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醉和發狂的擋不住的奢侈!
所以,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都稱中國為“賽裏絲”,意思是產絲之地。《舊約全書》中的《以賽亞書》幹脆稱中國為“絲人”。對於把絲綢視作天堂服裝的希臘羅馬人來說,稱中國人為絲人,簡直就是直呼為神。
可是他們誰也沒見過遠在天邊的中國和中國人。
絲綢從中國到羅馬不是直接運到的。中間數萬裏,征程漫漫,山水相隔,各地語言風俗互不相通,貨物是通過途經國家的轉手貿易,一站一站地向前慢吞吞地轉送。價錢也就漸漸提高,到了羅馬,便真的貴如黃金了!
馱運貨物的駱駝,改換成馱運貨物的白象,再換用馬匹,又換上船隻……
(莫高窟中相關的壁畫)
另一方麵,充當中間商人的塞人、帕爾特人,為了不失去利益巨大的絲綢轉手貿易,也在極力設法阻撓中國與羅馬直接接觸。
為此在很長時間裏,羅馬人認為中國的絲綢是長在樹上的;在中國人的書裏,羅馬人身材高大,五官端正,長得和自己很相像,所以稱羅馬為“大秦”;中國人甚至以為羅馬人也善於種植桑樹和養蠶。事實上直到7世紀,中國人製造絲綢的秘密才傳到義大利南端的西西裏。
西方人太想知道絲綢是如何製造的了。所以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說一位嫁到於闐的公主,偷偷把蠶放在自己的帽子裏,躲過嚴格的檢查。養蠶造絲的秘密才被西方獲知。
兩個相互觸摸不到的國家,隻有用美麗的想像與彩色的神話去連接對方了,(於闐出土的彩繪木版畫《養蠶西漸傳說圖》)
光彩照人的絲綢和漫長艱辛的絲綢之路,則像神奇的帶子,把它們牢牢地係在一起。
在公元前後,西方和東方,各有一次機會,可以相互邂逅。
對於西方,是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東征時,曾經一直打到阿富汗阿姆河上遊葉赫什河旁的霍閘,部將尼亞科斯和奧尼希克裏特得到了一個極富有誘惑力的信息,那便是再往東挺進,就要抵達產絲的“賽裏絲”了。偏偏此時,亞歷山大重病,這支東征的希臘軍隊隻好掉頭回去。錯過了一次一睹中國真麵目的良機。
對於東方,是公元97年。正值漢代強盛期的中國,已經很清楚那個地處遼遠的西方國度“大秦”,是最大的絲綢消費國。負責扼守西域的都護班超,派遣他的屬員甘英出使“大秦”,力圖直接打通東西方的絲綢貿易。甘英千辛萬苦到達波斯灣,想乘船渡海向西行進。但帕爾特人知道了他的意圖。這些一直在做絲綢貿易的帕爾特人,便阻撓他渡海,對他說:“大海無邊,渡海一次順風要三個月,頂風要兩年……”這些可怕的話把缺乏航海常識的甘英嚇住了。
遲疑地站立在波斯灣灘頭的甘英,哪裏知道他距離羅馬隻有一步之遙了。如果他向前再跨一步,東西方一旦溝通,世界也許早就會變成另一番樣子。
東西方擦肩而過。絲綢之路卻頑強地存在下來。前後竟是一千五百年!
古代中國,東方與南方瀕臨大海,煙波浩渺,人們航船乏術,唯有望洋興嘆;北麵為冰天雪地,人鳥絕跡,更難往來。西麵雖是漠漠荒沙,去之遙遠,然而總有零零星星的人或來或去,從這些幾乎被曬枯了的人的口中,透露出隔過大沙漠那更遠的西邊的消息。那是一片誘發奇想的朦朧的世界,一片空曠的神秘,一片未知的文明,在那個時代裏,中國人對西方有著特別的興趣。西天是神往之地,極樂世界和安魂的淨土,中國人一直想與西邊打交道,西邊就是外部世界和另一種文明,中國人從什麽時候,與蔥嶺以西那廣闊的世界發生聯繫的?
