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自古便有“吳楚咽喉、湘贛通衢”之稱,萬裏羅霄山脈在此有了個缺口,使萍鄉成了江西入湖南的天然大門。
也正因此萍鄉成了曆代兵家必爭之地,崇禎年間先後遭到張獻忠和左良玉的荼毒,“駐縣一日,十房九空”,“數百裏人煙寥寂,田園鞠為茂草”,此後數十年又遭到南明軍、吳三桂部、朱益吾棚民起義軍、金聲桓王得仁等部清軍的反複爭奪、戰亂不止,以至於“百裏不見一人,數百裏不見一牛馬”。
到了康熙年間,萍鄉才稍稍恢複了一些前明兵亂之前的景況,當當地百姓安樂不過數年,又是一場兵災降臨,夏國相領軍入江西之時,萍鄉守軍幾乎是不戰而逃,夏國相也深知萍鄉緊要,是屏障清軍衝入湖南的關鍵鎖匙,留下一部精兵強將在此大興土木,構築起一道堅實的城防工事,將保守萍鄉作為吳軍在江西的底線目標。
事實證明他這一決策確實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吳軍在袁州大敗,幾乎全軍崩散,夏國相自己一股腦逃去了萍鄉,吳軍各部失去了指揮,隻能各憑本事朝著湖南一路狂奔,好在留守萍鄉的吳軍大將高得捷得知消息後判斷突襲的清軍人數必然不多,當機立斷領所部前出阻擊清軍、掩護各部撤退。
清軍後續主力未至,嶽樂手裏隻有數千精騎,也不敢托大,隻能放棄追擊暫且退保袁州,這才讓袁州敗退的吳軍大部有了時間在萍鄉重新集結整編,吳軍敗得雖慘,但兵馬卻大部未損。
當嶽樂集結了清軍主力來攻打萍鄉之時,麵對的便是一個以精心營造的萍鄉堅城為中心、數萬吳軍布防的堅固防線,夏國相也知道萍鄉萬萬丟不得,親自坐鎮城樓鼓舞士氣,清軍攻擊受挫,戰局便一時陷入僵持之中。
嶽樂立在一個山頭,朝著遠處極目眺望著,夜已深沉,萍鄉城上城下都是漆黑一片,隻偶爾有幾點亮光閃過,隨即便是如震耳欲聾的雷霆之聲響起,炮彈撕破空氣,裹著刺耳的呼嘯聲轟進清軍或吳軍的陣地之中。
如此嘈雜的環境中,嶽樂身旁幾名清軍兵將卻是鼾聲如雷,倒不是他們開了小差偷懶,而是嶽樂下了令讓他們好好休息,自己替他們管著這個觀察哨。
今日清軍和吳軍又激戰了一日,清軍花了數百條人命和無數的功夫將萍鄉城和城外幾個高地山地的吳軍營寨孤立了起來,但吳軍也不是隻會死守的蠢貨,夏國相親自冒著清軍的炮火擂鼓,高得捷領軍自東門殺出,與東門外的吳軍大寨前後夾擊,清軍抵擋不住,當場戰死了一個佐領,孤立萍鄉城的計劃也因此破產。
這樣的戰況已經持續了許多日子,清軍和吳軍反複爭奪,雙方死傷無數,都已是精疲力盡,嶽樂很清楚,萍鄉城裏的吳軍隻剩下一口氣,隻要清軍再加一把籌碼,就能徹底贏得在江西戰場的勝利。
可去哪裏尋那把籌碼呢?除了東麵對付耿精忠的兵團,江西能夠調用的兵馬幾乎都被嶽樂領來萍鄉這彈丸之地,若要調兵隻能從外省調來,浙江的傑書麵對耿軍主力,他動不了,荊州的勒爾錦麵對吳三桂本部和嶽州吳軍重兵集團,他也動不了,其他地方又太過遙遠,能動的隻有尚善一部。
可尚善這家夥……僅僅這個月,康熙便連發三道詔書要求尚善渡江攻擊嶽州以分散吳軍注意、減緩荊州方向壓力,尚善一開始還算“聽話”,把兵馬派去監利,統統扔給部將指揮,自己卻依舊高臥於後方不挪屁股。
到後來被怒火中燒的康熙派了太監從京師八百裏加急南下痛罵了一頓,實在沒有辦法才親自到了監利,卻又一直推托兵馬糧草未齊,駐兵監利與嶽州不過一江之隔,就是一動不動。
尚善乃是莊親王舒爾哈朗之孫,他連皇帝的詔書都敢不聽,更不會管嶽樂的請求了。
