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人民日報的采訪(求訂閱)
1979:未婚妻是天仙媽 作者:紫蘇葉知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誌,您是說您是rm日報的記者?我們院兒裏難道出了什麽大新聞嗎?”
東廂房簷廊下。
自詡文化人的劉宇豪和妹妹劉欣蹲在環繞四合院的水溝旁邊洗漱著,瞥見的對麵程開顏家的大門口來了幾個穿著得體深色製服的陌生人,陡然聽到為首的年輕人自報家門。
劉宇豪激動的站起身來,一嘴牙膏沫子糊在嘴邊,連牙刷都忘了拿出來,顛顛兒的跑了過去。
“rm日報的記者來找開顏哥是為什麽?難道是……”
一旁的劉欣心中不由浮想聯翩。
她是在程開顏入伍之後才下鄉插隊的,算起來的也是整整四年沒見過麵了,曾經的程開顏給她的印象大概是瘦瘦弱弱的,中規中矩,笑起來很溫和,劉欣也一直覺得他很好相處,人很好。
沒想到隻是入伍四年,就讓一個人能發生這麽多的變化,一晃眼又是戰鬥英雄,又是大作家,聽瑞雪姐說他還在北師大當助教呢。
“真是了不起啊,rm日報的記者肯定是來采訪開顏哥的,芳草這段時間太火熱了。”
劉欣心中感慨不已,趕緊刷了牙,往隔壁趙家跑去,她大聲喊道。
“瑞雪姐!起來了沒有啊!快出來有大事!”
院子裏也站著不少人往這邊看,都聽到了rm日報的記者來了,紛紛觀望議論著。
“rm日報的記者都來了?開顏這孩子又幹什麽大事了?”
院子裏大爺大媽一個個的投去好奇敬畏的眼神,這可是rm日報啊!
早上七點半,這三個不速之客闖進了這個城市角落裏的小四合院裏。
就像一頭鯨魚掉進了一個小池塘,龐大的“身軀”將整個院子塞得滿滿當當,濺起的水浪衝刷在院子裏這些人身上。
在瞬間的大腦空白之後,很快就轉為不可思議的眼神。
……
“來了,稍等片刻。”
屋裏的程開顏聽到動靜之後,應了聲,手腳麻利的起床穿衣。
將堂屋的大門打開,陽光順著大門落在地上,淡淡的灰塵揚起,在空中被陽光染成金色,顯得格外的靜逸。
程開顏逆著光看去。
門口站著三個人,但隻認識一個,是人民文學的張光年老先生。
身後還跟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個中年男人。
此外院子裏,各家的簷廊上,都有好奇的鄰居觀望著。
隻是都安靜得很。
程開顏將三人迎到屋裏,合上門。
“來來來,喝茶喝茶。”
程開顏將昨夜的剩開水倒在杯子中,遞給眼前的三人。
老實說他現在才剛醒沒多久,對於張光年老先生帶著rm日報的記者來拜訪的這件事,是沒有一點點防備,就這樣突然出現在眼前。
“謝謝。”
三人齊聲道謝,舉杯抿了口熱茶,寒暄一陣。
張光年率先開口說:“小程同誌,你可真是瞞得我好苦,第一卷寫的那麽積極向上,後麵兩卷跟換了人寫似得,差點沒把我們人文社裏的同誌給哭慘了,我這個老頭子也差點沒緩過來啊,你可得補償我!”
補償?
程開顏聽見這話,哭笑不得,“您就別開玩笑了,還是進入正題吧,三位到訪有什麽大事?”
“誰跟你小子開玩笑了?你知不知道我們人民文學虧大發了,就是因為把你小子放跑了……”
張光年沒好氣的說道,放跑了眼前這小子這就是他做過最後悔的決定。
這家夥為了去江城看對象,居然任性的拒絕了人民文學,偏要投給那勞什子芳草?
