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言官嚇得臉色煞白,連忙跪於地,對著孟浚解釋自己乃是無心之言雲雲。
孟浚知道,或許這句話真是因為無心之言,脫口而出,但現在是在朝廷上,無論是不是真的,孟浚都不能當做沒有發生一樣。
沉吟片刻,孟浚冷冷說道:“胡言亂語,出言辱沒國朝功臣,著,將此人罷官,趕出朝去,永不錄用!”
清流個個臉色一變,本來是要彈劾武進坤的,結果正事還沒辦,因為一句話,先折了一個人。
而高進庫的話,仿佛是把衍聖公的遮羞布給扯了下來一般,讓文臣避之不談的事,給公開了出來。
聖人雲,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若是沒有管仲,孔子都將要披散頭發,穿著夷狄的衣服了,可在兩千多年後,他的子孫卻帶頭剃發。
在順治二年時,多爾袞頒布剃發令,孔胤植率領族眾威望族人率先剃發,並向清廷上奏了《剃頭奏折》,這件事,對天下士人的影響極其惡劣,在元朝時,尚且還有孔家中人隨宋室南遷,可在明末,弘光登基,孔家卻無人追隨。
言官們也知道這事掩蓋不過去,畢竟這才十幾年的時間,《初進表文》,《剃頭奏折》這兩份文書現在還擺在宮中的文庫裏。
朝中重臣皆對殿中爭議一事不發一言,這些言官便知,天子對孔家印象極其不好。
這時,都禦史陳子龍,站了出來,對著孟浚道:“陛下,上一任衍聖公,品行無端,臣請陛下下詔,薅奪孔胤植衍聖公之爵,並將其移除孔廟,但聖人後裔,還望陛下能多些體諒之心,也讓天下士人明白,朝廷以仁治天下,衍聖公府諸多罪事,朝廷可一一處置,但望陛下能存衍聖公一職,讓其專司祭祀!”
聽到這,孟浚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陳卿老於成國之言,甚好,傳旨,孔胤植品行無端,奪孔胤植衍聖公之爵,將其移出孔廟。”
隨後孟浚連下數道詔書,禁孔家私法,將孔家八十餘萬畝地,盡數收歸朝廷,但天子念及聖人恩澤,故將孔子出生地,尼山賜予孔家,勒令孔氏族人自食其力,且對前明時,將曲阜縣令由孔家世襲一事,盡數廢置,改由朝廷遣流官治之。
詔書一下,京城內外,眾議紛紛,多有群臣上書,言朝廷此令過於苛待,孔胤植雖有罪,然如此嚴罰,恐失人心。
於是在斟酌兩日後,孟浚又下詔書,言朝廷每年賜予孔家,並糧百擔,絲綢百匹,銀兩百兩,以做聖人祭祀之用,希冀平撫異議。
然而,即便是孟浚這般做法,仍有人說三道四,雜音不斷,或言此乃矯枉過正,天子偏頗,忽視傳統,罔顧先賢。
或言輕慢聖門遺範,如此變革,恐傷及根本,動搖國之基石,又說什麽一味革新,豈非斷絕文脈,恐國家德澤漸薄,人心浮動雲雲。
市井巷陌,茶餘飯後,百姓談資,有讚同者,但也有同情之聲,孟浚對百姓非議,並未多加怪罪,然而,對那些在朝為官之人,而青鸞衛一旦搜集到證據,有誹謗天子者,皆是或貶,或罷。
而嚴重者,有一禦史,在私下酒宴中,對孟浚嚴罰孔家一事,破口大罵,言天子毫無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心,就是個獨夫,民賊,比之清廷還不如。
對此人,孟浚下令,將其斬首,棄市,群臣見此,不敢言,孟浚憤而言之:“朕馬上而得天下,今欲以仁治天下,此賊欺朕劍不利乎!”
京城中紛紛擾擾,而在地方上,武進坤得到天子的詔書後,也是嚇了一跳,武進坤其實沒想要把孔家整的這麽慘。
武進坤心中認為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將曲阜縣令一職,收回朝廷吏部,對孔家的土地,攤丁入畝,再限製孔家兼並土地,哪裏想到,天子一怒,直接把孔家上千年來的積累,一朝蕩滌。
武進坤與陸平二人,對坐飲酒,武進坤展顏笑道:“吾輩初衷,不過欲製孔家,讓其不至於如此猖狂,草菅人命,孰料天子龍威,超乎想象。”
兩人舉杯對飲,陸平撇了撇嘴:“這有什麽,當今天子是開國之君,想辦誰,難道還辦不了嗎?”
