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櫃的推開門,笑道:“餘大姑娘,請進。”
餘清夢走進去,在謝無倦對麵坐下。
謝無倦笑道:“嚐嚐,今年的新茶。”
餘清夢端起來喝了一口,淡道:“太子殿下的好茶給我喝算是浪費了。”
謝無倦低笑一聲:“能不能品出來好壞不要緊,主要是一起喝茶的情誼。”
餘清夢端著茶的手微頓,沒接他的話,而是將隨身帶著的信件放到桌上:“我的人在禮部侍郎莊子內的密室中找到的。”
“他與他的恩師,站隊了五皇子,看來我們都小瞧了他。”
謝無倦打開信件,快速瀏覽一遍,之後略有些詫異的挑了下眉頭:“可老五的言行,不像是這麽有心計的。”
“我更傾向於他是跟唐宏景有關係。”
謝無倦想到之前監察禦史那件事,再想到她之前在禮部侍郎的莊子上認出雲二,其實他現在已經有八成的把握,監察禦史那件事中摻和其中的最後一股勢力就是餘清夢。
從他跟老五接觸的感覺來看,老五沒什麽心眼,且對謝鴻逸天生懼怕,倒是他身後的惠妃和吏部侍郎唐宏景是有手段的。
餘清夢點頭,認同他的猜測:“禮部侍郎祝文賢,出於對青梅竹馬的感情,一直跟他被流放的老師有聯係。”
“兩個人商議站隊問題,放棄了明麵上看勢大的三皇子,選擇了一直不聲不響的五皇子。”
“後來他跟唐宏景一直有聯係,這次科舉,唐宏景或許也猜到了陛下為了繞過他們,會選擇打破慣例,而前朝舊例則是最好的借口,這屬於瞌睡來了就送枕頭。”
謝無倦點頭,淡聲接道:“祝文賢接道謝鴻逸的旨意後,跟唐宏景還有他的老師商量,絕對拿這次科舉做手腳。”
“畢竟現在舉薦製已經名存實亡,就是你們餘家也不能隨意往官場中安插自己人,科舉製度中,能選出來的人才才是以後朝中的中堅力量,多少人都盯著。”
“如果我們沒注意到此次春闈,那今年朝中會多多少老五的人,還真的有點說不準。”
餘清夢扯唇笑了一聲,語氣有點複雜:“原來按照原定軌跡,今年科舉的最大受益人是五皇子。”
謝無倦眼神幽深的看她,卻沒說什麽。
餘清夢隻是想到原書中的內容,怪不得原書中那一年沈序亭沒有任何消息,連進士都不是,怪不得原書中沒提過科舉狀元是太子的人,原來那時候科舉考子中就沒有太子的人,或許有,但都是跟沈序亭一樣的結果,不然不可能原書中提都沒提過。
這應該也算是原書中沒提到的隱藏劇情,科舉製度中,沒有為老皇帝選到信任的人,反而是讓五皇子受了益,可惜五皇子的人也沒來得及為他做什麽,因為第二年老皇帝就作死聯合敵國誣陷了護國公。
護國公死後,邊疆失守,朝中的官員包括老皇帝,都被敵國所殺。
她還記得原書中後麵提過,因為敵國殺了太多官員,導致後麵太子登基時,很多官職空缺,最開始幾年特開恩科,每一年都在選拔可用之才。
“現在已經知道他們的計劃,餘大姑娘準備怎麽做?我聽說謝鴻逸已經同意護國公多在京城留兩月,餘大姑娘想必也不是非要讓護國公做這個監察使了吧?”
餘清夢將茶杯放下,看向謝無倦:“怎麽?太子殿下是想賴賬?”
