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混亂的安江
全球斷電:重返冷兵器時代 作者:狂暴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至有些擔憂。
“李守政現在手裏能用的部隊太少了,還得看著糧庫和煤場,萬一有點什麽事,總不能指望著下麵的民兵團吧,你最好提醒他早點整軍備戰。“
陳芝國點點頭:“嗯,他的人的確不多,不過現在醫院已經搬走了,青陽城裏隻剩下糧庫和煤場要人看著,他還有五個營擺在十字街,另外,他手裏還有一支四百多人的親衛團,那支部隊挺能打的,裝備也好。“
“可是人數太少了,這是硬傷,真碰到大規模的會戰,這點兒人根本不夠看。”夏至搖搖頭。
“安江和嶺東都是地級市,光是市區人口就有大幾十萬,再加上周圍的鄉鎮,哪個都是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夏敬山提醒道:“過完了年就要開始準備春耕的事了,三月份就要築梗,月底開始育苗,接下來還要插秧,如果抽調太多青壯勞力出來會耽誤農業生產,李守政那個人比較看重民生,如果因為征兵耽誤了農事,我估計他不會同意。”
陳芝國彈彈煙灰:“不會的,他知道輕重緩急,我會建議他擴軍,最好能把防衛軍恢複到原來接近兩萬人的規模。”
在座的這些人對李守政都不是很熟悉,隻有陳芝國和他打了一段時間交道,他知道李守政不是那種目光短淺的人,對於勸說他擴軍,陳芝國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這件事說完,夏至又問劉青虎三人:“年前辛苦兄弟們了,大冷天的跑出去拆車,等過了大年初七,還得接著去找。”
“你真沒人性,這都到亂世了,我怎麽感覺還跟以前一樣呢,大年初七就催著我們上班。”
強子笑罵了一句,他和夏至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關係自然很熟稔。
“那好辦,你晚幾天上班也行,到時候有好東西你那個中隊最後裝備,你看公平不?”
強子咧咧嘴:“你贏了,我初五就帶人出去。”
在眾人的哄笑聲中,這個年就這樣過完了。
說來也奇怪,在東北,隻要出了正月十五,即便氣溫還是很低,可是卻再也感受不到嚴冬時節那種刺骨的寒意。
陳芝國和他愛人去了十字街處理政務上的公事,夏至還是蹲在鐵匠鋪搗鼓他的鐵胎神臂弩。
弓臂就用卡車板簧打造的鐵胎弓,弩臂必須要用木頭做,還有結構相對複雜的弩機,望山、懸刀、鉤心、銷軸,少一個都不行。
這些東西以前在網上一搜一大堆,誰都不拿它當回事,可等到需要的時候才發現,少一個小零件都不行。
他和那群弓箭小隊的隊員熬了好幾個通宵,總算是畫出了詳細的圖紙,他又委托二爺請來了幾個老木匠,按圖紙分別把那些零件刻出來。
等第一張鐵胎神臂弩造出來之後,夏至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加厚的弓臂雖然有些重,但是效果卻讓人極為滿意,最大射程能達到三百米,二百米內能射穿三套布甲,除了有效精準射程不足一百米之外,沒什麽其他的缺點。
一切工序都明確之後,接下來就開始加班加點的生產,夏至希望能趕在春天之前,打造出五百把神臂弩,為此,他特意讓父親出麵,請來一批人到鐵匠鋪幫忙。
羅長軍和瓶子每人帶了一支小隊分別去了嶺東和安江,夏至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先摸清這兩個地方的勢力分布和大概人口數量,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二十天內必須返回。
吃完元宵,也就意味著年已經過完了,隨著天氣漸暖,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每個人都有事要做,鄭大明也開始準備春耕的事。
和夏至分開之後,鄭大明一家三口回到了安江市區裏的父母家,不過他聽了夏至的建議,剛到家就開始動員家裏的親戚搬到農村去住。
