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晉公子重耳,自周襄王八年(公元前644年)來到齊國,至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前後在齊國已經七年了。


    重耳來到齊國,遭遇到桓公之變,諸子爭立,國內大亂,等到齊孝公嗣位,又背離了桓公的政治路線,反倒依附楚國,仇視宋國,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致使大多數諸侯與齊國不和睦了。


    齊桓公的霸主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趙衰等人私下裏議論:“我們這幫人來到齊國,就是要借助他霸主的力量,以借機謀劃歸國繼位的。如今齊國繼位的君主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諸侯都不搭理他了,這就明顯不可能幫公子謀劃成事了。不如投奔其他國家,再做好的打算(吾等適齊,謂伯主之力,可借以圖複也。今嗣君失業,諸侯皆叛,此其不能為公子謀亦明矣。不如更適他國,別作良圖)。”


    於是求見公子重耳,想要對他說明這件事。


    公子重耳溺愛齊薑(齊桓公把公室之女許配給重耳,稱為齊薑),朝夕歡宴,不問外事。眾豪傑在門外等候了十天,都沒有見到公子重耳。


    魏犨(chou)發怒了,說:“我們因為公子能有所作為,所以才不辭勞苦,執鞭墜鐙,跟隨他漂泊流亡(吾等以公子有為,故不憚勞苦,執鞭從遊),如今已經來到齊國七年,偷安墮誌,日月如流,我們等候十天了都不見我們,還能成就什麽大事嗎?”


    狐偃說:“這裏不是聚會談論的場所,諸位都隨我來。”


    於是一同出東門一裏之外,有個名叫桑陰的地方,四周都是老桑樹,綠蔭重重,陽光都照不進來。


    趙衰等九位豪傑,圍一圈席地而坐。


    趙衰說:“子犯(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大戎人,狐突之子)你有什麽計策呢?”


    狐偃說:“公子能不能離開齊國,關鍵在於我們這幫人(公子之行,在我而已)。我們商量好之後,準備行囊,一旦等公子出來,就隻說邀請他到郊外打獵,出了城池,大家齊心協力,劫持他上路就是了。但不知道這次前往那個國家有利呢?”


    趙衰說:“宋襄公剛剛想要稱霸,且其是個愛麵子的人,何不投奔宋國(盍往投之),如果不能如願,再去秦國、楚國,一定能找到機會的(必有遇焉)。”


    狐偃說:“我與公孫司馬(公孫固)有點交情,我先征求他的意見如何?”


    眾人商議許久才散去。


    這九個人認為這裏是個偏僻之處,沒有人發覺,卻不知道:“若要不聞,除非莫說,若要不知,除非莫作。”當時齊薑的婢妾十多個人,正在樹上采桑喂蠶,見眾人圍在一起討論事情,停下手頭工作認真偷聽,全都聽明白了,就回宮報告給夫人齊薑。


    齊薑喝到:“哪有這些話,不得胡說!”


    於是命令把這些采桑喂蠶的婢妾,都關閉在一個幽靜的房間裏,到半夜把她們全部殺害了,就是為了滅口。


    蹴(圪蹴ge jiu,蹲)公子重耳起,告訴他說:“你的那些隨從將要帶你投奔他國,有蠶妾聽到了他們的談話,我害怕泄露機密,恐怕會不讓你們走,就把她們都殺了。公子你應該早做遠行的打算。”


    重耳說:“人生一世,不就是圖個安定快樂嗎,管其他的事幹什麽呢。我就老死在這裏了,發誓哪也不去(人生安樂,誰知其他,吾將老此,誓不他往)。”


    齊薑說:“自公子流亡以來,晉國就沒有安寧的日子。夷吾(晉惠公)無道,兵敗身辱,國人不悅,與鄰國關係也不好(領國不親),這是上天在等待公子回去主持國家呢。公子這次出行,必定會得到晉國,千萬不要遲疑。”


    重耳迷戀齊薑,就是不肯答應離開這裏。


    次日一早,趙衰、狐偃、臼季、魏犨四人站在宮門外,讓門衛傳話:“請公子郊外射獵。”


    重耳尚高臥未起,就讓宮人回報:“公子偶然有點小病(偶有微恙),還沒有梳洗(尚未梳櫛zhi),就不去了。”


    注:【高臥:常用來指隱居或不出仕,表示一種超脫世俗的生活態度】


    齊薑聽說了,急忙派人單獨召狐偃入宮,把侍從都支出去了(屏去左右),就問狐偃的來意。


    狐偃說:“公子以前在翟國,每天都騎馬駕車,追逐狐狸射獵野兔。如今在齊國,很久都不出去打獵了,擔心他身體懶惰,所以來請他活動一下筋骨,沒有別的意思了。”


    齊薑微笑著說:“這次出獵,不是去宋國就是去楚國、秦國吧?”


    狐偃大驚失色,說:“打一次獵怎麽會去那麽遠呢?”


    齊薑說:“你們要劫持公子逃回去,我都已經知道了,不要隱瞞我了。我昨天曾苦勸公子,怎奈他堅決不同意回國。今晚我就安排酒宴,灌醉公子,你們用車載上他出城,這件事就成了。”


    狐偃頓首(磕頭),說:“夫人割舍夫妻間的情愛(房闈之愛),來成全公子的名聲,這種賢德真是千百年也少見的呀。”


    狐偃辭別,出來後與趙衰等人說明了這件事,大家分頭準備,凡是車馬人眾鞭刀糗糒(qiu bei幹糧)之類,都收拾齊備。


    趙衰、狐毛等先押送出城等待。


    留下狐偃、魏犨(chou)、顛頡(dian jie)三人,準備好兩輛小車,隱蔽在宮門旁邊,專等齊薑報信,就馬上行動。


    正是:要為天下奇男子,須曆人間萬裏程。


    當晚齊薑在宮中置辦酒宴,給公子倒酒(與公子把盞)。


    重耳問:“置辦這桌酒宴是有什麽名目嗎?”