謝無倦笑了笑:“那倒不是,我隻是覺得,到此時,與其讓護國公當監察使,不如換個人當知貢舉。”
餘清夢看向他:“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等禮部侍郎出事,讓朝臣舉薦你大哥做知貢舉。”謝無倦淡道。
餘清夢垂眸思考可行性。
謝無倦也不打擾,自顧自的喝茶。
良久,餘清夢開口:“讓我大哥做知貢舉,比讓我祖父做監察使還難吧,我大哥本就在學子中頗具聲望,最年輕的狀元,陛下不會想讓我大哥的聲望更甚。”
謝無倦又給她倒了杯茶,聲音緩緩:“我倒是跟餘大姑娘有相反的觀點,正因為你大哥是最年輕的狀元,在科舉學子中的頗具聲望,這事兒才更容易成。”
餘清夢頓了一下,猛地反應過來:“太子殿下的意思是,爆出科舉舞弊,禮部侍郎這個知貢舉參與其中,科舉學子們會對朝廷失去信心。”
謝無倦笑著接道:“再讓那些學子去鬧一鬧,鬧得全京城都知道,謝鴻逸一定會焦頭爛額,到時候他肯定要考慮一個能壓的住悠悠眾口的。”
“當年你哥哥的文章可是被很多學子奉為經典的,餘硯珩這個人多有才華,虞朝的讀書人都知道,最年輕的狀元實至名歸。”
“還有什麽比餘硯珩這個參加過科舉,中了狀元,風采斐然,且出身護國公府的人,更有說服力嗎?”
“餘大姑娘可能不知道護國公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那可是類似於守護神一樣的存在。”謝無倦笑笑,語調帶了絲嘲諷:“不然謝鴻逸也不會這麽想要滅掉你們護國公府。”甚至不惜和敵國合作。
餘清夢沉默良久,最終端起茶盞,朝謝無倦露出個笑:“太子殿下,今日我以茶代酒,預祝我們成功。”
謝無倦盯著她看了一瞬,笑了一聲,端起他的茶盞示意,隨即第一次像她一樣,一口飲進杯中茶。
餘清夢眼睛裏染上笑意,將茶盞中的茶喝幹淨。
此時正在朝中爭論不休的人,還沒有意識到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而端坐在龍椅之上,俯瞰眾臣,自覺高高在上,心情愉悅的謝鴻逸,也不知道他的美好願望將離他遠去。
那日的早朝生生熬到了午時,最終還是定下了禮部侍郎為知貢舉。
因為這次的事情,以及即將到來的春闈,沉寂許久的官場又變得暗流湧動起來。
在朝中持反對意見的吏部侍郎唐宏景,回家後卻叫人準備了酒菜,自己一人自酌自飲,似是在慶祝。
餘家三人在早朝上都沒有發表看法,回家後卻都一起進了書房。
餘清夢走進去,在謝無倦對麵坐下。
謝無倦笑道:“嚐嚐,今年的新茶。”
餘清夢端起來喝了一口,淡道:“太子殿下的好茶給我喝算是浪費了。”
謝無倦低笑一聲:“能不能品出來好壞不要緊,主要是一起喝茶的情誼。”
餘清夢端著茶的手微頓,沒接他的話,而是將隨身帶著的信件放到桌上:“我的人在禮部侍郎莊子內的密室中找到的。”
“他與他的恩師,站隊了五皇子,看來我們都小瞧了他。”
謝無倦打開信件,快速瀏覽一遍,之後略有些詫異的挑了下眉頭:“可老五的言行,不像是這麽有心計的。”
“我更傾向於他是跟唐宏景有關係。”
謝無倦想到之前監察禦史那件事,再想到她之前在禮部侍郎的莊子上認出雲二,其實他現在已經有八成的把握,監察禦史那件事中摻和其中的最後一股勢力就是餘清夢。
從他跟老五接觸的感覺來看,老五沒什麽心眼,且對謝鴻逸天生懼怕,倒是他身後的惠妃和吏部侍郎唐宏景是有手段的。
餘清夢點頭,認同他的猜測:“禮部侍郎祝文賢,出於對青梅竹馬的感情,一直跟他被流放的老師有聯係。”
“兩個人商議站隊問題,放棄了明麵上看勢大的三皇子,選擇了一直不聲不響的五皇子。”
“後來他跟唐宏景一直有聯係,這次科舉,唐宏景或許也猜到了陛下為了繞過他們,會選擇打破慣例,而前朝舊例則是最好的借口,這屬於瞌睡來了就送枕頭。”
謝無倦點頭,淡聲接道:“祝文賢接道謝鴻逸的旨意後,跟唐宏景還有他的老師商量,絕對拿這次科舉做手腳。”