絲綢的歷史比希臘和羅馬的歷史早得多。5000年以前,中國已經生產絲綢了。
(4000年前的甲骨文中的蠶、絲、桑、帛等文字;浙江吳江錢三漾出土的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文物中的絹片、絲帶和絲線等)
在希臘羅馬之前,與東方文明交往的西方民族是埃及。埃及文明的許多細節,都與中國驚人地相似乃至相同。這些過於遙遠的歷史早已失去記憶,究竟誰影響的誰,已經無從考證了,(木乃伊頭上的絲綢。人身獸麵的形象。卍字。空筱。墓葬方式等)
人類最初的謎與最終的謎一樣,都是永無答案的,然而,從中國歷史來看,在中西交流中,中國人一開始就是主動的,不單是主動的輸送,更是主動的索取,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矮短精瘦的竊賊鑽進黑黝黝的墓室裏,點燃竹片照明,他將珍寶塞入袋中,卻把大量寫滿字跡的竹簡丟棄在地。
(字幕:公元281年,河南汲縣戰國魏襄王墓)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盜墓案。
這個名叫不準的小賊,萬萬沒有想到被他丟棄的足足裝滿十大車的竹簡,其珍貴遠非他盜走的那些寶物可比。竹簡上記載著歷史上第一位西行的國王—周穆王。
(畫麵:古籍《穆天子傳》。字幕: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國王。在位於公元前1001年—前947年)
裝竹簡的車輪變為周穆王駕乘的馬車輪。
周穆王率七萃之士,駕八駿車,帶著大量精美物品與絲綢,浩浩蕩蕩行進在高遠浩瀚的西北高原上。
他自王都宗周出發,溯黃河而上,西進柴達木盆地,北登帕米爾高原,一路上受到當地住民與酋長的歡迎,得到聞名於天下的和田美玉,然後繼續西行,過赤鳥地(塔什庫爾幹)、玄池(伊賽克湖或阿姆河),終於來到西王母之邦。周穆王手執玄圭白璧,向西王母饋贈華麗絲綢,西王母則在瑤池設宴款待。兩人飲酒酬酢,對酒當歌,互為唱答,表示敬慕之情。這大概是最早和最浪漫的中西文化交流了。
關於西王母之邦的傳說,歷來撲朔迷離,有人竟說她遠在西亞的兩河流域。
(山東嘉祥、滕縣,四川郫縣、成都、新都等畫像磚中的西王母的形象)
西王母是中國人嚮往的西方形象。
充滿神話色彩的《穆天子傳》,表達著中國人對西方美好和主動交流的願望。
這願望到了張騫出使西域的漢代,便被實現了。
絲綢之路在對西方的暇想裏,不知不覺存在了一千多年。但是真正體現出中西交流的意義來,卻始於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
公元前2世紀,強悍驍勇、善於騎射的匈奴人,在單於統帥下,擊垮了生活在敦煌和祁連山一帶的大月氏人。據說得勝的匈奴將士們,用大月氏王的頭蓋骨做飲酒的器具,叫人不寒而慄。他們稱霸大西北,切斷漢王朝與西方世界的聯繫,並憑仗著金戈鐵馬,時時侵暴中原。
(漢長城與大漠中直線升起的狼煙)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了安定邊區和打開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公開招募有誌者出使西域,聯合遠在西域、與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夾擊匈奴。
一員非正式的小官吏應招擔此重任。他叫張騫,其人心高誌遠,渴望成就大事業。他明知出使西域必須要穿過匈奴的控製區,這就等於九死一生,但急於立功的張騫卻毫不在乎了。
所以,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都稱中國為“賽裏絲”,意思是產絲之地。《舊約全書》中的《以賽亞書》幹脆稱中國為“絲人”。對於把絲綢視作天堂服裝的希臘羅馬人來說,稱中國人為絲人,簡直就是直呼為神。
可是他們誰也沒見過遠在天邊的中國和中國人。
絲綢從中國到羅馬不是直接運到的。中間數萬裏,征程漫漫,山水相隔,各地語言風俗互不相通,貨物是通過途經國家的轉手貿易,一站一站地向前慢吞吞地轉送。價錢也就漸漸提高,到了羅馬,便真的貴如黃金了!
馱運貨物的駱駝,改換成馱運貨物的白象,再換用馬匹,又換上船隻……
(莫高窟中相關的壁畫)
另一方麵,充當中間商人的塞人、帕爾特人,為了不失去利益巨大的絲綢轉手貿易,也在極力設法阻撓中國與羅馬直接接觸。
為此在很長時間裏,羅馬人認為中國的絲綢是長在樹上的;在中國人的書裏,羅馬人身材高大,五官端正,長得和自己很相像,所以稱羅馬為“大秦”;中國人甚至以為羅馬人也善於種植桑樹和養蠶。事實上直到7世紀,中國人製造絲綢的秘密才傳到義大利南端的西西裏。
西方人太想知道絲綢是如何製造的了。所以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說一位嫁到於闐的公主,偷偷把蠶放在自己的帽子裏,躲過嚴格的檢查。養蠶造絲的秘密才被西方獲知。
兩個相互觸摸不到的國家,隻有用美麗的想像與彩色的神話去連接對方了,(於闐出土的彩繪木版畫《養蠶西漸傳說圖》)
光彩照人的絲綢和漫長艱辛的絲綢之路,則像神奇的帶子,把它們牢牢地係在一起。
在公元前後,西方和東方,各有一次機會,可以相互邂逅。
對於西方,是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東征時,曾經一直打到阿富汗阿姆河上遊葉赫什河旁的霍閘,部將尼亞科斯和奧尼希克裏特得到了一個極富有誘惑力的信息,那便是再往東挺進,就要抵達產絲的“賽裏絲”了。偏偏此時,亞歷山大重病,這支東征的希臘軍隊隻好掉頭回去。錯過了一次一睹中國真麵目的良機。
對於東方,是公元97年。正值漢代強盛期的中國,已經很清楚那個地處遼遠的西方國度“大秦”,是最大的絲綢消費國。負責扼守西域的都護班超,派遣他的屬員甘英出使“大秦”,力圖直接打通東西方的絲綢貿易。甘英千辛萬苦到達波斯灣,想乘船渡海向西行進。但帕爾特人知道了他的意圖。這些一直在做絲綢貿易的帕爾特人,便阻撓他渡海,對他說:“大海無邊,渡海一次順風要三個月,頂風要兩年……”這些可怕的話把缺乏航海常識的甘英嚇住了。
遲疑地站立在波斯灣灘頭的甘英,哪裏知道他距離羅馬隻有一步之遙了。如果他向前再跨一步,東西方一旦溝通,世界也許早就會變成另一番樣子。
東西方擦肩而過。絲綢之路卻頑強地存在下來。前後竟是一千五百年!
