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喬先生的位置隻能看到大概,看不清細節,自然是看不出來隴戈金蟬脫殼的。
實際上,戰場上這般混亂,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能看到這麽隱蔽的行為。
除了少數親衛,整支隴軍都不知道大纛下的隴王已經被掉包。徑直往這個方向衝殺而來的黃馬龐三將更是無從得知真相。
不得不說,徐澤這手以黃馬龐三將為矛刃的長铩戰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種時候哪邊的勇將更多更強自然是大占上風。偏偏梁軍這邊的三名勇將都是那種可以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存在!
冷風拂麵,隴戈的熱血退卻,從之前那種激昂的情緒中清醒過來。
此時,梁將已然殺到了隴軍主帥大纛處。
隴戈清晰的看到,代替自己坐鎮中軍的替身首級已經被梁將抓在手中。梁軍將首級掛在馬背,右手揮刀斬在大纛旗杆上。
大纛隨之倒下,伴隨著大纛倒下的是隴軍的一片驚呼。
一聲炸雷般的嗓音響起。
“隴王已死,還不速降!”
大纛周圍的隴軍士卒是最先反應過來的,緊接著,呆立在場的隴軍以倒下的大纛為中心,向四周擴散。
原本喧囂異常的戰場突然被按下暫停鍵一般,不論是隴軍將士還是梁軍將士,皆看向大纛的方向。
那裏,已經沒有了隴軍大纛。
代表著全軍主帥的大纛都沒了,主帥肯定不是死就是逃了。
既然如此,再打下去還有什麽意義?
而隴軍大纛,卻有著更深層的含義。
被寄予厚望的隴王就這般戰死(或者逃走),這意味著羌氐的建國嚐試徹底失敗了。
想到這層,在場的隴軍心中皆蒙上了一層陰霾。
有的部族,聽聞羌氐有了自己的國家,毅然放下了百年之仇,與敵對的部族攜手來到金城郡。
有的部族,不遠千裏,耗盡部族財富,才攜部眾來到金城郡。
有的部族,背叛了對待其甚厚的梁侯,站到了梁國的對立麵。
……
這一切,隻是因為無弋爰劍的後人,立國了!
如今,立國徹底失敗。
放下的無盡仇怨還要再度拾起嗎?
耗盡積蓄的部族還能繼續存活下去嗎?
還有顏麵麵對被自己背叛的梁侯嗎?
……
當一個偉大的目標被立起來的時候,似乎這些都不是問題。
但一旦這個目標倒下,所有被掩蓋的問題再度出現,問題似乎就變得更加尖銳起來。
放下恩仇的部族在回過神後當場血拚,至死方休。
徹底失去希望的部族有的嚎啕大哭,茫然失措;也有的,舉起手中的刀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背叛者,自然是無顏以對,整個部族舉刀自戕。
……
戰場,似乎更加混亂了。
隴戈沒有死,但心已經死了。
所以他沒有站出來告訴族人,他這位隴王沒有死。
一切已經沒有意義了。
十餘萬隴軍,除了極少數在自相殘殺的或者自殺的,少部分選擇了逃離戰場,但大部分隴軍選擇了投降。
畢竟,梁軍給出了另一條路。
這是梁侯當場承諾的。
做三年的陪隸,三年期滿便能成為梁人。
這似乎是一條比自己立國還要光輝的大道!
至少,在普通的牧民眼裏,隴國立國,他們依舊是牧民,吃不飽穿不暖。
但成為梁人,那是可以錦衣玉食的存在。
也就是那些部族頭人,心心念念的立國,好讓自己的權勢得到保護,可以世世代代的享有這些權勢。
……
黃忠有些發懵,明明前一刻還殺得血流成河,隻是斬將奪旗,這場梁隴大戰便結束了?
黃忠行軍作戰數十年,還是第一回遇到這般詭異的情況。
不僅僅是黃忠,兩側的龐德、馬超,以及中軍的眾將校皆困惑不解。
在場的也就徐澤、賈詡、隴戈以及山腰的子喬先生能夠大致的了解其中的原因。
羌隴立國,前因乃是羌氐之民無君無父千年,已成執念;後有蜀王劉焉遣使作梗,暗中推動。再加上隴侯韓遂的報複性禪讓,讓這場立國鬧劇達到了高潮。
若是關中之主不是徐澤,意識不到羌氐立國帶來的危害,說不定隴戈還真能成功。
冒頓單於一統北疆,給大漢帶來了長達數百年的戰亂。若是隴戈也能一統羌氐,那整個西疆也將永無寧日。
故羌氐隻能融入漢人之中,而不能讓其自立出去!
