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禾回到公房,尋來一張紙,在上邊狠狠記了幾筆。
白青問:“大人寫什麽呢這麽用力。”
“墓誌銘。”
……
她原本是不太確定那句話司馬瞻是不是真說過。
隻記得朦朧中仿佛聽到了這遊絲樣的幾個字。
聲音極小極輕極溫柔,宛若夢境一般。
方才之所以敢拿這句話跟他叫板,隻是為了占個上風。
連她自己都不辨有無的事,料想司馬瞻如何能認?
誰能想到,他還真認了。
……
她決定以後不跟司馬瞻行口舌之爭。
好像從未贏過。
今日他在殿外輕飄飄地擱下這句話,隨即翩然而去。
剩下她從宮裏一直琢磨到衙門。
如今在公房又坐了一個時辰,還是沒琢磨明白。
“陰謀。”
“定是他的陰謀。”
……
下午,司馬瞻派人到衙門給她送了一份名錄,滿朝文武的名字曆曆在列。
這是他分派好的任務,一人負責一半去催捐。
易禾仔細瞧了瞧,這人還算有良心,那些難啃的骨頭倒是沒扔給她。
她拿到的這份,最大官銜就是禦史中丞郗原。
捐納有個說法,第一個出錢的人尤為重要,稱為“過捐。”
若是“過捐”沒過去,就是狗尾巴掛秤砣,後頭的全都有樣學樣。
她看著這份名單,決定還是先把郗原拿下。
一則因為他官銜擺著,可當垂範。
二則隻要把他過去,也不愁其他人不聽話。
所以這日一下值,易禾就匆忙回了家。
她從易灃的書房裏尋了一副字帖,夾在袖中走了一趟郗府。
……
郗原本是易灃在禦史台的下屬,理應同易禾關係親厚。
可惜人走茶涼,他後來倒戈成了謝相的人。
因而也成了易禾半個敵黨。
那些彈劾她的奏章裏,十封倒有一半是郗原的手筆。
憶及此,易禾苦笑幾聲,捐納本是為社稷計,如今卻要催官出去搭人情才能成事。
……
她行至郗府中堂的時候,郗原正端坐在堂中飲茶。
待見到一個筆直端雅的身影將要進門,這才起身行了個淺禮。
易禾知道,這是郗原給她的第一個下馬威。
上官駕臨,他理應大開院門,恭肅立等。
再是年邁不便者,也應在中堂虛左以待。
這郗原倒好,她人都進了院子,他還在首位慢悠悠啜茶水。
……
易禾不慣著,立在他身前受了這一禮,沒有還禮,隻略微抬了抬胳膊。
你不同我客套是吧,那我也不必給你臉了。
而後也不等讓,掀了衣角就坐上了首位。
郗原見狀微微一愣,隨即笑了笑落在她下首。
一個三品大員用了晚膳便匆匆踏足,為著哪樁事兒已經不用說破了。
……
易禾見郗原沒有開口的意思,將他的心思也捏準了七八成。
她一抬袖,把那本字帖拿了出來。
“這是家父留下的一貼名家真跡,當年本官還在進學時,嚐見大人向他求過,想必極是鍾愛,今日我整理家父遺物,便將它帶了來。”
朝廷上的同僚都知道,易禾雖然學識卓越,還能過目成誦,但是這筆字卻一直沒練出來。
每每陛下看她的奏疏時,也總會皺著眉嗔一句:
“這個字寫得啊……”
是以字帖這個東西,對她來說用處不大。
今日將它送給郗原,就是提醒他顧念易灃當年的提攜之恩,不要在捐納上給她使絆子。
能互相體麵地成全了“過捐”,那就是皆大歡喜。
若郗原不識這個抬舉,那她還預備了別的法子。
……
郗原此時在胸前端了端手:“多謝大人記掛,隻是下官近年時常肩頸不適,已經極少臨字。”
易禾對他笑笑:“是啊,歲月催人老,當年家父在世時,大人還時常去府上走動,本官猶記得,大人也有幾副墨寶被家父收藏。”
郗原皺皺眉,仿佛想起了什麽。
此時起身揖禮:“下官原是擔心枉費了大人一番好意,既蒙大人不棄,下官愧領了。”
易禾卻將字帖納入袖中收好。
臨走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大人,保重。”
郗原還未得空答話,易禾已經疾步出了中堂。
……
這一遭無功而返,也不知臨走時那句震懾起不起效用。
翌日,公房裏照舊傳來易禾的歎息聲。
白青恰巧從外頭推門進來:“大人,你的捐納催的如何了?聽說隻一天功夫,晉王殿下那裏投名者已過半數。”
易禾給自己灌下一大口涼茶。
“誰能跟他比?”
