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浚知道,朝會一起,那些言官必然會對武進坤和陸平群起而攻之,要是他沒有反製的手段,那麽,攤丁入畝一製,便會被打開一個缺口,屆時各地必然陽奉陰違。
因此,在楊恩離開後,孟浚密召沈從文。
沈從文是沈廷楊之侄,而沈廷楊又是皇三子孟承瑾的外公,沈從文雖不是勳貴,但在文臣的眼中,又和從正統科班出身的文臣有所差異。
沈從文是在孟浚占據金陵時,作為夏完淳的替補,跟隨在孟浚身側,是當今天子不折不扣的心腹。
在密召沈從文後,孟浚將孔家的各項犯罪文書交於沈從文,讓他回家詳細查看。
而沈從文回家後,看著那厚厚的一疊文書,隨意翻了幾卷,便合上了文書,隨後深深的歎息了一聲。
天子的含義,沈從文明白,可他也知道,自己一旦進言,必然得罪了大量的文臣言官。
隻是現在其叔沈廷楊未在宮中,自己便是想要和人商量都沒有辦法,沈從文獨自一人,在書房中靜坐許久。
天色微暗,書房內已經點起燈燭,幽暗得燭光映照出沈從文沉凝的側臉,他手中輕輕摩挲著這些輕飄飄的文書,紙張雖薄,可其中的文字卻是字字千鈞。
這些文書,不僅僅是孔府的犯罪,更涉及到乾朝的文化根基,沈從文長歎一聲,天子的信任,讓他無法拒絕,也根本不能拒絕。
獨坐書案前,沈從文緩緩的翻開文書,逐字逐句審閱,既然事已至此,他隻能堅定的站在天子身邊。
次日晨曦初照,宮城殿內,朝會剛啟,便有十餘名朝臣,聯袂而出,彈劾武進坤,陸平二人,群臣言辭激烈,簡直是要把武進坤說成乾朝的第一大罪人。
“陛下,武進坤與陸平二人,視聖人嫡脈為無物,如此妄為,必將使得天下不安!”
殿內氣氛驟緊,眾多官員隨聲附和,一時之間,武進坤與陸平的名字,成了眾矢之的,仿佛不懲戒武進坤與陸平,天下就會大亂一般。
武進坤與陸平二人在地方上清丈田畝,但真正決定他們能否功成,卻是在朝堂之上。
這時,沈沈從文邁出一步,神色凝重,語氣堅定的說道:“啟稟陛下,臣有要事稟奏,臣有確鑿證據,孔府之地,並非盡為聖人祭祀之資,實有侵占良田之事,多少百姓,隻因孔家看上了他們的土地,便被其廣設名目,家破人亡……”
說到這,劉勳春麵色一變,正要出言駁斥,孟浚見狀,語氣微冷,道:“沈卿話未說完,劉學士何必急切!”
劉勳春聞言,隻能告罪一聲,退回班列中,而這時,沈從文繼續說道:“孔家依仗曆朝曆代之厚待,然其行為可有一絲一毫聖人的遺風,且其族中,私設公堂,專橫跋扈,淩駕王法之上,生殺予奪,竟無人能製!”
隨後,沈從文從懷中掏出昨夜已經整理好的證據,對著群臣,大聲道:“這裏,就是孔家所犯國法之罪證,陛下,臣請廢置衍聖公,將孔府之地,悉數收歸朝廷!”
聽到這話,朝野上下,一片嘩然,諸多文臣是準備彈劾武進坤和陸平的,哪想到沈從文一開口就要把衍聖公給廢了。
劉勳春再也忍不住了,站了出來,大聲駁道:“陛下,臣彈劾沈侍郎胡言亂語,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衍聖公乃聖人嫡脈,又豈是尋常人家可比,其府中必然良莠不齊?,有罪當尋犯罪之人,如今的衍聖公尚且年幼,何其無辜,竟遭如此詆毀之言!”
孟浚聽到這,淡淡的說道:“孔家的家法,已經大過國法了,朝廷的官員又怎麽能懲罰孔家之仆呢?”
天子的話語,雖輕,可劉勳春聽到耳中,卻仿佛是五雷轟頂一般,劉勳春哭訴道:“陛下,萬無此事啊,孔家之家法,在於約束族人,又怎敢違逆國法啊,萬望陛下切莫為小人所蒙蔽!”
