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辦公室嗎?我有事。”
“這兒在搞運動。你有事到後樓二樓革委會。要是外調就到後樓的三樓。工作組在那兒:”那同事淡淡地說。此時人人都不愛管閑事。
吳仲義的座位正對著門。他忽然發現這張河馬樣的大臉下邊,隱約可見一隻手捏著一個白色的東西。他的心頓時提到喉嚨處。是不是送信的人來了?
那人已把門帶上,走去了。
吳仲義猛地站起身。哐嘟一聲差點兒把椅子碰翻,他過去抓開門,跑上走廊。這一連串動作十分迅疾,仿佛救人去似的。使同屋的人都莫名其妙。他在走廊盡頭的小門口追上那人。
“你找誰?”
“找你們所裏的領導。”
“你,你手裏拿的是不是信?”
“是信。!,
“是不是在路上撿到的。”他急渴渴地問。
“撿到的?”那人一雙吊梢的眼睛幾乎立了起來,驚奇地打量著這個舉動、言語和表情都象是有些失常的人,含著溫怒反問道:“怎麽是撿的呢?我是重慶博物館來聯繫業務的。這是我單位開的介紹信,難道是假的。看,這是公章。我身上還帶著工作證。”那人板著大臉,打開手裏的那個白色的東西,果然是封介紹信。上邊還蓋著圓形和紅色的單位圖章呢!
吳仲義鬆了一口氣,但這誤會的確鬧得人家挺不合適。他給一種尷尬的表情扯得嘴角直扭動。隻好向人家道歉,卻無法解釋明白。
那人嘟囔一句什麽“豈有此理”之類的話,臉上帶著明顯的不滿走了。吳仲義轉身往回走,隻見趙昌迎麵走來。趙昌胖胖的臉上帶著笑,走到他跟前就說:
“老弟,聽說你在寫檢舉信。寫好了可得給我看看喲!”
“什麽?檢舉?檢舉什麽?”他給趙昌的話弄得糊裏糊塗。不明自趙昌為什麽對他說這樣的話。
“檢舉我呀!瞧你,幹什麽眼險得這麽嚇人。我跟你開玩笑呢!再說,你寫了檢舉信也不會交給我。你得交給崔景春,不過最後還得到我手裏。……哎,老弟,你可別拿我的笑話當真。咱倆互相心裏最有底兒。誰也沒問題,對吧?!”說著,趙昌親熱地拍了吳仲義一巴掌說;“有事找我,我在後樓三樓的工作組裏。哎,早晨你怎麽遲到了呢?我沒見到你,在你辦公桌上留張條,瞧見了吧!”然後不等吳仲義說什麽就走了。
吳仲義站在這裏,渾身感到一陣莫名的舒服。既然趙昌對他這樣親熱,不是等於告訴他工作組還沒有見到那封信嗎?在事情沒有落得最壞的結局之前,一切都是大有希望的。此刻,他不願意去想剛剛發生的那件事--不願意再想那封信了。他要象淋熱水澡一樣,長久地沉浸在剛剛趙昌對他的這種親熱裏,永遠不清醒地麵對現實。他與趙昌是要好的朋友,趙昌的又軟又胖的手常常親熱地拍一下他瘦削的肩頭,但他從來沒感到現在趙昌拍他一下有這樣珍貴。
可是,趙昌剛對自己說的那些話又是什麽意思呢?
恐怕他此生此世都不會明白。
九
心與心,有時能象雨滴水珠那樣一碰就溶成一個;有時卻象星球之間距離那樣遙遠。從這個星球向那個星球上遙望,那裏雲包霧裹,玄奧莫測,是一個很難解開的謎團……誰能知道,趙昌在役有發現吳仲義的秘密之前,竟是害怕吳仲義的?