武進坤搖搖頭,道:“我還想慢慢來,未成想,竟然這般容易,話說回來,孔家之敗,也是咎由自取啊。”
“是啊。”陸平放下酒盞,正欲開口說些什麽,而就是這時,外麵忽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這腳步聲由遠及近,二人都聽到了,武進坤與陸平不約而同的停下了對話,收斂笑容。
這時,一個青鸞衛信使風塵仆仆,推開廳門,氣喘籲籲向陸平遞上一封密信,陸平一看密信的封麵,那是代表極為緊急的標誌。
陸平不敢怠慢,連忙拆開密信,一看,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陸平抬頭看了一眼武進坤,沉聲道:“武大人,咱們還是過於樂觀了!”
“出了什麽事?”
陸平將信件拍在桌案上,道:“孔家主事人,是孔胤植的夫人陶氏,此女秘謀於曲阜鼓動民眾,意圖抗拒朝廷政令,孔家在曲阜雖然做威做福,但數百年來,積威甚重,這陶氏要是把曲阜百姓煽動起來,這就已經不是青鸞衛可以解決了。”
武進坤聞言,眉峰一擰,與陸平對視一眼,均感事態嚴重,武進坤語氣急促的說道:“柏統鎮到了哪裏?”
陸平回道:“前日青鸞衛的消息,固武鎮已經到了德州,陵縣一帶。”
武進坤隨即吩咐道:“速傳屬下,快馬急報柏統鎮,讓他快點南下。”
陸平點頭同意,當即站起來,說道:“我立刻派人,現在就出發。”
武進坤也站了起來,麵色沉重的說道:“讓固武鎮南下是為了以防萬一,一旦對曲阜用兵,必然使得天下震動,我要立刻趕到曲阜,看能否平息民亂!”
陸平眉頭緊鎖,片刻後,陸平語氣嚴肅的說道:“好,武大人之膽魄,在下佩服,我派一隊青鸞衛沿途保護武大人之安全!”
孟浚知道,或許這句話真是因為無心之言,脫口而出,但現在是在朝廷上,無論是不是真的,孟浚都不能當做沒有發生一樣。
沉吟片刻,孟浚冷冷說道:“胡言亂語,出言辱沒國朝功臣,著,將此人罷官,趕出朝去,永不錄用!”
清流個個臉色一變,本來是要彈劾武進坤的,結果正事還沒辦,因為一句話,先折了一個人。
而高進庫的話,仿佛是把衍聖公的遮羞布給扯了下來一般,讓文臣避之不談的事,給公開了出來。
聖人雲,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若是沒有管仲,孔子都將要披散頭發,穿著夷狄的衣服了,可在兩千多年後,他的子孫卻帶頭剃發。
在順治二年時,多爾袞頒布剃發令,孔胤植率領族眾威望族人率先剃發,並向清廷上奏了《剃頭奏折》,這件事,對天下士人的影響極其惡劣,在元朝時,尚且還有孔家中人隨宋室南遷,可在明末,弘光登基,孔家卻無人追隨。
言官們也知道這事掩蓋不過去,畢竟這才十幾年的時間,《初進表文》,《剃頭奏折》這兩份文書現在還擺在宮中的文庫裏。
朝中重臣皆對殿中爭議一事不發一言,這些言官便知,天子對孔家印象極其不好。
這時,都禦史陳子龍,站了出來,對著孟浚道:“陛下,上一任衍聖公,品行無端,臣請陛下下詔,薅奪孔胤植衍聖公之爵,並將其移除孔廟,但聖人後裔,還望陛下能多些體諒之心,也讓天下士人明白,朝廷以仁治天下,衍聖公府諸多罪事,朝廷可一一處置,但望陛下能存衍聖公一職,讓其專司祭祀!”
