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夷吾,字仲(也稱管仲),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博通墳典,淹貫古今,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這是原文對管仲一出場的讚美之詞。


    注:【墳典:即三墳五典,泛指古代所有典籍。三墳五典,意思是傳說中上古時代的書籍。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鮑叔牙,是管夷吾的發小,倆人從小在一起,關係非常好。鮑叔牙的家裏比較富裕,而管夷吾家庭條件就比較寒酸了。


    倆人一起做生意,獲利分錢時,管夷吾就多拿一份,鮑叔牙的跟班隨從就心裏不滿,啥人呢,總想多占便宜,這人不咋地呀(與鮑叔牙同賈,至分金時,夷吾多取一倍,鮑叔之從人心懷不平)。


    鮑叔牙就開導隨從:“管仲多拿這點小錢,是因為家裏窮,還要買米吃飯不是,這是我自願讓給他的(仲非貪此區區之金,因家貧不給,我自願讓之耳)。”


    管夷吾在政府當上個小領導,領兵出征,每次發起衝鋒時,他就躲在後排,而等到得勝凱旋時,他又挺胸抬頭地跑到前排。


    大家都笑話他貪生怕死,是個懦夫,後來被公務員隊伍開除了。


    鮑叔牙對於這件事,總是找借口為管夷吾開脫:“管仲家裏有老母親需要奉養呢,他不是怕死,而是不能死,死了誰來奉養母親呢(仲有老母在堂,留身奉養,豈真怯鬥耶)?”


    鮑叔牙與管夷吾一起合作幹的許多事情,大多倆人觀念不同,意見相反。


    鮑叔牙解釋說:“他這是沒有遇到機會,沒有給他展示才華的舞台,如果能有機遇讓他登上適合於他的大舞台,他一定會大放異彩,名垂青史(人固有遇不遇,使仲遇其時,定當百不失一矣)。”


    管夷吾聽到鮑叔牙對自己這樣的評價,感歎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哉!”


    於是倆人結為生死之交。


    那年齊襄公諸兒即位。


    齊僖公的庶長子,名糾,是魯國嫁過來的妃子所生;


    庶次子名小白,是莒(ju)國嫁過來的妃子所生。


    這兩位公子雖然都是庶子,但現在都已經長大了,也都需要聘請老師來輔佐教育了。


    注:1.【魯女、莒女:都是隨諸兒嫡妻宋女陪嫁而來。見《東周列國誌》第9回】


    2.【莒(ju)國:子爵,最初為贏姓,後為己姓。都城在今山東莒縣】


    管夷吾對鮑叔牙說:“君主的這兩個兒子,將來繼承君位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現在各自輔佐一個,壓個賭注,無論今後他倆誰做了君主,我們倆都要互相舉薦,那時咱倆一同執政,共享榮華富貴(君生二子,異日為嗣,非糾即白。吾與爾各傅一人。若嗣立之日,互相薦舉)。”


    鮑叔牙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同意就按這個計劃分頭行動。


    於是管夷吾和一個名召忽的,兩個人共同做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當時齊襄公正在與文薑亂搞,國人盡知。


    鮑叔牙就對公子小白說:“國君做的這件醜事,已經被國人恥笑,現在收手還來得及,不然以後會越來越不得民心。你應該去勸說勸說。”


    小白就前去勸說,不料齊襄公不聽,還怒氣衝衝的撇出鞋子把小白轟了出來(以屨蹴之)。


    小白跑回來,鮑叔牙對他說:“常言道:‘有奇淫者,必有奇禍’,我們應該遠離這裏,去別的國家暫時居住,等待事態的發展再做打算。”


    小白問:“去哪個國家合適呢?”


    鮑叔牙說:“大國喜怒無常,恃強淩弱,不容易相處。不如前往莒國。莒國是個小國,還離咱國家很近。他的國家小,就不敢輕視、慢待我們,而且距離近,一旦國內有什麽變故我們馬上就能回來。”


    於是鮑叔牙與公子小白前往莒國居住。


    時間來到齊襄公被殺,公孫無知篡位,派人前來招募管夷吾。


    管夷吾說:“這個人都已經刀架在脖子上了,還來連累我?”


