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既然是我兩位師長的同窗,那便算是在下的同門,同門之誼,理應相幫。這樣,我與齊國臨淄的墨家巨子有些交情,我休書一封,先生到臨淄之後,可以去龍首山找他老人家,定會給先生在臨淄找一處居所安頓。”易承沉吟片刻後道。


    “這太勞煩了...”荀坤推辭道,不過看他臉上的表情,想必他如今在臨淄也確實沒有落腳的地方。


    “無妨無妨。”易承擺擺手,見小婉小婕兩個婢女站在樓上,便朝她倆招招手示意她們下來。


    待她們兩個走到身旁,易承便朝她們道:“去徐福的房中,讓他給這位先生拿十貫錢做盤纏。”


    “喏。”兩名婢子便轉身去了後堂。


    “這可如何使得。”荀坤一幅如坐針氈的樣子,畢竟十兩銀子,已經算是一筆巨款。“無功怎可受祿,這錢還請公子收回。”


    “誒,先生若是再與我客氣,那就是瞧不起我了。”易承說這話的時候,氣場十足,頗有些後世的明學範,讓荀坤一時語塞。


    “耶耶,為何他這麽年輕,卻這般有錢有勢。”一直被自己老爹牽著手的荀子忽然開口問道。


    “這...”荀坤麵露難色,吱吱嗚嗚不知道該說什麽。


    “小子,眼力不錯嘛,你想知道我為何有錢有勢麽?”易承斜著眼睛朝著荀子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為何?”荀子倒是不怕生人,一臉鎮定地朝易承問道。


    “那是因為我的師門很厲害,能拜入我師門的人,無一不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有錢有勢這種小事,自然不在話下。”易承的嗓音帶著一股誘惑道。


    “是你剛才說的道門理綜麽?”


    “哈哈,正是。”易承大笑道。


    小荀子又看了眼自己的父親,轉過頭對著易承道:“我父親曾說,他也算是半個道門理綜弟子,可我們在趙國過得並不好。”


    “這個嘛,半個弟子不能算是正式弟子。”易承沒想到荀子小小年紀,說話倒是大膽,連他老爹的麵子都不給。


    “拜入道門理綜門下,就能過上好日子了麽?”荀子朝易承問道。


    “那是自然。”


    “那我願意拜你為師。”


    荀子說完這話,不僅易承有些發呆,就連荀子他老爹也愣住了。


    “怎麽,不行麽?”荀子皺著眉頭道:“我通讀六經,讀書過目不忘,在趙國貟地素有神童之名,你覺得我不能當你的弟子嗎?”


    “當然可以。”易承驚訝道:“隻是我有些好奇,拜師這種大事,一般都比較慎重,你小小年紀,決定是不是會有些草率?”


    小荀子搖頭道:“不草率,我隨耶耶來齊國之前,就想過自己將來要拜的門派,其實也就儒、墨、道三家而已,拜師的目的,也隻是為了過上好日子,現在我看到你在齊地邊境,出行有車馬,隨行有仆從,出手闊氣,為人俠義,過的正是我想過的好日子,拜你為師,有何草率?”


    牛人果然是牛人,跟正常小孩就是不一樣,易承想了想自己十歲的時候,見到個陌生人也隻敢躲在大人身後,爸媽讓喊什麽,他就喊什麽,而眼前這個十歲的小孩,卻已經有了一套自己完整的思想體係,且通過觀察分析,不斷得出結論。


    “你為何要過好日子呢?”易承眯了眯眼睛問道,雖然曆史上的荀子似乎不是一個追求物質的人,不過誰知道小時候的荀子究竟有著怎樣的想法。


    “一個人的眼睛貪圖美色,耳朵喜歡好聽的音樂,舌頭愛好美味。想吃、想玩、好逸惡勞,這都是人的天性,想過好日子就是為了滿足這種天性,我也是人,自然也想過上好日子。”小荀子理所應當的說道。


    怪不得人家以後是李斯和韓非這兩位戰國牛人的老師,這小小年紀,能把享受生活說的這麽清新脫俗理直氣壯的,他還是易承見過的第一個。


    “犬子自幼便這般無禮,都是在下疏於管教,冒犯之處,還請公子見諒。”荀子的老爹終於坐不住了,趕忙拉住荀子,一邊向易承道歉。


    “誒,先生此言差矣,你教出來了一個好兒子啊。”易承麵帶笑意道:“小小年紀就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長大之後前途更是不可限量,不知先生可願割愛,讓他拜入道門理綜門下?”


    “這...”荀坤一臉糾結,他三十得子,妻子五年前因病去世,是他獨自把荀子拉扯大,隻怪他平日裏太過偏愛這孩子,什麽道理都與他說,再加上荀子本來就聰慧,所以性格便與普通孩童大不相同。


    “此子過於頑劣...”


    “我不介意。”


    “此子不喜學習...”


    “沒有關係。”


    “此子...”


    “我都接受。”


    麵對易承這同意三連,荀坤張了張嘴吧,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既然你父親不反對,你也願投入我道門理綜門下,擇日不如撞日,拜師之禮,便現在舉辦吧。”易承看到徐福跟拿著一個藍布兜著急忙慌的從後堂跑過來,大聲交代道:“徐福,現在速去街上買些束修禮回來。”


    看到拚命眨眼睛的易承,徐福喊了句得嘞就衝出了客棧。


    不一會,這家夥就抱著一籮筐的束修禮跑了回來。


    籮筐裏擺著一些芹菜、蓮子、紅豆、紅棗,還有幾根風幹的肉條。


    “既然束修禮已備好,那我便收了這名弟子。”易承接過小婉遞過來的一支朱紅毛筆,將筆尖在荀子的額頭中心點了個紅點。


    “好,你再給我叩三個頭,叫我一聲師傅,從今往後,你便入了我道門理綜門下。”易承恨不得拜師禮的過程弄的再快一些。


    荀子也是頭次見這種拜師禮,恭恭敬敬地給易承磕了三個頭,然後喊了一聲師傅。


    “好好好,你剛剛入門,為師也沒什麽好送給你的,這裏有本你師長莊周所著的《南華經》,就作為你入門第一件禮物送給你吧。”


    看荀子小心翼翼地接過書,還有跪坐在旁邊一臉茫然的荀坤,易承笑的如同一隻偷到了雞的狐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兩千四百年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禦並收藏我的兩千四百年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