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舊日疑雲
陷入修羅場後,長公主一心搞事業 作者:Aoker10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已深,京都城門緊閉。
郊外,人影窸窣,王藏等人此行不比官道暢通,又無水路大船相送,抵達京郊時,聽說長公主殿下一行人業已班師回朝。
在京郊湊合了一夜,待次日天光大亮,王藏便帶人早早動身。
前頭回來的人早已將他們的情況稟明,東家自然知道王藏留下是為了那幾人安危。
今早見他們回來,缺了一人,也不挑明,口頭教訓了兩句,叫他們以後長個記性。
在鏢局記了檔,算是清了這次的活兒。
一旁,範掌櫃給王藏遞了個眼色。
過去,王藏在大理寺卿曲晉元當差,後來褚宰相倒台,連帶著曲家也遭了殃,王藏作為舊屬,若不主動卸任,就得等著被一同清算。
京師同興鏢局的範掌櫃與王藏有些交情,對其頗為賞識,便招募他為總鏢頭。
鏢局夥計熙熙攘攘,範掌櫃走到少人處,王藏跟隨其後。
“三王和齊家的事,你聽說了嗎?”
“是,到京城根兒就聽說了。”
“你不在,曲家那孩子找了你許多次,想來是為了那件事。”範掌櫃打量過四周,壓低聲音,“這趟渾水,千萬不要沾身。”
如今京中有權有勢的都被卷進去了,董家、齊家、三王,陛下對此事態度模糊,這些王公親貴在陛下身邊鬧了多日,還是不了了之。
範掌櫃用手背敲了敲王藏的胸口,語重心長道,“若真查出來什麽,擔待不起。”
這事無論是哪方勢力所為,都不該由他們這些升鬥小民揭開,他勸王藏,也是怕他抹不開過去的情麵,自討苦吃。
“是,”王藏拱手道,“多謝您提醒。”
聽說曲昶被三王收入門下,做了大理寺少卿,他進了鏢局走活兒,兩人也就不大聯係了。
可王藏深知,曲昶那孩子強得很,也怪過去曲大人家教嚴,孩子認死理兒,以至於後來曲大人以權謀私被下獄時,久久不能釋懷。
王藏自己,又何嚐不是如此。
那一年,冀州水患。
上頭說,冀州地界鬧了反賊,特派時任大理寺卿的曲晉元前往平亂,王藏作為大理寺捕頭,也在其列。
所謂的反賊,乃是冀州顧家掌門人顧平。
此人出身武林世家,在江湖頗有名望,於災荒當下開倉放糧,接濟災民,卻被打上拉攏人心、意圖謀反的罪名。
而這罪名,就是曲晉元曲大人定下的。
至於緣由,也是些諱莫如深的話題,冀州北臨北境,南近定州,定州所屬三王李昇,褚相勢力若要侵入北境,從周邊地區徐徐圖之,冀州首當其衝。
顧家滿門抄斬,冀州由褚相的人接管,直到前些年褚相被下獄流放,那樁經年冤案終被平反。
既然舊案昭雪,那長公主殿下身邊的那個護衛……
王藏特地打聽過,那人名叫梅辛,年方十六,是長公主殿下的親隨。
“歲數不對啊。”王藏自言自語道,“若真是他……”
當初顧家狸貓換太子,將其幼子調換,雖身形樣貌相仿,卻難逃他的火眼金睛,可顧家之冤屈,他心知肚明,於是行刑場上並未拆穿。
那孩子若躲過一劫,熬到冤案昭雪,如今也要十八九了。
此事是王藏僅存執念,必得驗證一番。
禁軍大營內。
練兵場上,梅辛正被司徒大統領拽著摔跤,對麵蠻牛似的,來勢凶猛,梅辛腰腹一掙,勉強撐住。
“怎麽,小子,去了趟戎狄,也沒學什麽本事啊!”
梅辛沒正形道,“戎狄那些花招式,怎麽跟大統領您比。”
“哈哈——”
大統領一個背摔,將梅辛摔在沙地上。
“這拍馬屁的本事,倒是一如既往。”
梅辛脫力地躺在沙地上,吐了吐嘴裏的揚塵。
“竹臨那小子呢,怎麽不見他。”
“他跟著我們殿下呢。”
“你怎麽不去,也是,這男人沒本事啊,也難怪長公主殿下瞧不上眼~”
聽到這話,梅辛噌的一下從地上爬起來。
“您要是這麽說,下把我可不讓您了。”
“嘿,好小子,少說大話,來!”