要是投給了人民文學,現在銷量都破紀錄了。
保守估計都有一百多萬了。
“算了這個等會再說,先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rm日報總編辦公室的記者楊振武。”
一想到這個張光年心裏就堵得慌,指著一邊胸口掛著一個相機的年輕人介紹道。
“你好你好,程開顏同誌!我是rm日報的記者楊振武,很高興認識你。”
楊振武笑著伸出手,朗聲道。
“你好你好,楊記者,我是程開顏。”
程開顏伸手握住晃了晃,仔細打量了下這位楊記者的模樣。
ennn……不認識。
他不知道的是,這位楊振武記者,日後平步青雲,一路走到了社長的寶座,妥妥的人傑。
“楊記者不認識,還情有可原,這位你猜猜是誰?
昨個兒知道楊記者要來單獨采訪你小子,他還非要一起跟過來見識見識能寫出《夜晚的潛水艇》、《芳草》的人究竟是何方神聖,這位老同誌,開顏你肯定熟悉吧?”
張光年指著身邊這個有著一張長臉,帶著黑框眼鏡的中年男人,滿臉笑意的衝程開顏說。
王蒙聽見這話,也覺得有趣,沒有立即做自我介紹,而是笑意吟吟的看著程開顏。
期待著這個小同誌究竟能不能認出來,畢竟他王蒙在文壇也是久負盛名之輩。
王蒙一邊看著他,一邊在心中感慨。
眼前這個臉嫩看著才二十歲出頭,容貌出色得就像電影演員一樣的青年人居然是芳草的作者?
這完全不搭啊!
王蒙今天一大早跟著過來的時候就在想,這個程開顏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能是寫出夜晚的潛水艇,肯定是個高傲又有趣,極富才華之人。
能寫出芳草,代表思想深度絕對不低,生活閱曆也很豐富,年齡不會小。
是戴眼鏡的老學究?
還是身材清瘦性格桀驁的中年人?
沒想到一開門出來的是一個年輕人,王蒙以為是程開顏的兒子,還在感慨兒子都這麽大了。
結果張主編一開口,嚇了王蒙一跳。
這位就是程開顏?
這麽年輕?
“咳咳……這位我還真認不出來……”
程開顏尷尬的笑了笑,除了自家曉莉姐他是一眼就認出來了,很多人他一眼壓根認不出來,年輕版本的名人誰認得出來啊?
曉莉姐那是因為某人名聲在外,血條太厚,程開顏也是看著某人從小長大的,自然而然就更熟悉。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
這個回答顯然是讓張光年和楊振武沒繃住,哈哈大笑起來。
尤其是張光年就差指著王蒙諷刺兩句了。
“小程同誌你再想想,再想想,我給你個提示,組織部……”
王蒙放下茶杯,推了推眼鏡,不甘心的提示說。
講真他是沒想到這個結果的。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程開顏心思一動,名字脫口而出。
隨後目光灼灼的看著眼前這個中年男人,好家夥,居然是王蒙!
這位曾獲得茅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等多項榮譽。
在2019年,王蒙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以表彰他對中國文化和文學所做出的貢獻。
妥妥的文壇大佬,文學引領者。
“這不就是認出來了嗎,我可是王蒙。”
王蒙滿意的點了點頭。
“行行行,你名氣最大。”
張光年擺擺手,“不閑聊了,別耽誤了楊記者的采訪,開始吧。”
“張老說笑了,現在時間還早呢,采訪完了,我不還得回去上班呢嘛?那我們現在就開始?”
