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體裁可直接套用朝廷的邸報形式,隻是邸報隻報道官麵上的消息,隻是個通傳的工具,而我們的軍報,則要成為宣傳的工具……”侯俊铖細細的解釋道:“說是軍報,但若是有餘裕,也要盡量往民間發行,甚至往我紅營的控製區之外發行。”
“軍報登載的內容,主要是紅營的布告、政綱政策,社論文章、清軍和三藩的戰事動向,還有永寧當地和其他地區的新聞趣事、風土人情等,主要麵向的是紅營的將士和治下的百姓們,讓他們閑暇之時也能利用報紙自學識字,在自學的過程中,便能潛移默化的接受紅營的宣傳和理念教育。”
“所以軍報上登載的內容就不能太過晦澀……”侯俊铖有些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當初在下給二十八寨的將士們當先生的時候就犯過這種錯誤,講朝廷的文告、官府的信傳大多照讀原文,然後再解釋,弟兄們聽的都是滿臉懵懂,後麵的解釋他們也難聽得進去,所以在下幹脆就不再跟他們講原文,隻講白話。”
“宣傳嘛,就是擴大紅營的影響去爭取更多的百姓,由這個宣傳任務之實現,才能達到組織百姓、武裝百姓的目標,故而我紅營宣傳的首要關鍵,便是要以百姓的語言去說事!”
“因此紅營的軍報,需全用白話、以明了暢達、富有鼓動性為合格,凡是冗長拘拗令人費解的文字文章,一概不得登載,詩詞歌賦以朗朗上口為要,小說和新聞要注重現實,挑選反朝廷和反清的內容。”
“空幻無著的文字、神神鬼鬼的新聞怪談,縱使寫得再好,留著自己讀便是,不要刊載在軍報上,若是提倡什麽忠君愛國之類的小說和文章,不僅不能登載,還要在社論之中對其進行批判和反駁!”
“總而言之,軍報也是一個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以實用為先,要緊扣國事,也要通俗易懂,更要直指人心!”侯俊铖一掌拍在桌子上:“即便是不識字的百姓,隻需聽別人讀報,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黃宗炎不停的點著頭,忽然笑出了聲:“這樣通俗的軍報,那些學富五車、書香門第的士林大儒必然是看不上的,甚至會斥紅營為粗鄙,隻是對於紅營來說,他們看不上的東西,或許才是最好的東西。”
“豪門貴胄將知識變成了劃分階級的工具,即便是會讀書識字的小民,沒有經曆過正統的經學教育也隻算一個文盲,進不了他們的小圈子……”侯俊铖冷笑幾聲:“然則孔聖曾言‘有教無類’,知識和文字本就該全民所有,而不該成為少數人的特權,在下也不過是想辦法正本清源而已,那些士林大儒反對,便讓他們反對去吧,他們對於天下百姓來說,本來就不重要。”
黃宗炎哈哈一笑,重重點點頭,提醒道:“若是要以軍報宣傳紅營的理念和政策,讀報之人也需要一定的基礎,否則換了白話照樣還是看不懂,紅營在永寧縣辦學,又有工作隊去各村流動,在永寧縣搞軍報確實可以,可在永寧縣外呢?那些和永寧縣一樣貧困、甚至更加貧困的地方呢?百姓們連字都不認識,這軍報如何閱讀?等紅營的兵馬進了當地,派了工作隊再進行宣傳,浪費的時間可就太多了。”
“鷓鴣先生說的是,此事在下也考慮過……”侯俊铖微笑著問道:“聽說江南戲曲繁盛,鷓鴣先生應該是聽過戲曲的吧?”