他原是公用局業務科的一個辦事員。喜歡地方的風物、歷史、遺蹟、習俗和掌故。業餘有點時間就去訪問遺老,搜奇尋異;並注意收集有關地方史方麵的零零星星的材料,絕版小書,以及有價值的能對某一史實或事件作為佐證的物件;如本地名人的書信、農民運動中散發過的揭帖、民間年畫、城磚廟瓦、大量的舊照片等等。往往一個專家開頭的一步並沒有什麽宏偉的目標,全憑著濃厚的興趣;而且學識淵博的學者不見得就是專家,對於專家來說“精”比“博”更為重要。趙昌對地方風物的興趣,並沒有停止在單純的愛好或收藏家那樣的嗜好上。他還致力於研究與發掘,並常在報刊上發表些小文章,來公布他的研究成果。地方史的研究一直是冷門。一般歷史學家因其內容偏狹而不屑去做;而他們一旦需要這方麵的史料或知識,還得求教趙昌這樣的地方通。漸漸他就成了一名業餘專家,有些小名氣。五八年後,所裏為了加強地方史研究而專門成立了一個組,就把他調進來;前後調人的還有張鼎臣。秦泉是所裏的元老之一,五七年劃為右派,摘掉帽子後也調到這個組工作。最後一個是吳仲義。
吳仲義進所不久就與趙昌成為相好。
人之間,好比鎖和鑰匙,隻要合適,一撥即開。趙昌性情隨和,沒有是非,很好相處。他熱衷於自己的工作,對別人很少有意見,這些都和吳仲義合得來。
他外表胖胖的,肌肉鬆軟,全身的輪廓和線條都是圓的;和他的性格、說的話一樣,沒有一點稜角;彎彎的小眼睛總帶著和藹和親切的笑。將近五十歲的人。在過光中臉上還有一層軟軟發亮和戰樣的汗毛。他給人的全部感覺,頗象隻溫馴的貓兒。有人認為他圓滑,有人認為他平和,不過他從不招惹人、幹涉人,工作熱情又高,怎能說他不好?
在吳仲義沒調進來時,地方史組的三個人歸屬近代史組,由崔景春代管。業務上由趙昌負責,但沒有明確職務。吳仲義調入後,地方史組就從近代史組分出來,獨立了。所裏委派吳仲義做“臨時組長”。因為吳仲義大學畢業,又是個老團員;趙昌和張鼎臣、秦泉三人都是白丁,沒有一點政治頭銜。之所以叫吳仲義做“臨時組長”,根由還在於哥哥的汙點,不過一時沒有更適當的組長人選罷了。
趙昌對這個新人來做組長,從未表露出一點妒嫉。反而,他很欽佩吳仲義紮實的學識、埋頭鑽研的毅力、對工作的熱誠,以及錄音帶一般非凡的記憶力。他本人的知識帶點“業餘”色彩,龐雜而不夠嚴謹,缺乏係統性和理論性。因此他總是謙恭又實心實意地向吳仲義請教。
吳仲義的能力隻表現在專業研究方麵。生活上是個糊塗蟲,一點也不會料理和照顧自己。他對歷史上的朝代年號倒背如流,生活上卻丟三忘四,飲食起居和房間的一切都七顛八倒。一個人的精神總在別一個天地裏,必然常常忘記身邊的生活。他那些雨傘、鋼筆、手絹、圍巾和口罩,不知丟了多少次,買了多少次。由於常丟門鑰匙,門鎖一撬再撬,連門框都撬得滿是洞眼和硬傷。
他一個人,工資夠用,但過得挺拮據。衣服又髒又破,弄得人家總認為他裝窮,他卻很少舒舒服服吃過一頓飯。趙昌在這方麵比他強得多,便主動幫助和照顧他;每年入冬,他家裏的爐子煙囪都是趙昌替他裝上的。吳仲義在人事上特別無能,每逢遇到一些不好處理的事,都是趙昌幫他想辦法,排難解紛,處理得穩妥又無後患。漸漸地,他對趙昌的信任中產生一種依賴性,事事都和趙昌商量。當他含著感激溫情的目光望著趙昌那張可親的胖臉時,趙昌便笑道:
“等你娶了老婆,就用不著朋友了!。
