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熱夫斯克兵工廠,是現如今蘇軍重要的輕重武器生產基地。
而伊熱夫斯克是位於卡馬河上的薩拉普爾的西北方77公裏處、烏拉爾山的丘陵中的一座小城市,約在一個多世紀前的沙俄時代,伊熱夫斯克依靠著烏拉爾山豐富的鐵礦和坐落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地理條件,成為以鋼鐵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工業城市,也成為俄國的重要工業基地。
早在帝俄時代,它就是與聖彼得堡以北卡累利阿地區的謝斯特羅列茨克兵工廠、莫斯科以南的圖拉兵工廠並稱為俄羅斯帝國的三大輕武器生產基地,其中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在西伯利亞開拓時期作為最前沿的武器供應據點,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戰期間,從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開始起算,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五年時間裏,這座兵工廠生產了1130萬支槍械,比德國所有軍工廠加起來的產量(1030萬挺)還高。
而且,這個兵工廠,除了可以生產輕武器之外,還可以生產包括反坦克槍、機關炮、防空炮、迫擊炮等重武器。
後世著名的ak47突擊步槍、svd狙擊步槍都是這座兵工廠出產的產品。
張浩不由得有些皺眉,這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蘇聯人真能那麽好?把這麽大的一個兵工廠複製給八路軍?
就是為了換取八路軍出兵牽製日軍的兵力?
之後經過大司令的解釋,張浩才知道怎麽回事。
原來,在36年的時候,蘇聯便是開始對伊熱夫斯克兵工廠進行升級換代,先後從英美等國,尤其是美國,進口到了大量相對更先進的機械設備,進而將原本落後的產能逐步封存淘汰了。
不過,這些被淘汰的生產線雖然相對新生產線比較落後,但對比國內,這些生產線已經算得上是先進了。
無論是對比東北兵工廠還是原來的太原兵工廠,又或者鞏義兵工廠的生產線,都是不差的。
而這些生產線的量很大。
之前蘇聯支援八路軍的那幾條彈藥生產線,便是這一批設備的其中一員。
而這一批設備,和現如今伊熱夫斯克兵工廠自用的設備相比,除了產量有差別,種類上並沒有什麽差別。
而蘇聯決定援助的,便是這一批設備。
不要覺得這些裝備是蘇聯淘汰的就看不上。
可以說,如果八路軍能夠獲得這一套兵工廠的設備,並且把這套裝備的產能完全發揮出來,至少能夠維持兩百萬軍隊的使用了。
按照這批設備的產能,如果開足馬力,每年可以生產步槍60萬支,衝鋒槍八萬支,輕機槍3萬挺,重機槍1萬挺。
還可以生產60毫米以下口徑的迫擊炮乃至於身管火炮。
如果對其進行一定的裝備升級,就算是60毫米以上的火炮,也是可以生產的。
而且,隻要原材料供給充足,這個兵工廠每年可以生產各口徑子彈1.5億發以上。
雖然並不是更新換代之後的伊熱夫斯克兵工廠,但就算是這樣,對於現在的八路軍來說,也是實在太香了。
沒的說,這一仗,張浩打定了。
而且,張浩知道,實際上看似八路軍要出兵五十萬以上對日發動進攻,但實際上,八路軍隻需要拖住日軍,讓蘇軍看到動作就可以了。
因為,再過幾個月,日軍一定會進攻東南亞,等到那個時候,日軍在東北的駐軍,必然會大批量的被抽調走。
蘇聯所擔心的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但張浩並沒有說這話,而是表示一切聽從上級的指示,上級讓打誰,咱就打誰。
總之就是一副老實本分的乖孩子,聽招呼守規矩的樣子。
