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想一個人安靜地消磨一下,就鑽進鹽河邊的巴劄咖啡店裏。這家 全薩爾茨堡人都去過的咖啡店,一點也不講究,但這個城市的許多歷史都在這 家店中。小圓桌和圈椅隨隨便便放在那兒,進來一坐,一杯咖啡可以讓你想呆 多久就多久。盡管有人說話也聽不見。咖啡店的規矩和教堂一樣——保持安靜 。它和奧古斯汀啤酒屋完全是兩個世界、兩種情調,但是一個傳統。
如果想放縱,想連喊帶叫,想與朋友熱鬧一番,就去奧古斯汀;如果想讓 精神伸個懶腰,想愣一會神兒,想享受一下寧靜與孤獨,就去巴劄。他們一直 依循著這些與生俱來的生活感覺,從不改變。他們也看電視,也打手機,也聽 cd,但離不開他們的奧古斯汀和巴劄。
在外地人眼裏,薩爾茨堡似乎有些因循守舊。甚至有人說維也納是“音樂 之城”,薩爾茨堡是“音樂之鄉”,挖苦他們是鄉下人。但一位薩爾茨堡人驕 傲地說,我們這兒的女孩子從來沒人騷擾。
在當今世界,很多城市由於旅遊業興旺,當地的人文風氣發生驟變。商業 扭曲和異化人們的心靈。然而薩爾茨堡人卻巋然不動。他們本分,誠實,循規 蹈矩,甚至看上去有點木訥,但叫你信任不疑。外地旅客不識德國與奧國的硬 幣,買了東西,常常將一把硬幣捧給他們,讓他們拿。他們決不會多拿一分錢 。可是如果在威尼斯和巴塞隆納誰這樣做,誰就是傻子。
民風的淳樸來自他們的傳統。他們怎麽使這傳統在利慾薰心的商品世界裏 不瓦解、不鬆動?原因其實隻有一個:他們深愛甚至迷戀著自己的傳統。不要以 為他們隻是憑著一種傳統的慣性活著。在大主教廣場上,我看過他們舉行的一 個非常特殊的活動。一些身穿巴洛克時代服裝的年輕人表演著先前的薩爾茨堡 人怎麽打鐵、製陶、造紙、織布,以及怎麽化妝、用餐和演戲,等等。我問他 們為什麽這麽做。他們說,一方麵使人們親近傳統,一方麵吸引外來遊客。我 問他們,是為了賺遊客的錢嗎?
他們說,沒有賺錢的目的。人家來旅遊,不隻為了玩和購物,更要看你的 文化。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宣傳自己的文化。
老實說,薩爾茨堡人生活在一種很深的矛盾中。焦點就是旅遊。
他們和任何旅遊城市一樣,天天都承受著潮水一般的遊客的衝擊。所有空 間都是人頭攢動,到處都是挎著背包和相機的陌客竄來竄去,動不動就舉起相 機對著他們“喀嚓”閃一下光。重要的是,生活被全部打亂、打碎。一位當地 人說,薩爾茨堡已經不是我們的了,它賣給遊人了。
然而,薩爾茨堡人又都明白,這座城市至少一半收入來自這些睜大眼睛四 處亂看的遊人。何況,每當遊人們被薩爾茨堡的美震住,他們又從心底感到十 分的自豪和滿足。
薩爾茨堡人細緻、誠懇、敬業,又很會做生意。他們善待每一位客人。每 位客人進入這裏的旅店,都會看到桌上放著一套“見麵禮”。風光畫片,旅遊 手冊與地圖,一套紀念冊,幾粒莫紮特糖球,有時還有一頂太陽帽。而為旅客 想得如此周到的,不僅僅是旅店,還有餐館、劇場、車站和各個著名的景點。 他們抓住任何一位遊客,讓人充分享受到這裏的精華。關鍵還是由於,他們真 正懂得自己家鄉的文化之美在哪裏。
可是,如果與他們進一步接觸,就會覺得在什麽地方與他們總有一點距離 ,一點隔膜。這便很自然地想到,是不是一千年大主教特立獨行的歷史,給這 座城市造成了一種封閉?
他們很高興外來的人喜歡他們的文化,但對外來文化卻並無很大興趣。在 城中的畫廊裏,很少能看到現代藝術,至於美國化的流行文化更難在這裏立足 。
任何在文化上自成係統的地方,總會以自我為中心。也許正是這種文化上 的自我,才使它特色鮮明和不可替代,因之也就更具旅遊價值。
我在薩爾茨堡有一位好友,名叫威力。他出生在北義大利的米朗特,十歲 來到薩爾茨堡。人說米朗特曾經屬於奧地利的蒂羅爾。我卻堅信他是義大利血 統。他見到朋友就張開雙臂擁抱,像要放聲唱歌;他臉色通紅,仿佛時時都是 激情洋溢。他不喜歡別人打斷他的話。但他要是激動起來,也無法中斷自己的 話。然而,這位義大利人卻是一位十足的“薩爾茨堡通”。他深知這座城市每 一幢房子的歷史,甚至知道扔在路邊每一塊有花紋的老石頭來自哪裏。
歷史在史學家手裏是一堆可以查證的材料,在民俗學家口中全是能夠行走 的生命。
他本職工作是鐵路局的電氣技師。對民俗與地方史的研究則用去全部業餘 時間。現在他退休了,他說“現在可以用全部生命的時間”了。前幾年,州政 府頒發給他一枚金質獎章,獎掖他對薩爾茨堡的地方史作出的出色貢獻,後來 別的組織也要向他頒獎,他卻說,不要了,一個就足夠了。這些事多了會很麻 煩。他說:“最重要的不是我,而是薩爾茨堡。”
我問他,為什麽他會這麽愛薩爾茨堡。
他說:因為它的魅力!
