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說了多少遍要為群眾的利益著想
重生07:從小學生開始加點 作者:漫言紅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慶華樓,可能不算新北最好的酒樓,但一定是地位最高的之一。
新北算是美食之都,所以不缺物美價廉的性價比好館子,也不缺頂級大酒樓。
慶華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到現在的,說是老牌子也算不上,裝修尚可但年代擺在那,比不了新區開的各種高端貴館子。
但他有一位臨江菜非遺傳承大師,孫茂生,今年六十來歲,在臨江廚師屆算得上泰鬥級的人物。
一方麵他拿過國家級金獎,有硬榮譽;一方麵年紀輕輕作為慶華樓總廚的時候,確實讓這酒樓當過七八年的臨江第一,有光榮曆史;最厲害的,自然是他“文武兼備”,梳理了臨江菜係的各色老菜譜,又四處求學問道,整出了一套完備的臨江菜係理論,大大提高了臨江菜的影響力。
這酒樓沒能保持住地位,主要是老爺子帶的徒弟不太行,後邊又開了分店,孫茂生為了分店生意就跑去坐鎮了。
結果分店沒搞起來,老店的口碑也敗光了。
不過孫老爺子自己心態好,如果慶華樓有什麽貴賓或者老朋友來,他就會親自上陣,其他時候也就放任自流了。
直到近兩年開始降價走性價比,客流量才重新高起來。
這位孫茂生,就是李顏找的幾個廚師師父之一。
當然這事兒未來科技的員工肯定不知道。
商務部有個私人小團隊,都是三十幾歲的人,對慶華樓似乎有莫名的好感,時不時會晚上下了班跑去點上幾道經典老菜,就指望哪天能湊巧遇到孫老爺子回來。
“老爺子做的炒蝦球一絕,而且這家店以前的白切雞真的天下第一。可惜那也是小時候吃的了,後來再也沒吃過這麽好吃的白切雞。”四人組中最年長的眼鏡男說道。
“你說炒蝦球我還能理解,這白切雞還有什麽玄乎說法?不就是看品質看火候看蘸料嗎?”另一個年輕點的笑道。
“一看你就沒吃過好的,這裏邊門道可太多了,跟你說不明白,還是得吃上那麽一口,你就什麽都明白了。”
“哈哈哈哈老陳,說得好像今天就是孫師傅上陣一樣呢?”
“那得叫孫大廚,人家地位很高的。”
“就是老孫帶徒弟帶得不好,不然白切雞這東西,怎麽會搞得跟失傳一樣。我對那個炒蝦球倒是很感興趣。”
“嗐,我還是那句話,不吃跟你說不明白,我要是能把裏邊門道講出個1234,那我就是孫老的親傳大弟子。”
“所以老陳,說到這份上,今天不點例白切雞?”
“都點了都點了,雖然不是孫老下廚,但這家店的招牌還是不賴的。”
幾個人七嘴八舌聊著話,老陳突然皺起眉,然後示意大家小聲點,過了會兒才小聲說:
“聽隔壁桌意思,今天的白切雞特別正啊。”
才剛說完,一盤水潤油亮的白切雞就被端了上來,品相直接讓老陳瞪大了眼。
“看著是那麽個意思啊。”
還沒來得及動筷,另一份透亮的炒蝦球也端了上來,薄芡非常均勻地掛在爆滿的蝦球上,色澤鮮亮,隻一眼就讓人食指大動。
老陳眼睛都快突出來了,也不顧餐桌禮儀,上來就夾了一塊白切雞,沾點蔥薑就往嘴裏送。
然後一臉不信邪地又加了塊蝦球,細細觀賞一番就放進嘴中。
看起來很是陶醉。
“今天有口福了,我敢斷定是孫茂生老爺子在場。不是他做的,那也是親自把關的。”
隔壁桌一個中年男人猶豫著轉過身,然後給老陳比了個讚的手勢:“哥們看來是個老饕,我也這麽覺得,不過我這邊白切雞很好,清炒蝦球就一般。”
其他人見狀紛紛下筷品嚐,有的一下子表情就舒展的,有的則是皺眉細品,還有的吃太快沒嚐出味道。
反正幾筷子下來,大家都覺得好吃,最低評價也是“確實跟外邊吃到的不一樣”。
一頓飯下來,老陳跟隔壁中年男相聊甚歡,兩個人反複強調以前吃過孫大廚親手做的菜,說著說著突然就起了性質,要去後廚探望探望孫大廚。
“如此篤定?”有人疑惑。
“就是如此篤定,否則就是孫老爺子終於帶出了一個好徒弟。”
不過後廚不是顧客有勇氣就能進的,他倆找服務員提了要求,服務員也很是為難,招來了經理,經理聽他倆也是老顧客,隻能說去問問。
然後他們就看到一個高大帥氣的年輕人從裏邊出來。
“李總?!”老陳直接失聲。
李顏舉起手指“噓”把他們都拉進了一個小包廂。
老陳跟另外三個未來科技的員工都懵逼了,這是什麽愚人節玩笑嗎?