    拒絕了公孫無知的招聘。


    於是就與召忽、公子糾商議,認為魯國是公子糾的姥姥家,就一起前往魯國居住。魯莊公把他們安頓在生竇,提供充足的生活費。


    注:【生竇:又寫為笙瀆,山東菏澤北】


    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5年)春二月,也就是齊國公孫無知篡位一個月,大夫雍廩設計刺殺公孫無知,一並殺死連稱、管至父。


    總計無知為君,才一個多月,哀哉!


    連夫人得知發生了變故,自縊於宮中。


    史官詩雲:


    隻因無寵間襄公,誰料無知寵不終?


    一月夫人三尺帛,何如寂寞守空宮!


    一時間國家無主,齊國眾官員打算前往魯國迎接公子糾歸國即位。


    而另一邊,居住在莒國的鮑叔牙和公子小白也得知齊國暴亂,君主之位空虛,也打算歸國爭奪君位。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誰能搶先一步歸國,誰就能搶到君主的位子。


    魯國生竇(山東菏澤)比莒國(山東莒縣)距離齊國都城臨淄遠。


    魯國派兵護送公子糾啟程,管夷吾親自率領小部分輕騎兵快馬加鞭前去阻截從莒國出發的公子小白的車隊。迎頭相遇,管夷吾箭射小白,隻是射中束縛衣服的帶鉤,小白詐死,換裝便服,坐上臥車,抄小路疾馳,達到臨淄,鮑叔牙挨個拜見資深的官員,擁立公子小白即位。史稱齊桓公。


    髯翁有詩單詠射鉤之事,詩曰:


    魯公歡喜莒人愁,誰道區區中帶鉤?


    但看一時權變處,便知有智合諸侯。


    管夷吾以為那一箭已經把小白射死了,就心態安然的一路大張旗鼓、慢慢悠悠的向臨淄而來。剛剛到達齊國的境內乾時(今山東青州),就與公子小白(齊桓公)派出的軍隊相遇,阻止公子糾進入齊國,於是齊魯兩國在此大戰一場,魯國大敗,還被占領了一部分國土。


    史稱“乾時之戰”。


    注:【乾時:qian shi,今山東青州。這個名稱來源於一條叫做時水的河流,這條河流的特點是半年有水半年幹旱】


    齊國打退魯國,公子小白坐穩君位,眾官員祝賀。


    鮑叔牙說:“現在公子糾還在魯國,有管夷吾和召忽輔佐,又得到魯國的讚助,這是心腹後患啊。如今,魯國大敗,心驚膽寒,我們再以武力要挾,要他們交出公子糾和管夷吾,他們必定不敢違抗。”


    於是鮑叔牙率領大軍,駐紮在汶陽(山東肥城汶陽鎮),派使臣前往魯國,要求魯國把公子糾和管夷吾交出來。


    魯莊公經過“乾時之戰”的失敗,心中還是懼怕了。接到鮑叔牙的通牒警告,不敢抗議,就派兵前往生竇,把公子糾殺了,召忽隨後自殺,管夷吾被抓住投入囚車,押送到汶陽,交給鮑叔牙。


    鮑叔牙見到管夷吾,如獲至寶,說:“真是萬幸你還活著。”


    命人砸碎囚車,迎接到賓館,擺宴招待,


    鮑叔牙說:“等我稍後向齊桓公推薦你,讓你擔任宰相。”


    管夷吾說:“我不能輔佐公子糾即位為君主,又沒有陪著公子糾一起死,我已經喪失氣節了,如今還有臉麵去輔佐仇人嗎?這不是讓天下人恥笑嗎?”


    鮑叔牙說:“‘成大事者,不恤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諒’,你是個有才能治理天下的人才,隻是沒有舞台展示的機會而已。如今主公(齊桓公)遠見卓識,誌向高遠,如果能夠得到你的輔佐,好好經營國家,發展經濟和軍事,那麽成就國家霸業還不是小事一樁?那時你將功成名就,名揚天下,於國於民都是極大的功勞。這麽一說,你還想著殉死守節,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嗎?”


