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遙遠北方的公主,歡迎你來到這裏,不知道北方漠土之皇是否還像當年那樣,一飛千丈,展翅萬裏?”看上去最為年輕的五世,等到張莉一坐下來連忙開口問道。


    “漠土之皇?你問的是誰?如果是皇太極的話,那麽他早已經黃土一壞壟塚一堆,如果指的是福臨,要等到他展翅翱翔,還早著呢!”張莉不以為然地說道。


    聽到這番顯然很不恭敬的言語,三位活佛和喇嘛反倒絲毫不感到訝異,草原上同樣也有喇嘛廟,各個寺廟之間都會傳遞消息,所以外界的一切對於這些足不出西藏的活佛來說,並非一無所知。


    所以他們非常清楚,此刻遼東滿族由攝政王多爾袞執掌朝政,而多爾袞對幼帝心懷不滿,也並非是鮮有人知的秘聞。


    “大喇嘛,恕我直言,我這次來,有一公一私兩個目的。”李坎傻說道。


    他之所以搶過話題,是因為害怕張莉肆無忌憚的話,萬一將對方惹惱了會令事情變得不可收拾。


    果然如李坎傻所想的那樣,喇嘛和幾位活佛一聽到對方居然擁有兩重目的,立刻將注意力轉移到正題上來。


    喇嘛立刻坐直了身體說道:“願聞其詳。”


    李坎傻稍微思索了一會兒,他得清理一下腦子,整理一下思緒,作為一個未來人,此刻他手裏唯一擁有的優勢便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西藏未來兩百多年的走勢。


    在這兩百多年中,西藏雖然也曾經曆過一番風風雨雨,不過遠比之前的大起大落要平穩祥和得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藏族從原本比蒙古、滿、回三族相對弱勢,變成二十一世紀時,中國僅次於漢族的第二大民族,這裏麵那兩百多年的和平絕對功不可沒。


    而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這與曆史上五世進京,以及其後他一直倒向清廷,並且在西藏推行宗教統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李坎傻確信此刻的五世,肯定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些,他還僅僅隻是一個剛剛擁有一塊落腳之處的宗派領袖。


    李坎傻之所以敢來到這裏,實際上是在賭,賭五世擁有勃勃的野心,賭這位被後世人稱作為外交天才的喇嘛的政治天賦已然覺醒。


    將腦子裏麵的東西全都整理了一遍之後,李坎傻的心中彷佛有千丈波瀾,跌宕起伏,他非常清楚此刻的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麽。


    毫無疑問他正在創造曆史,如果他成功的話,那麽今後兩百多年這片山地的和平,就將在這番交談之後誕生。


    但是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如果成功的話,他所做的僅僅隻是令曆史沿著原本的足跡前進。


    坐在那張為他準備的椅子上,李坎傻雙腿盤起,身體坐得筆直說道:“大喇嘛和各位活佛想必看清,大明朱家的氣數已盡,李自成不日就將打進北京,而大清早已經做好準備,一旦明廷陷落,必將立刻叩關進入中原,爭奪這片錦繡江山。


    “如若大清成功奪取天下,便是中華之共主,而吐蕃一向都是中華之一分子,所以我的公事便是,將這層意思帶給各位。我相信各位肯定已經想過這種可能,也想好對策。”


    說到這裏李坎傻笑了笑問道:“現在,各位還想聽聽我的私事嗎?”


    “請說。”五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他的直覺告訴他,即便答應奉大清為共主,對於他、對於西藏也不會有什麽好處,隻有接下來的這件私事,或許能夠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


    “我首先告訴各位一件事情,固始汗最遲會在明年宣布,立班禪為黃教另三不主,並且藉此削弱一係的權力。”李坎傻試探著說道。


    令他感到訝異的是,無論是五世還是那幾位活佛,根本無動於衷,仿佛早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


    轉念間,李坎傻已明白,五世和他的手下不可能沒有在固始汗以及班禪的身邊安插耳目,這件事想必早已為他們所聞,根本就算不得什麽新聞。


    想到這裏,李坎傻直截了當地說道:“我還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喇嘛你從尼泊爾的一座寺院請回了一件了不起的佛寶,那件佛寶的名字叫做‘須彌芥子’,可有此事?”


    這一次,對麵那四個人倒是有些驚詫,要知道這件事情非常隱秘,而且事情發生並沒有多久,事發的地點又是在音訊絕跡的尼泊爾,此刻就算是班禪那裏,對此都一無所知,怎麽會傳到了萬裏迢迢之外的遼東?


    看到喇嘛猶豫不決的眼神,李坎傻加重了語氣說道:“我此行的私事便是想要得到這枚佛寶,至於代價,就是讓你永為西藏之主!”


    聽到這番話,無論是喇嘛還是那些活佛,都悚然動容,毫無疑問那個要求令他們感到震驚,但是同樣震動人心的,還有對方所願意付出的代價。


    “永為西藏之主?”