好像說一位他視如生命的女人。
我發現這個義大利血統的人激動起來,不但臉更紅,而且眼球像通了電, 目光灼亮。
後來,我在拜訪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組委會時,感受到在情感意義上他們 個個都是威力。盡管距離7月底的音樂節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所有籌備工作已經 緊張地幹起來了。在一座劇場裏,人們正在吊裝巨大的具有抽象意味的彩繪幕 布。音樂節時,這裏將上演莫紮特歌劇《後官誘逃》。他們正在加緊製作布景 和道具。
已經有八十多年歷史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是聞名於世的藝術節。他們既 有一百米寬和三十米高超大舞台的現代劇院,也有三百年歷史的岩石騎術學校 劇場。屆時薩爾茨堡將有兩千五百個臨時性工作人員,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二十 萬觀眾服務。他們年年如此。
這位藝術節組委會的負責人對我說:“我們要讓每一位客人都愛上薩爾茨 堡。”
這話叫我吃了一驚。他不是在說大話,他說得很真誠。但叫人愛上一個城 市是不容易的。如果你有這個想法,一定是你自己已經深深愛上它了。
可是,一個城市是否真正強大,正是來自這個城市的人對它的愛。這種愛 緣於自信。而最深層的自信來自它獨有的不可取代的人文和對這種人文的理解 。
我喜歡黃昏時分在城市中散步,穿行於那些迂迴輾轉、交錯不已的老街老 巷中。此刻,古老的房屋全成了高高低低群山一般的剪影了,寥落的街上已經 晦暗模糊。隻有那些伸向天空的教堂鎏金的頂子映著夕照,閃耀著光輝。一些 設在道邊或街角的露天咖啡店桌上的蠟燭已然點亮。近處一個教堂的鍾聲方歇 ,遠處一個教堂的鍾聲又起。忽然一陣鋼琴聲從前邊的街角像一陣風似的吹來 。
我感到了薩爾茨堡人對他們的傳統與文化的一種依賴。
我不想評論這種依賴是耶非耶,但我卻清晰地觸摸到它的性格,它結實的 、執著的、獨立和富於魅力的性格。
如果想放縱,想連喊帶叫,想與朋友熱鬧一番,就去奧古斯汀;如果想讓 精神伸個懶腰,想愣一會神兒,想享受一下寧靜與孤獨,就去巴劄。他們一直 依循著這些與生俱來的生活感覺,從不改變。他們也看電視,也打手機,也聽 cd,但離不開他們的奧古斯汀和巴劄。
在外地人眼裏,薩爾茨堡似乎有些因循守舊。甚至有人說維也納是“音樂 之城”,薩爾茨堡是“音樂之鄉”,挖苦他們是鄉下人。但一位薩爾茨堡人驕 傲地說,我們這兒的女孩子從來沒人騷擾。
在當今世界,很多城市由於旅遊業興旺,當地的人文風氣發生驟變。商業 扭曲和異化人們的心靈。然而薩爾茨堡人卻巋然不動。他們本分,誠實,循規 蹈矩,甚至看上去有點木訥,但叫你信任不疑。外地旅客不識德國與奧國的硬 幣,買了東西,常常將一把硬幣捧給他們,讓他們拿。他們決不會多拿一分錢 。可是如果在威尼斯和巴塞隆納誰這樣做,誰就是傻子。
民風的淳樸來自他們的傳統。他們怎麽使這傳統在利慾薰心的商品世界裏 不瓦解、不鬆動?原因其實隻有一個:他們深愛甚至迷戀著自己的傳統。不要以 為他們隻是憑著一種傳統的慣性活著。在大主教廣場上,我看過他們舉行的一 個非常特殊的活動。一些身穿巴洛克時代服裝的年輕人表演著先前的薩爾茨堡 人怎麽打鐵、製陶、造紙、織布,以及怎麽化妝、用餐和演戲,等等。我問他 們為什麽這麽做。他們說,一方麵使人們親近傳統,一方麵吸引外來遊客。我 問他們,是為了賺遊客的錢嗎?