愚人節明明是明天啊?
於是另外那個中年男了解到李顏就是當前炙手可熱的未來科技老總,急得全身四處找名片,終於掏出來一張工作證。
原來是榮西區文化局的一位科長。
李顏實在是很難去記住,他才剛跟高官開過會,區一級能跟他交換資源的,至少也得是區領導級別了。
可能就是機會來得太突然,這哥們大腦呈現宕機狀態,愣是全程插不上嘴,就擱那聽故事。
李顏大概說了一下自己對做飯很有興趣,所以找了幾個厲害的大廚當老師,孫茂生對他很是滿意,偶爾會提出讓他在慶華樓出菜,看看大家評價如何。
今天有幾隻白切雞是李顏做的,看到商務部這幾個人在,就順手給他們炒了蝦球。
“我記得老陳可愛這道菜了。”
老陳非常震驚,一下子信息過載。
其他人樂嗬嗬笑了一下然後突然反應過來,李顏怎麽會知道老陳喜歡吃什麽?
全又都拘謹了。
不過李顏對他們的超高評價很感興趣,於是深入地跟兩位“老饕”溝通了一番,隨後表示“我還差得遠,隻是按師父說的精準控製火候跟各種用料比例”。
這叫“隻是”?
“暫且還做不到隨心出手,所以如果你在我這吃同一道菜,兩次就膩了,師父炒的,就能一直吃下去。”
……大家也不知道該說什麽,似乎怎麽誇也都不太對。
說到底蛟龍手機項目推進到如此關鍵的時期,老板怎麽有時間學做菜又怎麽能出現在慶華樓炒菜啊?
這是一切離譜的根源。
第二天就是4月1日,周五,例會的日子。
也是“餓了吧”團隊匯報工作的日子。
會前孫淼還在跟李顏開玩笑,看上去很輕鬆的模樣。
“李總,我聽公司裏在說,商務部幾個人昨天吃到了您親自做的飯?現在這些人搞愚人節玩笑也太花了,沒大沒小的。”
“是真的。”
“啊?”孫淼自己尬住了,笑著撓撓頭,“那您可真厲害,他們嘴巴很挑的,一直在誇。”
“還行。”李顏笑了笑,顯然心思不在這上邊。
“不過李總,您在這時候還能去做菜,看來挺有信心?”
