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嘴裏甜心裏才會甜
穿成農門寡婦,帶女兒囤糧登巔峰 作者:花果山的小猴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母覺得自己已經夠胡攪蠻纏了,沒有想到楊母居然還比自己還胡鬧,老二都死了那麽多年了,哪裏來的外室,隻不過老二帶回來的銀子被自己花了不少這倒是真的。
若是真鬧到官府去,一查便知,不行!不能再讓這個瘋婦再瞎鬧下去。
趙母原本是打算秀英不答應給光宗耀祖大富大貴打家具,自己就拿去縣衙要挾秀英,沒有想到被楊母搶了先。
幫著做飯的幾個大嬸把這一幕看呆了,沒有想到平時看起來文文弱弱的楊母,在對付起趙母來,一點都不手軟,當對方吃了虧不說,還找不出錯處,這就是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現在看來秀英在分家後出來,能發跡都是遺傳了楊母的腦瓜子,楊家人就是聰明,家裏還有一個讀書人,現在看來趙家是高攀了楊家這門親事。
楊母對著秀英使了使眼色,秀英一副委屈巴巴的樣子對著趙母道:“娘,我原本蓋房子的銀錢就不夠,現在哪裏還有銀子給娘家蓋磚瓦房,您就把雲郎對回家的錢,拿些出來給我娘家修房子吧。
那些錢再怎麽說也有我的一半,我是您的兒媳,您不幫我,誰幫我?”
田貴蘭在一旁皺著眉頭,她是想讓秀英花銀子給自己兒子打家具,這樣以後自己搬過來接管這裏,也省的再從新給幾個兒子打家具了,沒有想到現在楊秀英居然打上了婆母私房錢的主意,這怎麽能行!
楊母可不管這麽多,繼續嚷嚷起來:“憑什麽你有錢給幾個侄兒打家具,就不管自己的父母。
我們可是你親生的父母,他們幾個侄子有我們親嗎?我們也不是白讓你花錢蓋房子,將來你還能回來住上幾天。
今天正好你婆母嫂子都在這裏,你若是錢不夠,就找她們湊一湊吧!
娘家的房子你是不蓋也得蓋!”
趙母和田貴蘭徹底傻了眼,哪裏有娘家讓婆家出錢蓋房子的道理啊!這個楊母也太不講理了!沒有想到居然有這樣厚臉皮的人。
就在這時一個低沉的聲音從趙母身後傳來
“吵啥吵?親家都來了必然是帶著誠意來的。”
趙母和田貴蘭一轉身就對上了楊魁那雙狠厲的眸子,楊魁常年打跌練就了一身魁梧的身材,和黝黑的皮膚。
看到楊魁趙母和田貴蘭心裏害怕起來,剛才來的時候兩人明明沒有看到這個人,想著怕是留在了楊柳鎮家中,沒有想到猝不及防的就冒了出來。
趙母縮了縮脖子對著秀英道:“我的好媳婦,你做事娘是放心的,村裏還有那麽多人幫著你,娘就不多留了。
前些日子娘身子不爽利,現在還沒有好利索,娘就走了。”
王淑芬看到想溜的趙母吼道:“趙家老嫂子,你兒媳說蓋房子的銀錢不夠,你身子不利索,給些銀子就成。”
被叫住的趙母不好意思的道:“我一個老婆子哪裏有銀子蓋房子啊!”
李大嫂對上趙母問道:“趙家老嫂子,你這是不想出錢又不想出力啊!再怎麽說秀英也是你們趙家的媳婦,你咋能這樣呢?”
趙母連忙這些楊母說到:“這不是親家來了嗎?有親家母幫著我放心,放一百個心。”
被說到的楊母連忙擺了擺手說道:“我這是出了力,銀錢方麵就靠親家了,秀英蓋房子的錢不夠,還有我那裏也要蓋房子,就麻煩親家母了,把我們蓋房子的錢一並出了吧。”
“娘,咱們家不是還有事情嗎?”