直至筋疲力盡,梅辛靠在牆邊,往嘴裏灌水。
今日本該在宮外陪同殿下,畢竟他們這一回京,總要將蘭螢的死訊告知鬆蕪和菊若,怎麽說也是骨肉血親。
聽鬆蕪那邊傳信,殿下昨夜去了九方賭館,來不及回宮,就在醉仙樓歇了。
一大清早,同興鏢局的那位王鏢頭前來,正巧在軍營門口攔住他,說在北境時相逢,與他投契,相邀他吃頓便飯,當是結交。
可梅辛深知,此舉絕非表麵如此。
或許猴三之死,那人有所顧忌,又或許,察覺到了別的什麽。
他心裏亂,托竹臨向殿下告了假,留在軍營。
無論如何,今日一探,便知究竟。
酒桌前,二人推杯換盞,王藏本意借著酒勁兒,說話便能少了幾分遮掩,卻不料這小子看著年紀不大,酒量甚是不錯。
生怕自己喝高,忘了正事,王藏將話題引上正途。
“在北境時,我就瞧著梅辛小兄弟眼善,身上還帶著江湖俠氣,好似不是京城人士,不知小兄弟家是哪裏?”
梅辛又敬上一杯,麵不改色道,“小弟自幼漂泊,四海為家。”
“怎會如此,”王藏眉頭一皺,“你小小年紀,漂泊在外,可是家鄉遭過災荒?”
“大約是,隻是當時年幼,沒什麽印象了。”
王藏打量著對方,試探道,“若是災荒,莫不是冀州?”
一聽“冀州”二字,梅辛心念一動。
卻在這時,聽到外麵傳來動靜,王嫂推門進來,先衝梅辛客氣一笑,而後俯身與王藏耳語一番。
“怎麽追家裏來了……”
“可是家中有事?”梅辛有眼力見道,“既然如此,不如小弟今日就先告辭——”
“欸!”王藏攔住他,擺手道,“不打緊、不打緊,我去前廳說幾句話就回來,你吃你的,來王哥家不必講那些虛禮!”
“就是,梅辛小兄弟,你坐!”王嫂也是爽快人,跟著勸道,“你就把這兒當自己家,嫂子陪你喝一杯。”
王藏離開後,王家嫂子留下待客。
“嫂子,瞧我大哥的臉色,莫不是家中遇到難事了?”
梅辛麵上裝作擔憂,話中盡是關懷之意。
“有什麽隻管跟小弟說,王大哥待我極好,小弟義不容辭。”
“多謝梅辛小兄弟這份心,”王嫂笑道,“不是什麽大事,就是舊人來訪,你大哥去打個招呼。”
“原來如此,王藏大哥從前是大理寺出身,想來人脈甚廣。”梅辛試探道,“這舊友登門,不如請進來,一同喝一杯?”
“嫂子知道弟弟是好心,隻是……”
王嫂歎了口氣,說道,“不瞞你說,你大哥如今這鏢局的差事,雖說辛勞、又有風險,可比起那些舊人,卻也自在不少。”
“若非顧念往日情分,我實在不願他再卷進官場的是非之中。”
郊外,人影窸窣,王藏等人此行不比官道暢通,又無水路大船相送,抵達京郊時,聽說長公主殿下一行人業已班師回朝。
在京郊湊合了一夜,待次日天光大亮,王藏便帶人早早動身。
前頭回來的人早已將他們的情況稟明,東家自然知道王藏留下是為了那幾人安危。
今早見他們回來,缺了一人,也不挑明,口頭教訓了兩句,叫他們以後長個記性。
在鏢局記了檔,算是清了這次的活兒。
一旁,範掌櫃給王藏遞了個眼色。
過去,王藏在大理寺卿曲晉元當差,後來褚宰相倒台,連帶著曲家也遭了殃,王藏作為舊屬,若不主動卸任,就得等著被一同清算。
京師同興鏢局的範掌櫃與王藏有些交情,對其頗為賞識,便招募他為總鏢頭。
鏢局夥計熙熙攘攘,範掌櫃走到少人處,王藏跟隨其後。
“三王和齊家的事,你聽說了嗎?”
“是,到京城根兒就聽說了。”
“你不在,曲家那孩子找了你許多次,想來是為了那件事。”範掌櫃打量過四周,壓低聲音,“這趟渾水,千萬不要沾身。”
如今京中有權有勢的都被卷進去了,董家、齊家、三王,陛下對此事態度模糊,這些王公親貴在陛下身邊鬧了多日,還是不了了之。
範掌櫃用手背敲了敲王藏的胸口,語重心長道,“若真查出來什麽,擔待不起。”
這事無論是哪方勢力所為,都不該由他們這些升鬥小民揭開,他勸王藏,也是怕他抹不開過去的情麵,自討苦吃。
“是,”王藏拱手道,“多謝您提醒。”
聽說曲昶被三王收入門下,做了大理寺少卿,他進了鏢局走活兒,兩人也就不大聯係了。
可王藏深知,曲昶那孩子強得很,也怪過去曲大人家教嚴,孩子認死理兒,以至於後來曲大人以權謀私被下獄時,久久不能釋懷。
王藏自己,又何嚐不是如此。
那一年,冀州水患。
上頭說,冀州地界鬧了反賊,特派時任大理寺卿的曲晉元前往平亂,王藏作為大理寺捕頭,也在其列。
所謂的反賊,乃是冀州顧家掌門人顧平。
此人出身武林世家,在江湖頗有名望,於災荒當下開倉放糧,接濟災民,卻被打上拉攏人心、意圖謀反的罪名。
而這罪名,就是曲晉元曲大人定下的。
至於緣由,也是些諱莫如深的話題,冀州北臨北境,南近定州,定州所屬三王李昇,褚相勢力若要侵入北境,從周邊地區徐徐圖之,冀州首當其衝。
顧家滿門抄斬,冀州由褚相的人接管,直到前些年褚相被下獄流放,那樁經年冤案終被平反。
既然舊案昭雪,那長公主殿下身邊的那個護衛……
王藏特地打聽過,那人名叫梅辛,年方十六,是長公主殿下的親隨。
“歲數不對啊。”王藏自言自語道,“若真是他……”
當初顧家狸貓換太子,將其幼子調換,雖身形樣貌相仿,卻難逃他的火眼金睛,可顧家之冤屈,他心知肚明,於是行刑場上並未拆穿。
那孩子若躲過一劫,熬到冤案昭雪,如今也要十八九了。
此事是王藏僅存執念,必得驗證一番。
禁軍大營內。
練兵場上,梅辛正被司徒大統領拽著摔跤,對麵蠻牛似的,來勢凶猛,梅辛腰腹一掙,勉強撐住。
“怎麽,小子,去了趟戎狄,也沒學什麽本事啊!”