……
“隴戈當真是廢物一個,坐擁十數萬大軍竟一戰而潰。走吧,再看下去也是無趣。”子喬先生轉身離去,臉上的假麵也被其揭下,隨意的扔在一旁。
假麵下是一張並沒有比假麵好看到哪去的醜臉,大小眼,朝天鼻,歪歪扭扭的牙齒,再加上不足七尺的身高,這副尊容想來在大漢這個特別注重身高長相的社會,即便家世再高、才華再高也不會受到重用。
此人說起來在蜀中也是赫赫有名,醜的赫赫有名,乃是蜀中世家子弟張鬆,字子喬。
張子喬確實也有些許才名,但或許是因為相貌醜陋,養成了敏感倨傲的性子,一張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於是便被蜀王打發到羌地鼓動羌氐給梁國添堵。
鼓動先零羌豪帥燒戈立國便是張鬆的手筆。
在張鬆的串聯下,即便韓遂不讓出金城郡,燒戈也是打算占領臨羌立國的。
但很可惜,燒戈失敗了。
羌隴國從立國至如今全麵潰敗,也不過持續兩個月的時間。
張鬆遺憾不已,但這次的經曆卻讓其閱曆豐富了許多。或許再有類似的機會,他將會籌劃的更加的周密,成功的幾率也將大增。
徐澤並不知曉張鬆的存在,隴軍雖潰,卻有許多事務需要處置。
十數萬隴軍投降,最省心的處置方案莫過於盡數坑殺。但這種方案徐澤並不打算采用,後患太多,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
羌氐的漢化程度其實已經很高了,完全可以采用合適的政策融入漢人之中。
大爭之世,人口,特別是這種可以直接納入軍隊的人口,是重要的資源。
如今關中人口密集,涼州卻人口稀少,徐澤打算將這些羌人盡數遷入關中,打散到鄉裏之中,取漢名,說漢話,隻需要二三代,便能成為再純正不過的關中人。
而涼州,則從關中遷出一些無地的陪隸、佃農以及遊手好閑的遊俠。
如此,一舉兩得。
實際上,戰場上這般混亂,根本就沒有多少人能看到這麽隱蔽的行為。
除了少數親衛,整支隴軍都不知道大纛下的隴王已經被掉包。徑直往這個方向衝殺而來的黃馬龐三將更是無從得知真相。
不得不說,徐澤這手以黃馬龐三將為矛刃的長铩戰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種時候哪邊的勇將更多更強自然是大占上風。偏偏梁軍這邊的三名勇將都是那種可以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存在!
冷風拂麵,隴戈的熱血退卻,從之前那種激昂的情緒中清醒過來。
此時,梁將已然殺到了隴軍主帥大纛處。
隴戈清晰的看到,代替自己坐鎮中軍的替身首級已經被梁將抓在手中。梁軍將首級掛在馬背,右手揮刀斬在大纛旗杆上。
大纛隨之倒下,伴隨著大纛倒下的是隴軍的一片驚呼。
一聲炸雷般的嗓音響起。
“隴王已死,還不速降!”
大纛周圍的隴軍士卒是最先反應過來的,緊接著,呆立在場的隴軍以倒下的大纛為中心,向四周擴散。
原本喧囂異常的戰場突然被按下暫停鍵一般,不論是隴軍將士還是梁軍將士,皆看向大纛的方向。
那裏,已經沒有了隴軍大纛。
代表著全軍主帥的大纛都沒了,主帥肯定不是死就是逃了。
既然如此,再打下去還有什麽意義?
而隴軍大纛,卻有著更深層的含義。
被寄予厚望的隴王就這般戰死(或者逃走),這意味著羌氐的建國嚐試徹底失敗了。
想到這層,在場的隴軍心中皆蒙上了一層陰霾。
有的部族,聽聞羌氐有了自己的國家,毅然放下了百年之仇,與敵對的部族攜手來到金城郡。
有的部族,不遠千裏,耗盡部族財富,才攜部眾來到金城郡。
有的部族,背叛了對待其甚厚的梁侯,站到了梁國的對立麵。
……
這一切,隻是因為無弋爰劍的後人,立國了!
如今,立國徹底失敗。
放下的無盡仇怨還要再度拾起嗎?