他搖頭。他多年來謹小慎微,沒有朋友。但在同趙昌的長期交往中,認定了這個人是誠實可靠的。他想:“我就要這個朋友啦!”他不相信這樣好的朋友會有疏遠的一天。
六十年代的大革命來了。不僅改變了有形的一切,也改變了無形的一切。諸如人的思想、習慣、道德、信念,以及人和人之間固有的關係。運動初期,人們炮轟各層領導時,趙昌居然給他貼了一張大字報。說他“身為組長,在組內搞業務掛帥、業務第一、白專道路”雲雲,還舉了一些例子。這事出乎吳仲義的意料,他想不明白趙昌這樣做究竟為了什麽?而且,這是所裏第一張點了他的名字的大字報。這麽一帶頭,又有張鼎臣和明史組的兩個人朝他轟了幾炮。他曾為此害怕、擔心、失眠。幸好他平時謹慎,沒有更多把柄叫人抓住,供人發揮。鬧了一小陣子就很快過去了。過後,他對此事並不在意。他是個與世無爭、不會報復的人,沒有強烈的愛和恨,也不會記仇。但趙昌的行為確確實實成了他倆之間一層隔膜。關係慢慢疏淡了。
此後,兩派打起來。趙昌參加了賈大真為首的一派,是一個中堅分子。據對立一派說趙昌是他那派的謀士,曾被提起來捆進麻袋裏挨過一頓毒打。吳仲義身在局外,冷眼旁觀,他不理解趙昌哪來如此狂熱的情緒。趙昌還找過他,拉他加人那派組織。他婉言謝絕,頭一次沒有按照趙昌的主意去做。兩人的關係更加淡漠。很長一段時間裏,趙昌沒去過他家。
後來,兩派聯合了,工作恢復了。趙昌的一派是戰勝者,在新搭成的領導班子裏占優勢。所裏的所有職權差不多都給這一派把持住。賈大真做了政工組長。趙昌被任命為地方史組的組長。原組長吳仲義雖沒有被公開免職,實際上被稀裏糊塗地廢黜了。有人對吳仲義說,趙昌早就想謀取他組長的職務。他不相信,也不以為然。隻要自己平安無事,怎麽辦都行。他叫這兩年人與人之間殘酷無情的搏鬥嚇壞了,恨不得藏到什麽地方去才好。因此他一點也不妒恨趙昌,正象當年他做臨時組長時,趙昌也不嫉妒他一樣。
“這兒在搞運動。你有事到後樓二樓革委會。要是外調就到後樓的三樓。工作組在那兒:”那同事淡淡地說。此時人人都不愛管閑事。
吳仲義的座位正對著門。他忽然發現這張河馬樣的大臉下邊,隱約可見一隻手捏著一個白色的東西。他的心頓時提到喉嚨處。是不是送信的人來了?
那人已把門帶上,走去了。
吳仲義猛地站起身。哐嘟一聲差點兒把椅子碰翻,他過去抓開門,跑上走廊。這一連串動作十分迅疾,仿佛救人去似的。使同屋的人都莫名其妙。他在走廊盡頭的小門口追上那人。
“你找誰?”
“找你們所裏的領導。”
“你,你手裏拿的是不是信?”
“是信。!,
“是不是在路上撿到的。”他急渴渴地問。
“撿到的?”那人一雙吊梢的眼睛幾乎立了起來,驚奇地打量著這個舉動、言語和表情都象是有些失常的人,含著溫怒反問道:“怎麽是撿的呢?我是重慶博物館來聯繫業務的。這是我單位開的介紹信,難道是假的。看,這是公章。我身上還帶著工作證。”那人板著大臉,打開手裏的那個白色的東西,果然是封介紹信。上邊還蓋著圓形和紅色的單位圖章呢!
吳仲義鬆了一口氣,但這誤會的確鬧得人家挺不合適。他給一種尷尬的表情扯得嘴角直扭動。隻好向人家道歉,卻無法解釋明白。
那人嘟囔一句什麽“豈有此理”之類的話,臉上帶著明顯的不滿走了。吳仲義轉身往回走,隻見趙昌迎麵走來。趙昌胖胖的臉上帶著笑,走到他跟前就說:
“老弟,聽說你在寫檢舉信。寫好了可得給我看看喲!”