梅辛沒正形道,“戎狄那些花招式,怎麽跟大統領您比。”
“哈哈——”
大統領一個背摔,將梅辛摔在沙地上。
“這拍馬屁的本事,倒是一如既往。”
梅辛脫力地躺在沙地上,吐了吐嘴裏的揚塵。
“竹臨那小子呢,怎麽不見他。”
“他跟著我們殿下呢。”
“你怎麽不去,也是,這男人沒本事啊,也難怪長公主殿下瞧不上眼~”
聽到這話,梅辛噌的一下從地上爬起來。
“您要是這麽說,下把我可不讓您了。”
“嘿,好小子,少說大話,來!”
直至筋疲力盡,梅辛靠在牆邊,往嘴裏灌水。
今日本該在宮外陪同殿下,畢竟他們這一回京,總要將蘭螢的死訊告知鬆蕪和菊若,怎麽說也是骨肉血親。
聽鬆蕪那邊傳信,殿下昨夜去了九方賭館,來不及回宮,就在醉仙樓歇了。
一大清早,同興鏢局的那位王鏢頭前來,正巧在軍營門口攔住他,說在北境時相逢,與他投契,相邀他吃頓便飯,當是結交。
可梅辛深知,此舉絕非表麵如此。
或許猴三之死,那人有所顧忌,又或許,察覺到了別的什麽。
他心裏亂,托竹臨向殿下告了假,留在軍營。
無論如何,今日一探,便知究竟。
酒桌前,二人推杯換盞,王藏本意借著酒勁兒,說話便能少了幾分遮掩,卻不料這小子看著年紀不大,酒量甚是不錯。
生怕自己喝高,忘了正事,王藏將話題引上正途。
“在北境時,我就瞧著梅辛小兄弟眼善,身上還帶著江湖俠氣,好似不是京城人士,不知小兄弟家是哪裏?”
梅辛又敬上一杯,麵不改色道,“小弟自幼漂泊,四海為家。”
“怎會如此,”王藏眉頭一皺,“你小小年紀,漂泊在外,可是家鄉遭過災荒?”
“大約是,隻是當時年幼,沒什麽印象了。”
王藏打量著對方,試探道,“若是災荒,莫不是冀州?”
一聽“冀州”二字,梅辛心念一動。
卻在這時,聽到外麵傳來動靜,王嫂推門進來,先衝梅辛客氣一笑,而後俯身與王藏耳語一番。
“怎麽追家裏來了……”
“可是家中有事?”梅辛有眼力見道,“既然如此,不如小弟今日就先告辭——”
“欸!”王藏攔住他,擺手道,“不打緊、不打緊,我去前廳說幾句話就回來,你吃你的,來王哥家不必講那些虛禮!”
“就是,梅辛小兄弟,你坐!”王嫂也是爽快人,跟著勸道,“你就把這兒當自己家,嫂子陪你喝一杯。”
王藏離開後,王家嫂子留下待客。
“嫂子,瞧我大哥的臉色,莫不是家中遇到難事了?”
梅辛麵上裝作擔憂,話中盡是關懷之意。
“有什麽隻管跟小弟說,王大哥待我極好,小弟義不容辭。”
“多謝梅辛小兄弟這份心,”王嫂笑道,“不是什麽大事,就是舊人來訪,你大哥去打個招呼。”
“原來如此,王藏大哥從前是大理寺出身,想來人脈甚廣。”梅辛試探道,“這舊友登門,不如請進來,一同喝一杯?”
“嫂子知道弟弟是好心,隻是……”
王嫂歎了口氣,說道,“不瞞你說,你大哥如今這鏢局的差事,雖說辛勞、又有風險,可比起那些舊人,卻也自在不少。”
“若非顧念往日情分,我實在不願他再卷進官場的是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