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04: there is a situation where the main family wants to be independent when choosing to belong
“好,很好!有天鮭聖手這句話,我漁陽赤山,何愁家國不興,民族不旺,百姓不富?!”漁陽燾越說越激動,他深知,整個赤山確實到了不得不作出改變的時候了。
放眼整個天下,恐怕隻有天鮭商盟能夠做到。
故而,拉攏關係,則是漁陽燾此行的第一要務。
之前的種種表現,無非是怕張禮的出現,遭到平和王室的記恨罷了。
“好一出欲擒故縱,看來這赤山皇叔,果真如傳說中的那般,心細如發才如鬥。”海寶兒不由感歎。
怪不得天下間,有人曾寫詩,讚曰:
做人當如漁陽燾,騂弓在臂劍橫腰;
敢想敢做善作為,鴻鵠之誌立雲霄。
爭迢亭外,渠汜衝著台上的渠銘點頭示意。兄弟二人,在未吐一字的情況下,對眼交流,達成共識。
隨後,渠銘心領神會,下意識地提了提嗓門,高聲呼道:“作為天鮭商盟新晉盟員,我蕃在此承諾,願跟隨盟首,為赤山行國百姓,送去物美價廉的物資和我們的一片真心!”
此話一出,又有兩道聲音相繼響起:
“我信天堡願隨!”
“我仙鶴寨也願跟隨!”
這兩道聲音,分別出自順義和秦允。
如此一來,整個東萊島都願意緊跟天鮭商盟的步伐,入駐赤山。
“如此,甚好!”漁陽燾滿臉歡喜,這個消息,足令國人沸騰,東萊之行總算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事已至此,平江遠早被氣得臉色鐵青,陰森的目光下,是咬牙切齒,吱吱作響:“可惡,這樣一來,東萊島與赤山行國的利益,就徹底捆綁到了一起……”
想到此處,平江遠情不自已,無法自控,居然忘了自己還在亭議現場,用力地拍響了麵前的桌案上。
“嘭~啪~”
一時半霎,水果滾落一地,到處茶水橫流。
“怎麽,小侄似乎對此頗為不滿?”漁陽燾自然關注平和王子許久,此刻抓住把柄,根本不給他辯解的機會,厲聲說道:“如果有人膽敢斷了我們的糧路,我赤山八十萬鐵騎,可隨時踏平山海,犁其庭,掃其閭,永世奴役之。”
這聽上去有點專斷蠻橫,任意妄為,蠻不講理的話語裏,卻透露出幾代赤山人,難以忘懷的痛苦和無法釋懷的無奈。
本來,赤山行國與平和島國相距甚遠,矛盾相同,需求一致,都對他國物華品類之盛極而仰望追慕。彼此之間,又山川阻隔,海陸分離,相距十萬裏之遙。
從理論上來講,他們是最不可能發生衝突的兩個國家。
可如今,因為天鮭商盟的存在,使得事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平江遠自知失態,垂下頭來,不再吭聲。
雖說平和絲毫不懼那所向披靡的八十萬鐵騎旱兵,更不擔心海上對戰。但,誰又敢保證,幾十年以後,當天下風雲變幻,鐵騎有朝一日被訓練成舟師,那時的平和,又當如何處之?!
場麵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
迂久,直到天鮭聖手歸位,張禮離開,無人再敢質疑,這場亭議才算正式開始。
六百年前,紛爭四起,王侯混戰,天下大亂;
先輩之人,尋跡樂土,遠渡重洋,四疊陽關;
關山阻隔,哀歌千遍,百萬之數,僅存十萬;
悲歡合散,死別生離,人道山長,山長又斷;
我輩兒郎,撫今悼昔,愴然悲鳴,心有所感;
故而,今日之議,為不讓覆車繼軌,為避免曆史重演,為止亂停戰,為安寧生活,更為子孫萬代。
短短幾句話,細數百來字,卻言盡血淚曆程,道盡曆史滄桑,更為重要的是,此番論調,終於引出了亭議的主題和目的。
刹那間,銅鑼鏘鏘,鼓聲噒噒,熱鬧非凡。
緊接著,渠銘宣布,“亭議第一項,民意征詢,由三千小族代表,擇一心儀主蕃而投。”
讓小宗族主動選擇主蕃,從而獲得庇護及發展支持,已是百年前的事情。時過境遷,現在物人非物是,有些東西,恐怕早已背離初衷,不複當年。
現在提出重選,相當於給了島民自己做主的權利,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爭迢亭的東、南、西三個方位的美人靠上,分別放置了一口蟠螭紋獸耳銅鑒。
鑒之精美,讓人歎為觀止。
尤其是沿口處的,那兩對形態各異的龍耳,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一對龍首銜環,氣勢奪人,妙趣橫生;一對爬龍伏耳,似在照容,生動活潑。
在每口銅鑒的外壁部位,還用紅紙金字標貼著三大蕃族的名字,以此來相互區別。但與以往的叫法不同,這三張紙上撰寫得分別是“信天堡”“烏燕塢”及“仙鶴寨”。
三千小族,並非所有人全部到場,而是每十族為一組,僅挑選取了三百代表,代為選擇!
