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製造火槍
歡喜鴛鴦,決戰大明帝國 作者:盲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此同時,壓軋機也經過了精心改進,增加了適當的配重。
隻需要五次壓軋動作,就能將三寸厚的灼熱鐵料,壓縮至半寸厚度。
過去,兩名經驗豐富的鐵匠默契配合,需要花費整整三天時間,才能生產出區區十斤百煉鋼。
自從鐵器廠有了這些先進的機械設備,同樣是兩名鐵匠,他們每天居然能生產出二十五斤百煉鋼材,而且工作結束後並不會感到太疲憊。
這二十五斤的百煉鋼,恰好能打造出三支堅固耐用的槍管,這個成果,終於讓一直心情鬱悶的馬超稍稍鬆了一口氣。
開始在心中盤算著,打造一萬支燧發槍需要多少鐵料?需要耗費多少銀兩?得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打造完成?
至於後期的火藥、彈丸、鎧甲、刀槍又該如何設計呢?需要多少銀兩呢?
還得建立幾個特殊工廠?每個工廠的規模又該有多大?
趙大龍在儲備百煉鋼的同時,馬超也開始了他的火藥製作實驗。
因為在這個時代,火藥的配方中,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混合比例已經接近完美。
所以馬超並沒有在這方麵浪費時間,而是另辟蹊徑。
按照三百年後的一個火藥配方,他嚐試在黑火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糖。
這個看似簡單的創新之舉,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製成的火藥威力,比傳統火藥增大了一倍。
馬超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深入研究。
嚐試著在火藥粉末中,加入適量的甘油進行調和,通過小篩子將火藥磨成細小的顆粒。
然後晾幹,就得到了一種更易分裝、攜帶、裝填的顆粒火藥。
而這種加入甘油和糖的顆粒火藥,其爆炸威力,竟然比傳統火藥大了三倍有餘。
這無疑是這一時代的逆天科技,如此強大的爆炸力,已然達到了炸藥級別的水平。
馬超在實驗成功後,就手把手教授給了王先生,讓他嚐試著製作顆粒火藥,用於後續燧發槍和手榴彈的研發工作。
他雖然也知道硝化甘油炸藥的配方,以及基本的製作流程,但他心中卻顧慮重重,不敢輕易去嚐試。
說句心裏話,馬超其實一點都不想,在這個時代去研究炸藥。
畢竟現在這種顆粒火藥,已經是無敵般的存在了,還有什麽必要費那麽大勁,冒那麽大險去研製炸藥呢?
而且,炸藥的配方一旦不慎泄露出去,那肯定會給全人類,帶來一場又一場可怕的災難。
畢竟後世的曆史,早就已經證實了他的這種猜想。
就在馬超在火藥研製取得重大突破時,趙大龍也在鐵器廠裏,悄悄的開始了燧發槍的製造實驗。
入夜,馬超看著趙大龍和一個鐵匠,從火爐中把一塊燒通紅的百煉鋼夾出,放到壓軋機裏反複碾壓。
等百煉鋼被壓成五毫米厚的鐵皮後,他們就拿出一根大拇指粗的鐵棒,將鐵皮卷起來,再放到炭火上繼續加熱。
等鐵棒被燒的通紅之後,他們用鐵鉗子夾起鐵棒,放在小型捶打機上,從鐵棒的一端開始捶打鐵皮卷。
趙大龍身穿一件牛皮大褂,眯起眼睛,手中緊握著一把鐵鉗子。
專注的盯著那根被反複捶打的鐵皮卷,緩緩的朝著一個方向旋轉。
那根直徑約為十厘米的鐵皮卷,在小型捶打機的不斷敲擊下,迅速縮小至七厘米左右的直徑。
趙大龍又將鐵皮卷移至大型捶打機下方,依舊采用緩慢轉動鐵棒的技巧,將直徑七厘米的鐵皮卷,敲打成五厘米左右的直徑。
隨著鐵皮卷直徑的減小,其長度也相應的增長了一倍多,就像用擀麵杖擀麵皮一樣。
此刻,鐵棒上的鐵皮卷,已經被錘煉成為了一個整體,完全看不出是由鐵皮卷曲而成的痕跡。
然而,槍管的打製工作並未結束。
當鐵棒上的鐵皮卷,開始冷卻變黑時,趙大龍又將它放入兩個反向轉動的軋輥之間。
這兩個軋輥的中間,有五個大小不同的孔洞,鐵棒就在這幾個孔洞中,被轉動的軋輥反複碾壓。
終於,鐵棒在最後一個僅有三厘米大小的孔洞中,被反複碾壓了五次之後,這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塑型成功。
接下來,趙大龍將已經成型的鐵棒再次加熱,然後將中間的鐵棒抽出。
此時,鐵皮已經變成了一根外徑三厘米,內徑一點五厘米,長達兩米多的無縫鋼管。
為了確保鋼管的質量和性能,趙大龍還需要進行後續處理。
他首先進行了水平校準,確保鋼管的筆直度;接著,使用桐油對其進行淬火處理,增強鋼管的硬度和韌性。
又將鋼管放入醋酸中浸泡,用來去除表麵的雜質和氧化物。
最後,使用切割機將無縫鋼管的兩端切割平整,並從中間位置將其精準的分割成兩段。
前後共用了大約半個時辰,兩根各長一米的槍管便完成了打製。
馬超興奮的看著眼前,這兩根黝黑的槍管,心中感到非常滿意。
此刻,趙大龍已是滿頭大汗,但臉上卻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他一邊用毛巾擦拭著自己的身體,一邊咧開嘴,憨笑著向馬超說道:
“五公子,對於這次的打造流程,您是否滿意?”
