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災民
金手指太多腫麽辦?橫著走! 作者:耳朵拉拉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昔本以為西北是苦寒之地,他們一路向著東南,必然是越走越富庶的。
但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反而越走越荒涼。
路途之中,偶爾見到逃荒的百姓,衣著襤褸,食不果腹,麵帶菜色。
沿途村莊,雖不至於十室九空,卻也人口凋零。
顧昔對此很不解,路上攔住了一個背著包袱,牽著小孫子的老漢,下馬問道:
“大爺,您這是往哪去?”
老漢見他們是軍士打扮,不敢怠慢,趕忙回話:
“軍爺,今年大旱,侍弄了大半年的莊稼,收成還不夠交田租賦稅的,在村子裏實在沒了活路,我們聽說縣城有大戶人家施粥,便想去討口飯吃,順便也碰碰運氣,能不能找點活計。”
如今是夏末,此處地處中原,顧昔知道這裏一年是種兩季的,小時候和奶奶在老家,這個季節是很忙的,既要收麥子,又要種玉米或者紅薯。
遂問道:
“收完麥子,不該是種秋糧的時候嗎?您離開了村子,地怎麽辦?”
老漢苦笑搖頭:
“哪還有種子種秋糧啊,即使有種子,澆水也成問題。”
顧昔沉默了一瞬,旁邊的楚昭也接話問道:
“難道官府就沒來賑災?”
老漢歎息一聲:“軍爺,當官的怎麽會管我們百姓的死活?這種災荒年景,連賦稅都不曾少半分。”
這個時候,一個瘦得隻剩皮包骨頭的年輕婦人扶著同樣瘦骨嶙峋的老婦人跟了上來,年輕婦人道:
“爹,娘渴得厲害,實在走不動了。”
何止是渴啊,肚子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再加上大日頭曬著,頭暈眼花,走路都打擺子了。
顧昔趕忙把自己的水囊遞給年輕婦人。
此次進京,尚不知京中水深水淺,她可不敢像在草原上那麽隨意,金手指還是藏著當作底牌的好。
所以現在騎兵營連迷彩服都不穿了,就穿西北軍的兵服。
雖然顧昔會悄悄給大家開小灶,但明麵上,與其他軍隊無異。
老婦人喝了水,稍微好了一點,眼睛能睜開了,顧昔又拿出幾個饅頭給他們。
一家人跪下就要謝恩,顧昔趕緊把人扶起來。
老漢千恩萬謝:“多謝軍爺!”
但卻舍不得全吃了,隻拿出其中一個饅頭,分成四份,其餘三個小心翼翼收起來。
顧昔心中難受,安寧國的百姓生活這麽艱難嗎?
之前她一直在西北,雖然村莊裏的百姓也窮,但好歹還有粗糧果腹,不至於去逃荒。
沒想到中原反而比西北更艱難,大概是有楚大將軍鎮著,西北那些官員也還能收斂著些。
“大爺,您把饅頭都吃了吧,我再贈您一份幹糧帶著。”
“軍爺,這可使不得,能有這幾個饅頭,我們一家也能活著走到縣城了,您看樣子還要長途行軍呢。我的兒子也在軍中服役,隻是兩三年沒見過了。”老漢連連擺手,滿眼都是感激,這軍爺看起來,比他兒子還要小幾歲,他並不貪心。
顧昔拿出一包燒餅,塞給老漢,嘴裏說道:
“哦?那您更應該收下了,就當我替您兒子孝敬您的。隻不知您的兒子在哪個軍隊服役?”
