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天不佑秦國耶?【一更,求訂閱】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作者:一隻笨蛋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讚與武安君白起一同出戰,並且各自率領一支軍伍的消息傳出來的時候,秦國朝堂上下都是反對的。
因為他們沒有聽說過陳讚的聲名。
或者說,是沒有聽說過“陳讚”的聲名,但當他們知道“陳讚”便是許多年來十分穩健的老將“瓚沉”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繼而他們開始迷惑,為何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將軍會隱姓埋名,更名換姓。
甚至掌管“廷尉”的那位得到了新王信任的官吏指出了質疑,懷疑那位是不是做了什麽違反秦律的事情,所以才會隱瞞自己的名字。
李斯實在是沒有想到陳讚的陳和官渡陳氏的陳有關係,更沒有想到一位出身如此顯赫的“貴族”竟然會埋沒自己的名字。
所以當司寇陳仲站出來的時候,他還有些迷茫,這事兒跟陳氏有什麽關係?
然而當右相陳鱸也站出來的時候,李斯心中就有一種不詳的預感了,他好像知道陳讚和陳氏有什麽關係了。
據他所知,當年的武安公一直沒有子嗣傳承,所以文安公陳慎將自己的一位嫡子過繼給了陳瞻,而這麽多年來那位“過繼的兒子”並沒有傳出什麽聲名。
他們都以為是那位沒什麽本事所以留在陳氏中被“奉養”,難道
而後的事情便十分簡單了。
當陳讚暴露出來自己的生父是文安公陳慎,父親乃是武安公陳瞻的時候,好似所有的質疑都消失了,所有人都不再懷疑他的能力,所有人都開始信任他。
甚至不隻是這些“肉食者們”,就連那些在行伍中的士卒們也十分信任他,並且士氣再次提升了。
陳讚看著這一幕,隻覺著心中嘲諷,他努力了這麽多年,竟然還是沒有自己父親的聲名管用麽?但當他懷疑自己的時候,又想到那天晚上他的兩位父親與他所說的話,隻覺著心中一口豪氣衝天而起。
他要讓天下人知道,武安公的兒子,文安公的兒子,絕不是什麽沽名釣譽之徒!
秦魏交界處
山林中
龍陽君所率領的軍隊駐紮在這裏,依靠著這裏易守難攻的特性已經守了足足十幾日了。
他修長的身姿站在那裏,眼前帶著些許的凝重之色,身邊的士卒也都是小心謹慎,但卻已經沒有對這位“龍陽君”的不屑了,因為從這幾日的行軍調動中可以看出來,這位的確是有大才的。
“唉。”
龍陽君長長的歎了口氣,他看著遠處的那秦軍大帳,手不由得放在了自己的胸口,他總感覺有些不安,好似會發生什麽一樣。
他看著周圍的山林,又看著秦軍大帳,突然腦海中靈光一閃,臉上驟然出現了驚恐之色。
“唏律律——”
一道道馬蹄聲響起,龍陽君直接從身旁的士卒手中奪過韁繩,而後朝著遠處的秦軍大帳而去!
“將軍!將軍!”
身後的士卒迷茫而又恐懼的大喊著,他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將軍奪過馬朝著秦軍大帳衝了過去,這不是找死?
魏武卒們看到此等情形,一咬牙什麽都顧不上了的,當即朝著遠處衝去!
對峙了十幾日的情形,一朝便被打破了!
而此時,預想中龍陽君被射成篩子的情形並沒有發生,湊到了近處之後他才發現,那秦軍大帳中已經不剩下多少人了!
龍陽君猛地勒馬而看向遠處魏都大梁的方向,他已經顧不上遠處秦軍剩下的人手了:“立刻調兵!回返大梁!”
看到遠處秦軍大帳情形的時候,誰還能不知道這到底發生了什麽呢?
於是大軍即刻開拔。
可.
