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有田長歎一聲,對一旁的馬三喜說道:“老子說了又說,穩著點,非不聽,娘的,這會怕是懸了!”
馬三喜一臉不安,回道:“將軍,後勤物資都在營中,若是韃子突襲大營,咱們可就斷糧了。”
餘有田搖頭道:“大營也不是空無一人,韃子現在軍力不足,來打咱們估計都是鉚勁了氣力,應該不會分兵,不過現在最應該考慮的是咱們該怎麽撤回大營!”
隨後餘有田讓馬三喜指揮部將,自己則去尋鄭成功商議當前局勢該如何挽回。
若非餘有田有先見之明,讓斥候往寧錦方向查探,而乾軍斥候又遠遠望見清軍哨騎,急忙將清軍出現在西南麵的消息傳了回來,要是等大軍攻城時,清軍從背後出現,那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此時鄭成功已經將準備攻城的部隊撤了下來,撤離城頭的攻擊距離,鄭成功命全軍重新集結,組成密集陣型,以防備清軍騎兵可能的衝擊。
餘有田快步來到鄭成功的麵前,對其拱手道:“鄭帥,現在清軍尚未抵達,大軍當緩慢撤回大營,不可在遼陽城下久留!”
鄭成功點了點頭,沉聲道:“虜兩麵夾擊,於我軍大為不利,便先暫緩攻城,回軍據守大營,以觀局勢。”
隨後在鄭成功的一聲令下,大軍開始朝著大營緩緩後撤,行軍不過兩裏,在西南方向,出現了馬蹄聲,這隱隱約約的馬蹄聲,由遠及近。
軍中所有人都聽到了這個聲音,鄭成功自然也聽到了,他那堅毅的神情上,終於出現一絲不安。
“噠……噠噠”乾軍斥候急奔至鄭成功處,急聲道:“三裏開外,出現了清軍馬隊,數量不可計!”
“停止行軍,結陣!”
“火藥準備上膛!”
“槍兵進前,立槍陣!”
一時間各級軍官的指揮聲,此起彼伏,餘有田的心中極為不安,現在離大營雖然隻有四五裏的路程,但顯然已經不能再動了,結陣也是需要時間,而騎兵一旦突襲,那怕是連列陣的時間都不夠。
在乾軍軍陣列好後,又等了片刻,馬蹄聲已經隆隆作響,鄭成功知道,這是清軍大隊騎兵到了。
隻見地平線的盡頭開始湧現出一片陰影,清軍騎兵如同海浪般向著乾軍的方向逼近,馬蹄聲和雷鳴一般響亮,便連大地似乎都在震顫。
這股騎兵規模浩大,一眼望去,仿佛沒有邊際,旗幟獵獵,鎧甲閃爍,刀槍映日光,形成一幅壯觀而又恐怖的畫麵。餘有田站在前線,心中忐忑不安,眼前的景象讓他意識到,即將到來的戰鬥恐怕會非常慘烈。
而乾軍的軍陣見到如此龐大的騎兵陣容,也開始出現了波動,盡管之前布置的密陣堅實,但麵對如此規模的騎兵,士兵們的臉上顯露出了明顯的畏懼。
餘有田這支火器兵,皆是淮北新建的七鎮之一,雖然也經曆過一次戰爭的洗禮,不過那一次,幾乎可以說是順風仗,哪有單獨對上騎兵。
而鄭成功,他從湖廣返回後,因為步軍不利,倒是想要重整步軍,隻是西荷聯軍在海上屢屢騷擾鄭家的商隊,逼的鄭成功隻能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水軍上麵,而這也造成了現在鄭家的步軍和當初在湖廣時並無兩樣。
特別是鄭成功的部下大部分都是閩人,也不是說閩人沒見過馬,而是閩省多山,哪有機會見過如此大規模的馬軍,這等場麵是未見過騎兵大隊之人所不能想象的。
拜音圖親率兩萬騎,從錦州城趕至遼陽,這一路上,也是一路奔馳,不敢慢下腳步,幸好,遼陽未破,乾軍也未能撤走,自己終於在野外逮住了乾軍。
拜音圖讓所有人下馬,恢複馬力,自己則在觀察著對麵的情況,越看,拜音圖越欣喜,對麵這支乾軍,一半冷兵器,一半火器,而且沒有車陣等可以阻攔騎兵的防器,而更重要的是,拜音圖看到了乾軍的大旗,那高高飄揚的旗幟上,赫然寫著“南安郡王鄭”的字樣。
拜音圖見狀,哈哈大笑,對身旁的部將索托說道:“果然是海賊的軍隊,破此易爾!”