“當然有,百分百的信心。蛟龍手機做出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我放鬆得很。”李顏笑道,“但對你們要求倒是要更高了,第一炮,必須夠響。”
“那是自然,我們也準備得很充分。”孫淼連連點頭。
“而且你以為我真隻是去做菜?”李顏同時看了列席的劉立偉跟曹海斌一眼,“慶華樓已經答應加入餓了吧,其他幾個大餐飲基本也打通了,其中不乏一開始拿不下來的。”
劉立偉直接起立鞠躬。
“我也算打入餐飲業內部了。”李顏說完大家哈哈大笑,會前氛圍非常好。
笑容甚至感染了在準備匯報的黎凱,他變得更加充滿信心了。
餓了吧的網頁端已經非常完備,除了定位功能“等待手機客戶端開放”以外,其他功能與手機無異。
但結合自組配送員隊伍的試點隻在榮西區開放——現在沒有足夠強大方便的導航,還是隻能按網格化的方式劃分負責片區。
配送員隊伍也是先找的快遞員兼職,畢竟送餐隻是個別時段,餓了吧開出的條件還算豐厚,不愁沒人。
整體運營效果是不錯的,有巴州小菜館的加入,至少招來的配送員在飯店還是相當忙碌。
網上支付倒是不太容易借此推廣,雖然已經結合銀行開始做網頁版支付平台的初步宣傳,但缺少手機支撐,大家沒有什麽買賬的理由。
所以很多情況下,還是得走配送員先支付給商家,再跟客戶收錢的路子。
然而,自信滿滿的黎凱講了十分鍾,就開始磕巴了。
因為明明一開始還帶著微笑的李顏現在臉色很沉。
等他講到二十分鍾的時候,李顏臉色已經完全是得用難看形容了。
孫淼看的坐立難安,給黎凱示意先別說。
但是李顏抬手揮了揮,“繼續吧,先說完。”
這幾個字透露出來的情緒,都是大寫的“不滿”。
整個會場非常低氣壓,搞得連列席的兩位商務部部長都如坐針氈。
“李顏不滿意”雖然是工作推進會的常態,但是如此不滿意倒是罕見。
“以上便是……本次,餓了吧外賣業務推進情況的,匯報。完畢,請,請指正。”
四月了,天氣的溫度濕度都上來了些,黎凱說得滿頭大汗,站在那有點不知所措。
“黎凱,我問你幾個問題。”李顏盯著他看。
這句話一出來,孫淼都感到壓力。
黎凱看一眼孫淼又看一眼劉立偉,眼裏全是求救的信號。
“遇到問題沒有?”李顏問道。
“什……什麽問題?”
“有還是沒有?”
“有,有一些管理上的問題,我們都依據問題進行了製度優化……”
“有問題就要提出來。”
“好的。”黎凱頓了頓,“最近遇到最大的問題,還是售後問題。例如配送員送餐太晚、拿錯餐品;例如商家出餐錯了,臨時漲價;例如客戶臨時變卦不給錢,或者拿到餐品不滿意,或者吃完在平台評論某商店太差等等。”
“繼續。”
“這裏邊情況還比較複雜,有一些可能是生意上的競爭對手,竟然會給對方刷差評;有些是客戶想吃霸王餐,欺負配送員;還有配送員拿著餐品退還商家,其實自己或者客戶已經吃掉一半了,亂七八糟的啥都有。”
“怎麽應對。”李顏淡淡說道。
“靠製度優化。如果客戶不給錢,則外賣不給客戶,拿回來給商家,商家退款給配送員;商家自己出餐的時候拍照留底,配送員拿餐也拍照留底,如果餐品有變化,則商家可以不給退款。客戶隻要拿到商品,一概不退不換,如果真的是吃出問題來,出示證據可以讓商家按法律法規賠付……”
“還有嗎?”李顏抬頭看了黎凱一眼。
“呃……還有就是經營收入的問題了。”黎凱撓撓頭,“之前餓了吧主要是收一點平台管理運營的手續費,加入係統的商家持續支付使用費用。現在因為要給配送員工資,多了一筆支出,錢賺的就少很多了。”
“說完了?”
“說……說完了。”
李顏便歎口氣問道,“如果客戶花了錢,點了飯,一看感覺不滿意或者後悔了,配送員白跑一趟,商家浪費一餐,然後呢?一天通過外賣賣出去多少份,退回來多少份?飯餐被退回,對於現場吃飯的顧客來說是什麽觀感?”
“但是……要保障顧客的權益吧?顧客才是基本盤。”黎凱說道。
“那商家跟配送員就不是人?他們的權益就不用保障了?”