“天下戲曲,北方多雜劇,南方則多傳奇戲,傳奇戲便是以江南為中心……”黃宗炎點點頭,有些若有所思的模樣,似乎是猜到了侯俊铖的打算:“傳奇戲唱的自然都是傳奇故事,以四大唱腔劃分流派,最古老的是海鹽腔,其他三大腔皆源自此腔,不過此腔自前明萬曆年後就已經絕跡了。”
“如今最為流行的乃是昆山腔,也就是民間所言的‘昆曲’…….”黃宗炎指了指自己,又在桌上點了一下:“除此之外,便是在下的家鄉餘姚所流行的餘姚腔,其次便是江西弋陽的弋陽腔。”
“鷓鴣先生對戲曲很熟悉,這很好!”侯俊铖笑著點點頭:“百姓愛戲,村野之中的野戲班子設台唱戲,平日裏說破嘴皮都不肯去讀書識字的村民、一有機會就逃課的頑童,甚至是走都走不動的老漢阿婆,都得想盡辦法去湊個熱鬧,許多百姓大字不識一個,但戲文卻背得滾瓜爛熟,隨口就能唱上兩句。”
“所以我想要辦個戲班,都已經和永寧縣的幾個野戲班子談好了,紅營出錢包著,他們跟著咱們的工作隊走……”侯俊铖輕歎一聲:“就是這戲文嘛……傳統的戲曲唱的都是王侯將帥,少有講村戶農戶家裏的事,百姓們愛看,但對紅營來說卻沒什麽用處。”
“我們的戲要改,要從帝王將相變成平民百姓,要從講才子佳人的故事,變成講老百姓和我們的戰士們身邊發生的故事,要從傳奇戲,變成宣揚我們的理念、反映紅營生活的現實戲。”
“當然,前提是戲要拍得好看,沒人看的戲,添進去再多的花樣也毫無作用!”侯俊铖輕輕敲了敲桌子,真誠的說道:“所以戲本就極為重要,唱角、台柱都可以慢慢的練,但戲本從一開始就要做到最好,鷓鴣先生若是能自己寫戲本自然是最好的,若是有困難,需要找外援的,您盡管開口,不管出多少錢,我都會想辦法籌措。”
“若需擅寫戲本的人才,老夫倒是認識一人…….”顧炎武忽然插話進來:“杭州洪昇,此人詩文卓絕,十五歲便名揚天下,雖出身錢塘望族,不過與家中鬧翻了,被逐出家門,隻能旅居京師,正是窮困潦倒之時,老夫給他寫封信,再送筆救急的銀錢,他定然會來永寧。”
“洪昉思在下也聽說過,人稱‘北孔南洪’,確實是個戲曲大家……”黃宗炎卻有些遲疑:“但是……此人生於官宦之家,父祖皆仕清,官職還不低,此人……靠得住嗎?”
“他雖是官宦之家出身,但師從的是毛先舒、朱之京這些前明遺臣,若非思想不同,又怎會和家裏鬧翻了?”顧炎武眨了眨眼,笑道:“先把人騙過來,入了梁山,由不得他不當好漢!”
“軍報登載的內容,主要是紅營的布告、政綱政策,社論文章、清軍和三藩的戰事動向,還有永寧當地和其他地區的新聞趣事、風土人情等,主要麵向的是紅營的將士和治下的百姓們,讓他們閑暇之時也能利用報紙自學識字,在自學的過程中,便能潛移默化的接受紅營的宣傳和理念教育。”
“所以軍報上登載的內容就不能太過晦澀……”侯俊铖有些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當初在下給二十八寨的將士們當先生的時候就犯過這種錯誤,講朝廷的文告、官府的信傳大多照讀原文,然後再解釋,弟兄們聽的都是滿臉懵懂,後麵的解釋他們也難聽得進去,所以在下幹脆就不再跟他們講原文,隻講白話。”
“宣傳嘛,就是擴大紅營的影響去爭取更多的百姓,由這個宣傳任務之實現,才能達到組織百姓、武裝百姓的目標,故而我紅營宣傳的首要關鍵,便是要以百姓的語言去說事!”
“因此紅營的軍報,需全用白話、以明了暢達、富有鼓動性為合格,凡是冗長拘拗令人費解的文字文章,一概不得登載,詩詞歌賦以朗朗上口為要,小說和新聞要注重現實,挑選反朝廷和反清的內容。”
“空幻無著的文字、神神鬼鬼的新聞怪談,縱使寫得再好,留著自己讀便是,不要刊載在軍報上,若是提倡什麽忠君愛國之類的小說和文章,不僅不能登載,還要在社論之中對其進行批判和反駁!”