“畢竟現在舉薦製已經名存實亡,就是你們餘家也不能隨意往官場中安插自己人,科舉製度中,能選出來的人才才是以後朝中的中堅力量,多少人都盯著。”
“如果我們沒注意到此次春闈,那今年朝中會多多少老五的人,還真的有點說不準。”
餘清夢扯唇笑了一聲,語氣有點複雜:“原來按照原定軌跡,今年科舉的最大受益人是五皇子。”
謝無倦眼神幽深的看她,卻沒說什麽。
餘清夢隻是想到原書中的內容,怪不得原書中那一年沈序亭沒有任何消息,連進士都不是,怪不得原書中沒提過科舉狀元是太子的人,原來那時候科舉考子中就沒有太子的人,或許有,但都是跟沈序亭一樣的結果,不然不可能原書中提都沒提過。
這應該也算是原書中沒提到的隱藏劇情,科舉製度中,沒有為老皇帝選到信任的人,反而是讓五皇子受了益,可惜五皇子的人也沒來得及為他做什麽,因為第二年老皇帝就作死聯合敵國誣陷了護國公。
護國公死後,邊疆失守,朝中的官員包括老皇帝,都被敵國所殺。
她還記得原書中後麵提過,因為敵國殺了太多官員,導致後麵太子登基時,很多官職空缺,最開始幾年特開恩科,每一年都在選拔可用之才。
“現在已經知道他們的計劃,餘大姑娘準備怎麽做?我聽說謝鴻逸已經同意護國公多在京城留兩月,餘大姑娘想必也不是非要讓護國公做這個監察使了吧?”
餘清夢將茶杯放下,看向謝無倦:“怎麽?太子殿下是想賴賬?”
謝無倦笑了笑:“那倒不是,我隻是覺得,到此時,與其讓護國公當監察使,不如換個人當知貢舉。”
餘清夢看向他:“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等禮部侍郎出事,讓朝臣舉薦你大哥做知貢舉。”謝無倦淡道。
餘清夢垂眸思考可行性。
謝無倦也不打擾,自顧自的喝茶。
良久,餘清夢開口:“讓我大哥做知貢舉,比讓我祖父做監察使還難吧,我大哥本就在學子中頗具聲望,最年輕的狀元,陛下不會想讓我大哥的聲望更甚。”
謝無倦又給她倒了杯茶,聲音緩緩:“我倒是跟餘大姑娘有相反的觀點,正因為你大哥是最年輕的狀元,在科舉學子中的頗具聲望,這事兒才更容易成。”
餘清夢頓了一下,猛地反應過來:“太子殿下的意思是,爆出科舉舞弊,禮部侍郎這個知貢舉參與其中,科舉學子們會對朝廷失去信心。”
謝無倦笑著接道:“再讓那些學子去鬧一鬧,鬧得全京城都知道,謝鴻逸一定會焦頭爛額,到時候他肯定要考慮一個能壓的住悠悠眾口的。”
“當年你哥哥的文章可是被很多學子奉為經典的,餘硯珩這個人多有才華,虞朝的讀書人都知道,最年輕的狀元實至名歸。”
“還有什麽比餘硯珩這個參加過科舉,中了狀元,風采斐然,且出身護國公府的人,更有說服力嗎?”
“餘大姑娘可能不知道護國公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那可是類似於守護神一樣的存在。”謝無倦笑笑,語調帶了絲嘲諷:“不然謝鴻逸也不會這麽想要滅掉你們護國公府。”甚至不惜和敵國合作。
餘清夢沉默良久,最終端起茶盞,朝謝無倦露出個笑:“太子殿下,今日我以茶代酒,預祝我們成功。”
謝無倦盯著她看了一瞬,笑了一聲,端起他的茶盞示意,隨即第一次像她一樣,一口飲進杯中茶。
餘清夢眼睛裏染上笑意,將茶盞中的茶喝幹淨。
此時正在朝中爭論不休的人,還沒有意識到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而端坐在龍椅之上,俯瞰眾臣,自覺高高在上,心情愉悅的謝鴻逸,也不知道他的美好願望將離他遠去。
那日的早朝生生熬到了午時,最終還是定下了禮部侍郎為知貢舉。
因為這次的事情,以及即將到來的春闈,沉寂許久的官場又變得暗流湧動起來。
在朝中持反對意見的吏部侍郎唐宏景,回家後卻叫人準備了酒菜,自己一人自酌自飲,似是在慶祝。
餘家三人在早朝上都沒有發表看法,回家後卻都一起進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