沈從文嗬嗬一笑,把文書遞給劉勳春,道:“劉學士,可不能亂說,吾之所言,皆有事實為依據,倘若其中有不實之處,劉學士大可指出,何以用小人之說,抨擊同僚。”
劉勳春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文書,想開口反駁,一時之間卻又想不出反駁的話來,短短時間裏,劉勳春便憋的滿臉通紅。
清流派見主力劉勳春啞了火,這時,在後側的禮科給事中卓不疾出列,大聲道:“陛下,孔府中人有罪,那就治罪,無論是誰,都不能淩駕於國法之上!”
卓不疾說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話後,話鋒一轉,道:“然,孔家之地,其多為曆朝曆代所賜,偶有惡奴侵占土地,朝廷稍加懲戒便是,又怎能將孔家之地,盡數剝奪!臣請陛下,遣派官員,奔赴曲阜,勒令衍聖公,約束好族人,陛下,衍聖公畢竟是聖人後裔,不可重罰啊!”
沈從文也毫不示弱,冷哼一聲,道:“孔家之地,粗略估算,便已超過八十萬畝,曆朝曆代哪有賜了這麽多土地,分明便是強取豪奪,傷天害理。”
“沈從文,你還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嗎?聖人的後裔你都要趕盡殺絕,你根本都不配讀聖賢書!”
雙方唇槍舌劍,辯論激烈,整個朝堂猶如戰場,爭論到最後,甚至開始了人身攻擊。
按說這事,和打天下的武人幹係不大,不過,高進庫見吵成這樣,嘿嘿一笑,道:“衍聖公,元來降元,清來降清,寫的投降書,字是挺好看的,就是說的話,那叫一個肉麻啊,明朝還沒亡呢,那衍聖公便迫不及待,要當新朝的奴才了,這種人,還扯什麽聖人後裔,呸!”
“高進庫,你個臭丘八,竟敢羞辱聖人,我要和你拚了!”
一個低階言官大罵出口,甚至還要衝過來,不過卻被一旁的同僚死死的拽住。
孟浚聽到這話,臉色一沉,怒喝一聲,道:“天下便是你口中的臭丘八打下來的,真要論,那朕也是臭丘八了,其心可誅!”
因此,在楊恩離開後,孟浚密召沈從文。
沈從文是沈廷楊之侄,而沈廷楊又是皇三子孟承瑾的外公,沈從文雖不是勳貴,但在文臣的眼中,又和從正統科班出身的文臣有所差異。
沈從文是在孟浚占據金陵時,作為夏完淳的替補,跟隨在孟浚身側,是當今天子不折不扣的心腹。
在密召沈從文後,孟浚將孔家的各項犯罪文書交於沈從文,讓他回家詳細查看。
而沈從文回家後,看著那厚厚的一疊文書,隨意翻了幾卷,便合上了文書,隨後深深的歎息了一聲。
天子的含義,沈從文明白,可他也知道,自己一旦進言,必然得罪了大量的文臣言官。
隻是現在其叔沈廷楊未在宮中,自己便是想要和人商量都沒有辦法,沈從文獨自一人,在書房中靜坐許久。
天色微暗,書房內已經點起燈燭,幽暗得燭光映照出沈從文沉凝的側臉,他手中輕輕摩挲著這些輕飄飄的文書,紙張雖薄,可其中的文字卻是字字千鈞。
這些文書,不僅僅是孔府的犯罪,更涉及到乾朝的文化根基,沈從文長歎一聲,天子的信任,讓他無法拒絕,也根本不能拒絕。
獨坐書案前,沈從文緩緩的翻開文書,逐字逐句審閱,既然事已至此,他隻能堅定的站在天子身邊。
次日晨曦初照,宮城殿內,朝會剛啟,便有十餘名朝臣,聯袂而出,彈劾武進坤,陸平二人,群臣言辭激烈,簡直是要把武進坤說成乾朝的第一大罪人。
“陛下,武進坤與陸平二人,視聖人嫡脈為無物,如此妄為,必將使得天下不安!”