老漢見推托不過,隻好感激地把燒餅收下,說道:“小老兒姓鄭,我兒子鄭永安在北地,去年來信說,他們在顧大將軍麾下。”
居然還是他們顧家軍的人!隻是老漢還不知道,顧大將軍已不在人世。
顧昔更覺親近,忙又問道:
“從軍不是有軍餉麽?您家何至於要逃荒啊。”
從原主的記憶中,顧昔知道,她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愛兵如子的好將軍,對麾下將士從不吝嗇,但是他們被誣通敵罪處死已經幾個月了,這幾個月,北地的將士們如何,她還真不知道。
鄭老漢慚愧道:
“這個都怨我呀。去年我兒子確實寄了軍餉回來,但是開春後,我與老婆子接連生病,把銀子花光了不說,還跟人借了債。這半年,兒子又沒了音信,唉,往年這時,好歹還能去田裏摘點野菜吃,今年大旱,野菜都不長了。”
旁邊的老婦人吃了點東西後,緩過來一些,含著淚問道:
“軍爺,您是從北地來的麽?不知您能不能幫老婆子一家打聽打聽,我兒子如今怎樣了?我給您跪下了。”
鄭老漢與年輕婦人也都目露希冀地看向顧昔。
顧昔連忙扶住老婦人,說道:
“大娘,我不是從北地來的,我們是西北軍的人。”
鄭老漢一家人眼中的希冀頓時破滅。
顧昔趕緊補充道:
“不過您放心,我會盡快托人去北地問問,您兒子叫鄭永安是吧?他多大年齡?”
鄭老漢一家馬上又充滿了希望,連連感謝道:
“多謝軍爺!我兒子鄭永安,個子挺高,村裏人都叫他鄭大個子,他今年二十六歲了。這是我兒媳婦,還有孫子,孫子今年七歲。您若是能打聽到他,就給他帶個信,就說家裏一切安好,讓他勿要惦念。”
顧昔一陣心酸,家裏都揭不開鍋了,他還想著安慰兒子,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顧昔又看向老漢身後的小孫子,瘦瘦小小的,用一雙大大的眼睛看著顧昔,若不是鄭老漢說他七歲了,顧昔還以為隻有四五歲呢,明顯的營養不良。
顧昔從空間抓了一把糖果,假裝從背後的包袱裏取出的,蹲下身子,遞給鄭老漢的孫子。
“小朋友,吃吧,糖果,很甜的。”
小男孩抬頭看了看爺爺,見爺爺點頭,他才接過糖果,很禮貌的說:
“謝謝大哥哥!”
顧昔摸摸他的腦袋,然後起身對楚昭說:
“楚兄,沒想到這麽巧,遇到了顧家軍的家屬,於情於理,我都得幫一把。”
楚昭點頭道:“應該的。現在北地的將軍應該是原禦林軍統領安孟德,我與他不算太熟,但是托人去打聽個人,問題不大。”
“姓安?皇室子弟?”顧昔挑眉。
但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反而越走越荒涼。
路途之中,偶爾見到逃荒的百姓,衣著襤褸,食不果腹,麵帶菜色。
沿途村莊,雖不至於十室九空,卻也人口凋零。
顧昔對此很不解,路上攔住了一個背著包袱,牽著小孫子的老漢,下馬問道:
“大爺,您這是往哪去?”
老漢見他們是軍士打扮,不敢怠慢,趕忙回話:
“軍爺,今年大旱,侍弄了大半年的莊稼,收成還不夠交田租賦稅的,在村子裏實在沒了活路,我們聽說縣城有大戶人家施粥,便想去討口飯吃,順便也碰碰運氣,能不能找點活計。”
如今是夏末,此處地處中原,顧昔知道這裏一年是種兩季的,小時候和奶奶在老家,這個季節是很忙的,既要收麥子,又要種玉米或者紅薯。
遂問道:
“收完麥子,不該是種秋糧的時候嗎?您離開了村子,地怎麽辦?”
老漢苦笑搖頭:
“哪還有種子種秋糧啊,即使有種子,澆水也成問題。”
顧昔沉默了一瞬,旁邊的楚昭也接話問道:
“難道官府就沒來賑災?”
老漢歎息一聲:“軍爺,當官的怎麽會管我們百姓的死活?這種災荒年景,連賦稅都不曾少半分。”
這個時候,一個瘦得隻剩皮包骨頭的年輕婦人扶著同樣瘦骨嶙峋的老婦人跟了上來,年輕婦人道:
“爹,娘渴得厲害,實在走不動了。”
何止是渴啊,肚子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再加上大日頭曬著,頭暈眼花,走路都打擺子了。
顧昔趕忙把自己的水囊遞給年輕婦人。
此次進京,尚不知京中水深水淺,她可不敢像在草原上那麽隨意,金手指還是藏著當作底牌的好。
所以現在騎兵營連迷彩服都不穿了,就穿西北軍的兵服。
雖然顧昔會悄悄給大家開小灶,但明麵上,與其他軍隊無異。
老婦人喝了水,稍微好了一點,眼睛能睜開了,顧昔又拿出幾個饅頭給他們。
一家人跪下就要謝恩,顧昔趕緊把人扶起來。
老漢千恩萬謝:“多謝軍爺!”