他們說,沒有賺錢的目的。人家來旅遊,不隻為了玩和購物,更要看你的 文化。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宣傳自己的文化。
老實說,薩爾茨堡人生活在一種很深的矛盾中。焦點就是旅遊。
他們和任何旅遊城市一樣,天天都承受著潮水一般的遊客的衝擊。所有空 間都是人頭攢動,到處都是挎著背包和相機的陌客竄來竄去,動不動就舉起相 機對著他們“喀嚓”閃一下光。重要的是,生活被全部打亂、打碎。一位當地 人說,薩爾茨堡已經不是我們的了,它賣給遊人了。
然而,薩爾茨堡人又都明白,這座城市至少一半收入來自這些睜大眼睛四 處亂看的遊人。何況,每當遊人們被薩爾茨堡的美震住,他們又從心底感到十 分的自豪和滿足。
薩爾茨堡人細緻、誠懇、敬業,又很會做生意。他們善待每一位客人。每 位客人進入這裏的旅店,都會看到桌上放著一套“見麵禮”。風光畫片,旅遊 手冊與地圖,一套紀念冊,幾粒莫紮特糖球,有時還有一頂太陽帽。而為旅客 想得如此周到的,不僅僅是旅店,還有餐館、劇場、車站和各個著名的景點。 他們抓住任何一位遊客,讓人充分享受到這裏的精華。關鍵還是由於,他們真 正懂得自己家鄉的文化之美在哪裏。
可是,如果與他們進一步接觸,就會覺得在什麽地方與他們總有一點距離 ,一點隔膜。這便很自然地想到,是不是一千年大主教特立獨行的歷史,給這 座城市造成了一種封閉?
他們很高興外來的人喜歡他們的文化,但對外來文化卻並無很大興趣。在 城中的畫廊裏,很少能看到現代藝術,至於美國化的流行文化更難在這裏立足 。
任何在文化上自成係統的地方,總會以自我為中心。也許正是這種文化上 的自我,才使它特色鮮明和不可替代,因之也就更具旅遊價值。
我在薩爾茨堡有一位好友,名叫威力。他出生在北義大利的米朗特,十歲 來到薩爾茨堡。人說米朗特曾經屬於奧地利的蒂羅爾。我卻堅信他是義大利血 統。他見到朋友就張開雙臂擁抱,像要放聲唱歌;他臉色通紅,仿佛時時都是 激情洋溢。他不喜歡別人打斷他的話。但他要是激動起來,也無法中斷自己的 話。然而,這位義大利人卻是一位十足的“薩爾茨堡通”。他深知這座城市每 一幢房子的歷史,甚至知道扔在路邊每一塊有花紋的老石頭來自哪裏。
歷史在史學家手裏是一堆可以查證的材料,在民俗學家口中全是能夠行走 的生命。
他本職工作是鐵路局的電氣技師。對民俗與地方史的研究則用去全部業餘 時間。現在他退休了,他說“現在可以用全部生命的時間”了。前幾年,州政 府頒發給他一枚金質獎章,獎掖他對薩爾茨堡的地方史作出的出色貢獻,後來 別的組織也要向他頒獎,他卻說,不要了,一個就足夠了。這些事多了會很麻 煩。他說:“最重要的不是我,而是薩爾茨堡。”
我問他,為什麽他會這麽愛薩爾茨堡。
他說:因為它的魅力!
好像說一位他視如生命的女人。
我發現這個義大利血統的人激動起來,不但臉更紅,而且眼球像通了電, 目光灼亮。
後來,我在拜訪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組委會時,感受到在情感意義上他們 個個都是威力。盡管距離7月底的音樂節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所有籌備工作已經 緊張地幹起來了。在一座劇場裏,人們正在吊裝巨大的具有抽象意味的彩繪幕 布。音樂節時,這裏將上演莫紮特歌劇《後官誘逃》。他們正在加緊製作布景 和道具。
已經有八十多年歷史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是聞名於世的藝術節。他們既 有一百米寬和三十米高超大舞台的現代劇院,也有三百年歷史的岩石騎術學校 劇場。屆時薩爾茨堡將有兩千五百個臨時性工作人員,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二十 萬觀眾服務。他們年年如此。
這位藝術節組委會的負責人對我說:“我們要讓每一位客人都愛上薩爾茨 堡。”
這話叫我吃了一驚。他不是在說大話,他說得很真誠。但叫人愛上一個城 市是不容易的。如果你有這個想法,一定是你自己已經深深愛上它了。
可是,一個城市是否真正強大,正是來自這個城市的人對它的愛。這種愛 緣於自信。而最深層的自信來自它獨有的不可取代的人文和對這種人文的理解 。
我喜歡黃昏時分在城市中散步,穿行於那些迂迴輾轉、交錯不已的老街老 巷中。此刻,古老的房屋全成了高高低低群山一般的剪影了,寥落的街上已經 晦暗模糊。隻有那些伸向天空的教堂鎏金的頂子映著夕照,閃耀著光輝。一些 設在道邊或街角的露天咖啡店桌上的蠟燭已然點亮。近處一個教堂的鍾聲方歇 ,遠處一個教堂的鍾聲又起。忽然一陣鋼琴聲從前邊的街角像一陣風似的吹來 。
我感到了薩爾茨堡人對他們的傳統與文化的一種依賴。
我不想評論這種依賴是耶非耶,但我卻清晰地觸摸到它的性格,它結實的 、執著的、獨立和富於魅力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