“八旗……人才凋敝啊!”嶽樂黯然的歎了一聲,若是在太祖太宗,乃至於先皇順治年間,像尚善這種無能又懦弱的家夥早就被拿下處置了,當時的八旗之中哪裏會缺聽話敢戰的勇將能帥?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可到了如今,像尚善、勒爾錦這種家夥竟然也已經是矮子裏拔高個了,他們好歹還是有些軍務的經驗,相比於京師之中那些隻會提籠架鳥的廢物,再怎麽怯弱,好歹不會胡搞亂來,一波把手下的兵馬送個幹淨。
如今清廷為了應對吳三桂和耿精忠,自陝西到浙江,從西向東集結了六個軍團,陝西的董鄂溫齊軍團幾乎就是在被動挨打,連王屏藩一支孤懸於四川的孤軍都對付不了,勒爾錦、尚善、喇布則幾乎都是靜坐,康熙打一鞭子才動一下,算起來也就他嶽樂和傑書兩部還算積極,和吳軍耿軍有攻有防。
十餘萬清軍,個個軍團都數倍於當麵之敵,卻打出一個“勢均力敵”的場麵來。
幸好清軍的對手也好不到哪裏去,嶽樂眯著眼掃視著黑暗中若隱若現的萍鄉城,高得捷這樣的將才畢竟是少數,吳軍之中更多的還是夏國相那樣昏庸怯弱又好大喜功之輩,如今被逼到眼前,麵對生死大關,他還能擺出一副信任和團結的模樣奮力作戰。
“可若是我軍退去呢?”嶽樂冷笑幾聲,在官場混了這麽多年,他太清楚這一類的人了,緩過氣來必然是要搶功,而高得捷明顯不是一個聽話的家夥,否則當初夏國相攻占袁州這麽大的功勞,也不會把高得捷扔在萍鄉,讓他一口都吃不上了。
“屯兵堅城之下,軍心士氣消磨殆盡,萍鄉是硬啃不下來了……”嶽樂自言自語的盤算著:“暫且退兵往東擊潰耿賊,耐心等一等,勝負之局,也不是非在戰場上不可。”
正在此時,身後卻傳來一個聲音:“王爺,貝子爺請您回營,南昌那邊送來一個人,需您親自訊問。”
也正因此萍鄉成了曆代兵家必爭之地,崇禎年間先後遭到張獻忠和左良玉的荼毒,“駐縣一日,十房九空”,“數百裏人煙寥寂,田園鞠為茂草”,此後數十年又遭到南明軍、吳三桂部、朱益吾棚民起義軍、金聲桓王得仁等部清軍的反複爭奪、戰亂不止,以至於“百裏不見一人,數百裏不見一牛馬”。
到了康熙年間,萍鄉才稍稍恢複了一些前明兵亂之前的景況,當當地百姓安樂不過數年,又是一場兵災降臨,夏國相領軍入江西之時,萍鄉守軍幾乎是不戰而逃,夏國相也深知萍鄉緊要,是屏障清軍衝入湖南的關鍵鎖匙,留下一部精兵強將在此大興土木,構築起一道堅實的城防工事,將保守萍鄉作為吳軍在江西的底線目標。
事實證明他這一決策確實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吳軍在袁州大敗,幾乎全軍崩散,夏國相自己一股腦逃去了萍鄉,吳軍各部失去了指揮,隻能各憑本事朝著湖南一路狂奔,好在留守萍鄉的吳軍大將高得捷得知消息後判斷突襲的清軍人數必然不多,當機立斷領所部前出阻擊清軍、掩護各部撤退。
清軍後續主力未至,嶽樂手裏隻有數千精騎,也不敢托大,隻能放棄追擊暫且退保袁州,這才讓袁州敗退的吳軍大部有了時間在萍鄉重新集結整編,吳軍敗得雖慘,但兵馬卻大部未損。
當嶽樂集結了清軍主力來攻打萍鄉之時,麵對的便是一個以精心營造的萍鄉堅城為中心、數萬吳軍布防的堅固防線,夏國相也知道萍鄉萬萬丟不得,親自坐鎮城樓鼓舞士氣,清軍攻擊受挫,戰局便一時陷入僵持之中。
嶽樂立在一個山頭,朝著遠處極目眺望著,夜已深沉,萍鄉城上城下都是漆黑一片,隻偶爾有幾點亮光閃過,隨即便是如震耳欲聾的雷霆之聲響起,炮彈撕破空氣,裹著刺耳的呼嘯聲轟進清軍或吳軍的陣地之中。