作為亭議的見證人,天鮭聖手第五知本居北而立,他的作用,便是確保擇蕃的公正性,“請各位為自己族人負責,慎用手中竹簽,擲前可更換,入鑒則無悔!”
擇蕃正式開始。
三百餘人依次入場,每個人手中各拿十支記有編號的竹簽,來到亭邊投擲簽入鑒。
半個時辰後,當鑼鼓再次敲響,意味著擇蕃一事到底結束。
三個銅鑒中,各有不同數量的竹簽。
最後,仍然約一百人不願作出選擇,站在原地,矗立不動。
“時間已到,第一環節,無違規行為,擇蕃有效。”天鮭聖手見剩餘百人不為所動,以為可以進入亭議第二個環節,接著道:“諸位,你們既然保持中立,那麽有請渠銘司主繼續主持!”
說完,第五知本正欲下台,準備讓位於渠銘,不成想,卻被一道急促的叫聲阻止。
“請等等,天鮭聖手,我等有話要說!”
說話得,是人群中,一位身材中等,皮膚黝黑,看上去精明幹練的男人。
“嗯?”天鮭聖手始料未及,停止腳步,滿是狐疑:“這位兄台,你有話但說無妨!”
那人走出人群,站至亭邊,隨後抱拳躬身,對著前後左右和天鮭聖手五行其禮,“各位蕃司大人,我原是仙鶴寨附屬家族海船總管,現代表剩餘族群,退出擇蕃,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生活。”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人群騷動。
“什麽,他們想脫離三大蕃族?”
“這想法太瘋狂了。”
“不僅是想法瘋狂,做法也特別瘋狂。”
一時,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眾說紛紜。
就連三大蕃族主事之人,同樣滿臉震驚,不可置信。
尤其是仙鶴寨秦允,此刻非常被動,這可能是東萊史上,從未有過之大事。更是他當家以來,需要處理的第一件棘手事情。
“好,很好!有天鮭聖手這句話,我漁陽赤山,何愁家國不興,民族不旺,百姓不富?!”漁陽燾越說越激動,他深知,整個赤山確實到了不得不作出改變的時候了。
放眼整個天下,恐怕隻有天鮭商盟能夠做到。
故而,拉攏關係,則是漁陽燾此行的第一要務。
之前的種種表現,無非是怕張禮的出現,遭到平和王室的記恨罷了。
“好一出欲擒故縱,看來這赤山皇叔,果真如傳說中的那般,心細如發才如鬥。”海寶兒不由感歎。
怪不得天下間,有人曾寫詩,讚曰:
做人當如漁陽燾,騂弓在臂劍橫腰;
敢想敢做善作為,鴻鵠之誌立雲霄。
爭迢亭外,渠汜衝著台上的渠銘點頭示意。兄弟二人,在未吐一字的情況下,對眼交流,達成共識。
隨後,渠銘心領神會,下意識地提了提嗓門,高聲呼道:“作為天鮭商盟新晉盟員,我蕃在此承諾,願跟隨盟首,為赤山行國百姓,送去物美價廉的物資和我們的一片真心!”
此話一出,又有兩道聲音相繼響起:
“我信天堡願隨!”
“我仙鶴寨也願跟隨!”
這兩道聲音,分別出自順義和秦允。
如此一來,整個東萊島都願意緊跟天鮭商盟的步伐,入駐赤山。
“如此,甚好!”漁陽燾滿臉歡喜,這個消息,足令國人沸騰,東萊之行總算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事已至此,平江遠早被氣得臉色鐵青,陰森的目光下,是咬牙切齒,吱吱作響:“可惡,這樣一來,東萊島與赤山行國的利益,就徹底捆綁到了一起……”
想到此處,平江遠情不自已,無法自控,居然忘了自己還在亭議現場,用力地拍響了麵前的桌案上。
“嘭~啪~”
一時半霎,水果滾落一地,到處茶水橫流。
“怎麽,小侄似乎對此頗為不滿?”漁陽燾自然關注平和王子許久,此刻抓住把柄,根本不給他辯解的機會,厲聲說道:“如果有人膽敢斷了我們的糧路,我赤山八十萬鐵騎,可隨時踏平山海,犁其庭,掃其閭,永世奴役之。”
這聽上去有點專斷蠻橫,任意妄為,蠻不講理的話語裏,卻透露出幾代赤山人,難以忘懷的痛苦和無法釋懷的無奈。
本來,赤山行國與平和島國相距甚遠,矛盾相同,需求一致,都對他國物華品類之盛極而仰望追慕。彼此之間,又山川阻隔,海陸分離,相距十萬裏之遙。
從理論上來講,他們是最不可能發生衝突的兩個國家。
可如今,因為天鮭商盟的存在,使得事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平江遠自知失態,垂下頭來,不再吭聲。
雖說平和絲毫不懼那所向披靡的八十萬鐵騎旱兵,更不擔心海上對戰。但,誰又敢保證,幾十年以後,當天下風雲變幻,鐵騎有朝一日被訓練成舟師,那時的平和,又當如何處之?!