古代中國,東方與南方瀕臨大海,煙波浩渺,人們航船乏術,唯有望洋興嘆;北麵為冰天雪地,人鳥絕跡,更難往來。西麵雖是漠漠荒沙,去之遙遠,然而總有零零星星的人或來或去,從這些幾乎被曬枯了的人的口中,透露出隔過大沙漠那更遠的西邊的消息。那是一片誘發奇想的朦朧的世界,一片空曠的神秘,一片未知的文明,在那個時代裏,中國人對西方有著特別的興趣。西天是神往之地,極樂世界和安魂的淨土,中國人一直想與西邊打交道,西邊就是外部世界和另一種文明,中國人從什麽時候,與蔥嶺以西那廣闊的世界發生聯繫的?
絲綢的歷史比希臘和羅馬的歷史早得多。5000年以前,中國已經生產絲綢了。
(4000年前的甲骨文中的蠶、絲、桑、帛等文字;浙江吳江錢三漾出土的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文物中的絹片、絲帶和絲線等)
在希臘羅馬之前,與東方文明交往的西方民族是埃及。埃及文明的許多細節,都與中國驚人地相似乃至相同。這些過於遙遠的歷史早已失去記憶,究竟誰影響的誰,已經無從考證了,(木乃伊頭上的絲綢。人身獸麵的形象。卍字。空筱。墓葬方式等)
人類最初的謎與最終的謎一樣,都是永無答案的,然而,從中國歷史來看,在中西交流中,中國人一開始就是主動的,不單是主動的輸送,更是主動的索取,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矮短精瘦的竊賊鑽進黑黝黝的墓室裏,點燃竹片照明,他將珍寶塞入袋中,卻把大量寫滿字跡的竹簡丟棄在地。
(字幕:公元281年,河南汲縣戰國魏襄王墓)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盜墓案。
這個名叫不準的小賊,萬萬沒有想到被他丟棄的足足裝滿十大車的竹簡,其珍貴遠非他盜走的那些寶物可比。竹簡上記載著歷史上第一位西行的國王—周穆王。
(畫麵:古籍《穆天子傳》。字幕: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國王。在位於公元前1001年—前947年)
裝竹簡的車輪變為周穆王駕乘的馬車輪。
周穆王率七萃之士,駕八駿車,帶著大量精美物品與絲綢,浩浩蕩蕩行進在高遠浩瀚的西北高原上。
他自王都宗周出發,溯黃河而上,西進柴達木盆地,北登帕米爾高原,一路上受到當地住民與酋長的歡迎,得到聞名於天下的和田美玉,然後繼續西行,過赤鳥地(塔什庫爾幹)、玄池(伊賽克湖或阿姆河),終於來到西王母之邦。周穆王手執玄圭白璧,向西王母饋贈華麗絲綢,西王母則在瑤池設宴款待。兩人飲酒酬酢,對酒當歌,互為唱答,表示敬慕之情。這大概是最早和最浪漫的中西文化交流了。
關於西王母之邦的傳說,歷來撲朔迷離,有人竟說她遠在西亞的兩河流域。
(山東嘉祥、滕縣,四川郫縣、成都、新都等畫像磚中的西王母的形象)
西王母是中國人嚮往的西方形象。
充滿神話色彩的《穆天子傳》,表達著中國人對西方美好和主動交流的願望。
這願望到了張騫出使西域的漢代,便被實現了。
絲綢之路在對西方的暇想裏,不知不覺存在了一千多年。但是真正體現出中西交流的意義來,卻始於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
公元前2世紀,強悍驍勇、善於騎射的匈奴人,在單於統帥下,擊垮了生活在敦煌和祁連山一帶的大月氏人。據說得勝的匈奴將士們,用大月氏王的頭蓋骨做飲酒的器具,叫人不寒而慄。他們稱霸大西北,切斷漢王朝與西方世界的聯繫,並憑仗著金戈鐵馬,時時侵暴中原。
(漢長城與大漠中直線升起的狼煙)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了安定邊區和打開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公開招募有誌者出使西域,聯合遠在西域、與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夾擊匈奴。
一員非正式的小官吏應招擔此重任。他叫張騫,其人心高誌遠,渴望成就大事業。他明知出使西域必須要穿過匈奴的控製區,這就等於九死一生,但急於立功的張騫卻毫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