但卻舍不得全吃了,隻拿出其中一個饅頭,分成四份,其餘三個小心翼翼收起來。
顧昔心中難受,安寧國的百姓生活這麽艱難嗎?
之前她一直在西北,雖然村莊裏的百姓也窮,但好歹還有粗糧果腹,不至於去逃荒。
沒想到中原反而比西北更艱難,大概是有楚大將軍鎮著,西北那些官員也還能收斂著些。
“大爺,您把饅頭都吃了吧,我再贈您一份幹糧帶著。”
“軍爺,這可使不得,能有這幾個饅頭,我們一家也能活著走到縣城了,您看樣子還要長途行軍呢。我的兒子也在軍中服役,隻是兩三年沒見過了。”老漢連連擺手,滿眼都是感激,這軍爺看起來,比他兒子還要小幾歲,他並不貪心。
顧昔拿出一包燒餅,塞給老漢,嘴裏說道:
“哦?那您更應該收下了,就當我替您兒子孝敬您的。隻不知您的兒子在哪個軍隊服役?”
老漢見推托不過,隻好感激地把燒餅收下,說道:“小老兒姓鄭,我兒子鄭永安在北地,去年來信說,他們在顧大將軍麾下。”
居然還是他們顧家軍的人!隻是老漢還不知道,顧大將軍已不在人世。
顧昔更覺親近,忙又問道:
“從軍不是有軍餉麽?您家何至於要逃荒啊。”
從原主的記憶中,顧昔知道,她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愛兵如子的好將軍,對麾下將士從不吝嗇,但是他們被誣通敵罪處死已經幾個月了,這幾個月,北地的將士們如何,她還真不知道。
鄭老漢慚愧道:
“這個都怨我呀。去年我兒子確實寄了軍餉回來,但是開春後,我與老婆子接連生病,把銀子花光了不說,還跟人借了債。這半年,兒子又沒了音信,唉,往年這時,好歹還能去田裏摘點野菜吃,今年大旱,野菜都不長了。”
旁邊的老婦人吃了點東西後,緩過來一些,含著淚問道:
“軍爺,您是從北地來的麽?不知您能不能幫老婆子一家打聽打聽,我兒子如今怎樣了?我給您跪下了。”
鄭老漢與年輕婦人也都目露希冀地看向顧昔。
顧昔連忙扶住老婦人,說道:
“大娘,我不是從北地來的,我們是西北軍的人。”
鄭老漢一家人眼中的希冀頓時破滅。
顧昔趕緊補充道:
“不過您放心,我會盡快托人去北地問問,您兒子叫鄭永安是吧?他多大年齡?”
鄭老漢一家馬上又充滿了希望,連連感謝道:
“多謝軍爺!我兒子鄭永安,個子挺高,村裏人都叫他鄭大個子,他今年二十六歲了。這是我兒媳婦,還有孫子,孫子今年七歲。您若是能打聽到他,就給他帶個信,就說家裏一切安好,讓他勿要惦念。”
顧昔一陣心酸,家裏都揭不開鍋了,他還想著安慰兒子,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顧昔又看向老漢身後的小孫子,瘦瘦小小的,用一雙大大的眼睛看著顧昔,若不是鄭老漢說他七歲了,顧昔還以為隻有四五歲呢,明顯的營養不良。
顧昔從空間抓了一把糖果,假裝從背後的包袱裏取出的,蹲下身子,遞給鄭老漢的孫子。
“小朋友,吃吧,糖果,很甜的。”
小男孩抬頭看了看爺爺,見爺爺點頭,他才接過糖果,很禮貌的說:
“謝謝大哥哥!”
顧昔摸摸他的腦袋,然後起身對楚昭說:
“楚兄,沒想到這麽巧,遇到了顧家軍的家屬,於情於理,我都得幫一把。”
楚昭點頭道:“應該的。現在北地的將軍應該是原禦林軍統領安孟德,我與他不算太熟,但是托人去打聽個人,問題不大。”
“姓安?皇室子弟?”顧昔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