此時,鄭成功站在後方,目光炯炯,他按住腰間佩劍,心中卻在快速思考對策。他知道,這一戰不僅關乎勝利,更關係自己的榮譽,若是兵敗,無疑會將他置於恥辱之中。
這清廷眼看就要不行了,可竟然這樣,他鄭成功都能輸,豈不是令天下人恥笑他,不識兵書!
鄭成功見清軍停下,休養馬力,他咬咬牙,沉聲道:“虜快馬疾馳而來,此必馬力衰竭之時,傳本帥令,擂鼓,進軍,先發製人!”
而此時的餘有田正在巡查軍陣,鼓舞士氣,忽然聽見鼓聲大振,兩名騎兵,疾馳而來,對餘有田拱手道:“餘將軍,郡王有令,虜馬力已竭,當先發製人,以攻代守!”
餘有田一愣,內心覺得這個決定,太過於冒險了,但是現在主帥已經下令了,連鼓都敲了,這根本容不得餘有田半點反對的機會,軍令如山,即便不對,也隻能遵守。
拜音圖一愣,這麽多年了,第一次看到有步軍向騎兵反衝的,正常情況下,那都是步軍結成陣,跟個刺蝟一樣,遠了拿炮打,近了用火銃,弓箭,總之都是處於守勢。
拜音圖搖搖頭,道:“若是孟浚,趙用平都像鄭芝龍兒子這般用兵,那便好了!”
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同一個戰術,不同人,或不同的時間使用,所得到的結果也會大不相同。
鄭成功之戰法,也不能說錯,隻是他思慮過多,卻隻看到了清軍的短板,卻沒看到自己的劣勢。
因為無論是餘有田,還是他自己的部下,都沒有和騎兵對戰過的經驗,現在軍心已經有所不安,持守勢尚能拖延,以惶惶不安之軍旅,衝擊騎兵,恐非良策。
既然乾軍送上門了,拜音圖也不客氣,當即命全軍上馬,隨後將騎兵分成數股,又命一隊騎兵繞後,試圖趁隙突破,在寬闊的平原之地上,清軍騎兵縱馬馳騁,揚起陣陣的煙塵。
因為清軍已經逐漸出現在乾軍的兩翼,這也導致了乾軍的陣型,逐漸從方陣,變成了圓陣。
乾軍剛剛走了一小段路,軍陣就已經不密,雖然現在清軍騎兵還未臨近隨軍小炮的射程,但餘有田還是下令,抬高炮口,發射火炮。
隆隆的火炮聲,讓乾軍將士,心神一振,恐慌之感似乎也降低了些許。
在軍陣之中的餘有田忍不住又在心中默念道:“太上老君保佑!太上老君保佑啊!”
馬三喜滿頭是汗,湊過來對餘有田說道:“將軍,這麽幹,怕是不太行啊,咱們用兩條腿去追四條腿,你看,韃子開始分兵了,得馬上停下來整隊啊!不然會出大岔子的!”
餘有田擦了擦額頭的汗,急聲道:“我現在就去找鄭帥!”
片刻後,乾軍停下行軍的腳步,開始重新整隊,可就在這時,拜音圖動手了。
兩萬八旗騎兵於曠野上,在乾軍的火器射程外遊走,就在拜音圖決定動手之時,一陣大風吹來,風聲呼嘯,吹動著兩軍的旗幟獵獵作響。
拜音圖軍令一下,號角聲驟起,在乾軍仍在整隊時,騎兵開始衝陣!
“快!快!快!”
“槍陣密一些,火炮快開炮啊!”
餘有田看著清軍這聲勢浩大的突襲,手腳都有些冰冷,但口中的命令卻不曾停下,急呼道:“韃子未入射程,火銃不可開火!”