黎凱本來還想說什麽“找平衡”,被孫淼一眼瞪了回去。
“而且你說保障顧客權益,我問你,吃出問題出示證據,這個證據是什麽?”
“去醫院確診食物中毒之類的。”黎凱回答。
“你一天吃幾頓飯,人家商家為什麽要認?”李顏搖頭,“我讓你們準備的檢驗站,到現在就引進了一家,怎麽構建我說的食物安全檢驗體係?怎麽讓商家心服口服,讓消費者放心?”
黎凱還是欲言又止。
“這種售後問題會非常多,非常複雜。光是‘準時送達’這件事,就能變出千百種問題來。現在具體討論如何解決是沒意義的。”李顏說道,“關鍵在於思路,你用一句話總結,告訴我你的思路。”
“分清責任,商家、配送員、顧客三方,誰的問題就誰承擔責任。”
“平台呢?”李顏追問,“餓了吧就置身事外了?”
黎凱半天說不出話,琢磨著李總應該是餓了吧真正的老大啊,立場一下子有那麽一點飄搖啊。
“思路錯了,我們剛起步,平台必須要做到為群眾的利益著想,群眾不隻有消費者,商家跟配送員都是。”李顏表情嚴肅,“平台要兜底,有保障別人才樂意加入。”
“但是這樣的話,公司收入就……”
“我讓你考慮公司收入了嗎?”
全場愕然。
“賺錢都是後邊的事情,你不把市場做好做細給吃開,上來就琢磨賺錢?”李顏說得皺了眉,“還在那考慮現在的經營收入……賺錢都是長線,靠手機,靠業務鋪開之後走量。”
突然,李顏長長歎了一聲。
“我根本沒有給你要求什麽營收目標,‘賺錢’根本就不在你現在的目標清單上。我隻是要你做好這件事,從一開始我就準備靠買手機的錢來養這些前期項目。你倒好,想得夠深入,給我算起賬來了。”
孫淼笑了笑想緩和氣氛,卻聽李顏說道:
“我自己都沒想做資本家,你倒是先我一步了?”
新北算是美食之都,所以不缺物美價廉的性價比好館子,也不缺頂級大酒樓。
慶華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到現在的,說是老牌子也算不上,裝修尚可但年代擺在那,比不了新區開的各種高端貴館子。
但他有一位臨江菜非遺傳承大師,孫茂生,今年六十來歲,在臨江廚師屆算得上泰鬥級的人物。
一方麵他拿過國家級金獎,有硬榮譽;一方麵年紀輕輕作為慶華樓總廚的時候,確實讓這酒樓當過七八年的臨江第一,有光榮曆史;最厲害的,自然是他“文武兼備”,梳理了臨江菜係的各色老菜譜,又四處求學問道,整出了一套完備的臨江菜係理論,大大提高了臨江菜的影響力。
這酒樓沒能保持住地位,主要是老爺子帶的徒弟不太行,後邊又開了分店,孫茂生為了分店生意就跑去坐鎮了。
結果分店沒搞起來,老店的口碑也敗光了。
不過孫老爺子自己心態好,如果慶華樓有什麽貴賓或者老朋友來,他就會親自上陣,其他時候也就放任自流了。
直到近兩年開始降價走性價比,客流量才重新高起來。
這位孫茂生,就是李顏找的幾個廚師師父之一。
當然這事兒未來科技的員工肯定不知道。
商務部有個私人小團隊,都是三十幾歲的人,對慶華樓似乎有莫名的好感,時不時會晚上下了班跑去點上幾道經典老菜,就指望哪天能湊巧遇到孫老爺子回來。
“老爺子做的炒蝦球一絕,而且這家店以前的白切雞真的天下第一。可惜那也是小時候吃的了,後來再也沒吃過這麽好吃的白切雞。”四人組中最年長的眼鏡男說道。
“你說炒蝦球我還能理解,這白切雞還有什麽玄乎說法?不就是看品質看火候看蘸料嗎?”另一個年輕點的笑道。
“一看你就沒吃過好的,這裏邊門道可太多了,跟你說不明白,還是得吃上那麽一口,你就什麽都明白了。”
“哈哈哈哈老陳,說得好像今天就是孫師傅上陣一樣呢?”