“趙師傅,目前的打造流程已然很好了,我沒有任何意見!
以後你要找時間,將這些工藝流程傳授給其他鐵匠,讓更多的人能熟練掌握這門技藝。”
馬超手拿著無縫槍管,在經過反複的檢驗後,給出了一個很滿意的回應。
接著,他又一臉嚴肅的看向趙大龍,提醒道:
“在人員的選拔方麵,務必要謹慎行事。
若無十足的把握,寧可暫緩打製進度,也絕不能急於求成,而導致泄密事件發生。”
趙大龍連忙點頭說道:“五公子請放心!咱們鐵器廠裏的工人都是經過我親自篩選、審查的。
在確定其家庭背景,與入廠登記信息無誤後,才舉家遷至馬家村中居住。”
聽到這裏,馬超臉上才再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說道:
“趙師傅,你做得很好!事前就能把各種因素考慮周全,可見你有為將者的大智慧。
有你在,這三座工廠裏的事情,我以後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隻需要五次壓軋動作,就能將三寸厚的灼熱鐵料,壓縮至半寸厚度。
過去,兩名經驗豐富的鐵匠默契配合,需要花費整整三天時間,才能生產出區區十斤百煉鋼。
自從鐵器廠有了這些先進的機械設備,同樣是兩名鐵匠,他們每天居然能生產出二十五斤百煉鋼材,而且工作結束後並不會感到太疲憊。
這二十五斤的百煉鋼,恰好能打造出三支堅固耐用的槍管,這個成果,終於讓一直心情鬱悶的馬超稍稍鬆了一口氣。
開始在心中盤算著,打造一萬支燧發槍需要多少鐵料?需要耗費多少銀兩?得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打造完成?
至於後期的火藥、彈丸、鎧甲、刀槍又該如何設計呢?需要多少銀兩呢?
還得建立幾個特殊工廠?每個工廠的規模又該有多大?
趙大龍在儲備百煉鋼的同時,馬超也開始了他的火藥製作實驗。
因為在這個時代,火藥的配方中,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混合比例已經接近完美。
所以馬超並沒有在這方麵浪費時間,而是另辟蹊徑。
按照三百年後的一個火藥配方,他嚐試在黑火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糖。
這個看似簡單的創新之舉,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製成的火藥威力,比傳統火藥增大了一倍。
馬超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深入研究。
嚐試著在火藥粉末中,加入適量的甘油進行調和,通過小篩子將火藥磨成細小的顆粒。
然後晾幹,就得到了一種更易分裝、攜帶、裝填的顆粒火藥。
而這種加入甘油和糖的顆粒火藥,其爆炸威力,竟然比傳統火藥大了三倍有餘。
這無疑是這一時代的逆天科技,如此強大的爆炸力,已然達到了炸藥級別的水平。
馬超在實驗成功後,就手把手教授給了王先生,讓他嚐試著製作顆粒火藥,用於後續燧發槍和手榴彈的研發工作。
他雖然也知道硝化甘油炸藥的配方,以及基本的製作流程,但他心中卻顧慮重重,不敢輕易去嚐試。
說句心裏話,馬超其實一點都不想,在這個時代去研究炸藥。
畢竟現在這種顆粒火藥,已經是無敵般的存在了,還有什麽必要費那麽大勁,冒那麽大險去研製炸藥呢?