清軍已經徹底提起了馬速,很快就進入了乾軍的火器射程內。
“砰……”一連串的炮聲響了起來,數十枚炮彈砸進了騎兵隊列,粗略望去,僅一輪炮擊,最少沒了上百騎兵。
在進入火銃射程後,在前排軍官一聲聲淒厲的喊聲中,火銃開始了射擊,在最排的槍兵,都已經蹲下了身子,將長槍斜插在土裏,每個人都將腦袋低下,生怕後麵的火銃和火炮打到自己的腦袋。
燧發槍第一輪齊射後,原地裝彈,第二列上前一步,再次齊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彈幕連綿不斷。
而在火銃隊列中,小炮已經改用散彈,雖然黑火藥的濃煙已經籠罩了所有的視線,但火炮,和火銃依然在朝著前方射擊。
拜音圖看著在彈幕中倒下了一片又一片的八旗子弟,他的內心在滴血,但是他知道,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拜音圖恨恨的說道:“火器,甚是可惡!”
就在第二輪燧發槍發射時,突然從濃煙中,衝出了一個騎兵,隨後是第二個,第三個,急馳的戰馬狠狠的撞進了乾軍的陣中。
前排那薄薄的槍陣,根本無法阻攔全速奔襲的騎兵,刹那間,槍斷人亡,即便前麵的騎兵或戰馬被長槍刺穿,後麵的騎兵也毫不遲疑,繼續向前突進。
一時間,人擠人,廝殺聲,慘叫聲,猶如地獄一般,清軍突進了軍陣,火炮,和火銃的開火聲也變的斷斷續續,很多火銃兵已經放棄了火器,轉而抽出佩刀,與清軍廝殺。
但沒過多久,就已經有乾軍士兵受不了這恐怖的場麵,以及軍陣被突進所造成的恐慌,因而四散奔逃。
鄭成功見軍隊亂做一團,心中又急又氣,他的手中還有一件殺器,這便是他從福建帶來的八百鐵人軍,隨即鄭成功命劉國軒帶四百鐵人軍前去穩住戰線。
鐵人軍跟一個鐵罐頭一般,清軍的刀槍不能傷及分毫,不過若是被極速奔馳的馬匹撞到,那依然會對內部的士兵造成重創。
拜音圖眼見乾軍大潰就在眼前,怎麽能容忍鐵人軍逞威,隨即嚴令道:“便是撞,也要把這支鐵甲兵撞過去。”
鐵人軍雖利,可人數太過稀少,在數萬人的戰場上,隻能形成一個小地方的優勢,在拜音圖不計傷亡代價的衝撞下,鄭成功部下大將劉國軒被清騎撞倒,隨後在人潮中失去了蹤影。
殘陽如血,乾軍兵敗,已無可挽回,兵敗如山倒,戰場上橫屍遍野,到處都是殘破的旗幟,便連鄭成功那繡著“南安郡王鄭”字樣的精美大旗,現在也倒在地上,任由無數潰兵從上踩踏而去。
“走,快走啊!”馬三喜將餘有田推到馬上,隨後抽出腰刀,帶著親衛,拚死擋在餘有田的麵前。
餘有田眼含熱淚的看著馬三喜,軍崩如山倒,這一戰,是乾軍建立火器鎮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戰,一萬火器兵,或死或降,超過七成,高級將領馬三喜陣亡,各級軍將死傷過半,各類大小火炮全數丟失,這一鎮,已經打殘了。
而鄭成功同樣如此,大將劉國軒陣亡,在殘餘鐵人軍的拚死搏殺中,為敗軍撕開了一道撤退的路線,餘有田和鄭成功在親衛的保護下,帶著潰兵逃往海州城。
………………
就在鄭成功這一路大潰時,趙用平終於攻克了寧遠城,四千守軍,戰死三千餘人,俘六百餘人。
趙用平麵露欣慰之色,而諸將也是個個臉色潮紅,內心激動,一些隨軍的文吏甚至流下了眼淚。
從明末走到了新的乾朝,有的人完整的經曆了天下幾十年動蕩,他們都知道清廷的崛起給他們帶來了多大的苦難和屈辱。
自遼事起,明軍十戰九敗,五次入寇,每一次都能掠奪百萬兩的錢財,數十萬計的百姓和牲畜,每一次的失敗,都讓那些心懷家國天下的人痛苦不已,這樣的恥辱,令他們抬不起頭,精神和信心都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現在寧遠城已經被攻破,俘虜的降軍也都交代主帥拜音圖已經將一半的兵力調走,馳援後方。
這說明陛下從海路運兵之策大有成效,寧遠城破,趙帥的主力大軍就可以直驅到錦州城下,隻要寧錦防線一破,清廷覆滅,就在眼前,這讓無數的人為即將一雪前恥而感到振奮。
(好久沒寫大章了,寫個大章(>_<))
馬三喜一臉不安,回道:“將軍,後勤物資都在營中,若是韃子突襲大營,咱們可就斷糧了。”
餘有田搖頭道:“大營也不是空無一人,韃子現在軍力不足,來打咱們估計都是鉚勁了氣力,應該不會分兵,不過現在最應該考慮的是咱們該怎麽撤回大營!”