“那得叫孫大廚,人家地位很高的。”
“就是老孫帶徒弟帶得不好,不然白切雞這東西,怎麽會搞得跟失傳一樣。我對那個炒蝦球倒是很感興趣。”
“嗐,我還是那句話,不吃跟你說不明白,我要是能把裏邊門道講出個1234,那我就是孫老的親傳大弟子。”
“所以老陳,說到這份上,今天不點例白切雞?”
“都點了都點了,雖然不是孫老下廚,但這家店的招牌還是不賴的。”
幾個人七嘴八舌聊著話,老陳突然皺起眉,然後示意大家小聲點,過了會兒才小聲說:
“聽隔壁桌意思,今天的白切雞特別正啊。”
才剛說完,一盤水潤油亮的白切雞就被端了上來,品相直接讓老陳瞪大了眼。
“看著是那麽個意思啊。”
還沒來得及動筷,另一份透亮的炒蝦球也端了上來,薄芡非常均勻地掛在爆滿的蝦球上,色澤鮮亮,隻一眼就讓人食指大動。
老陳眼睛都快突出來了,也不顧餐桌禮儀,上來就夾了一塊白切雞,沾點蔥薑就往嘴裏送。
然後一臉不信邪地又加了塊蝦球,細細觀賞一番就放進嘴中。
看起來很是陶醉。
“今天有口福了,我敢斷定是孫茂生老爺子在場。不是他做的,那也是親自把關的。”
隔壁桌一個中年男人猶豫著轉過身,然後給老陳比了個讚的手勢:“哥們看來是個老饕,我也這麽覺得,不過我這邊白切雞很好,清炒蝦球就一般。”
其他人見狀紛紛下筷品嚐,有的一下子表情就舒展的,有的則是皺眉細品,還有的吃太快沒嚐出味道。
反正幾筷子下來,大家都覺得好吃,最低評價也是“確實跟外邊吃到的不一樣”。
一頓飯下來,老陳跟隔壁中年男相聊甚歡,兩個人反複強調以前吃過孫大廚親手做的菜,說著說著突然就起了性質,要去後廚探望探望孫大廚。
“如此篤定?”有人疑惑。
“就是如此篤定,否則就是孫老爺子終於帶出了一個好徒弟。”
不過後廚不是顧客有勇氣就能進的,他倆找服務員提了要求,服務員也很是為難,招來了經理,經理聽他倆也是老顧客,隻能說去問問。
然後他們就看到一個高大帥氣的年輕人從裏邊出來。
“李總?!”老陳直接失聲。
李顏舉起手指“噓”把他們都拉進了一個小包廂。
老陳跟另外三個未來科技的員工都懵逼了,這是什麽愚人節玩笑嗎?
愚人節明明是明天啊?
於是另外那個中年男了解到李顏就是當前炙手可熱的未來科技老總,急得全身四處找名片,終於掏出來一張工作證。
原來是榮西區文化局的一位科長。
李顏實在是很難去記住,他才剛跟高官開過會,區一級能跟他交換資源的,至少也得是區領導級別了。
可能就是機會來得太突然,這哥們大腦呈現宕機狀態,愣是全程插不上嘴,就擱那聽故事。
李顏大概說了一下自己對做飯很有興趣,所以找了幾個厲害的大廚當老師,孫茂生對他很是滿意,偶爾會提出讓他在慶華樓出菜,看看大家評價如何。
今天有幾隻白切雞是李顏做的,看到商務部這幾個人在,就順手給他們炒了蝦球。
“我記得老陳可愛這道菜了。”
老陳非常震驚,一下子信息過載。
其他人樂嗬嗬笑了一下然後突然反應過來,李顏怎麽會知道老陳喜歡吃什麽?