而且,炸藥的配方一旦不慎泄露出去,那肯定會給全人類,帶來一場又一場可怕的災難。
畢竟後世的曆史,早就已經證實了他的這種猜想。
就在馬超在火藥研製取得重大突破時,趙大龍也在鐵器廠裏,悄悄的開始了燧發槍的製造實驗。
入夜,馬超看著趙大龍和一個鐵匠,從火爐中把一塊燒通紅的百煉鋼夾出,放到壓軋機裏反複碾壓。
等百煉鋼被壓成五毫米厚的鐵皮後,他們就拿出一根大拇指粗的鐵棒,將鐵皮卷起來,再放到炭火上繼續加熱。
等鐵棒被燒的通紅之後,他們用鐵鉗子夾起鐵棒,放在小型捶打機上,從鐵棒的一端開始捶打鐵皮卷。
趙大龍身穿一件牛皮大褂,眯起眼睛,手中緊握著一把鐵鉗子。
專注的盯著那根被反複捶打的鐵皮卷,緩緩的朝著一個方向旋轉。
那根直徑約為十厘米的鐵皮卷,在小型捶打機的不斷敲擊下,迅速縮小至七厘米左右的直徑。
趙大龍又將鐵皮卷移至大型捶打機下方,依舊采用緩慢轉動鐵棒的技巧,將直徑七厘米的鐵皮卷,敲打成五厘米左右的直徑。
隨著鐵皮卷直徑的減小,其長度也相應的增長了一倍多,就像用擀麵杖擀麵皮一樣。
此刻,鐵棒上的鐵皮卷,已經被錘煉成為了一個整體,完全看不出是由鐵皮卷曲而成的痕跡。
然而,槍管的打製工作並未結束。
當鐵棒上的鐵皮卷,開始冷卻變黑時,趙大龍又將它放入兩個反向轉動的軋輥之間。
這兩個軋輥的中間,有五個大小不同的孔洞,鐵棒就在這幾個孔洞中,被轉動的軋輥反複碾壓。
終於,鐵棒在最後一個僅有三厘米大小的孔洞中,被反複碾壓了五次之後,這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塑型成功。
接下來,趙大龍將已經成型的鐵棒再次加熱,然後將中間的鐵棒抽出。
此時,鐵皮已經變成了一根外徑三厘米,內徑一點五厘米,長達兩米多的無縫鋼管。
為了確保鋼管的質量和性能,趙大龍還需要進行後續處理。
他首先進行了水平校準,確保鋼管的筆直度;接著,使用桐油對其進行淬火處理,增強鋼管的硬度和韌性。
又將鋼管放入醋酸中浸泡,用來去除表麵的雜質和氧化物。
最後,使用切割機將無縫鋼管的兩端切割平整,並從中間位置將其精準的分割成兩段。
前後共用了大約半個時辰,兩根各長一米的槍管便完成了打製。
馬超興奮的看著眼前,這兩根黝黑的槍管,心中感到非常滿意。
此刻,趙大龍已是滿頭大汗,但臉上卻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他一邊用毛巾擦拭著自己的身體,一邊咧開嘴,憨笑著向馬超說道:
“五公子,對於這次的打造流程,您是否滿意?”
“趙師傅,目前的打造流程已然很好了,我沒有任何意見!
以後你要找時間,將這些工藝流程傳授給其他鐵匠,讓更多的人能熟練掌握這門技藝。”
馬超手拿著無縫槍管,在經過反複的檢驗後,給出了一個很滿意的回應。
接著,他又一臉嚴肅的看向趙大龍,提醒道:
“在人員的選拔方麵,務必要謹慎行事。
若無十足的把握,寧可暫緩打製進度,也絕不能急於求成,而導致泄密事件發生。”
趙大龍連忙點頭說道:“五公子請放心!咱們鐵器廠裏的工人都是經過我親自篩選、審查的。
在確定其家庭背景,與入廠登記信息無誤後,才舉家遷至馬家村中居住。”
聽到這裏,馬超臉上才再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說道:
“趙師傅,你做得很好!事前就能把各種因素考慮周全,可見你有為將者的大智慧。
有你在,這三座工廠裏的事情,我以後就可以安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