場麵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
迂久,直到天鮭聖手歸位,張禮離開,無人再敢質疑,這場亭議才算正式開始。
六百年前,紛爭四起,王侯混戰,天下大亂;
先輩之人,尋跡樂土,遠渡重洋,四疊陽關;
關山阻隔,哀歌千遍,百萬之數,僅存十萬;
悲歡合散,死別生離,人道山長,山長又斷;
我輩兒郎,撫今悼昔,愴然悲鳴,心有所感;
故而,今日之議,為不讓覆車繼軌,為避免曆史重演,為止亂停戰,為安寧生活,更為子孫萬代。
短短幾句話,細數百來字,卻言盡血淚曆程,道盡曆史滄桑,更為重要的是,此番論調,終於引出了亭議的主題和目的。
刹那間,銅鑼鏘鏘,鼓聲噒噒,熱鬧非凡。
緊接著,渠銘宣布,“亭議第一項,民意征詢,由三千小族代表,擇一心儀主蕃而投。”
讓小宗族主動選擇主蕃,從而獲得庇護及發展支持,已是百年前的事情。時過境遷,現在物人非物是,有些東西,恐怕早已背離初衷,不複當年。
現在提出重選,相當於給了島民自己做主的權利,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爭迢亭的東、南、西三個方位的美人靠上,分別放置了一口蟠螭紋獸耳銅鑒。
鑒之精美,讓人歎為觀止。
尤其是沿口處的,那兩對形態各異的龍耳,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一對龍首銜環,氣勢奪人,妙趣橫生;一對爬龍伏耳,似在照容,生動活潑。
在每口銅鑒的外壁部位,還用紅紙金字標貼著三大蕃族的名字,以此來相互區別。但與以往的叫法不同,這三張紙上撰寫得分別是“信天堡”“烏燕塢”及“仙鶴寨”。
三千小族,並非所有人全部到場,而是每十族為一組,僅挑選取了三百代表,代為選擇!
作為亭議的見證人,天鮭聖手第五知本居北而立,他的作用,便是確保擇蕃的公正性,“請各位為自己族人負責,慎用手中竹簽,擲前可更換,入鑒則無悔!”
擇蕃正式開始。
三百餘人依次入場,每個人手中各拿十支記有編號的竹簽,來到亭邊投擲簽入鑒。
半個時辰後,當鑼鼓再次敲響,意味著擇蕃一事到底結束。
三個銅鑒中,各有不同數量的竹簽。
最後,仍然約一百人不願作出選擇,站在原地,矗立不動。
“時間已到,第一環節,無違規行為,擇蕃有效。”天鮭聖手見剩餘百人不為所動,以為可以進入亭議第二個環節,接著道:“諸位,你們既然保持中立,那麽有請渠銘司主繼續主持!”
說完,第五知本正欲下台,準備讓位於渠銘,不成想,卻被一道急促的叫聲阻止。
“請等等,天鮭聖手,我等有話要說!”
說話得,是人群中,一位身材中等,皮膚黝黑,看上去精明幹練的男人。
“嗯?”天鮭聖手始料未及,停止腳步,滿是狐疑:“這位兄台,你有話但說無妨!”
那人走出人群,站至亭邊,隨後抱拳躬身,對著前後左右和天鮭聖手五行其禮,“各位蕃司大人,我原是仙鶴寨附屬家族海船總管,現代表剩餘族群,退出擇蕃,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生活。”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人群騷動。
“什麽,他們想脫離三大蕃族?”
“這想法太瘋狂了。”
“不僅是想法瘋狂,做法也特別瘋狂。”
一時,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眾說紛紜。
就連三大蕃族主事之人,同樣滿臉震驚,不可置信。
尤其是仙鶴寨秦允,此刻非常被動,這可能是東萊史上,從未有過之大事。更是他當家以來,需要處理的第一件棘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