全又都拘謹了。
不過李顏對他們的超高評價很感興趣,於是深入地跟兩位“老饕”溝通了一番,隨後表示“我還差得遠,隻是按師父說的精準控製火候跟各種用料比例”。
這叫“隻是”?
“暫且還做不到隨心出手,所以如果你在我這吃同一道菜,兩次就膩了,師父炒的,就能一直吃下去。”
……大家也不知道該說什麽,似乎怎麽誇也都不太對。
說到底蛟龍手機項目推進到如此關鍵的時期,老板怎麽有時間學做菜又怎麽能出現在慶華樓炒菜啊?
這是一切離譜的根源。
第二天就是4月1日,周五,例會的日子。
也是“餓了吧”團隊匯報工作的日子。
會前孫淼還在跟李顏開玩笑,看上去很輕鬆的模樣。
“李總,我聽公司裏在說,商務部幾個人昨天吃到了您親自做的飯?現在這些人搞愚人節玩笑也太花了,沒大沒小的。”
“是真的。”
“啊?”孫淼自己尬住了,笑著撓撓頭,“那您可真厲害,他們嘴巴很挑的,一直在誇。”
“還行。”李顏笑了笑,顯然心思不在這上邊。
“不過李總,您在這時候還能去做菜,看來挺有信心?”
“當然有,百分百的信心。蛟龍手機做出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我放鬆得很。”李顏笑道,“但對你們要求倒是要更高了,第一炮,必須夠響。”
“那是自然,我們也準備得很充分。”孫淼連連點頭。
“而且你以為我真隻是去做菜?”李顏同時看了列席的劉立偉跟曹海斌一眼,“慶華樓已經答應加入餓了吧,其他幾個大餐飲基本也打通了,其中不乏一開始拿不下來的。”
劉立偉直接起立鞠躬。
“我也算打入餐飲業內部了。”李顏說完大家哈哈大笑,會前氛圍非常好。
笑容甚至感染了在準備匯報的黎凱,他變得更加充滿信心了。
餓了吧的網頁端已經非常完備,除了定位功能“等待手機客戶端開放”以外,其他功能與手機無異。
但結合自組配送員隊伍的試點隻在榮西區開放——現在沒有足夠強大方便的導航,還是隻能按網格化的方式劃分負責片區。
配送員隊伍也是先找的快遞員兼職,畢竟送餐隻是個別時段,餓了吧開出的條件還算豐厚,不愁沒人。
整體運營效果是不錯的,有巴州小菜館的加入,至少招來的配送員在飯店還是相當忙碌。
網上支付倒是不太容易借此推廣,雖然已經結合銀行開始做網頁版支付平台的初步宣傳,但缺少手機支撐,大家沒有什麽買賬的理由。
所以很多情況下,還是得走配送員先支付給商家,再跟客戶收錢的路子。
然而,自信滿滿的黎凱講了十分鍾,就開始磕巴了。
因為明明一開始還帶著微笑的李顏現在臉色很沉。
等他講到二十分鍾的時候,李顏臉色已經完全是得用難看形容了。
孫淼看的坐立難安,給黎凱示意先別說。
但是李顏抬手揮了揮,“繼續吧,先說完。”
這幾個字透露出來的情緒,都是大寫的“不滿”。
整個會場非常低氣壓,搞得連列席的兩位商務部部長都如坐針氈。
“李顏不滿意”雖然是工作推進會的常態,但是如此不滿意倒是罕見。
“以上便是……本次,餓了吧外賣業務推進情況的,匯報。完畢,請,請指正。”
四月了,天氣的溫度濕度都上來了些,黎凱說得滿頭大汗,站在那有點不知所措。
“黎凱,我問你幾個問題。”李顏盯著他看。
這句話一出來,孫淼都感到壓力。
黎凱看一眼孫淼又看一眼劉立偉,眼裏全是求救的信號。
“遇到問題沒有?”李顏問道。
“什……什麽問題?”
“有還是沒有?”