終究是晚了。
秦軍大帳中
隻剩下些許秦軍以及眾多的馬匹、牛羊,以及馴服了的動物等在大帳中來回的行走,時不時的蕩漾起來些許塵埃,讓人錯以為這裏還有許多人的樣子。
每到夜晚,這幾千人都會點燃巨大無比的篝火,時不時的操練出聲,佯裝成大軍並未離開的樣子。
就在龍陽君等人動身的那一刻,另外一支與魏將晉鄙對抗的軍伍中。
一個人影緩緩的從軍帳中走了出來,此人身穿鎧甲,手中握著一把長劍,周身血氣衝霄。
赫然是已經“故去”了的武安君!
武安君白起!
他的身旁,蒙武站在那裏,神色不變,周圍的秦軍們神色也沒有絲毫變化,因為他們早就知道自家主將沒有死亡,而是偽裝成死亡的樣子,詐騙對麵的事情。
這便是他們之所以會一點動亂都沒有的原因之一!
“咳咳.咳咳咳.”
武安君輕咳幾聲,他抽出腰間長劍,縱向遠方,神色冷酷無比,像是萬年不變的寒冰一樣:“今日殺敵!”
“破魏!”
下方的將士們臉上都帶著興奮的神色,他們忍耐了這麽長時間,終於等到了這個合適的機會!
晉鄙雖然是當世名將,但他畢竟比起來白起還差了一個段位,他也沒有想到有主將竟然會詐死!白起的軍事能力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許多年!
所以,當晉鄙看到那騎著高馬而出,神采奕奕的武安君白起的時候,晉鄙整個人都傻了!
他自然是一瞬間反應了過來,明了白起之前是在詐死,但他麾下卻有無數沒有什麽文化大字不識的士卒!
武安君白起的名聲太過於血腥了!
他們不得不害怕!
“武安君英靈,這一定是武安君的鬼魂!”
“武安君死而複生,他又活過來了!!他是魂魄!!他要殺光我們!!!”
而那在秦軍最前方的白起,隻是咧開嘴一笑,那笑容中仿佛帶著屍山血海一樣,不顯得“慈悲”,更顯得“血腥無比。”
他舉起手中長劍,高聲喊道:“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這一道怒吼聲瞬間擊穿了那正在害怕和恐懼中的魏軍士卒的心,他們開始害怕,開始恐懼!
白起的威名和他的殺名一樣顯著!
被武安君白起殺了的人,比此時戰場上的所有人加一起還要多!
即便沒有軌跡中“長平”的四十萬冤魂,他也是當之無愧的“殺神”。
所以,“降者不殺”落在眾多魏國士卒的耳朵中就變成了“不投降就殺”,繼而變成了“投降的慢了就殺”。
屠刀就在他們的頭頂!
無論晉鄙這個時候怎麽安撫士卒的心,無論他斬殺了多少想要後退的士兵,魏軍都無可控製的“炸營”了!
而晉鄙屠殺士卒想要控製軍心的行為,也成為了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士兵們放下手中的武器卻被自己的將軍屠殺,而這個時候他們無法再忍耐下去了!
於是,一顆大好的頭顱伴隨著絆馬索的出現而滾滾落地。
魏軍士卒中另外一位領頭者捧著晉鄙的人頭,跪伏在白起的麵前,獻上了這位魏將的人頭。
魏名將,晉鄙,死在了這個無情的秋天,死在了自己士卒的手中。
他的死,也為魏國的滅亡敲響了“喪鍾”。
大梁
龍陽君帶著兵馬回返,但他還未曾抵達大梁的時候,就見到了無數的流民從大梁的方向而來。
他不可自控的朝著大梁的方向飛奔,心髒幾乎是要不再跳躍了。
沿路無數的災民在告訴他一個事情,魏國的都城,隻怕被攻破了.
