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近挑了一幅仔細觀察了片刻,發現它雖然篇幅巨大,透露的信息卻非常有限,身著古姚國人服飾的男男女女圍聚在一起載歌載舞,似乎隻是一些關於他們族群活動的記錄。
我轉而去看旁邊另一幅,上麵刻畫的內容和之前祥和的氣氛恰好相反,一夕之間天塌地陷,剛剛還在歡慶的人們四下逃散、死傷無數。
因為彌霞玉鉤法的勾勒過於細致,整幅圖堪比現在的高清災難照片,甚至更立體,那種絕望的氣息像是能透過圖中細碎的玉片彌漫出來,給人一種極強的身臨其境感,看久了會有些不適。
我趕忙轉移注意力,心想難道這些玉鉤圖描繪的正是《鳳凰神女歌》中記錄的內容?
我決定繼續往下看,果然在下一幅玉鉤圖中我發現了傳說中的那隻金烏,但所謂的寶物壓根沒露麵,這時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金烏的背後隱約有細線延伸而出,仿佛一隻風箏被什麽東西牽著。
我不由想到了神女崖下遺址中央玉鉤圖上的古姚國人,他們仿佛也正被背後的人影操控著,這莫不是在暗示寶物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陰謀,而它的始作俑者與鼓動古姚國人和阿娜娑爭鬥的人是同一個或者隸屬同一股勢力?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往旁邊挪了挪,在第四幅玉鉤圖中阿娜娑終於出場了,他們居高臨下地看著底下的城池,像是在為攻陷它做準備,奇怪的是汝君居然也出現在了他們當中。
這是什麽意思,“內鬼竟是我自己”?
我百思不得其解,索性將視線跳到第五幅玉鉤圖上,卻發現它和神女崖下遺址中央的那幅一模一樣,不過是等比例縮小了一點,但這一幅明顯年頭更早。
這讓我有些懷疑之前的推斷,難道他們從刹梭海來到浮圖淖爾之後又回到過神女崖,而他們之所以留下那幅玉鉤圖是想將某些特定的信息傳遞出去?
不過這並不是我關注的重點,我在想既然那幅玉鉤圖出現在了這裏,那上麵遺址中的那兩幅會不會也有底本,至少第一層應該會有?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按照大致的時間順序找到相對應的位置,然而等我將燈光打過去看到的卻是斑駁得幾乎無法辨認的畫麵,我心裏失望極了,沒想到事情竟這麽巧,其他玉鉤圖都好好的,偏偏這一幅損毀得不成樣子。
我有些不甘心,湊近了想仔細看看,結果這一掃我發現那些玉片脫落的痕跡看著極不自然而且很新,像是近幾十年被人為破壞的。
霎時間,我心中一片雪亮——我們能看到這些玉鉤圖並不是因為它們足夠幸運得以保存下來跨越時光與我們相見,而是它們早就經過某些人的篩選,是允許公之於眾的。
換言之,我寄希望於能在這裏找到線索恐怕是注定要失望了。
果不其然,我回去將之前跳過的那部分玉鉤圖看了個遍也沒有多大收獲,前幾幅和《鳳凰神女歌》中的記載大同小異,後麵幾幅雖記錄了古“國”國的誕生,但因為內容過於怪異,看得我雲裏霧裏,完全不知道他們是因何化幹戈為玉帛。
就拿其中一幅來說,整幅玉鉤圖上密密麻麻鑲嵌了近百座玉骨神木——真不是我誇張,它們或高或低、或遠或近排列著,而且大部分是之前見過的那種猩紅色的玉骨神木,探照燈燈光打過去視覺衝擊相當強。
除此之外圖中就再也沒有別的東西,我盯著這些玉骨神木看了很久也看不出個所以然,隻好將目光繼續往後移,接下來的三幅玉鉤圖在內容上和它明顯能銜接得上,卻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第一幅玉鉤圖中,一群古姚國人正圍聚在一個深坑邊探頭張望,坑中漆黑一片仿若沒有盡頭,而他們身後遠遠地能看到上一幅玉鉤圖中的玉骨神木林,記錄的或許是他們穿越玉骨神木林之後發生的事。
第二幅玉鉤圖畫麵一轉來到了深坑的另一邊,居然是一群阿娜娑人,他們在兩位首領的帶領下依舊踩著詭異的舞步,像是在戰鬥又像是在祭祀,兩位首領則手捧玉匣作開啟狀,因為玉匣尚未打開裏麵放著什麽誰也無從得知。