隨後餘有田讓馬三喜指揮部將,自己則去尋鄭成功商議當前局勢該如何挽回。
若非餘有田有先見之明,讓斥候往寧錦方向查探,而乾軍斥候又遠遠望見清軍哨騎,急忙將清軍出現在西南麵的消息傳了回來,要是等大軍攻城時,清軍從背後出現,那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此時鄭成功已經將準備攻城的部隊撤了下來,撤離城頭的攻擊距離,鄭成功命全軍重新集結,組成密集陣型,以防備清軍騎兵可能的衝擊。
餘有田快步來到鄭成功的麵前,對其拱手道:“鄭帥,現在清軍尚未抵達,大軍當緩慢撤回大營,不可在遼陽城下久留!”
鄭成功點了點頭,沉聲道:“虜兩麵夾擊,於我軍大為不利,便先暫緩攻城,回軍據守大營,以觀局勢。”
隨後在鄭成功的一聲令下,大軍開始朝著大營緩緩後撤,行軍不過兩裏,在西南方向,出現了馬蹄聲,這隱隱約約的馬蹄聲,由遠及近。
軍中所有人都聽到了這個聲音,鄭成功自然也聽到了,他那堅毅的神情上,終於出現一絲不安。
“噠……噠噠”乾軍斥候急奔至鄭成功處,急聲道:“三裏開外,出現了清軍馬隊,數量不可計!”
“停止行軍,結陣!”
“火藥準備上膛!”
“槍兵進前,立槍陣!”
一時間各級軍官的指揮聲,此起彼伏,餘有田的心中極為不安,現在離大營雖然隻有四五裏的路程,但顯然已經不能再動了,結陣也是需要時間,而騎兵一旦突襲,那怕是連列陣的時間都不夠。
在乾軍軍陣列好後,又等了片刻,馬蹄聲已經隆隆作響,鄭成功知道,這是清軍大隊騎兵到了。
隻見地平線的盡頭開始湧現出一片陰影,清軍騎兵如同海浪般向著乾軍的方向逼近,馬蹄聲和雷鳴一般響亮,便連大地似乎都在震顫。
這股騎兵規模浩大,一眼望去,仿佛沒有邊際,旗幟獵獵,鎧甲閃爍,刀槍映日光,形成一幅壯觀而又恐怖的畫麵。餘有田站在前線,心中忐忑不安,眼前的景象讓他意識到,即將到來的戰鬥恐怕會非常慘烈。
而乾軍的軍陣見到如此龐大的騎兵陣容,也開始出現了波動,盡管之前布置的密陣堅實,但麵對如此規模的騎兵,士兵們的臉上顯露出了明顯的畏懼。
餘有田這支火器兵,皆是淮北新建的七鎮之一,雖然也經曆過一次戰爭的洗禮,不過那一次,幾乎可以說是順風仗,哪有單獨對上騎兵。
而鄭成功,他從湖廣返回後,因為步軍不利,倒是想要重整步軍,隻是西荷聯軍在海上屢屢騷擾鄭家的商隊,逼的鄭成功隻能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水軍上麵,而這也造成了現在鄭家的步軍和當初在湖廣時並無兩樣。
特別是鄭成功的部下大部分都是閩人,也不是說閩人沒見過馬,而是閩省多山,哪有機會見過如此大規模的馬軍,這等場麵是未見過騎兵大隊之人所不能想象的。
拜音圖親率兩萬騎,從錦州城趕至遼陽,這一路上,也是一路奔馳,不敢慢下腳步,幸好,遼陽未破,乾軍也未能撤走,自己終於在野外逮住了乾軍。
拜音圖讓所有人下馬,恢複馬力,自己則在觀察著對麵的情況,越看,拜音圖越欣喜,對麵這支乾軍,一半冷兵器,一半火器,而且沒有車陣等可以阻攔騎兵的防器,而更重要的是,拜音圖看到了乾軍的大旗,那高高飄揚的旗幟上,赫然寫著“南安郡王鄭”的字樣。
拜音圖見狀,哈哈大笑,對身旁的部將索托說道:“果然是海賊的軍隊,破此易爾!”