    齊薑說:“我知道公子有治理天下的遠大誌向(四方之誌),特意準備一杯酒為公子餞行。”


    重耳說:“人生就像白馬奔馳衝過一條縫隙那麽短的時間,我對現狀已經很滿意了,何必還追求其他的呢(人生如白駒過隙,苟可適誌,何必他求)?”


    齊薑說:“滿足舒適,安於現狀,這不是大丈夫的作為。你的追隨者都是忠誠的良臣猛將,你一定要聽從他們的意見啊(縱欲懷安,非丈夫之事也。從者乃忠謀,子必從之)。”


    重耳勃然變色,放下酒杯,不喝了。


    齊薑說:“你真的不想走嗎?還是騙我呢?”


    重耳說:“我不走,誰騙你了?”


    齊薑笑著說:“走,是公子的誌向;不走,是公子的情分。這杯酒本來是為公子餞行的,如今就當做是挽留公子的吧。我們一起痛快的喝一場怎麽樣(行者,公子之誌;不行者,公子之情。此酒為餞公子。今且以留公子矣。願與公子盡歡可乎)?”


    重耳大喜,於是夫妻倆互相敬酒(夫妻交酢cu),還有侍女唱歌跳舞來敬酒的,重耳已經喝不下去了,還是被逼迫著又喝了不少,不覺酩酊大醉,倒在席上,呼呼大睡。


    齊薑給他蓋上被子(覆之以衾qin),派人召狐偃,狐偃得知公子已經喝醉了,急忙同魏犨、顛頡入宮,連被子帶席子一起抬出宮中。先用幾層厚褥子墊在車上,然後把重耳安頓好,拜別齊薑,馬上出城。


    齊薑目送公子重耳離去,不覺淚流滿麵。(此後直到兩年後的公元前636年,重耳即位,史稱晉文公,重耳迫不及待地派人到齊國迎接齊薑歸晉,封為夫人。盡管秦國派三千人衛隊護送秦國宗室五女抵達晉國,卻也隻能屈居於齊薑之下。由於齊薑夫人的寬容大度,虛懷若穀,對待秦國五女如姐妹,相處和睦,才使得晉文公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終成一代霸主。)


    《列女傳.晉文齊薑》記載了她的事跡。


    有詞為證:


    公子貪歡樂,佳人慕遠行。


    要成鴻鵠誌,生割鳳鸞情。


    狐偃等人離開城池,與趙衰等人匯合,連夜驅馳,大約走了五六十裏,雞鳴四起,天已微明。重耳這才在車上翻身,喚宮人取水解渴。


    當時狐偃坐在旁邊駕車,回答說:“想要喝水得等待天亮。”


    重耳感覺搖動不安,說:“扶我下床。”


    狐偃說:“這不是床,是在車上。”


    重耳睜開眼睛問:“你是誰?”


    回答:“狐偃。”


    重耳心裏恍然大悟,知道這是被狐偃等人給騙出來了,掀開被子,起身,大罵子犯(狐偃):“你們為什麽不通知我,帶著我出城,想要幹什麽?”


    狐偃說:“要把晉國送給公子呀。”


    重耳說:“晉國還沒有得到,卻失去了齊國,我不願意走。”


    狐偃騙他說:“已經離開齊國一百多裏了,齊侯得知公子潛逃,必然派兵來追,回不去了呀。”


    重耳勃然大怒,看見魏犨拿著戈在旁邊侍衛,就搶過來,用戈去刺狐偃。


    狐偃下車跑了,重耳也下車去追。


    趙衰、臼季、狐射姑、介子推等,一齊下車勸解。


    重耳把戈扔了,憤恨不已。


    狐偃磕頭請罪說:“把我殺了能成全公子,我死了比活著都強。”


    重耳說:“這次如果成功就算了,不成功,就算你是我的舅舅,我也要吃你的肉。”


    狐偃笑著回答:“如果不成功,我都不知道死在哪裏呢,怎麽能夠讓你吃了,如果能夠成功,你就應當大排場麵吃飯(如其克濟,子當列鼎而食),我的肉又腥又臊,不好吃。”


    趙衰等一起勸諫:“我們因為公子有抱負有大誌,所以才割舍骨肉親情,背井離鄉,流浪四方,一直追隨你不舍得離開,也是希望公子能名垂青史(某等以公子負大有為之誌,故舍骨肉,棄鄉裏,奔走道途,相隨不舍,亦望垂功名於竹帛耳)。如今晉君無道,國人誰不想要擁戴公子為君?公子不主動爭取,誰會來齊國迎立公子?今天這事,都是我們一起出的主意,不是子犯一個人的想法,公子別錯怪了他。”


    魏犨也高聲說:“大丈夫應當努力成名,留芳千古(聲施後世),奈何貪婪眼前的兒女情長,而不考慮終身大計呢?”


    重耳麵色緩和了,說:“既然如此,就依照各位的想法行動吧。”


    狐毛送來幹糧,介子推拿來水,大家都吃飽了,繼續前進,出發!


    之後重耳君臣一行人曆盡艱辛,周遊列國,終於在兩年之後回歸晉國坐上君主的位置。


    有詩為證:


    鳳脫雞群翔萬仞,虎離豹穴奔千山。


    要知重耳能成伯,隻在周遊列國間。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38年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