聽到這,孟浚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陳卿老於成國之言,甚好,傳旨,孔胤植品行無端,奪孔胤植衍聖公之爵,將其移出孔廟。”
隨後孟浚連下數道詔書,禁孔家私法,將孔家八十餘萬畝地,盡數收歸朝廷,但天子念及聖人恩澤,故將孔子出生地,尼山賜予孔家,勒令孔氏族人自食其力,且對前明時,將曲阜縣令由孔家世襲一事,盡數廢置,改由朝廷遣流官治之。
詔書一下,京城內外,眾議紛紛,多有群臣上書,言朝廷此令過於苛待,孔胤植雖有罪,然如此嚴罰,恐失人心。
於是在斟酌兩日後,孟浚又下詔書,言朝廷每年賜予孔家,並糧百擔,絲綢百匹,銀兩百兩,以做聖人祭祀之用,希冀平撫異議。
然而,即便是孟浚這般做法,仍有人說三道四,雜音不斷,或言此乃矯枉過正,天子偏頗,忽視傳統,罔顧先賢。
或言輕慢聖門遺範,如此變革,恐傷及根本,動搖國之基石,又說什麽一味革新,豈非斷絕文脈,恐國家德澤漸薄,人心浮動雲雲。
市井巷陌,茶餘飯後,百姓談資,有讚同者,但也有同情之聲,孟浚對百姓非議,並未多加怪罪,然而,對那些在朝為官之人,而青鸞衛一旦搜集到證據,有誹謗天子者,皆是或貶,或罷。
而嚴重者,有一禦史,在私下酒宴中,對孟浚嚴罰孔家一事,破口大罵,言天子毫無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心,就是個獨夫,民賊,比之清廷還不如。
對此人,孟浚下令,將其斬首,棄市,群臣見此,不敢言,孟浚憤而言之:“朕馬上而得天下,今欲以仁治天下,此賊欺朕劍不利乎!”
京城中紛紛擾擾,而在地方上,武進坤得到天子的詔書後,也是嚇了一跳,武進坤其實沒想要把孔家整的這麽慘。
武進坤心中認為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將曲阜縣令一職,收回朝廷吏部,對孔家的土地,攤丁入畝,再限製孔家兼並土地,哪裏想到,天子一怒,直接把孔家上千年來的積累,一朝蕩滌。
武進坤與陸平二人,對坐飲酒,武進坤展顏笑道:“吾輩初衷,不過欲製孔家,讓其不至於如此猖狂,草菅人命,孰料天子龍威,超乎想象。”
兩人舉杯對飲,陸平撇了撇嘴:“這有什麽,當今天子是開國之君,想辦誰,難道還辦不了嗎?”
武進坤搖搖頭,道:“我還想慢慢來,未成想,竟然這般容易,話說回來,孔家之敗,也是咎由自取啊。”
“是啊。”陸平放下酒盞,正欲開口說些什麽,而就是這時,外麵忽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這腳步聲由遠及近,二人都聽到了,武進坤與陸平不約而同的停下了對話,收斂笑容。
這時,一個青鸞衛信使風塵仆仆,推開廳門,氣喘籲籲向陸平遞上一封密信,陸平一看密信的封麵,那是代表極為緊急的標誌。
陸平不敢怠慢,連忙拆開密信,一看,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陸平抬頭看了一眼武進坤,沉聲道:“武大人,咱們還是過於樂觀了!”
“出了什麽事?”
陸平將信件拍在桌案上,道:“孔家主事人,是孔胤植的夫人陶氏,此女秘謀於曲阜鼓動民眾,意圖抗拒朝廷政令,孔家在曲阜雖然做威做福,但數百年來,積威甚重,這陶氏要是把曲阜百姓煽動起來,這就已經不是青鸞衛可以解決了。”
武進坤聞言,眉峰一擰,與陸平對視一眼,均感事態嚴重,武進坤語氣急促的說道:“柏統鎮到了哪裏?”
陸平回道:“前日青鸞衛的消息,固武鎮已經到了德州,陵縣一帶。”
武進坤隨即吩咐道:“速傳屬下,快馬急報柏統鎮,讓他快點南下。”
陸平點頭同意,當即站起來,說道:“我立刻派人,現在就出發。”
武進坤也站了起來,麵色沉重的說道:“讓固武鎮南下是為了以防萬一,一旦對曲阜用兵,必然使得天下震動,我要立刻趕到曲阜,看能否平息民亂!”
陸平眉頭緊鎖,片刻後,陸平語氣嚴肅的說道:“好,武大人之膽魄,在下佩服,我派一隊青鸞衛沿途保護武大人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