“有,有一些管理上的問題,我們都依據問題進行了製度優化……”
“有問題就要提出來。”
“好的。”黎凱頓了頓,“最近遇到最大的問題,還是售後問題。例如配送員送餐太晚、拿錯餐品;例如商家出餐錯了,臨時漲價;例如客戶臨時變卦不給錢,或者拿到餐品不滿意,或者吃完在平台評論某商店太差等等。”
“繼續。”
“這裏邊情況還比較複雜,有一些可能是生意上的競爭對手,竟然會給對方刷差評;有些是客戶想吃霸王餐,欺負配送員;還有配送員拿著餐品退還商家,其實自己或者客戶已經吃掉一半了,亂七八糟的啥都有。”
“怎麽應對。”李顏淡淡說道。
“靠製度優化。如果客戶不給錢,則外賣不給客戶,拿回來給商家,商家退款給配送員;商家自己出餐的時候拍照留底,配送員拿餐也拍照留底,如果餐品有變化,則商家可以不給退款。客戶隻要拿到商品,一概不退不換,如果真的是吃出問題來,出示證據可以讓商家按法律法規賠付……”
“還有嗎?”李顏抬頭看了黎凱一眼。
“呃……還有就是經營收入的問題了。”黎凱撓撓頭,“之前餓了吧主要是收一點平台管理運營的手續費,加入係統的商家持續支付使用費用。現在因為要給配送員工資,多了一筆支出,錢賺的就少很多了。”
“說完了?”
“說……說完了。”
李顏便歎口氣問道,“如果客戶花了錢,點了飯,一看感覺不滿意或者後悔了,配送員白跑一趟,商家浪費一餐,然後呢?一天通過外賣賣出去多少份,退回來多少份?飯餐被退回,對於現場吃飯的顧客來說是什麽觀感?”
“但是……要保障顧客的權益吧?顧客才是基本盤。”黎凱說道。
“那商家跟配送員就不是人?他們的權益就不用保障了?”
黎凱本來還想說什麽“找平衡”,被孫淼一眼瞪了回去。
“而且你說保障顧客權益,我問你,吃出問題出示證據,這個證據是什麽?”
“去醫院確診食物中毒之類的。”黎凱回答。
“你一天吃幾頓飯,人家商家為什麽要認?”李顏搖頭,“我讓你們準備的檢驗站,到現在就引進了一家,怎麽構建我說的食物安全檢驗體係?怎麽讓商家心服口服,讓消費者放心?”
黎凱還是欲言又止。
“這種售後問題會非常多,非常複雜。光是‘準時送達’這件事,就能變出千百種問題來。現在具體討論如何解決是沒意義的。”李顏說道,“關鍵在於思路,你用一句話總結,告訴我你的思路。”
“分清責任,商家、配送員、顧客三方,誰的問題就誰承擔責任。”
“平台呢?”李顏追問,“餓了吧就置身事外了?”
黎凱半天說不出話,琢磨著李總應該是餓了吧真正的老大啊,立場一下子有那麽一點飄搖啊。
“思路錯了,我們剛起步,平台必須要做到為群眾的利益著想,群眾不隻有消費者,商家跟配送員都是。”李顏表情嚴肅,“平台要兜底,有保障別人才樂意加入。”
“但是這樣的話,公司收入就……”
“我讓你考慮公司收入了嗎?”
全場愕然。
“賺錢都是後邊的事情,你不把市場做好做細給吃開,上來就琢磨賺錢?”李顏說得皺了眉,“還在那考慮現在的經營收入……賺錢都是長線,靠手機,靠業務鋪開之後走量。”
突然,李顏長長歎了一聲。
“我根本沒有給你要求什麽營收目標,‘賺錢’根本就不在你現在的目標清單上。我隻是要你做好這件事,從一開始我就準備靠買手機的錢來養這些前期項目。你倒好,想得夠深入,給我算起賬來了。”
孫淼笑了笑想緩和氣氛,卻聽李顏說道:
“我自己都沒想做資本家,你倒是先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