    注:【‘成大事者,不恤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諒’:做大事的人,不要顧慮那些小的恥辱;立大功的人,也不要拘泥那些小的過錯】


    管夷吾沉默不語,心想說的也對,就與鮑叔牙一起前往拜見齊桓公。


    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管仲天下奇才,我已經給您召來了,您如今得到這樣一個能人,國家複興,做大做強,稱霸國際的大事業,都交給他來變現吧。”


    齊桓公大喜,原諒了射自己一箭的事,都是各為其主嗎,多大點事兒?


    齊桓公眼見政權穩定,國泰民安,就封賞了有功之臣,想要拜鮑叔牙為上卿,掌管國家軍政大事,


    鮑叔牙說:“主公您給我這些待遇就足夠了,至於治理國家,我還不具備那個能力,我隻是小心謹慎按照您的指示辦事,遵紀守法而已,所謂治理國家,那必須能夠對內安撫百姓,對外征服周邊的蠻夷,對周王朝有功勞,對各諸侯有恩澤,國家安定團結,國際威望提高,君主受到國際崇拜,功垂青史,名播千秋,這是帝臣王佐的遠達理想和追求,責任重大,我可沒那兩下子,真幹不了上卿的事(所謂知臣者,小心敬慎,循禮守法而已,此具臣之事,非治國家之才也;夫治國家者,內安百姓,外撫四夷,勳加於王室,澤布於諸侯,國有泰山之安,君享無疆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秋,此帝臣王佐之任,臣何以堪之)。”


    齊桓公聽後內心受到震動,往前湊了湊,連忙問到:“那麽現在有如你所說能幹這些大事的人嗎?”


    鮑叔牙說:“您要是不想往大了幹那就拉倒,如果要幹大的,那麽非管夷吾不可。我總結一下他的優點:一,寬柔惠民,體察民心民意;二,治理國家,有強有力的手段;三,忠誠可靠,忠於君主,不失信於民;四,有能力製定國家法律和國際規則;五,執法嚴格,不徇私情,作戰時將士勇往直前不敢退縮(君不求其人則已;必求其人,其管夷吾乎?臣所不若夷吾者有五:寬柔惠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於百姓,弗若也;製禮義可施於四方,弗若也;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姓敢戰無退,弗若也)。”


    齊桓公大喜,說:“那你就把他召來吧,”


    鮑叔牙說:“常言道‘賤不能臨貴,貧不能役富,疏不能製親。’君主想要重用管夷吾,必須給他安排宰相這個職位,給他高薪,並且要隆重地以父親或兄長的禮節來迎請他來就職。宰相,其實就是國家的二把手,地位僅次於君主。做宰相的人要是被招聘來的,是輕視他了。如果宰相被輕視,那麽君主也就不被尊重。所以對於這麽個非常不一般的人物,就要用非常不一般的禮節來對待。您可以挑選一個好日子,在郊外安排盛大的高規格的場麵來迎請他,這樣做的影響是,國內國際上都會宣傳您尊賢禮士,不記私仇,那麽今後就會有大批有才能的人士前來投靠了(臣聞‘賤不能臨貴,貧不能役富,疏不能製親。’君欲用夷吾,非置之相位,厚其祿入,隆以父兄之禮不可!夫相者,君之亞也。相而召之,是輕之也;相輕則君亦輕。夫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禮,君其卜日而郊迎之,四方聞君之尊賢禮士而不計私仇,誰不思效用於齊者)。”


    注:【‘賤不能臨貴,貧不能役富,疏不能製親。’:地位低下的人不能領導尊貴的人、貧窮的人不能役使富有的人、關係疏遠的人不能控製有親情的人。】


    齊桓公聽從鮑叔牙的建議,選擇良辰吉日,安排盛大的禮賓車隊,浩浩蕩蕩,鑼鼓喧天,帶領眾官員前往郊外迎請管夷吾就職宰相。


    事前鮑叔牙安排管夷吾住在郊外的賓館,當天,三次沐浴,三次更換衣服,穿戴好宰相的服飾,與齊桓公攜手同坐一輛車子回到朝堂。


    百姓前來觀看的那是人山人海,紛紛驚歎,如此高規格聘請宰相入職,真是前所未見。


    史官有詩雲:


    爭賀君侯得相臣,誰知即是檻車人?


    隻因此日捐私忿,四海欣然號霸君。


    這就是“管鮑之交”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