那時候的安江已經開始動蕩起來,不過還遠沒達到戰火紛飛的地步,在鄭大明的勸說下,全家的親戚都搬到土橋鄉下麵的一個村子裏,這裏有他們家的兩處宅子,隻是已經很久沒回來住了。
秋收開始之後,安江市也進入真正的混戰時期,為了糧食,每個村子都開始各自為戰,不僅要防著其他村子的人來搶收,更要防著從安江市區跑出來搶糧食的市民。
鄭大明所在的村子叫鄭楊,姓鄭的和姓楊的是村裏的大姓,秋收開始的時候,為了保衛成熟的莊稼,兩大家族同心協力,組織村民和外村的人打了好幾仗,才勉強保住大部分糧食。
可隨著幾十萬沒有土地的安江市民從城裏衝出來,所有離安江市近的村子無一幸免,全都被那些饑餓的暴民劫掠一空。
鄭楊村因為離市區有二十多公裏,幸運地逃過一劫,不過,隨著那些暴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村子周圍的荒野裏開始出現一些遊蕩的身影,遠遠的窺探著村子的實力。
村民開始組織人手在村子外圍放哨,每家每戶的男人都時刻準備著集合,去和外來的敵人拚命。
安江的情況和青陽完全不同,這裏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哪怕是像範春成那樣的獨裁者都沒有,每個鄉鎮、每個村子都各自為戰,還有幾十萬四處遊蕩的暴民。
因為沒有物資流通,每家每戶的日子都過得很艱難,家裏隻有最基礎的稻米,其他的生活物資全都沒有補充。
鄭大明今天打算到地裏去,過些天就要築梗了,他得提前去看看地裏的情況。
他愛人李秀娟送他出了門,憂心忡忡地叮囑道:“你多看著點遠處,別讓人摸到身邊還不知道呢。”
“我跟三哥他們一起去,人多,沒事的。”
鄭大明拎著一把打磨得異常鋒利的柴刀:“你在家看好多多,別讓他滿村跑了。”
告別了妻子,鄭大明和六七個同村的漢子一起朝村外走去。
幾人邊走邊聊,有人問了一句:“三哥,前兩天三合店是不是跟馬家屯的人幹起來了?”
一名不到四十歲的漢子走在幾人前麵,頭也沒回地說道:“你聽誰說的?”
“小拉子啊,那小子沒事就四處亂竄,消息可特麽多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因為啥幹起來的?”
“還能因為啥,因為鹽唄!聽說馬家屯村裏的小賣鋪停電之前剛好進了一批鹽,現在家家都不缺鹽吃。”
“真的?”
領頭的漢子停下腳步,回頭看向說話的人,眼睛裏放出異樣的光彩。
“李守政現在手裏能用的部隊太少了,還得看著糧庫和煤場,萬一有點什麽事,總不能指望著下麵的民兵團吧,你最好提醒他早點整軍備戰。“
陳芝國點點頭:“嗯,他的人的確不多,不過現在醫院已經搬走了,青陽城裏隻剩下糧庫和煤場要人看著,他還有五個營擺在十字街,另外,他手裏還有一支四百多人的親衛團,那支部隊挺能打的,裝備也好。“
“可是人數太少了,這是硬傷,真碰到大規模的會戰,這點兒人根本不夠看。”夏至搖搖頭。
“安江和嶺東都是地級市,光是市區人口就有大幾十萬,再加上周圍的鄉鎮,哪個都是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夏敬山提醒道:“過完了年就要開始準備春耕的事了,三月份就要築梗,月底開始育苗,接下來還要插秧,如果抽調太多青壯勞力出來會耽誤農業生產,李守政那個人比較看重民生,如果因為征兵耽誤了農事,我估計他不會同意。”
陳芝國彈彈煙灰:“不會的,他知道輕重緩急,我會建議他擴軍,最好能把防衛軍恢複到原來接近兩萬人的規模。”
在座的這些人對李守政都不是很熟悉,隻有陳芝國和他打了一段時間交道,他知道李守政不是那種目光短淺的人,對於勸說他擴軍,陳芝國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這件事說完,夏至又問劉青虎三人:“年前辛苦兄弟們了,大冷天的跑出去拆車,等過了大年初七,還得接著去找。”
“你真沒人性,這都到亂世了,我怎麽感覺還跟以前一樣呢,大年初七就催著我們上班。”
強子笑罵了一句,他和夏至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關係自然很熟稔。
“那好辦,你晚幾天上班也行,到時候有好東西你那個中隊最後裝備,你看公平不?”