如此嘈雜的環境中,嶽樂身旁幾名清軍兵將卻是鼾聲如雷,倒不是他們開了小差偷懶,而是嶽樂下了令讓他們好好休息,自己替他們管著這個觀察哨。
今日清軍和吳軍又激戰了一日,清軍花了數百條人命和無數的功夫將萍鄉城和城外幾個高地山地的吳軍營寨孤立了起來,但吳軍也不是隻會死守的蠢貨,夏國相親自冒著清軍的炮火擂鼓,高得捷領軍自東門殺出,與東門外的吳軍大寨前後夾擊,清軍抵擋不住,當場戰死了一個佐領,孤立萍鄉城的計劃也因此破產。
這樣的戰況已經持續了許多日子,清軍和吳軍反複爭奪,雙方死傷無數,都已是精疲力盡,嶽樂很清楚,萍鄉城裏的吳軍隻剩下一口氣,隻要清軍再加一把籌碼,就能徹底贏得在江西戰場的勝利。
可去哪裏尋那把籌碼呢?除了東麵對付耿精忠的兵團,江西能夠調用的兵馬幾乎都被嶽樂領來萍鄉這彈丸之地,若要調兵隻能從外省調來,浙江的傑書麵對耿軍主力,他動不了,荊州的勒爾錦麵對吳三桂本部和嶽州吳軍重兵集團,他也動不了,其他地方又太過遙遠,能動的隻有尚善一部。
可尚善這家夥……僅僅這個月,康熙便連發三道詔書要求尚善渡江攻擊嶽州以分散吳軍注意、減緩荊州方向壓力,尚善一開始還算“聽話”,把兵馬派去監利,統統扔給部將指揮,自己卻依舊高臥於後方不挪屁股。
到後來被怒火中燒的康熙派了太監從京師八百裏加急南下痛罵了一頓,實在沒有辦法才親自到了監利,卻又一直推托兵馬糧草未齊,駐兵監利與嶽州不過一江之隔,就是一動不動。
尚善乃是莊親王舒爾哈朗之孫,他連皇帝的詔書都敢不聽,更不會管嶽樂的請求了。
“八旗……人才凋敝啊!”嶽樂黯然的歎了一聲,若是在太祖太宗,乃至於先皇順治年間,像尚善這種無能又懦弱的家夥早就被拿下處置了,當時的八旗之中哪裏會缺聽話敢戰的勇將能帥?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可到了如今,像尚善、勒爾錦這種家夥竟然也已經是矮子裏拔高個了,他們好歹還是有些軍務的經驗,相比於京師之中那些隻會提籠架鳥的廢物,再怎麽怯弱,好歹不會胡搞亂來,一波把手下的兵馬送個幹淨。
如今清廷為了應對吳三桂和耿精忠,自陝西到浙江,從西向東集結了六個軍團,陝西的董鄂溫齊軍團幾乎就是在被動挨打,連王屏藩一支孤懸於四川的孤軍都對付不了,勒爾錦、尚善、喇布則幾乎都是靜坐,康熙打一鞭子才動一下,算起來也就他嶽樂和傑書兩部還算積極,和吳軍耿軍有攻有防。
十餘萬清軍,個個軍團都數倍於當麵之敵,卻打出一個“勢均力敵”的場麵來。
幸好清軍的對手也好不到哪裏去,嶽樂眯著眼掃視著黑暗中若隱若現的萍鄉城,高得捷這樣的將才畢竟是少數,吳軍之中更多的還是夏國相那樣昏庸怯弱又好大喜功之輩,如今被逼到眼前,麵對生死大關,他還能擺出一副信任和團結的模樣奮力作戰。
“可若是我軍退去呢?”嶽樂冷笑幾聲,在官場混了這麽多年,他太清楚這一類的人了,緩過氣來必然是要搶功,而高得捷明顯不是一個聽話的家夥,否則當初夏國相攻占袁州這麽大的功勞,也不會把高得捷扔在萍鄉,讓他一口都吃不上了。
“屯兵堅城之下,軍心士氣消磨殆盡,萍鄉是硬啃不下來了……”嶽樂自言自語的盤算著:“暫且退兵往東擊潰耿賊,耐心等一等,勝負之局,也不是非在戰場上不可。”
正在此時,身後卻傳來一個聲音:“王爺,貝子爺請您回營,南昌那邊送來一個人,需您親自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