此時,鄭成功站在後方,目光炯炯,他按住腰間佩劍,心中卻在快速思考對策。他知道,這一戰不僅關乎勝利,更關係自己的榮譽,若是兵敗,無疑會將他置於恥辱之中。
這清廷眼看就要不行了,可竟然這樣,他鄭成功都能輸,豈不是令天下人恥笑他,不識兵書!
鄭成功見清軍停下,休養馬力,他咬咬牙,沉聲道:“虜快馬疾馳而來,此必馬力衰竭之時,傳本帥令,擂鼓,進軍,先發製人!”
而此時的餘有田正在巡查軍陣,鼓舞士氣,忽然聽見鼓聲大振,兩名騎兵,疾馳而來,對餘有田拱手道:“餘將軍,郡王有令,虜馬力已竭,當先發製人,以攻代守!”
餘有田一愣,內心覺得這個決定,太過於冒險了,但是現在主帥已經下令了,連鼓都敲了,這根本容不得餘有田半點反對的機會,軍令如山,即便不對,也隻能遵守。
拜音圖一愣,這麽多年了,第一次看到有步軍向騎兵反衝的,正常情況下,那都是步軍結成陣,跟個刺蝟一樣,遠了拿炮打,近了用火銃,弓箭,總之都是處於守勢。
拜音圖搖搖頭,道:“若是孟浚,趙用平都像鄭芝龍兒子這般用兵,那便好了!”
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同一個戰術,不同人,或不同的時間使用,所得到的結果也會大不相同。
鄭成功之戰法,也不能說錯,隻是他思慮過多,卻隻看到了清軍的短板,卻沒看到自己的劣勢。
因為無論是餘有田,還是他自己的部下,都沒有和騎兵對戰過的經驗,現在軍心已經有所不安,持守勢尚能拖延,以惶惶不安之軍旅,衝擊騎兵,恐非良策。
既然乾軍送上門了,拜音圖也不客氣,當即命全軍上馬,隨後將騎兵分成數股,又命一隊騎兵繞後,試圖趁隙突破,在寬闊的平原之地上,清軍騎兵縱馬馳騁,揚起陣陣的煙塵。
因為清軍已經逐漸出現在乾軍的兩翼,這也導致了乾軍的陣型,逐漸從方陣,變成了圓陣。
乾軍剛剛走了一小段路,軍陣就已經不密,雖然現在清軍騎兵還未臨近隨軍小炮的射程,但餘有田還是下令,抬高炮口,發射火炮。
隆隆的火炮聲,讓乾軍將士,心神一振,恐慌之感似乎也降低了些許。
在軍陣之中的餘有田忍不住又在心中默念道:“太上老君保佑!太上老君保佑啊!”
馬三喜滿頭是汗,湊過來對餘有田說道:“將軍,這麽幹,怕是不太行啊,咱們用兩條腿去追四條腿,你看,韃子開始分兵了,得馬上停下來整隊啊!不然會出大岔子的!”
餘有田擦了擦額頭的汗,急聲道:“我現在就去找鄭帥!”
片刻後,乾軍停下行軍的腳步,開始重新整隊,可就在這時,拜音圖動手了。
兩萬八旗騎兵於曠野上,在乾軍的火器射程外遊走,就在拜音圖決定動手之時,一陣大風吹來,風聲呼嘯,吹動著兩軍的旗幟獵獵作響。
拜音圖軍令一下,號角聲驟起,在乾軍仍在整隊時,騎兵開始衝陣!
“快!快!快!”
“槍陣密一些,火炮快開炮啊!”
餘有田看著清軍這聲勢浩大的突襲,手腳都有些冰冷,但口中的命令卻不曾停下,急呼道:“韃子未入射程,火銃不可開火!”