楊振武開了個玩笑,隨後清了清嗓子,從公文包裏拿出紙筆。
“開始吧,早飯還沒吃呢。”
程開顏玩笑道。
眾人做了一番準備,氣氛也漸漸嚴肅起來。
畢竟這是rm日報的采訪,不能小覷大意。
楊振武嚴肅的提醒道,語氣相當鄭重:“想必程開顏同誌你也知道這段時間,《芳草》與《小芳》這兩部作品在全國範圍內都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同時讓各地知青產生極大的情緒共鳴,有人將此次共鳴和1978年傷痕文學剛出時造成的影響相提並論。
特別是年後隨著葉聖陶老先生與芳草主編楊書案的專業評論,這個熱度逐漸上升,直到張光年主編在《中國青年報》宣布“芳草一出,傷痕將亡”的話,引發了國內文壇的大地震,許多作家都表示荒謬,也有知識青年表示讚同,這個話題我們暫且按下不表。
就芳草這部作品在國內年輕人群體,特別是在知青群體中的影響力已經來到一個不可小覷的境地,這幾天各地有關各地知青羞愧之下做出不當舉動的新聞如雨後春筍一般發生,也不用我來介紹了大家心中都清楚。
也正因為在知青群體中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共鳴,領導們出於某些因素上的考量,才有了這次的個人采訪。
因此,在采訪之前,我希望程開顏同誌能夠仔細斟酌之後再發言。”
話音不輕不重,語氣不疾不徐,說的話落在程開顏耳中的卻字字鄭重。
有上麵的考量嗎?
終究還是影響不好,到了讓上麵領導們都不得不重視的程度了嗎?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隻是一部文壇新人的第二部作品,卻引得官媒記者親自上門采訪。
程開顏深吸一口氣,沉聲道:“楊記者,我知道了。”
楊振武點點頭,接著說:“首先我們來討論第一個問題,程開顏同誌給我們講講《芳草》的創作經曆吧?
據我了解您是一位退伍軍人吧,怎麽會想到寫一部題材是知青的現實主義呢?”
楊振武看著本子上早已經準備好的問題,一邊準備記錄,一邊好奇的問道。
一邊的張光年和王蒙聽到這個問題也同樣看向程開顏,作為旁觀的嘉賓兩人不能在中途插話的。
隻有主持人楊振武邀請才可以說話,這次采訪雖然是在程開顏家中,但流程非常正式非常嚴肅。
更何況是官媒的采訪,沒有人會隨便搗亂的。
就連在外麵圍觀的四合院眾人也都非常安靜。
這可是rm日報!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扉頁上一行很小的話,這本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程開顏問。
屋裏三人默默點頭。
“去年十二月我從南疆退伍回來,在返城的火車上遇到一對逃票的母女,這二位就是芳草二位主人公的原型……”
程開顏語氣鄭重,一麵回憶,一麵鎮定自若的侃侃而談。
從回城那天開始,路上遇到尚翠母女二人,然後在嚇退想要盜竊以及拐賣孩子的壞人,一直到後麵回京再次遇到母女二人,援助與事跡記錄,以及後續的成書過程。
楊振武與張光年王蒙三人聽得聚精會神,隨著程開顏繪聲繪色的講述,他們仿佛看到了程開顏護著母女二人,一路過關斬將排除萬難,從南疆護送到京城來的畫麵。
“呼……沒想到程開顏同誌還有這樣的經曆,難怪能讓葉聖陶老先生稱之為現實主義的鴻篇巨著,光是這份充分尊重事實的理念就值得一讀。
尚大姐和女兒薇薇也幸好能在遙遠漫長的旅途中遇到了開顏同誌,否則最終的遭遇和書中的芳草母女二人……”
楊振武長長的舒了口氣,呼出的白色霧氣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明顯。
“是啊,小程同誌心真的很善,不愧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
張光年眼中帶著讚揚的眼神看著程開顏,有小程同誌這樣的作家才是人民之福氣,這才是教員心目中文人的樣子吧?
“年輕人很不錯。”
王蒙豎起一個大拇哥兒,表揚道。
……
隨著中的采訪的深入,一連四五個問題過去了。
“開顏同誌能談談,你對張主編那篇評論的看法嗎?傷痕將亡?”
“嗯……”
程開顏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傷痕亡不亡並不是由一個人兩個人說了算的,他是時代的選擇,也必然由時代所拋棄,從1978年的班主任以及傷痕到現在,讀者逐漸開始對這種題材感到厭倦,再強的情緒共鳴也終究有逝去麻木的一天。
我們必將找到一種新的方式,新的流派,新的寫法來寫我們新一代人的文學作品。
新事物的誕生,是在舊事物的消亡下誕生的不是嗎?”