“什麽?檢舉?檢舉什麽?”他給趙昌的話弄得糊裏糊塗。不明自趙昌為什麽對他說這樣的話。
“檢舉我呀!瞧你,幹什麽眼險得這麽嚇人。我跟你開玩笑呢!再說,你寫了檢舉信也不會交給我。你得交給崔景春,不過最後還得到我手裏。……哎,老弟,你可別拿我的笑話當真。咱倆互相心裏最有底兒。誰也沒問題,對吧?!”說著,趙昌親熱地拍了吳仲義一巴掌說;“有事找我,我在後樓三樓的工作組裏。哎,早晨你怎麽遲到了呢?我沒見到你,在你辦公桌上留張條,瞧見了吧!”然後不等吳仲義說什麽就走了。
吳仲義站在這裏,渾身感到一陣莫名的舒服。既然趙昌對他這樣親熱,不是等於告訴他工作組還沒有見到那封信嗎?在事情沒有落得最壞的結局之前,一切都是大有希望的。此刻,他不願意去想剛剛發生的那件事--不願意再想那封信了。他要象淋熱水澡一樣,長久地沉浸在剛剛趙昌對他的這種親熱裏,永遠不清醒地麵對現實。他與趙昌是要好的朋友,趙昌的又軟又胖的手常常親熱地拍一下他瘦削的肩頭,但他從來沒感到現在趙昌拍他一下有這樣珍貴。
可是,趙昌剛對自己說的那些話又是什麽意思呢?
恐怕他此生此世都不會明白。
九
心與心,有時能象雨滴水珠那樣一碰就溶成一個;有時卻象星球之間距離那樣遙遠。從這個星球向那個星球上遙望,那裏雲包霧裹,玄奧莫測,是一個很難解開的謎團……誰能知道,趙昌在役有發現吳仲義的秘密之前,竟是害怕吳仲義的?
他原是公用局業務科的一個辦事員。喜歡地方的風物、歷史、遺蹟、習俗和掌故。業餘有點時間就去訪問遺老,搜奇尋異;並注意收集有關地方史方麵的零零星星的材料,絕版小書,以及有價值的能對某一史實或事件作為佐證的物件;如本地名人的書信、農民運動中散發過的揭帖、民間年畫、城磚廟瓦、大量的舊照片等等。往往一個專家開頭的一步並沒有什麽宏偉的目標,全憑著濃厚的興趣;而且學識淵博的學者不見得就是專家,對於專家來說“精”比“博”更為重要。趙昌對地方風物的興趣,並沒有停止在單純的愛好或收藏家那樣的嗜好上。他還致力於研究與發掘,並常在報刊上發表些小文章,來公布他的研究成果。地方史的研究一直是冷門。一般歷史學家因其內容偏狹而不屑去做;而他們一旦需要這方麵的史料或知識,還得求教趙昌這樣的地方通。漸漸他就成了一名業餘專家,有些小名氣。五八年後,所裏為了加強地方史研究而專門成立了一個組,就把他調進來;前後調人的還有張鼎臣。秦泉是所裏的元老之一,五七年劃為右派,摘掉帽子後也調到這個組工作。最後一個是吳仲義。
吳仲義進所不久就與趙昌成為相好。
人之間,好比鎖和鑰匙,隻要合適,一撥即開。趙昌性情隨和,沒有是非,很好相處。他熱衷於自己的工作,對別人很少有意見,這些都和吳仲義合得來。
他外表胖胖的,肌肉鬆軟,全身的輪廓和線條都是圓的;和他的性格、說的話一樣,沒有一點稜角;彎彎的小眼睛總帶著和藹和親切的笑。將近五十歲的人。在過光中臉上還有一層軟軟發亮和戰樣的汗毛。他給人的全部感覺,頗象隻溫馴的貓兒。有人認為他圓滑,有人認為他平和,不過他從不招惹人、幹涉人,工作熱情又高,怎能說他不好?