他還用催嗎?
司馬瞻這三個字就是懸在別人頭頂上的一把刀,誰見了都要避開。
有本事他自己全包了啊。
白青見易禾麵上愁雲滿布,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忙上前行禮賠罪。
“大人莫急,不是還有六天呢。”
如何不急?
頭捐沒過去,再多六天也不頂用。
她若是滯後太久,定要被司馬瞻說自己拖了後腿。
輸給誰都好,眼下她隻不想輸給這個人。
白青朝她比了個“噓”的手勢,然後指了指門外。
“好像是晉王殿下的人來了。”
易禾將手中的名冊摔在桌上:“哎,煩死了。”
……
司馬瞻作為主催官,每天派署下的長史裴佐來易禾的衙門詢問進展。
今日是第二回。
裴佐得了消息去報司馬瞻的時候,司馬瞻問了句:“頭捐還沒過?”
“是,聽易大人說,沒讓他過。”
“是誰?”
“禦史台郗原。”
司馬瞻捏著手裏的書,忽然扔到案上。
他自然知道郗原不讓頭捐過去,意味著易禾後麵的捐納都沒法入手。
“拿筆來。”
長史應聲去準備。
司馬瞻略一沉思,低頭寫了幾個字折好。
“你親自給他送去。”
……
裴佐到郗府的時候,郗原正在自己倉庫裏盤點物什。
總得找出些破爛來應付下捐納。
不,確切地說,是要應付下易禾。
隻有讓他過去,自己才能少一個後顧之憂。
……
此時下人匆匆來報,說是親王府的人求見,郗原連燈都忘了擱,匆匆趕到院門接應。
二人見了禮,裴佐也沒多言,將東西交給他就告辭了。
就著手邊的燈火,郗原在院中將帖子展開。
上麵就簡單的十個字。
“要麽他過去。”
“要麽我過去。”
白青問:“大人寫什麽呢這麽用力。”
“墓誌銘。”
……
她原本是不太確定那句話司馬瞻是不是真說過。
隻記得朦朧中仿佛聽到了這遊絲樣的幾個字。
聲音極小極輕極溫柔,宛若夢境一般。
方才之所以敢拿這句話跟他叫板,隻是為了占個上風。
連她自己都不辨有無的事,料想司馬瞻如何能認?
誰能想到,他還真認了。
……
她決定以後不跟司馬瞻行口舌之爭。
好像從未贏過。
今日他在殿外輕飄飄地擱下這句話,隨即翩然而去。
剩下她從宮裏一直琢磨到衙門。
如今在公房又坐了一個時辰,還是沒琢磨明白。
“陰謀。”
“定是他的陰謀。”
……
下午,司馬瞻派人到衙門給她送了一份名錄,滿朝文武的名字曆曆在列。
這是他分派好的任務,一人負責一半去催捐。
易禾仔細瞧了瞧,這人還算有良心,那些難啃的骨頭倒是沒扔給她。
她拿到的這份,最大官銜就是禦史中丞郗原。
捐納有個說法,第一個出錢的人尤為重要,稱為“過捐。”
若是“過捐”沒過去,就是狗尾巴掛秤砣,後頭的全都有樣學樣。
她看著這份名單,決定還是先把郗原拿下。
一則因為他官銜擺著,可當垂範。
二則隻要把他過去,也不愁其他人不聽話。
所以這日一下值,易禾就匆忙回了家。
她從易灃的書房裏尋了一副字帖,夾在袖中走了一趟郗府。
……
郗原本是易灃在禦史台的下屬,理應同易禾關係親厚。
可惜人走茶涼,他後來倒戈成了謝相的人。
因而也成了易禾半個敵黨。
那些彈劾她的奏章裏,十封倒有一半是郗原的手筆。
憶及此,易禾苦笑幾聲,捐納本是為社稷計,如今卻要催官出去搭人情才能成事。
……
她行至郗府中堂的時候,郗原正端坐在堂中飲茶。
待見到一個筆直端雅的身影將要進門,這才起身行了個淺禮。
易禾知道,這是郗原給她的第一個下馬威。
上官駕臨,他理應大開院門,恭肅立等。
再是年邁不便者,也應在中堂虛左以待。
這郗原倒好,她人都進了院子,他還在首位慢悠悠啜茶水。
……
易禾不慣著,立在他身前受了這一禮,沒有還禮,隻略微抬了抬胳膊。