大兒媳田貴蘭急忙替趙母解圍。
“是啊,看我把重要的事情忘了,咱們快些回去吧。”
說著趙母和田貴蘭就腳下生風的離開了,趙母跛著腿手裏的拐杖也沒用。
看著落荒而逃的兩人,一群婦人笑了起來。
王淑芬手裏洗著一把青菜,對秀英說道:“趙家老嫂子怕是不會再來了。”
“秀英就安心蓋房子吧,她若是再來還有我們,不過還是楊家嫂子厲害。”
一群婦人一邊做著飯,一邊說著笑,心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幾個小的丫頭看到阿奶像一隻鬥敗的公雞逃走了,才跑了過來
“外祖母,你好厲害。”
“外祖母,我也要像你這樣厲害,這樣阿奶就不敢欺負阿娘了。”
“外祖母,等房子蓋好能搬過來挨著我們住嗎?”
楊母沒有回答幾個丫頭的問題,伸手在圍裙上擦了擦,接著從衣袖裏拿出一個小的牛皮紙,一層層的打開對上幾個孩子笑著道:“猜猜看,外祖母給你們帶來什麽了?”
幾個丫頭看著一層一層被慢慢打開的牛皮紙,歡呼雀躍起來
“是花生糖!”
“哦,外祖母給我們買了花生糖!”
甜甜脆脆的花生糖,幾個丫頭饞的直流口水,聽到有花生糖年長的幾個丫頭也跑了過來,眼睛晶晶亮亮看著被切成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花生糖,無論有多麽的眼饞,還是站在幾個年小的妹妹身後。
楊母眼角帶著笑望了一眼秀英說道:“哪裏有小孩子不吃糖的道理,嘴裏甜甜的心裏才會甜,這些是讓你們外祖父去府城買的,快嚐嚐看,好吃下次外祖母又給你們買。”
秀英想起上次回娘家,楊母聽到自己不給幾個孩子吃糖,期初以為沒有什麽,在這裏許多人家連飯都吃不飽,更不要說吃糖了,沒有想到楊母卻是記在了心上,盡管楊母言語中帶著責怪,但是眼中盡是疼愛。
幾個丫頭沒有爭搶,一個人隻拿了一塊花生糖慢慢的放進嘴裏,這可是府城才有的花生糖,幾個丫頭又看了一眼秀英,見她沒有說什麽才放心的吃了起來。
秀英並沒有給幾個丫頭買過糖,丫頭們的零食都是在商場中買來再把包裝拆了,但從未給幾個孩子買過糖果。
現代的育兒觀念,不能給孩子吃糖。
“楊家嫂子對這幾個丫頭真是舍得,這糖得好幾文錢吧?”
“這加了花生的糖聞著都香。”
“不但有花生的香味還有油的香味兒。”
若是真鬧到官府去,一查便知,不行!不能再讓這個瘋婦再瞎鬧下去。
趙母原本是打算秀英不答應給光宗耀祖大富大貴打家具,自己就拿去縣衙要挾秀英,沒有想到被楊母搶了先。
幫著做飯的幾個大嬸把這一幕看呆了,沒有想到平時看起來文文弱弱的楊母,在對付起趙母來,一點都不手軟,當對方吃了虧不說,還找不出錯處,這就是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現在看來秀英在分家後出來,能發跡都是遺傳了楊母的腦瓜子,楊家人就是聰明,家裏還有一個讀書人,現在看來趙家是高攀了楊家這門親事。
楊母對著秀英使了使眼色,秀英一副委屈巴巴的樣子對著趙母道:“娘,我原本蓋房子的銀錢就不夠,現在哪裏還有銀子給娘家蓋磚瓦房,您就把雲郎對回家的錢,拿些出來給我娘家修房子吧。
那些錢再怎麽說也有我的一半,我是您的兒媳,您不幫我,誰幫我?”
田貴蘭在一旁皺著眉頭,她是想讓秀英花銀子給自己兒子打家具,這樣以後自己搬過來接管這裏,也省的再從新給幾個兒子打家具了,沒有想到現在楊秀英居然打上了婆母私房錢的主意,這怎麽能行!
楊母可不管這麽多,繼續嚷嚷起來:“憑什麽你有錢給幾個侄兒打家具,就不管自己的父母。
我們可是你親生的父母,他們幾個侄子有我們親嗎?我們也不是白讓你花錢蓋房子,將來你還能回來住上幾天。
今天正好你婆母嫂子都在這裏,你若是錢不夠,就找她們湊一湊吧!
娘家的房子你是不蓋也得蓋!”