耗盡積蓄的部族還能繼續存活下去嗎?
還有顏麵麵對被自己背叛的梁侯嗎?
……
當一個偉大的目標被立起來的時候,似乎這些都不是問題。
但一旦這個目標倒下,所有被掩蓋的問題再度出現,問題似乎就變得更加尖銳起來。
放下恩仇的部族在回過神後當場血拚,至死方休。
徹底失去希望的部族有的嚎啕大哭,茫然失措;也有的,舉起手中的刀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背叛者,自然是無顏以對,整個部族舉刀自戕。
……
戰場,似乎更加混亂了。
隴戈沒有死,但心已經死了。
所以他沒有站出來告訴族人,他這位隴王沒有死。
一切已經沒有意義了。
十餘萬隴軍,除了極少數在自相殘殺的或者自殺的,少部分選擇了逃離戰場,但大部分隴軍選擇了投降。
畢竟,梁軍給出了另一條路。
這是梁侯當場承諾的。
做三年的陪隸,三年期滿便能成為梁人。
這似乎是一條比自己立國還要光輝的大道!
至少,在普通的牧民眼裏,隴國立國,他們依舊是牧民,吃不飽穿不暖。
但成為梁人,那是可以錦衣玉食的存在。
也就是那些部族頭人,心心念念的立國,好讓自己的權勢得到保護,可以世世代代的享有這些權勢。
……
黃忠有些發懵,明明前一刻還殺得血流成河,隻是斬將奪旗,這場梁隴大戰便結束了?
黃忠行軍作戰數十年,還是第一回遇到這般詭異的情況。
不僅僅是黃忠,兩側的龐德、馬超,以及中軍的眾將校皆困惑不解。
在場的也就徐澤、賈詡、隴戈以及山腰的子喬先生能夠大致的了解其中的原因。
羌隴立國,前因乃是羌氐之民無君無父千年,已成執念;後有蜀王劉焉遣使作梗,暗中推動。再加上隴侯韓遂的報複性禪讓,讓這場立國鬧劇達到了高潮。
若是關中之主不是徐澤,意識不到羌氐立國帶來的危害,說不定隴戈還真能成功。
冒頓單於一統北疆,給大漢帶來了長達數百年的戰亂。若是隴戈也能一統羌氐,那整個西疆也將永無寧日。
故羌氐隻能融入漢人之中,而不能讓其自立出去!
……
“隴戈當真是廢物一個,坐擁十數萬大軍竟一戰而潰。走吧,再看下去也是無趣。”子喬先生轉身離去,臉上的假麵也被其揭下,隨意的扔在一旁。
假麵下是一張並沒有比假麵好看到哪去的醜臉,大小眼,朝天鼻,歪歪扭扭的牙齒,再加上不足七尺的身高,這副尊容想來在大漢這個特別注重身高長相的社會,即便家世再高、才華再高也不會受到重用。
此人說起來在蜀中也是赫赫有名,醜的赫赫有名,乃是蜀中世家子弟張鬆,字子喬。
張子喬確實也有些許才名,但或許是因為相貌醜陋,養成了敏感倨傲的性子,一張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於是便被蜀王打發到羌地鼓動羌氐給梁國添堵。
鼓動先零羌豪帥燒戈立國便是張鬆的手筆。
在張鬆的串聯下,即便韓遂不讓出金城郡,燒戈也是打算占領臨羌立國的。
但很可惜,燒戈失敗了。
羌隴國從立國至如今全麵潰敗,也不過持續兩個月的時間。
張鬆遺憾不已,但這次的經曆卻讓其閱曆豐富了許多。或許再有類似的機會,他將會籌劃的更加的周密,成功的幾率也將大增。
徐澤並不知曉張鬆的存在,隴軍雖潰,卻有許多事務需要處置。
十數萬隴軍投降,最省心的處置方案莫過於盡數坑殺。但這種方案徐澤並不打算采用,後患太多,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
羌氐的漢化程度其實已經很高了,完全可以采用合適的政策融入漢人之中。
大爭之世,人口,特別是這種可以直接納入軍隊的人口,是重要的資源。
如今關中人口密集,涼州卻人口稀少,徐澤打算將這些羌人盡數遷入關中,打散到鄉裏之中,取漢名,說漢話,隻需要二三代,便能成為再純正不過的關中人。
而涼州,則從關中遷出一些無地的陪隸、佃農以及遊手好閑的遊俠。
如此,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