“啪啪啪!”
“啪啪啪!”
張光年與王蒙以及楊振武三人鼓起掌來。
“說的很好,小程同誌不愧是年輕人,就是青春昂揚年輕氣盛啊!”
王蒙邊鼓掌,邊笑著說。
可以說程開顏的想法與思路和他王蒙不謀而合,要知道王蒙就是第一個睜眼看世界,將意識流帶到國內生根發芽的人。
“那麽最後一個問題,小程老師是怎麽看待現在滯留在鄉下的知青及知青家屬子女,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返回城裏。”
現在就連官媒的楊記者都改口了,叫程開顏小程老師了。
嗯,程開顏心中暗爽,接著回答道:“這實際上是個經濟問題,城裏容納不下這麽多的就業人員,不得不讓一部分知識青年下鄉,這就是以前為什麽有工作的年輕人不用下鄉的原因。
龐大的就業人員不能消化,將會造成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危機。
農村承擔了這一部分的風險。
現在之所以允許返城,是農村經濟也在多種因素下不堪重負了……”
“咳咳!”
張光年忽然用力咳嗽兩聲,打斷了程開顏的話。
程開顏笑著說:“我依然是支持知青回到城裏為現代化做建設,即便會迎來短暫的陣痛,但為日後的騰飛也奠定了基礎,畢竟他們都是有文化有知識有理想有目標的四有青年嘛!”
楊振武有些好笑的看了他一眼,隨後抬筆將方才寫下的發言劃去。
他起身宣布這次采訪圓滿結束了,“那我們今天的采訪就暫時告一段落了,謝謝小程老師的發言,很精彩。”
“謝謝,還希望楊記者……”
程開顏眨眨眼,同時伸出手,二人握在一起晃了晃。
“當然,不必擔心。”
楊記者與他相視一笑。
感謝晚風渡行舟的100點打賞(有些地方不得不做了修改。)
東廂房簷廊下。
自詡文化人的劉宇豪和妹妹劉欣蹲在環繞四合院的水溝旁邊洗漱著,瞥見的對麵程開顏家的大門口來了幾個穿著得體深色製服的陌生人,陡然聽到為首的年輕人自報家門。
劉宇豪激動的站起身來,一嘴牙膏沫子糊在嘴邊,連牙刷都忘了拿出來,顛顛兒的跑了過去。
“rm日報的記者來找開顏哥是為什麽?難道是……”
一旁的劉欣心中不由浮想聯翩。
她是在程開顏入伍之後才下鄉插隊的,算起來的也是整整四年沒見過麵了,曾經的程開顏給她的印象大概是瘦瘦弱弱的,中規中矩,笑起來很溫和,劉欣也一直覺得他很好相處,人很好。
沒想到隻是入伍四年,就讓一個人能發生這麽多的變化,一晃眼又是戰鬥英雄,又是大作家,聽瑞雪姐說他還在北師大當助教呢。
“真是了不起啊,rm日報的記者肯定是來采訪開顏哥的,芳草這段時間太火熱了。”
劉欣心中感慨不已,趕緊刷了牙,往隔壁趙家跑去,她大聲喊道。
“瑞雪姐!起來了沒有啊!快出來有大事!”
院子裏也站著不少人往這邊看,都聽到了rm日報的記者來了,紛紛觀望議論著。
“rm日報的記者都來了?開顏這孩子又幹什麽大事了?”
院子裏大爺大媽一個個的投去好奇敬畏的眼神,這可是rm日報啊!