到了第三幅玉鉤圖,古姚國人也加入到了阿娜娑的隊伍中,他們將深坑團團圍住,深坑之中也不再是一片漆黑,而是隱隱泛著血光,而就在這片猩紅如血的光芒中,一人一龍正緩緩從坑底爬出。
我本來還覺得詭異,但一看到這一人一龍的組合倒是反應了過來,這些紅芒或許不是血光而是火光,這個深坑則是一個熔爐,它將原本互相仇視的兩個族群融合在了一起,他們浴火重生涅盤成了一個新的族群。
不過直覺告訴我,這絕非隻是一個隱喻,圖中的畫麵有一些也許是當時真實的場景,隻是眼下信息有限我們很難準確地解讀。
而在那幅被破壞的玉鉤圖之後還有幾幅玉鉤圖,它們銜接緊密,描繪的應該也是同一個場景——一場發生於古“國”國誕生之後的戰爭,上麵的內容和地下遺址最後呈現出來的狀態是一致的,紀實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頓時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然而這些玉鉤圖中所有畫麵都隻有古“國”國人的特寫,他們在一人一龍的帶領下前仆後繼,四周彌漫著那種像是血光又像是火光的紅芒,殘肢斷臂包裹其中戰況之慘烈可見一斑,而每到下一幅玉鉤圖上麵的古“國”國人就會少很多,可以說是非常直觀地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
但他們的敵人始終沒有露麵,我腦子裏沒來由地冒出來一個念頭,難道這是在暗示他們的敵人也許肉眼根本看不見,是某種無形的力量,比如在太陽城遭遇的高刹梭環境?
是了,如果太陽城就在附近,那股刹梭潮很有可能就是從那裏外溢而出的……
也就是這時候我想到一種可能,會不會古姚國人和倉古人才是競爭對手?而對於下一代守幡人的人選,第一代守幡人薑妄人曾出現過分歧,阿娜娑與古姚國人不打不相識,漸漸認同了他們的守幡人身份——這便是他們最終握手言和走向融合的原因——剩下的薑妄人則更傾向於將鎮龍幡交給倉古人。
但無論是古姚國人還是倉古人,當時都沒法將鎮龍幡鎖入鎮龍台,前者因為鎮龍台所處太陽城過於凶險無法前往,後者因為手裏的龍脊鳳心盤出了問題亦無法找到對應的鎮龍台。
於是,一個成了“追太陽的人”,一個成了“追月亮的人”。
我轉而去看旁邊另一幅,上麵刻畫的內容和之前祥和的氣氛恰好相反,一夕之間天塌地陷,剛剛還在歡慶的人們四下逃散、死傷無數。
因為彌霞玉鉤法的勾勒過於細致,整幅圖堪比現在的高清災難照片,甚至更立體,那種絕望的氣息像是能透過圖中細碎的玉片彌漫出來,給人一種極強的身臨其境感,看久了會有些不適。
我趕忙轉移注意力,心想難道這些玉鉤圖描繪的正是《鳳凰神女歌》中記錄的內容?
我決定繼續往下看,果然在下一幅玉鉤圖中我發現了傳說中的那隻金烏,但所謂的寶物壓根沒露麵,這時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金烏的背後隱約有細線延伸而出,仿佛一隻風箏被什麽東西牽著。
我不由想到了神女崖下遺址中央玉鉤圖上的古姚國人,他們仿佛也正被背後的人影操控著,這莫不是在暗示寶物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陰謀,而它的始作俑者與鼓動古姚國人和阿娜娑爭鬥的人是同一個或者隸屬同一股勢力?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往旁邊挪了挪,在第四幅玉鉤圖中阿娜娑終於出場了,他們居高臨下地看著底下的城池,像是在為攻陷它做準備,奇怪的是汝君居然也出現在了他們當中。
這是什麽意思,“內鬼竟是我自己”?
我百思不得其解,索性將視線跳到第五幅玉鉤圖上,卻發現它和神女崖下遺址中央的那幅一模一樣,不過是等比例縮小了一點,但這一幅明顯年頭更早。
這讓我有些懷疑之前的推斷,難道他們從刹梭海來到浮圖淖爾之後又回到過神女崖,而他們之所以留下那幅玉鉤圖是想將某些特定的信息傳遞出去?