清軍已經徹底提起了馬速,很快就進入了乾軍的火器射程內。
“砰……”一連串的炮聲響了起來,數十枚炮彈砸進了騎兵隊列,粗略望去,僅一輪炮擊,最少沒了上百騎兵。
在進入火銃射程後,在前排軍官一聲聲淒厲的喊聲中,火銃開始了射擊,在最排的槍兵,都已經蹲下了身子,將長槍斜插在土裏,每個人都將腦袋低下,生怕後麵的火銃和火炮打到自己的腦袋。
燧發槍第一輪齊射後,原地裝彈,第二列上前一步,再次齊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彈幕連綿不斷。
而在火銃隊列中,小炮已經改用散彈,雖然黑火藥的濃煙已經籠罩了所有的視線,但火炮,和火銃依然在朝著前方射擊。
拜音圖看著在彈幕中倒下了一片又一片的八旗子弟,他的內心在滴血,但是他知道,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拜音圖恨恨的說道:“火器,甚是可惡!”
就在第二輪燧發槍發射時,突然從濃煙中,衝出了一個騎兵,隨後是第二個,第三個,急馳的戰馬狠狠的撞進了乾軍的陣中。
前排那薄薄的槍陣,根本無法阻攔全速奔襲的騎兵,刹那間,槍斷人亡,即便前麵的騎兵或戰馬被長槍刺穿,後麵的騎兵也毫不遲疑,繼續向前突進。
一時間,人擠人,廝殺聲,慘叫聲,猶如地獄一般,清軍突進了軍陣,火炮,和火銃的開火聲也變的斷斷續續,很多火銃兵已經放棄了火器,轉而抽出佩刀,與清軍廝殺。
但沒過多久,就已經有乾軍士兵受不了這恐怖的場麵,以及軍陣被突進所造成的恐慌,因而四散奔逃。
鄭成功見軍隊亂做一團,心中又急又氣,他的手中還有一件殺器,這便是他從福建帶來的八百鐵人軍,隨即鄭成功命劉國軒帶四百鐵人軍前去穩住戰線。
鐵人軍跟一個鐵罐頭一般,清軍的刀槍不能傷及分毫,不過若是被極速奔馳的馬匹撞到,那依然會對內部的士兵造成重創。
拜音圖眼見乾軍大潰就在眼前,怎麽能容忍鐵人軍逞威,隨即嚴令道:“便是撞,也要把這支鐵甲兵撞過去。”
鐵人軍雖利,可人數太過稀少,在數萬人的戰場上,隻能形成一個小地方的優勢,在拜音圖不計傷亡代價的衝撞下,鄭成功部下大將劉國軒被清騎撞倒,隨後在人潮中失去了蹤影。
殘陽如血,乾軍兵敗,已無可挽回,兵敗如山倒,戰場上橫屍遍野,到處都是殘破的旗幟,便連鄭成功那繡著“南安郡王鄭”字樣的精美大旗,現在也倒在地上,任由無數潰兵從上踩踏而去。
“走,快走啊!”馬三喜將餘有田推到馬上,隨後抽出腰刀,帶著親衛,拚死擋在餘有田的麵前。
餘有田眼含熱淚的看著馬三喜,軍崩如山倒,這一戰,是乾軍建立火器鎮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戰,一萬火器兵,或死或降,超過七成,高級將領馬三喜陣亡,各級軍將死傷過半,各類大小火炮全數丟失,這一鎮,已經打殘了。
而鄭成功同樣如此,大將劉國軒陣亡,在殘餘鐵人軍的拚死搏殺中,為敗軍撕開了一道撤退的路線,餘有田和鄭成功在親衛的保護下,帶著潰兵逃往海州城。
………………
就在鄭成功這一路大潰時,趙用平終於攻克了寧遠城,四千守軍,戰死三千餘人,俘六百餘人。
趙用平麵露欣慰之色,而諸將也是個個臉色潮紅,內心激動,一些隨軍的文吏甚至流下了眼淚。
從明末走到了新的乾朝,有的人完整的經曆了天下幾十年動蕩,他們都知道清廷的崛起給他們帶來了多大的苦難和屈辱。
自遼事起,明軍十戰九敗,五次入寇,每一次都能掠奪百萬兩的錢財,數十萬計的百姓和牲畜,每一次的失敗,都讓那些心懷家國天下的人痛苦不已,這樣的恥辱,令他們抬不起頭,精神和信心都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現在寧遠城已經被攻破,俘虜的降軍也都交代主帥拜音圖已經將一半的兵力調走,馳援後方。
這說明陛下從海路運兵之策大有成效,寧遠城破,趙帥的主力大軍就可以直驅到錦州城下,隻要寧錦防線一破,清廷覆滅,就在眼前,這讓無數的人為即將一雪前恥而感到振奮。
(好久沒寫大章了,寫個大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