看到這個樣子的張浩,大司令也是覺得有些好笑。
他可不認為張浩真的是個守規矩的人,要是真守規矩,那也打不了這麽多的勝仗,更不會在第一次反頑戰鬥的時候,對朱懷冰的94師發動進攻了。
不過張浩表現出來的樣子,讓大司令很欣慰。
隨即讓張浩回去,等到明天開會的時候再過來。
但張浩在告別了大司令以後,卻是再次前往了兵工廠。
他想要托兵工廠研發一款裝備。
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是為了打通和蘇聯的通道,還是牽製日軍的目的,此次的作戰目標一定是綏遠和蒙古等地。
他也知道,現在的東北地區,聚集了太多的日軍裝甲坦克部隊。
對付坦克最好的自然也是坦克。
但八路軍的坦克隻有之前蘇聯支援的48輛t26坦克和幾十輛裝甲汽車,另外就是幾輛作為訓練車的97式中戰車和豆丁戰車。
這樣的裝甲部隊,自然不可能是日軍大規模坦克部隊的對手。
所以,張浩現在急需一種可以對付坦克的裝備。
日軍的坦克薄皮大餡,實際上用反坦克槍就行了。
但反坦克槍的作用太局限了,而且要占據好幾個戰鬥位,其作用也隻有對付坦克這一個方麵。
所以,張浩需要的是一款單兵火力支援武器,可以用來對付坦克。
實際上槍榴彈加大藥量的話,對付鬼子的薄皮大餡的坦克,問題不大。
但作用也差不多,對人群的殺傷力確實有限,而且比較浪費。
所以,一番深思熟慮後,張浩決定讓反坦克火箭提前登上曆史舞台。
反坦克火箭單人就可以背負,而且,不僅可以對付敵人的坦克,打起碉堡或者用來攻堅,也是一件不錯的利器。
反坦克火箭這個東西吧,質量小、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反正優點很多。
張浩在後世的時候,是打過四零火的,那玩意的結構是真的太簡單甚至簡陋了。
真要說技術含量的話,反而是反坦克火箭的炮彈技術含量更高一點。
張浩找到李萬順,然後和一眾技術工人進行了反坦克火箭可行性的探討。
大家聽完張浩的敘述,都是覺得被打開了一扇大門。
一時間,大家建言獻策,好不熱鬧。
交待完反坦克火箭的研發工作後,張浩便是樂嗬嗬的趕回了軍區。
而伊熱夫斯克是位於卡馬河上的薩拉普爾的西北方77公裏處、烏拉爾山的丘陵中的一座小城市,約在一個多世紀前的沙俄時代,伊熱夫斯克依靠著烏拉爾山豐富的鐵礦和坐落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地理條件,成為以鋼鐵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工業城市,也成為俄國的重要工業基地。
早在帝俄時代,它就是與聖彼得堡以北卡累利阿地區的謝斯特羅列茨克兵工廠、莫斯科以南的圖拉兵工廠並稱為俄羅斯帝國的三大輕武器生產基地,其中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在西伯利亞開拓時期作為最前沿的武器供應據點,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戰期間,從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開始起算,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五年時間裏,這座兵工廠生產了1130萬支槍械,比德國所有軍工廠加起來的產量(1030萬挺)還高。
而且,這個兵工廠,除了可以生產輕武器之外,還可以生產包括反坦克槍、機關炮、防空炮、迫擊炮等重武器。
後世著名的ak47突擊步槍、svd狙擊步槍都是這座兵工廠出產的產品。
張浩不由得有些皺眉,這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蘇聯人真能那麽好?把這麽大的一個兵工廠複製給八路軍?
就是為了換取八路軍出兵牽製日軍的兵力?