強子咧咧嘴:“你贏了,我初五就帶人出去。”
在眾人的哄笑聲中,這個年就這樣過完了。
說來也奇怪,在東北,隻要出了正月十五,即便氣溫還是很低,可是卻再也感受不到嚴冬時節那種刺骨的寒意。
陳芝國和他愛人去了十字街處理政務上的公事,夏至還是蹲在鐵匠鋪搗鼓他的鐵胎神臂弩。
弓臂就用卡車板簧打造的鐵胎弓,弩臂必須要用木頭做,還有結構相對複雜的弩機,望山、懸刀、鉤心、銷軸,少一個都不行。
這些東西以前在網上一搜一大堆,誰都不拿它當回事,可等到需要的時候才發現,少一個小零件都不行。
他和那群弓箭小隊的隊員熬了好幾個通宵,總算是畫出了詳細的圖紙,他又委托二爺請來了幾個老木匠,按圖紙分別把那些零件刻出來。
等第一張鐵胎神臂弩造出來之後,夏至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加厚的弓臂雖然有些重,但是效果卻讓人極為滿意,最大射程能達到三百米,二百米內能射穿三套布甲,除了有效精準射程不足一百米之外,沒什麽其他的缺點。
一切工序都明確之後,接下來就開始加班加點的生產,夏至希望能趕在春天之前,打造出五百把神臂弩,為此,他特意讓父親出麵,請來一批人到鐵匠鋪幫忙。
羅長軍和瓶子每人帶了一支小隊分別去了嶺東和安江,夏至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先摸清這兩個地方的勢力分布和大概人口數量,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二十天內必須返回。
吃完元宵,也就意味著年已經過完了,隨著天氣漸暖,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每個人都有事要做,鄭大明也開始準備春耕的事。
和夏至分開之後,鄭大明一家三口回到了安江市區裏的父母家,不過他聽了夏至的建議,剛到家就開始動員家裏的親戚搬到農村去住。
那時候的安江已經開始動蕩起來,不過還遠沒達到戰火紛飛的地步,在鄭大明的勸說下,全家的親戚都搬到土橋鄉下麵的一個村子裏,這裏有他們家的兩處宅子,隻是已經很久沒回來住了。
秋收開始之後,安江市也進入真正的混戰時期,為了糧食,每個村子都開始各自為戰,不僅要防著其他村子的人來搶收,更要防著從安江市區跑出來搶糧食的市民。
鄭大明所在的村子叫鄭楊,姓鄭的和姓楊的是村裏的大姓,秋收開始的時候,為了保衛成熟的莊稼,兩大家族同心協力,組織村民和外村的人打了好幾仗,才勉強保住大部分糧食。
可隨著幾十萬沒有土地的安江市民從城裏衝出來,所有離安江市近的村子無一幸免,全都被那些饑餓的暴民劫掠一空。
鄭楊村因為離市區有二十多公裏,幸運地逃過一劫,不過,隨著那些暴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村子周圍的荒野裏開始出現一些遊蕩的身影,遠遠的窺探著村子的實力。
村民開始組織人手在村子外圍放哨,每家每戶的男人都時刻準備著集合,去和外來的敵人拚命。
安江的情況和青陽完全不同,這裏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哪怕是像範春成那樣的獨裁者都沒有,每個鄉鎮、每個村子都各自為戰,還有幾十萬四處遊蕩的暴民。
因為沒有物資流通,每家每戶的日子都過得很艱難,家裏隻有最基礎的稻米,其他的生活物資全都沒有補充。
鄭大明今天打算到地裏去,過些天就要築梗了,他得提前去看看地裏的情況。
他愛人李秀娟送他出了門,憂心忡忡地叮囑道:“你多看著點遠處,別讓人摸到身邊還不知道呢。”
“我跟三哥他們一起去,人多,沒事的。”
鄭大明拎著一把打磨得異常鋒利的柴刀:“你在家看好多多,別讓他滿村跑了。”
告別了妻子,鄭大明和六七個同村的漢子一起朝村外走去。
幾人邊走邊聊,有人問了一句:“三哥,前兩天三合店是不是跟馬家屯的人幹起來了?”
一名不到四十歲的漢子走在幾人前麵,頭也沒回地說道:“你聽誰說的?”
“小拉子啊,那小子沒事就四處亂竄,消息可特麽多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因為啥幹起來的?”
“還能因為啥,因為鹽唄!聽說馬家屯村裏的小賣鋪停電之前剛好進了一批鹽,現在家家都不缺鹽吃。”
“真的?”
領頭的漢子停下腳步,回頭看向說話的人,眼睛裏放出異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