不過這並不是我關注的重點,我在想既然那幅玉鉤圖出現在了這裏,那上麵遺址中的那兩幅會不會也有底本,至少第一層應該會有?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按照大致的時間順序找到相對應的位置,然而等我將燈光打過去看到的卻是斑駁得幾乎無法辨認的畫麵,我心裏失望極了,沒想到事情竟這麽巧,其他玉鉤圖都好好的,偏偏這一幅損毀得不成樣子。
我有些不甘心,湊近了想仔細看看,結果這一掃我發現那些玉片脫落的痕跡看著極不自然而且很新,像是近幾十年被人為破壞的。
霎時間,我心中一片雪亮——我們能看到這些玉鉤圖並不是因為它們足夠幸運得以保存下來跨越時光與我們相見,而是它們早就經過某些人的篩選,是允許公之於眾的。
換言之,我寄希望於能在這裏找到線索恐怕是注定要失望了。
果不其然,我回去將之前跳過的那部分玉鉤圖看了個遍也沒有多大收獲,前幾幅和《鳳凰神女歌》中的記載大同小異,後麵幾幅雖記錄了古“國”國的誕生,但因為內容過於怪異,看得我雲裏霧裏,完全不知道他們是因何化幹戈為玉帛。
就拿其中一幅來說,整幅玉鉤圖上密密麻麻鑲嵌了近百座玉骨神木——真不是我誇張,它們或高或低、或遠或近排列著,而且大部分是之前見過的那種猩紅色的玉骨神木,探照燈燈光打過去視覺衝擊相當強。
除此之外圖中就再也沒有別的東西,我盯著這些玉骨神木看了很久也看不出個所以然,隻好將目光繼續往後移,接下來的三幅玉鉤圖在內容上和它明顯能銜接得上,卻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第一幅玉鉤圖中,一群古姚國人正圍聚在一個深坑邊探頭張望,坑中漆黑一片仿若沒有盡頭,而他們身後遠遠地能看到上一幅玉鉤圖中的玉骨神木林,記錄的或許是他們穿越玉骨神木林之後發生的事。
第二幅玉鉤圖畫麵一轉來到了深坑的另一邊,居然是一群阿娜娑人,他們在兩位首領的帶領下依舊踩著詭異的舞步,像是在戰鬥又像是在祭祀,兩位首領則手捧玉匣作開啟狀,因為玉匣尚未打開裏麵放著什麽誰也無從得知。
到了第三幅玉鉤圖,古姚國人也加入到了阿娜娑的隊伍中,他們將深坑團團圍住,深坑之中也不再是一片漆黑,而是隱隱泛著血光,而就在這片猩紅如血的光芒中,一人一龍正緩緩從坑底爬出。
我本來還覺得詭異,但一看到這一人一龍的組合倒是反應了過來,這些紅芒或許不是血光而是火光,這個深坑則是一個熔爐,它將原本互相仇視的兩個族群融合在了一起,他們浴火重生涅盤成了一個新的族群。
不過直覺告訴我,這絕非隻是一個隱喻,圖中的畫麵有一些也許是當時真實的場景,隻是眼下信息有限我們很難準確地解讀。
而在那幅被破壞的玉鉤圖之後還有幾幅玉鉤圖,它們銜接緊密,描繪的應該也是同一個場景——一場發生於古“國”國誕生之後的戰爭,上麵的內容和地下遺址最後呈現出來的狀態是一致的,紀實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頓時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然而這些玉鉤圖中所有畫麵都隻有古“國”國人的特寫,他們在一人一龍的帶領下前仆後繼,四周彌漫著那種像是血光又像是火光的紅芒,殘肢斷臂包裹其中戰況之慘烈可見一斑,而每到下一幅玉鉤圖上麵的古“國”國人就會少很多,可以說是非常直觀地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
但他們的敵人始終沒有露麵,我腦子裏沒來由地冒出來一個念頭,難道這是在暗示他們的敵人也許肉眼根本看不見,是某種無形的力量,比如在太陽城遭遇的高刹梭環境?
是了,如果太陽城就在附近,那股刹梭潮很有可能就是從那裏外溢而出的……
也就是這時候我想到一種可能,會不會古姚國人和倉古人才是競爭對手?而對於下一代守幡人的人選,第一代守幡人薑妄人曾出現過分歧,阿娜娑與古姚國人不打不相識,漸漸認同了他們的守幡人身份——這便是他們最終握手言和走向融合的原因——剩下的薑妄人則更傾向於將鎮龍幡交給倉古人。
但無論是古姚國人還是倉古人,當時都沒法將鎮龍幡鎖入鎮龍台,前者因為鎮龍台所處太陽城過於凶險無法前往,後者因為手裏的龍脊鳳心盤出了問題亦無法找到對應的鎮龍台。
於是,一個成了“追太陽的人”,一個成了“追月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