“總而言之,軍報也是一個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以實用為先,要緊扣國事,也要通俗易懂,更要直指人心!”侯俊铖一掌拍在桌子上:“即便是不識字的百姓,隻需聽別人讀報,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黃宗炎不停的點著頭,忽然笑出了聲:“這樣通俗的軍報,那些學富五車、書香門第的士林大儒必然是看不上的,甚至會斥紅營為粗鄙,隻是對於紅營來說,他們看不上的東西,或許才是最好的東西。”
“豪門貴胄將知識變成了劃分階級的工具,即便是會讀書識字的小民,沒有經曆過正統的經學教育也隻算一個文盲,進不了他們的小圈子……”侯俊铖冷笑幾聲:“然則孔聖曾言‘有教無類’,知識和文字本就該全民所有,而不該成為少數人的特權,在下也不過是想辦法正本清源而已,那些士林大儒反對,便讓他們反對去吧,他們對於天下百姓來說,本來就不重要。”
黃宗炎哈哈一笑,重重點點頭,提醒道:“若是要以軍報宣傳紅營的理念和政策,讀報之人也需要一定的基礎,否則換了白話照樣還是看不懂,紅營在永寧縣辦學,又有工作隊去各村流動,在永寧縣搞軍報確實可以,可在永寧縣外呢?那些和永寧縣一樣貧困、甚至更加貧困的地方呢?百姓們連字都不認識,這軍報如何閱讀?等紅營的兵馬進了當地,派了工作隊再進行宣傳,浪費的時間可就太多了。”
“鷓鴣先生說的是,此事在下也考慮過……”侯俊铖微笑著問道:“聽說江南戲曲繁盛,鷓鴣先生應該是聽過戲曲的吧?”
“天下戲曲,北方多雜劇,南方則多傳奇戲,傳奇戲便是以江南為中心……”黃宗炎點點頭,有些若有所思的模樣,似乎是猜到了侯俊铖的打算:“傳奇戲唱的自然都是傳奇故事,以四大唱腔劃分流派,最古老的是海鹽腔,其他三大腔皆源自此腔,不過此腔自前明萬曆年後就已經絕跡了。”
“如今最為流行的乃是昆山腔,也就是民間所言的‘昆曲’…….”黃宗炎指了指自己,又在桌上點了一下:“除此之外,便是在下的家鄉餘姚所流行的餘姚腔,其次便是江西弋陽的弋陽腔。”
“鷓鴣先生對戲曲很熟悉,這很好!”侯俊铖笑著點點頭:“百姓愛戲,村野之中的野戲班子設台唱戲,平日裏說破嘴皮都不肯去讀書識字的村民、一有機會就逃課的頑童,甚至是走都走不動的老漢阿婆,都得想盡辦法去湊個熱鬧,許多百姓大字不識一個,但戲文卻背得滾瓜爛熟,隨口就能唱上兩句。”
“所以我想要辦個戲班,都已經和永寧縣的幾個野戲班子談好了,紅營出錢包著,他們跟著咱們的工作隊走……”侯俊铖輕歎一聲:“就是這戲文嘛……傳統的戲曲唱的都是王侯將帥,少有講村戶農戶家裏的事,百姓們愛看,但對紅營來說卻沒什麽用處。”
“我們的戲要改,要從帝王將相變成平民百姓,要從講才子佳人的故事,變成講老百姓和我們的戰士們身邊發生的故事,要從傳奇戲,變成宣揚我們的理念、反映紅營生活的現實戲。”
“當然,前提是戲要拍得好看,沒人看的戲,添進去再多的花樣也毫無作用!”侯俊铖輕輕敲了敲桌子,真誠的說道:“所以戲本就極為重要,唱角、台柱都可以慢慢的練,但戲本從一開始就要做到最好,鷓鴣先生若是能自己寫戲本自然是最好的,若是有困難,需要找外援的,您盡管開口,不管出多少錢,我都會想辦法籌措。”
“若需擅寫戲本的人才,老夫倒是認識一人…….”顧炎武忽然插話進來:“杭州洪昇,此人詩文卓絕,十五歲便名揚天下,雖出身錢塘望族,不過與家中鬧翻了,被逐出家門,隻能旅居京師,正是窮困潦倒之時,老夫給他寫封信,再送筆救急的銀錢,他定然會來永寧。”
“洪昉思在下也聽說過,人稱‘北孔南洪’,確實是個戲曲大家……”黃宗炎卻有些遲疑:“但是……此人生於官宦之家,父祖皆仕清,官職還不低,此人……靠得住嗎?”
“他雖是官宦之家出身,但師從的是毛先舒、朱之京這些前明遺臣,若非思想不同,又怎會和家裏鬧翻了?”顧炎武眨了眨眼,笑道:“先把人騙過來,入了梁山,由不得他不當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