而事實也正是這樣。
當龍陽君回到大梁的時候,大梁已然被攻破,魏王葬身於無盡的大河之水中。
《華夏戰爭史·秦魏之戰》中是這麽記載這一場戰爭的。
“在這一年,一位秦國著名的老將綻放出來了屬於他的光輝,這是極盡璀璨的一戰,也是典型的以少勝多的,不可能出現的幾場戰役之一,他完成了數個不可能。”
“第一,秦將武安君陳讚僅僅以五萬士卒,便攻破了有著十萬魏武卒守護的大梁,這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眾所眾知,十萬死士守城至少需要三十萬的將士攻城才可破。”
“而這樣的情形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在那個落後的時代,糧草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第二,陳讚在那個落後的時代,在短短的十天內引黃河之水而倒灌大梁,這同樣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如今看來都覺著困難,更何況那個時代?幾乎被認為是神跡。”
“第三,陳讚究竟是怎麽欺騙了龍陽君整整十五天,將龍陽君的士卒拖在了戰場上那麽久的?他將“攻心”之計策用到了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後世再也沒有這麽能夠算計人心的將領了。”
“而這一場戰役也為陳讚積攢了足夠的軍功,使得他能夠封“君”,他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被封為“君”的人了,此後即便是軍功再盛者,也隻能夠被封為“候”徹候亦或者關內侯。”
“這場戰爭的影響不止如此,自此之後人們聽到“武安君”的名字就開始害怕,他也是秦國一統六國中,最關鍵、最堅定的第一步,魏國覆滅,自此,天下再也沒有能夠阻擋秦國的人了。”
“或者說,之前也沒有。”
戰爭結束了。
龍陽君隨著魏王葬身在了那一片滔滔不絕的黃河之水中,不願意留下為秦國效力。
而魏國的宗室也死的七七八八,幾乎沒有人可以承擔的起來“魏伯”的爵位,所以魏國也就成了第一個徹底覆滅的國家。
但在大軍回返的途中,武安君白起,真的逝去了。
事實上,他之前詐死的原因便是因為他感覺到自己撐不了多長時間了,隻能夠躺在病榻上,用大補之物吊著性命。
最後的出麵,便已經將他最後的一絲“光火”消耗殆盡。
而與此同時一起發生的是,宮中傳出來了消息。
方才登基三年的莊襄王子楚,吐血昏迷,暈厥不醒。
秦國黔首們都在悲歎。
難道真的是天不佑秦國耶?
——————————————————
ps:關於子楚的身體,不是強行劇情殺,後續會講的,所有的劇情我都不會簡單的用“曆史的慣性”去強行圓,包括之後秦的覆滅,我都會盡量用合理的理由的。
因為他們沒有聽說過陳讚的聲名。
或者說,是沒有聽說過“陳讚”的聲名,但當他們知道“陳讚”便是許多年來十分穩健的老將“瓚沉”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繼而他們開始迷惑,為何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將軍會隱姓埋名,更名換姓。
甚至掌管“廷尉”的那位得到了新王信任的官吏指出了質疑,懷疑那位是不是做了什麽違反秦律的事情,所以才會隱瞞自己的名字。
李斯實在是沒有想到陳讚的陳和官渡陳氏的陳有關係,更沒有想到一位出身如此顯赫的“貴族”竟然會埋沒自己的名字。
所以當司寇陳仲站出來的時候,他還有些迷茫,這事兒跟陳氏有什麽關係?
然而當右相陳鱸也站出來的時候,李斯心中就有一種不詳的預感了,他好像知道陳讚和陳氏有什麽關係了。
據他所知,當年的武安公一直沒有子嗣傳承,所以文安公陳慎將自己的一位嫡子過繼給了陳瞻,而這麽多年來那位“過繼的兒子”並沒有傳出什麽聲名。
他們都以為是那位沒什麽本事所以留在陳氏中被“奉養”,難道
而後的事情便十分簡單了。
當陳讚暴露出來自己的生父是文安公陳慎,父親乃是武安公陳瞻的時候,好似所有的質疑都消失了,所有人都不再懷疑他的能力,所有人都開始信任他。
甚至不隻是這些“肉食者們”,就連那些在行伍中的士卒們也十分信任他,並且士氣再次提升了。
陳讚看著這一幕,隻覺著心中嘲諷,他努力了這麽多年,竟然還是沒有自己父親的聲名管用麽?但當他懷疑自己的時候,又想到那天晚上他的兩位父親與他所說的話,隻覺著心中一口豪氣衝天而起。
他要讓天下人知道,武安公的兒子,文安公的兒子,絕不是什麽沽名釣譽之徒!