在吳仲義沒調進來時,地方史組的三個人歸屬近代史組,由崔景春代管。業務上由趙昌負責,但沒有明確職務。吳仲義調入後,地方史組就從近代史組分出來,獨立了。所裏委派吳仲義做“臨時組長”。因為吳仲義大學畢業,又是個老團員;趙昌和張鼎臣、秦泉三人都是白丁,沒有一點政治頭銜。之所以叫吳仲義做“臨時組長”,根由還在於哥哥的汙點,不過一時沒有更適當的組長人選罷了。
趙昌對這個新人來做組長,從未表露出一點妒嫉。反而,他很欽佩吳仲義紮實的學識、埋頭鑽研的毅力、對工作的熱誠,以及錄音帶一般非凡的記憶力。他本人的知識帶點“業餘”色彩,龐雜而不夠嚴謹,缺乏係統性和理論性。因此他總是謙恭又實心實意地向吳仲義請教。
吳仲義的能力隻表現在專業研究方麵。生活上是個糊塗蟲,一點也不會料理和照顧自己。他對歷史上的朝代年號倒背如流,生活上卻丟三忘四,飲食起居和房間的一切都七顛八倒。一個人的精神總在別一個天地裏,必然常常忘記身邊的生活。他那些雨傘、鋼筆、手絹、圍巾和口罩,不知丟了多少次,買了多少次。由於常丟門鑰匙,門鎖一撬再撬,連門框都撬得滿是洞眼和硬傷。
他一個人,工資夠用,但過得挺拮據。衣服又髒又破,弄得人家總認為他裝窮,他卻很少舒舒服服吃過一頓飯。趙昌在這方麵比他強得多,便主動幫助和照顧他;每年入冬,他家裏的爐子煙囪都是趙昌替他裝上的。吳仲義在人事上特別無能,每逢遇到一些不好處理的事,都是趙昌幫他想辦法,排難解紛,處理得穩妥又無後患。漸漸地,他對趙昌的信任中產生一種依賴性,事事都和趙昌商量。當他含著感激溫情的目光望著趙昌那張可親的胖臉時,趙昌便笑道:
“等你娶了老婆,就用不著朋友了!。
他搖頭。他多年來謹小慎微,沒有朋友。但在同趙昌的長期交往中,認定了這個人是誠實可靠的。他想:“我就要這個朋友啦!”他不相信這樣好的朋友會有疏遠的一天。
六十年代的大革命來了。不僅改變了有形的一切,也改變了無形的一切。諸如人的思想、習慣、道德、信念,以及人和人之間固有的關係。運動初期,人們炮轟各層領導時,趙昌居然給他貼了一張大字報。說他“身為組長,在組內搞業務掛帥、業務第一、白專道路”雲雲,還舉了一些例子。這事出乎吳仲義的意料,他想不明白趙昌這樣做究竟為了什麽?而且,這是所裏第一張點了他的名字的大字報。這麽一帶頭,又有張鼎臣和明史組的兩個人朝他轟了幾炮。他曾為此害怕、擔心、失眠。幸好他平時謹慎,沒有更多把柄叫人抓住,供人發揮。鬧了一小陣子就很快過去了。過後,他對此事並不在意。他是個與世無爭、不會報復的人,沒有強烈的愛和恨,也不會記仇。但趙昌的行為確確實實成了他倆之間一層隔膜。關係慢慢疏淡了。
此後,兩派打起來。趙昌參加了賈大真為首的一派,是一個中堅分子。據對立一派說趙昌是他那派的謀士,曾被提起來捆進麻袋裏挨過一頓毒打。吳仲義身在局外,冷眼旁觀,他不理解趙昌哪來如此狂熱的情緒。趙昌還找過他,拉他加人那派組織。他婉言謝絕,頭一次沒有按照趙昌的主意去做。兩人的關係更加淡漠。很長一段時間裏,趙昌沒去過他家。
後來,兩派聯合了,工作恢復了。趙昌的一派是戰勝者,在新搭成的領導班子裏占優勢。所裏的所有職權差不多都給這一派把持住。賈大真做了政工組長。趙昌被任命為地方史組的組長。原組長吳仲義雖沒有被公開免職,實際上被稀裏糊塗地廢黜了。有人對吳仲義說,趙昌早就想謀取他組長的職務。他不相信,也不以為然。隻要自己平安無事,怎麽辦都行。他叫這兩年人與人之間殘酷無情的搏鬥嚇壞了,恨不得藏到什麽地方去才好。因此他一點也不妒恨趙昌,正象當年他做臨時組長時,趙昌也不嫉妒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