早上七點半,這三個不速之客闖進了這個城市角落裏的小四合院裏。
就像一頭鯨魚掉進了一個小池塘,龐大的“身軀”將整個院子塞得滿滿當當,濺起的水浪衝刷在院子裏這些人身上。
在瞬間的大腦空白之後,很快就轉為不可思議的眼神。
……
“來了,稍等片刻。”
屋裏的程開顏聽到動靜之後,應了聲,手腳麻利的起床穿衣。
將堂屋的大門打開,陽光順著大門落在地上,淡淡的灰塵揚起,在空中被陽光染成金色,顯得格外的靜逸。
程開顏逆著光看去。
門口站著三個人,但隻認識一個,是人民文學的張光年老先生。
身後還跟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個中年男人。
此外院子裏,各家的簷廊上,都有好奇的鄰居觀望著。
隻是都安靜得很。
程開顏將三人迎到屋裏,合上門。
“來來來,喝茶喝茶。”
程開顏將昨夜的剩開水倒在杯子中,遞給眼前的三人。
老實說他現在才剛醒沒多久,對於張光年老先生帶著rm日報的記者來拜訪的這件事,是沒有一點點防備,就這樣突然出現在眼前。
“謝謝。”
三人齊聲道謝,舉杯抿了口熱茶,寒暄一陣。
張光年率先開口說:“小程同誌,你可真是瞞得我好苦,第一卷寫的那麽積極向上,後麵兩卷跟換了人寫似得,差點沒把我們人文社裏的同誌給哭慘了,我這個老頭子也差點沒緩過來啊,你可得補償我!”
補償?
程開顏聽見這話,哭笑不得,“您就別開玩笑了,還是進入正題吧,三位到訪有什麽大事?”
“誰跟你小子開玩笑了?你知不知道我們人民文學虧大發了,就是因為把你小子放跑了……”
張光年沒好氣的說道,放跑了眼前這小子這就是他做過最後悔的決定。
這家夥為了去江城看對象,居然任性的拒絕了人民文學,偏要投給那勞什子芳草?
要是投給了人民文學,現在銷量都破紀錄了。
保守估計都有一百多萬了。
“算了這個等會再說,先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rm日報總編辦公室的記者楊振武。”
一想到這個張光年心裏就堵得慌,指著一邊胸口掛著一個相機的年輕人介紹道。
“你好你好,程開顏同誌!我是rm日報的記者楊振武,很高興認識你。”
楊振武笑著伸出手,朗聲道。
“你好你好,楊記者,我是程開顏。”
程開顏伸手握住晃了晃,仔細打量了下這位楊記者的模樣。
ennn……不認識。
他不知道的是,這位楊振武記者,日後平步青雲,一路走到了社長的寶座,妥妥的人傑。
“楊記者不認識,還情有可原,這位你猜猜是誰?
昨個兒知道楊記者要來單獨采訪你小子,他還非要一起跟過來見識見識能寫出《夜晚的潛水艇》、《芳草》的人究竟是何方神聖,這位老同誌,開顏你肯定熟悉吧?”
張光年指著身邊這個有著一張長臉,帶著黑框眼鏡的中年男人,滿臉笑意的衝程開顏說。
王蒙聽見這話,也覺得有趣,沒有立即做自我介紹,而是笑意吟吟的看著程開顏。
期待著這個小同誌究竟能不能認出來,畢竟他王蒙在文壇也是久負盛名之輩。
王蒙一邊看著他,一邊在心中感慨。
眼前這個臉嫩看著才二十歲出頭,容貌出色得就像電影演員一樣的青年人居然是芳草的作者?
這完全不搭啊!
王蒙今天一大早跟著過來的時候就在想,這個程開顏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能是寫出夜晚的潛水艇,肯定是個高傲又有趣,極富才華之人。
能寫出芳草,代表思想深度絕對不低,生活閱曆也很豐富,年齡不會小。
是戴眼鏡的老學究?
還是身材清瘦性格桀驁的中年人?
沒想到一開門出來的是一個年輕人,王蒙以為是程開顏的兒子,還在感慨兒子都這麽大了。
結果張主編一開口,嚇了王蒙一跳。
這位就是程開顏?
這麽年輕?