殿內氣氛驟緊,眾多官員隨聲附和,一時之間,武進坤與陸平的名字,成了眾矢之的,仿佛不懲戒武進坤與陸平,天下就會大亂一般。
武進坤與陸平二人在地方上清丈田畝,但真正決定他們能否功成,卻是在朝堂之上。
這時,沈沈從文邁出一步,神色凝重,語氣堅定的說道:“啟稟陛下,臣有要事稟奏,臣有確鑿證據,孔府之地,並非盡為聖人祭祀之資,實有侵占良田之事,多少百姓,隻因孔家看上了他們的土地,便被其廣設名目,家破人亡……”
說到這,劉勳春麵色一變,正要出言駁斥,孟浚見狀,語氣微冷,道:“沈卿話未說完,劉學士何必急切!”
劉勳春聞言,隻能告罪一聲,退回班列中,而這時,沈從文繼續說道:“孔家依仗曆朝曆代之厚待,然其行為可有一絲一毫聖人的遺風,且其族中,私設公堂,專橫跋扈,淩駕王法之上,生殺予奪,竟無人能製!”
隨後,沈從文從懷中掏出昨夜已經整理好的證據,對著群臣,大聲道:“這裏,就是孔家所犯國法之罪證,陛下,臣請廢置衍聖公,將孔府之地,悉數收歸朝廷!”
聽到這話,朝野上下,一片嘩然,諸多文臣是準備彈劾武進坤和陸平的,哪想到沈從文一開口就要把衍聖公給廢了。
劉勳春再也忍不住了,站了出來,大聲駁道:“陛下,臣彈劾沈侍郎胡言亂語,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衍聖公乃聖人嫡脈,又豈是尋常人家可比,其府中必然良莠不齊?,有罪當尋犯罪之人,如今的衍聖公尚且年幼,何其無辜,竟遭如此詆毀之言!”
孟浚聽到這,淡淡的說道:“孔家的家法,已經大過國法了,朝廷的官員又怎麽能懲罰孔家之仆呢?”
天子的話語,雖輕,可劉勳春聽到耳中,卻仿佛是五雷轟頂一般,劉勳春哭訴道:“陛下,萬無此事啊,孔家之家法,在於約束族人,又怎敢違逆國法啊,萬望陛下切莫為小人所蒙蔽!”
沈從文嗬嗬一笑,把文書遞給劉勳春,道:“劉學士,可不能亂說,吾之所言,皆有事實為依據,倘若其中有不實之處,劉學士大可指出,何以用小人之說,抨擊同僚。”
劉勳春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文書,想開口反駁,一時之間卻又想不出反駁的話來,短短時間裏,劉勳春便憋的滿臉通紅。
清流派見主力劉勳春啞了火,這時,在後側的禮科給事中卓不疾出列,大聲道:“陛下,孔府中人有罪,那就治罪,無論是誰,都不能淩駕於國法之上!”
卓不疾說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話後,話鋒一轉,道:“然,孔家之地,其多為曆朝曆代所賜,偶有惡奴侵占土地,朝廷稍加懲戒便是,又怎能將孔家之地,盡數剝奪!臣請陛下,遣派官員,奔赴曲阜,勒令衍聖公,約束好族人,陛下,衍聖公畢竟是聖人後裔,不可重罰啊!”
沈從文也毫不示弱,冷哼一聲,道:“孔家之地,粗略估算,便已超過八十萬畝,曆朝曆代哪有賜了這麽多土地,分明便是強取豪奪,傷天害理。”
“沈從文,你還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嗎?聖人的後裔你都要趕盡殺絕,你根本都不配讀聖賢書!”
雙方唇槍舌劍,辯論激烈,整個朝堂猶如戰場,爭論到最後,甚至開始了人身攻擊。
按說這事,和打天下的武人幹係不大,不過,高進庫見吵成這樣,嘿嘿一笑,道:“衍聖公,元來降元,清來降清,寫的投降書,字是挺好看的,就是說的話,那叫一個肉麻啊,明朝還沒亡呢,那衍聖公便迫不及待,要當新朝的奴才了,這種人,還扯什麽聖人後裔,呸!”
“高進庫,你個臭丘八,竟敢羞辱聖人,我要和你拚了!”
一個低階言官大罵出口,甚至還要衝過來,不過卻被一旁的同僚死死的拽住。
孟浚聽到這話,臉色一沉,怒喝一聲,道:“天下便是你口中的臭丘八打下來的,真要論,那朕也是臭丘八了,其心可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