秦魏交界處
山林中
龍陽君所率領的軍隊駐紮在這裏,依靠著這裏易守難攻的特性已經守了足足十幾日了。
他修長的身姿站在那裏,眼前帶著些許的凝重之色,身邊的士卒也都是小心謹慎,但卻已經沒有對這位“龍陽君”的不屑了,因為從這幾日的行軍調動中可以看出來,這位的確是有大才的。
“唉。”
龍陽君長長的歎了口氣,他看著遠處的那秦軍大帳,手不由得放在了自己的胸口,他總感覺有些不安,好似會發生什麽一樣。
他看著周圍的山林,又看著秦軍大帳,突然腦海中靈光一閃,臉上驟然出現了驚恐之色。
“唏律律——”
一道道馬蹄聲響起,龍陽君直接從身旁的士卒手中奪過韁繩,而後朝著遠處的秦軍大帳而去!
“將軍!將軍!”
身後的士卒迷茫而又恐懼的大喊著,他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將軍奪過馬朝著秦軍大帳衝了過去,這不是找死?
魏武卒們看到此等情形,一咬牙什麽都顧不上了的,當即朝著遠處衝去!
對峙了十幾日的情形,一朝便被打破了!
而此時,預想中龍陽君被射成篩子的情形並沒有發生,湊到了近處之後他才發現,那秦軍大帳中已經不剩下多少人了!
龍陽君猛地勒馬而看向遠處魏都大梁的方向,他已經顧不上遠處秦軍剩下的人手了:“立刻調兵!回返大梁!”
看到遠處秦軍大帳情形的時候,誰還能不知道這到底發生了什麽呢?
於是大軍即刻開拔。
可.
終究是晚了。
秦軍大帳中
隻剩下些許秦軍以及眾多的馬匹、牛羊,以及馴服了的動物等在大帳中來回的行走,時不時的蕩漾起來些許塵埃,讓人錯以為這裏還有許多人的樣子。
每到夜晚,這幾千人都會點燃巨大無比的篝火,時不時的操練出聲,佯裝成大軍並未離開的樣子。
就在龍陽君等人動身的那一刻,另外一支與魏將晉鄙對抗的軍伍中。
一個人影緩緩的從軍帳中走了出來,此人身穿鎧甲,手中握著一把長劍,周身血氣衝霄。
赫然是已經“故去”了的武安君!
武安君白起!
他的身旁,蒙武站在那裏,神色不變,周圍的秦軍們神色也沒有絲毫變化,因為他們早就知道自家主將沒有死亡,而是偽裝成死亡的樣子,詐騙對麵的事情。
這便是他們之所以會一點動亂都沒有的原因之一!
“咳咳.咳咳咳.”
武安君輕咳幾聲,他抽出腰間長劍,縱向遠方,神色冷酷無比,像是萬年不變的寒冰一樣:“今日殺敵!”
“破魏!”
下方的將士們臉上都帶著興奮的神色,他們忍耐了這麽長時間,終於等到了這個合適的機會!
晉鄙雖然是當世名將,但他畢竟比起來白起還差了一個段位,他也沒有想到有主將竟然會詐死!白起的軍事能力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許多年!
所以,當晉鄙看到那騎著高馬而出,神采奕奕的武安君白起的時候,晉鄙整個人都傻了!
他自然是一瞬間反應了過來,明了白起之前是在詐死,但他麾下卻有無數沒有什麽文化大字不識的士卒!
武安君白起的名聲太過於血腥了!
他們不得不害怕!
“武安君英靈,這一定是武安君的鬼魂!”
“武安君死而複生,他又活過來了!!他是魂魄!!他要殺光我們!!!”
而那在秦軍最前方的白起,隻是咧開嘴一笑,那笑容中仿佛帶著屍山血海一樣,不顯得“慈悲”,更顯得“血腥無比。”
他舉起手中長劍,高聲喊道:“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這一道怒吼聲瞬間擊穿了那正在害怕和恐懼中的魏軍士卒的心,他們開始害怕,開始恐懼!
白起的威名和他的殺名一樣顯著!
