問手下大夫戴叔皮:“寧戚是什麽人啊?”


    戴叔皮回答:“聽說是個鄉下人,齊侯剛提拔的。想必此人口才很好,這次來就是遊說的,您可要當心呢,別被他忽悠了。”


    寧戚穿著整齊,昂然而入,拜見宋公。


    宋公端坐在座位上,沒搭理他,寧戚仰麵長歎:“唉!可憐呐,宋國是沒救了!”


    宋公吃了一驚,問到:“我的爵位很高,是公爵,排名在各路諸侯的前列,國家的實力和影響力都很高,怎麽還沒救了(孤位備上公,忝為諸侯之首,危何從至)?”


    寧戚說:“您自認為您與周公相比,誰的能力更強?”


    宋公說:“周公那是聖人,我咋敢跟他比呢?”


    寧戚說:“周公在周朝強盛時代,天下太平,四夷賓服,尚且殷勤接待賢士,招攬人才。您現在的處境是國家危亡,群雄四起,您國內兩次弑君動亂,民心不穩,即使您能效仿周公招賢納士,還恐怕召不來呢,何況您現在高傲自大,慢待客人,就是那些有賢能的人也都離你遠遠了。您說呢(周公在周盛時,天下太平,四夷賓服,猶且吐哺握發,以納天下賢士。明公以亡國之餘,處群雄角力之秋,繼兩世弑逆之後,即效法周公,卑躬下士,猶恐士之不至;乃妄自矜大,簡賢慢客,雖有忠言,安能至明公之前乎?不危何待)?”


    注:1.【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2.【兩次弑君:宋殤公、宋閔公都是被試,公子遊被殺】


    宋公驚呆了,連忙站起來說:“我當上君主的時間不長,還沒有聽到過這些高大上的意見,請您諒解。您這次來訪,有什麽好的建議嗎?”


    寧戚說:“周天子已經失去了掌控天下諸侯的能力,各路諸侯也都成了一盤散沙,君臣之間等級觀念亂了套了,弑君篡位的事情經常發生。現如今,齊侯不忍心看到天下大亂,恭承天子命令,主持聯盟大會。您已經參加了盟會,君位也得到肯定了,然而您又撕毀了協議,這就是沒有下定決心擁護天子和這次盟會。現在天子發怒,特別派出朝廷的軍隊,召集各路諸侯前來討伐宋國。您是既違反了天子的命令,現在又與朝廷軍隊對抗,就這點來看,您就輸定了(天子失權,諸侯星散,君臣無等,篡弑日聞。齊侯不忍天下之亂,恭承王命,以主夏盟。明公列名於會,以定位也;若又背之,猶不定也。今天子赫然震怒,特遣王臣,驅率諸侯,以討於宋。明公既叛王命於前,又抗王師於後,不待交兵,臣已卜勝負之有在矣)。”


    宋公說:“那依您的意見該怎麽辦呢?”


    寧戚說:“依我看,您準備好答謝的禮物,前去與齊國結盟。這樣,可以對天子有個交代,又能結交齊國這個盟主。不用動用武力,就能解決這場軍事危機,保住宋國的國家安定啊(以臣愚計,勿惜一束之贄,與齊會盟。上不失臣周之禮,下可結盟主之歡,兵甲不動,宋國安於泰山)。”


    宋公說:“我一時糊塗,沒有履行盟約,如今齊國都出兵來到這了,還能接受我的禮物和道歉嗎(孤一時失計,不終會好,今齊方加兵於我,安肯受吾之贄)?”


    寧戚說:“齊侯寬仁大度,不記仇。就拿魯國來說吧,他不參加北杏盟會,然後悔過,在柯地加盟了,同時還收回了大片土地。您是當時參加盟會的一員,齊侯怎麽會不接受?”


    宋公聽後非常高興,就派使臣隨寧戚來到齊國軍營,請求加盟。


    宋國使臣來見齊侯,代表宋公道歉、請求加盟,獻上白玉十玨(jue),黃金千鎰(yi)。


    齊桓公說:“這次征討是天子發布的命令,我怎麽敢自作主張。必須麻煩朝廷大臣轉奏天子才行。”


    齊侯就把這些財物,交給大夫單蔑,讓他回去向周厘王匯報。


    大夫單蔑辭別,返回京城洛陽向周厘王匯報去了。


    齊桓公就要求宋公也派使臣前往京城洛陽向天子表達謝意,處好關係。


    齊、陳、曹三國軍隊也都撤回去了。


    這是公元前681年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