    喇嘛喃喃自語著,顯然這對於他來說,意義更為重大。


    “是的,永為西藏之主,而且是真正的西藏之主,絕非現在這樣,上麵還有一個固始汗在那裏製約著。


    “我相信以大喇嘛的高超智慧肯定能夠想像,固始汗既然可以另外設立一位班禪,和你爭奪敦權,自然也可以直接用武力,將格魯派徹底驅逐,就像他此刻驅逐其他教派那樣。”李坎傻說道。


    “即便去了個固始汗,換來一個大清皇朝的官員,豈不是和固始汗沒有什麽兩樣?更何況,我們和固始汗之間還比較熟悉。”喇嘛故作不以為然地說道。


    “我不認為以大喇嘛所具有的大智慧,會分辨不出其中的差別,大清皇朝即便派出官員,也絕對不可能在大喇嘛你之上,在你之上的隻有可能是大清皇帝,不過我絕對不會認為,大清皇帝會到這裏來巡遊。


    “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朝廷派遣的官員絕對不會像固始汗那樣,希望在西藏永久待下去,甚至讓子孫後代在這裏繁衍壯大。


    “對他們而言,中原才是他們向往之地,那些被分配來西藏的官員,在還未曾到任之前,已然開始計算何時能夠得到升遷調離西藏,所以他們絕對不會和藏人爭權。


    “隻不過,牟利可能在所難免,自古有雲,‘千裏為官隻為財’,不過我想,大喇嘛對此應該不會在乎。


    “一方是準備在西藏永遠待下來,並且打算將藏民全部變為自己子民的固始汗部,另一方,是廣有天下,視西藏為西部樊籬的大清。應該如何選擇,我相信大喇嘛不會弄錯。”李坎傻回答道。


    “這樣來來,隻要選擇了大清,我格魯派自然而然就可以在西藏站穩腳跟,那麽閣下的許諾又有什麽用處?”喇嘛立刻追問道。


    “傳聞中,進蜀有四十八條道,入青藏有二十二條路,但是其中卻隻有幾條是真正安全的道路,其他則隱藏著諸多艱難險阻。


    “蜀地和青藏兩處,因為人們走得熟了,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應該怎樣走,但是,永為西藏之主的這條道路,有多少人曾經走過?其中又有幾個人確實走通了呢?”李坎傻問道。


    “閣下又怎能令我相信,你所說的一切必然能夠成功?難道閣下打算留在西藏,一路輔佐我?”喇嘛立刻拋出了自己的疑問。


    “用不著如此麻煩,各宗各派各有所長,我所屬的師門擅長知曉過去未來,為了今日之事,在下費盡心機,還請來了幾位有大神通的師門長輩,推演出這個結局。”李坎傻信口雌黃說道。


    這番話卻令喇嘛和那幾位活佛多了幾分信任,畢竟各門各派的短長,他們心裏非常清楚,和中土敦派比起來,密宗不擅預知原本就不是什麽秘密。


    不過喇嘛仍舊想要討價還價一番,他立刻說道:“既然閣下能夠以占卜得知這“密宗雖然不善預知,不過隻要凡事謹慎,經常占卜以預知未來,應該不會差於閣下聽獻的秘訣精要。”


    還沒有等到喇嘛說完,李坎傻連連搖頭說道:“就拿剛才所說的進蜀入青藏為例,在下的師門所能夠做的,便如同分派數千乃至數萬人,將每一條道路全都搜索一區,其中艱難險阻自然一目了然。


    “而閣下所能夠做的,僅僅隻是選擇其中的一條或者兩條步步為營,雖然有可能以這種辦法成功,不過萬一你們所選擇的正是那最為艱險的一條道路,其後果自然可想而知。


    “據我所知,佛門一向都不講究趨吉避凶,因為對於修佛者來說,一切凶險都是成道路上的考驗,而且任何凶險都是因果報應的體現,所以刻意去避,即便這一次避開,下一次還是會遇到。


    “密宗脫胎於佛教,不擅預知的致命弱點同樣不曾消失,如果各位不信,盡管去試,我倒是想看看,一意孤行之下,西藏會變成什麽樣子。”


    聽到這番話,喇嘛和另外幾位活佛互相對望了一眼,李坎傻非常清楚,這些人正在通過心靈交流的方式在暗中交談著。


    過了好一會兒,喇嘛歎息了一聲說道:“除了給你‘須彌芥子’,是否還能夠有其他通融之法?


    “那‘須彌芥子’固然神奇,不過對於我們來說真正在意的是,它是由佛骨頂門舍利化成,此物又稱‘金剛智’,堪稱佛門第一法器。”


    李坎傻思索了片刻,平心而論,他對於佛骨舍利並不是很感興趣,真正令他在意的不過是那“須彌芥子”裏麵隱藏著的神通。


    “密宗是否流傳有‘須彌內芥子中’的神通?如果以此法交換,我就放棄那枚佛骨舍利。”李坎傻連忙說道。


    話音剛落,那些喇嘛又是一陣暗自議論,過了好一會兒之後,五世才說道:“‘須彌內芥子中’的神通確實存在,不過我們還沒有任何人掌握其中的秘訣,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須彌內芥子中’的神通,原本並沒有在密宗之中傳承下來。


    “但是,在那枚佛寶‘須彌芥子’之中,卻藏有千部經卷,在這些經卷之中有記載著‘須彌內芥子中’秘法的密劄。”


    “千藏經卷?”李坎傻心頭一動忍不住問道。


    “那‘須彌芥子’之中有十丈之地,其中藏有各種佛經八百餘卷,除此之外,還有佛門秘法兩百餘種。


    “在這兩百餘種秘法之中,有將近七成是其他宗派流傳下來的秘法,另外有三成左右屬於我密宗秘法,很顯然,這些秘法是慢慢一點一點被放入其中。”喇嘛欲擒故縱說道。


    “讓我參閱這些經卷,作為交換的代價,我設法令密宗成為清皇室信奉的私家宗派。”李坎傻再一次扔出了一個誘餌說道。


    “為什麽不是令密宗成為國教?就像當年阿育王對佛教那樣?”喇嘛寸步不讓地問道。


    “這不可能,中華大地並非是天竺可比,在那裏國之根本乃是儒,儒學和儒教本身並不涉及鬼神,正因如此,它並不排斥任何宗教,同樣也不會徹底接受任何一種宗教,想要立密宗為國教,根本就沒有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誤入崎嶇仙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騎自行車去早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騎自行車去早朝並收藏誤入崎嶇仙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