被武安君白起殺了的人,比此時戰場上的所有人加一起還要多!
即便沒有軌跡中“長平”的四十萬冤魂,他也是當之無愧的“殺神”。
所以,“降者不殺”落在眾多魏國士卒的耳朵中就變成了“不投降就殺”,繼而變成了“投降的慢了就殺”。
屠刀就在他們的頭頂!
無論晉鄙這個時候怎麽安撫士卒的心,無論他斬殺了多少想要後退的士兵,魏軍都無可控製的“炸營”了!
而晉鄙屠殺士卒想要控製軍心的行為,也成為了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士兵們放下手中的武器卻被自己的將軍屠殺,而這個時候他們無法再忍耐下去了!
於是,一顆大好的頭顱伴隨著絆馬索的出現而滾滾落地。
魏軍士卒中另外一位領頭者捧著晉鄙的人頭,跪伏在白起的麵前,獻上了這位魏將的人頭。
魏名將,晉鄙,死在了這個無情的秋天,死在了自己士卒的手中。
他的死,也為魏國的滅亡敲響了“喪鍾”。
大梁
龍陽君帶著兵馬回返,但他還未曾抵達大梁的時候,就見到了無數的流民從大梁的方向而來。
他不可自控的朝著大梁的方向飛奔,心髒幾乎是要不再跳躍了。
沿路無數的災民在告訴他一個事情,魏國的都城,隻怕被攻破了.
而事實也正是這樣。
當龍陽君回到大梁的時候,大梁已然被攻破,魏王葬身於無盡的大河之水中。
《華夏戰爭史·秦魏之戰》中是這麽記載這一場戰爭的。
“在這一年,一位秦國著名的老將綻放出來了屬於他的光輝,這是極盡璀璨的一戰,也是典型的以少勝多的,不可能出現的幾場戰役之一,他完成了數個不可能。”
“第一,秦將武安君陳讚僅僅以五萬士卒,便攻破了有著十萬魏武卒守護的大梁,這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眾所眾知,十萬死士守城至少需要三十萬的將士攻城才可破。”
“而這樣的情形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在那個落後的時代,糧草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第二,陳讚在那個落後的時代,在短短的十天內引黃河之水而倒灌大梁,這同樣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如今看來都覺著困難,更何況那個時代?幾乎被認為是神跡。”
“第三,陳讚究竟是怎麽欺騙了龍陽君整整十五天,將龍陽君的士卒拖在了戰場上那麽久的?他將“攻心”之計策用到了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後世再也沒有這麽能夠算計人心的將領了。”
“而這一場戰役也為陳讚積攢了足夠的軍功,使得他能夠封“君”,他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被封為“君”的人了,此後即便是軍功再盛者,也隻能夠被封為“候”徹候亦或者關內侯。”
“這場戰爭的影響不止如此,自此之後人們聽到“武安君”的名字就開始害怕,他也是秦國一統六國中,最關鍵、最堅定的第一步,魏國覆滅,自此,天下再也沒有能夠阻擋秦國的人了。”
“或者說,之前也沒有。”
戰爭結束了。
龍陽君隨著魏王葬身在了那一片滔滔不絕的黃河之水中,不願意留下為秦國效力。
而魏國的宗室也死的七七八八,幾乎沒有人可以承擔的起來“魏伯”的爵位,所以魏國也就成了第一個徹底覆滅的國家。
但在大軍回返的途中,武安君白起,真的逝去了。
事實上,他之前詐死的原因便是因為他感覺到自己撐不了多長時間了,隻能夠躺在病榻上,用大補之物吊著性命。
最後的出麵,便已經將他最後的一絲“光火”消耗殆盡。
而與此同時一起發生的是,宮中傳出來了消息。
方才登基三年的莊襄王子楚,吐血昏迷,暈厥不醒。
秦國黔首們都在悲歎。
難道真的是天不佑秦國耶?
——————————————————
ps:關於子楚的身體,不是強行劇情殺,後續會講的,所有的劇情我都不會簡單的用“曆史的慣性”去強行圓,包括之後秦的覆滅,我都會盡量用合理的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