“咳咳……這位我還真認不出來……”
程開顏尷尬的笑了笑,除了自家曉莉姐他是一眼就認出來了,很多人他一眼壓根認不出來,年輕版本的名人誰認得出來啊?
曉莉姐那是因為某人名聲在外,血條太厚,程開顏也是看著某人從小長大的,自然而然就更熟悉。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
這個回答顯然是讓張光年和楊振武沒繃住,哈哈大笑起來。
尤其是張光年就差指著王蒙諷刺兩句了。
“小程同誌你再想想,再想想,我給你個提示,組織部……”
王蒙放下茶杯,推了推眼鏡,不甘心的提示說。
講真他是沒想到這個結果的。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程開顏心思一動,名字脫口而出。
隨後目光灼灼的看著眼前這個中年男人,好家夥,居然是王蒙!
這位曾獲得茅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等多項榮譽。
在2019年,王蒙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以表彰他對中國文化和文學所做出的貢獻。
妥妥的文壇大佬,文學引領者。
“這不就是認出來了嗎,我可是王蒙。”
王蒙滿意的點了點頭。
“行行行,你名氣最大。”
張光年擺擺手,“不閑聊了,別耽誤了楊記者的采訪,開始吧。”
“張老說笑了,現在時間還早呢,采訪完了,我不還得回去上班呢嘛?那我們現在就開始?”
楊振武開了個玩笑,隨後清了清嗓子,從公文包裏拿出紙筆。
“開始吧,早飯還沒吃呢。”
程開顏玩笑道。
眾人做了一番準備,氣氛也漸漸嚴肅起來。
畢竟這是rm日報的采訪,不能小覷大意。
楊振武嚴肅的提醒道,語氣相當鄭重:“想必程開顏同誌你也知道這段時間,《芳草》與《小芳》這兩部作品在全國範圍內都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同時讓各地知青產生極大的情緒共鳴,有人將此次共鳴和1978年傷痕文學剛出時造成的影響相提並論。
特別是年後隨著葉聖陶老先生與芳草主編楊書案的專業評論,這個熱度逐漸上升,直到張光年主編在《中國青年報》宣布“芳草一出,傷痕將亡”的話,引發了國內文壇的大地震,許多作家都表示荒謬,也有知識青年表示讚同,這個話題我們暫且按下不表。
就芳草這部作品在國內年輕人群體,特別是在知青群體中的影響力已經來到一個不可小覷的境地,這幾天各地有關各地知青羞愧之下做出不當舉動的新聞如雨後春筍一般發生,也不用我來介紹了大家心中都清楚。
也正因為在知青群體中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共鳴,領導們出於某些因素上的考量,才有了這次的個人采訪。
因此,在采訪之前,我希望程開顏同誌能夠仔細斟酌之後再發言。”
話音不輕不重,語氣不疾不徐,說的話落在程開顏耳中的卻字字鄭重。
有上麵的考量嗎?
終究還是影響不好,到了讓上麵領導們都不得不重視的程度了嗎?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隻是一部文壇新人的第二部作品,卻引得官媒記者親自上門采訪。
程開顏深吸一口氣,沉聲道:“楊記者,我知道了。”
楊振武點點頭,接著說:“首先我們來討論第一個問題,程開顏同誌給我們講講《芳草》的創作經曆吧?
據我了解您是一位退伍軍人吧,怎麽會想到寫一部題材是知青的現實主義呢?”