之後經過大司令的解釋,張浩才知道怎麽回事。
原來,在36年的時候,蘇聯便是開始對伊熱夫斯克兵工廠進行升級換代,先後從英美等國,尤其是美國,進口到了大量相對更先進的機械設備,進而將原本落後的產能逐步封存淘汰了。
不過,這些被淘汰的生產線雖然相對新生產線比較落後,但對比國內,這些生產線已經算得上是先進了。
無論是對比東北兵工廠還是原來的太原兵工廠,又或者鞏義兵工廠的生產線,都是不差的。
而這些生產線的量很大。
之前蘇聯支援八路軍的那幾條彈藥生產線,便是這一批設備的其中一員。
而這一批設備,和現如今伊熱夫斯克兵工廠自用的設備相比,除了產量有差別,種類上並沒有什麽差別。
而蘇聯決定援助的,便是這一批設備。
不要覺得這些裝備是蘇聯淘汰的就看不上。
可以說,如果八路軍能夠獲得這一套兵工廠的設備,並且把這套裝備的產能完全發揮出來,至少能夠維持兩百萬軍隊的使用了。
按照這批設備的產能,如果開足馬力,每年可以生產步槍60萬支,衝鋒槍八萬支,輕機槍3萬挺,重機槍1萬挺。
還可以生產60毫米以下口徑的迫擊炮乃至於身管火炮。
如果對其進行一定的裝備升級,就算是60毫米以上的火炮,也是可以生產的。
而且,隻要原材料供給充足,這個兵工廠每年可以生產各口徑子彈1.5億發以上。
雖然並不是更新換代之後的伊熱夫斯克兵工廠,但就算是這樣,對於現在的八路軍來說,也是實在太香了。
沒的說,這一仗,張浩打定了。
而且,張浩知道,實際上看似八路軍要出兵五十萬以上對日發動進攻,但實際上,八路軍隻需要拖住日軍,讓蘇軍看到動作就可以了。
因為,再過幾個月,日軍一定會進攻東南亞,等到那個時候,日軍在東北的駐軍,必然會大批量的被抽調走。
蘇聯所擔心的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但張浩並沒有說這話,而是表示一切聽從上級的指示,上級讓打誰,咱就打誰。
總之就是一副老實本分的乖孩子,聽招呼守規矩的樣子。
看到這個樣子的張浩,大司令也是覺得有些好笑。
他可不認為張浩真的是個守規矩的人,要是真守規矩,那也打不了這麽多的勝仗,更不會在第一次反頑戰鬥的時候,對朱懷冰的94師發動進攻了。
不過張浩表現出來的樣子,讓大司令很欣慰。
隨即讓張浩回去,等到明天開會的時候再過來。
但張浩在告別了大司令以後,卻是再次前往了兵工廠。
他想要托兵工廠研發一款裝備。
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是為了打通和蘇聯的通道,還是牽製日軍的目的,此次的作戰目標一定是綏遠和蒙古等地。
他也知道,現在的東北地區,聚集了太多的日軍裝甲坦克部隊。
對付坦克最好的自然也是坦克。
但八路軍的坦克隻有之前蘇聯支援的48輛t26坦克和幾十輛裝甲汽車,另外就是幾輛作為訓練車的97式中戰車和豆丁戰車。
這樣的裝甲部隊,自然不可能是日軍大規模坦克部隊的對手。
所以,張浩現在急需一種可以對付坦克的裝備。
日軍的坦克薄皮大餡,實際上用反坦克槍就行了。
但反坦克槍的作用太局限了,而且要占據好幾個戰鬥位,其作用也隻有對付坦克這一個方麵。
所以,張浩需要的是一款單兵火力支援武器,可以用來對付坦克。
實際上槍榴彈加大藥量的話,對付鬼子的薄皮大餡的坦克,問題不大。
但作用也差不多,對人群的殺傷力確實有限,而且比較浪費。
所以,一番深思熟慮後,張浩決定讓反坦克火箭提前登上曆史舞台。
反坦克火箭單人就可以背負,而且,不僅可以對付敵人的坦克,打起碉堡或者用來攻堅,也是一件不錯的利器。
反坦克火箭這個東西吧,質量小、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反正優點很多。
張浩在後世的時候,是打過四零火的,那玩意的結構是真的太簡單甚至簡陋了。
真要說技術含量的話,反而是反坦克火箭的炮彈技術含量更高一點。
張浩找到李萬順,然後和一眾技術工人進行了反坦克火箭可行性的探討。
大家聽完張浩的敘述,都是覺得被打開了一扇大門。
一時間,大家建言獻策,好不熱鬧。
交待完反坦克火箭的研發工作後,張浩便是樂嗬嗬的趕回了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