你不同我客套是吧,那我也不必給你臉了。
而後也不等讓,掀了衣角就坐上了首位。
郗原見狀微微一愣,隨即笑了笑落在她下首。
一個三品大員用了晚膳便匆匆踏足,為著哪樁事兒已經不用說破了。
……
易禾見郗原沒有開口的意思,將他的心思也捏準了七八成。
她一抬袖,把那本字帖拿了出來。
“這是家父留下的一貼名家真跡,當年本官還在進學時,嚐見大人向他求過,想必極是鍾愛,今日我整理家父遺物,便將它帶了來。”
朝廷上的同僚都知道,易禾雖然學識卓越,還能過目成誦,但是這筆字卻一直沒練出來。
每每陛下看她的奏疏時,也總會皺著眉嗔一句:
“這個字寫得啊……”
是以字帖這個東西,對她來說用處不大。
今日將它送給郗原,就是提醒他顧念易灃當年的提攜之恩,不要在捐納上給她使絆子。
能互相體麵地成全了“過捐”,那就是皆大歡喜。
若郗原不識這個抬舉,那她還預備了別的法子。
……
郗原此時在胸前端了端手:“多謝大人記掛,隻是下官近年時常肩頸不適,已經極少臨字。”
易禾對他笑笑:“是啊,歲月催人老,當年家父在世時,大人還時常去府上走動,本官猶記得,大人也有幾副墨寶被家父收藏。”
郗原皺皺眉,仿佛想起了什麽。
此時起身揖禮:“下官原是擔心枉費了大人一番好意,既蒙大人不棄,下官愧領了。”
易禾卻將字帖納入袖中收好。
臨走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大人,保重。”
郗原還未得空答話,易禾已經疾步出了中堂。
……
這一遭無功而返,也不知臨走時那句震懾起不起效用。
翌日,公房裏照舊傳來易禾的歎息聲。
白青恰巧從外頭推門進來:“大人,你的捐納催的如何了?聽說隻一天功夫,晉王殿下那裏投名者已過半數。”
易禾給自己灌下一大口涼茶。
“誰能跟他比?”
他還用催嗎?
司馬瞻這三個字就是懸在別人頭頂上的一把刀,誰見了都要避開。
有本事他自己全包了啊。
白青見易禾麵上愁雲滿布,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忙上前行禮賠罪。
“大人莫急,不是還有六天呢。”
如何不急?
頭捐沒過去,再多六天也不頂用。
她若是滯後太久,定要被司馬瞻說自己拖了後腿。
輸給誰都好,眼下她隻不想輸給這個人。
白青朝她比了個“噓”的手勢,然後指了指門外。
“好像是晉王殿下的人來了。”
易禾將手中的名冊摔在桌上:“哎,煩死了。”
……
司馬瞻作為主催官,每天派署下的長史裴佐來易禾的衙門詢問進展。
今日是第二回。
裴佐得了消息去報司馬瞻的時候,司馬瞻問了句:“頭捐還沒過?”
“是,聽易大人說,沒讓他過。”
“是誰?”
“禦史台郗原。”
司馬瞻捏著手裏的書,忽然扔到案上。
他自然知道郗原不讓頭捐過去,意味著易禾後麵的捐納都沒法入手。
“拿筆來。”
長史應聲去準備。
司馬瞻略一沉思,低頭寫了幾個字折好。
“你親自給他送去。”
……
裴佐到郗府的時候,郗原正在自己倉庫裏盤點物什。
總得找出些破爛來應付下捐納。
不,確切地說,是要應付下易禾。
隻有讓他過去,自己才能少一個後顧之憂。
……
此時下人匆匆來報,說是親王府的人求見,郗原連燈都忘了擱,匆匆趕到院門接應。
二人見了禮,裴佐也沒多言,將東西交給他就告辭了。
就著手邊的燈火,郗原在院中將帖子展開。
上麵就簡單的十個字。
“要麽他過去。”
“要麽我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