楊振武看著本子上早已經準備好的問題,一邊準備記錄,一邊好奇的問道。
一邊的張光年和王蒙聽到這個問題也同樣看向程開顏,作為旁觀的嘉賓兩人不能在中途插話的。
隻有主持人楊振武邀請才可以說話,這次采訪雖然是在程開顏家中,但流程非常正式非常嚴肅。
更何況是官媒的采訪,沒有人會隨便搗亂的。
就連在外麵圍觀的四合院眾人也都非常安靜。
這可是rm日報!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扉頁上一行很小的話,這本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程開顏問。
屋裏三人默默點頭。
“去年十二月我從南疆退伍回來,在返城的火車上遇到一對逃票的母女,這二位就是芳草二位主人公的原型……”
程開顏語氣鄭重,一麵回憶,一麵鎮定自若的侃侃而談。
從回城那天開始,路上遇到尚翠母女二人,然後在嚇退想要盜竊以及拐賣孩子的壞人,一直到後麵回京再次遇到母女二人,援助與事跡記錄,以及後續的成書過程。
楊振武與張光年王蒙三人聽得聚精會神,隨著程開顏繪聲繪色的講述,他們仿佛看到了程開顏護著母女二人,一路過關斬將排除萬難,從南疆護送到京城來的畫麵。
“呼……沒想到程開顏同誌還有這樣的經曆,難怪能讓葉聖陶老先生稱之為現實主義的鴻篇巨著,光是這份充分尊重事實的理念就值得一讀。
尚大姐和女兒薇薇也幸好能在遙遠漫長的旅途中遇到了開顏同誌,否則最終的遭遇和書中的芳草母女二人……”
楊振武長長的舒了口氣,呼出的白色霧氣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明顯。
“是啊,小程同誌心真的很善,不愧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
張光年眼中帶著讚揚的眼神看著程開顏,有小程同誌這樣的作家才是人民之福氣,這才是教員心目中文人的樣子吧?
“年輕人很不錯。”
王蒙豎起一個大拇哥兒,表揚道。
……
隨著中的采訪的深入,一連四五個問題過去了。
“開顏同誌能談談,你對張主編那篇評論的看法嗎?傷痕將亡?”
“嗯……”
程開顏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傷痕亡不亡並不是由一個人兩個人說了算的,他是時代的選擇,也必然由時代所拋棄,從1978年的班主任以及傷痕到現在,讀者逐漸開始對這種題材感到厭倦,再強的情緒共鳴也終究有逝去麻木的一天。
我們必將找到一種新的方式,新的流派,新的寫法來寫我們新一代人的文學作品。
新事物的誕生,是在舊事物的消亡下誕生的不是嗎?”
“啪啪啪!”
“啪啪啪!”
張光年與王蒙以及楊振武三人鼓起掌來。
“說的很好,小程同誌不愧是年輕人,就是青春昂揚年輕氣盛啊!”
王蒙邊鼓掌,邊笑著說。
可以說程開顏的想法與思路和他王蒙不謀而合,要知道王蒙就是第一個睜眼看世界,將意識流帶到國內生根發芽的人。
“那麽最後一個問題,小程老師是怎麽看待現在滯留在鄉下的知青及知青家屬子女,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返回城裏。”
現在就連官媒的楊記者都改口了,叫程開顏小程老師了。
嗯,程開顏心中暗爽,接著回答道:“這實際上是個經濟問題,城裏容納不下這麽多的就業人員,不得不讓一部分知識青年下鄉,這就是以前為什麽有工作的年輕人不用下鄉的原因。
龐大的就業人員不能消化,將會造成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危機。
農村承擔了這一部分的風險。
現在之所以允許返城,是農村經濟也在多種因素下不堪重負了……”
“咳咳!”
張光年忽然用力咳嗽兩聲,打斷了程開顏的話。
程開顏笑著說:“我依然是支持知青回到城裏為現代化做建設,即便會迎來短暫的陣痛,但為日後的騰飛也奠定了基礎,畢竟他們都是有文化有知識有理想有目標的四有青年嘛!”
楊振武有些好笑的看了他一眼,隨後抬筆將方才寫下的發言劃去。
他起身宣布這次采訪圓滿結束了,“那我們今天的采訪就暫時告一段落了,謝謝小程老師的發言,很精彩。”
“謝謝,還希望楊記者……”
程開顏眨眨眼,同時伸出手,二人握在一起晃了晃。
“當然,不必擔心。”
楊記者與他相視一笑。
感謝晚風渡行舟的100點打賞(有些地方不得不做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