趙母和田貴蘭徹底傻了眼,哪裏有娘家讓婆家出錢蓋房子的道理啊!這個楊母也太不講理了!沒有想到居然有這樣厚臉皮的人。
就在這時一個低沉的聲音從趙母身後傳來
“吵啥吵?親家都來了必然是帶著誠意來的。”
趙母和田貴蘭一轉身就對上了楊魁那雙狠厲的眸子,楊魁常年打跌練就了一身魁梧的身材,和黝黑的皮膚。
看到楊魁趙母和田貴蘭心裏害怕起來,剛才來的時候兩人明明沒有看到這個人,想著怕是留在了楊柳鎮家中,沒有想到猝不及防的就冒了出來。
趙母縮了縮脖子對著秀英道:“我的好媳婦,你做事娘是放心的,村裏還有那麽多人幫著你,娘就不多留了。
前些日子娘身子不爽利,現在還沒有好利索,娘就走了。”
王淑芬看到想溜的趙母吼道:“趙家老嫂子,你兒媳說蓋房子的銀錢不夠,你身子不利索,給些銀子就成。”
被叫住的趙母不好意思的道:“我一個老婆子哪裏有銀子蓋房子啊!”
李大嫂對上趙母問道:“趙家老嫂子,你這是不想出錢又不想出力啊!再怎麽說秀英也是你們趙家的媳婦,你咋能這樣呢?”
趙母連忙這些楊母說到:“這不是親家來了嗎?有親家母幫著我放心,放一百個心。”
被說到的楊母連忙擺了擺手說道:“我這是出了力,銀錢方麵就靠親家了,秀英蓋房子的錢不夠,還有我那裏也要蓋房子,就麻煩親家母了,把我們蓋房子的錢一並出了吧。”
“娘,咱們家不是還有事情嗎?”
大兒媳田貴蘭急忙替趙母解圍。
“是啊,看我把重要的事情忘了,咱們快些回去吧。”
說著趙母和田貴蘭就腳下生風的離開了,趙母跛著腿手裏的拐杖也沒用。
看著落荒而逃的兩人,一群婦人笑了起來。
王淑芬手裏洗著一把青菜,對秀英說道:“趙家老嫂子怕是不會再來了。”
“秀英就安心蓋房子吧,她若是再來還有我們,不過還是楊家嫂子厲害。”
一群婦人一邊做著飯,一邊說著笑,心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幾個小的丫頭看到阿奶像一隻鬥敗的公雞逃走了,才跑了過來
“外祖母,你好厲害。”
“外祖母,我也要像你這樣厲害,這樣阿奶就不敢欺負阿娘了。”
“外祖母,等房子蓋好能搬過來挨著我們住嗎?”
楊母沒有回答幾個丫頭的問題,伸手在圍裙上擦了擦,接著從衣袖裏拿出一個小的牛皮紙,一層層的打開對上幾個孩子笑著道:“猜猜看,外祖母給你們帶來什麽了?”
幾個丫頭看著一層一層被慢慢打開的牛皮紙,歡呼雀躍起來
“是花生糖!”
“哦,外祖母給我們買了花生糖!”
甜甜脆脆的花生糖,幾個丫頭饞的直流口水,聽到有花生糖年長的幾個丫頭也跑了過來,眼睛晶晶亮亮看著被切成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花生糖,無論有多麽的眼饞,還是站在幾個年小的妹妹身後。
楊母眼角帶著笑望了一眼秀英說道:“哪裏有小孩子不吃糖的道理,嘴裏甜甜的心裏才會甜,這些是讓你們外祖父去府城買的,快嚐嚐看,好吃下次外祖母又給你們買。”
秀英想起上次回娘家,楊母聽到自己不給幾個孩子吃糖,期初以為沒有什麽,在這裏許多人家連飯都吃不飽,更不要說吃糖了,沒有想到楊母卻是記在了心上,盡管楊母言語中帶著責怪,但是眼中盡是疼愛。
幾個丫頭沒有爭搶,一個人隻拿了一塊花生糖慢慢的放進嘴裏,這可是府城才有的花生糖,幾個丫頭又看了一眼秀英,見她沒有說什麽才放心的吃了起來。
秀英並沒有給幾個丫頭買過糖,丫頭們的零食都是在商場中買來再把包裝拆了,但從未給幾個孩子買過糖果。
現代的育兒觀念,不能給孩子吃糖。
“楊家嫂子對這幾個丫頭真是舍得,這糖得好幾文錢吧?”
“這加了花生的糖聞著都香。”
“不但有花生的香味還有油的香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