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士給斯坦因第一個印象是—
一個很古怪的人,十分膽小,偶爾帶有狡詐的表示又絕非膽大……總之,他是一個很難對付的人。
這時斯坦因已經聽說,甘肅省府衙門將這批古物就地封存,由這個王道士管理。對於他這個外國人,要想走進那間密室恐怕絕非易事了。
事情真的有些不大美妙。在斯坦因藉口去附近一個寺窟拍照時—
我忍不住看一眼通向密室的那個洞門。我上次來的時候,密室狹窄的入口是用粗糙的木門鎖著的,而現在令我沮喪的是已經完全用磚砌上了。
但是他很沉得住氣,一切事情都由善於隨機應變的蔣孝畹出麵,去同王道士周旋,設法看到這批秘不示人的寶物。但是打起交道來確實很艱難……
斯坦因冷靜地觀察到,這位行伍出身的道士,居然節衣縮食,用個人節省以及行腳僧式苦苦化緣得來的錢,去清理堵塞石窟的流沙,開掘通道,還為信男信女們修復這些傾圮已久的求神拜佛的場所。盡管油紅漆綠、塗金抹銀,鄙俗不堪,他本人卻充滿一種宗教的異乎尋常的熱誠與真誠的使命感。
蔣孝畹認為這個半文盲的道士是個無知之徒,隻能用錢收買。斯坦因的感受卻不同。他判定王道士是個—
一身兼有宗教的熱情、愚昧的天真以及對自己的目標能夠採用各種聰明手段並堅定不移的道人。
僅僅依靠錢是無濟於事的。
當斯坦因得知王道士信奉不畏險阻、取來真經的唐僧玄奘時,他忽然像獲得到靈感那樣,立即找到打開障礙的缺口。他向王道士表白—
我是怎樣從印度追隨著他(玄奘)的足跡,跋涉萬裏,越過渺無人跡的高山與荒漠,訪問了許多必須付出千辛萬苦才能到達的玄奘朝拜過的寺院……
我本能地感覺到一種可依賴的關係在我們之間建立起來。
斯坦因的計謀發生效力。當晚,斯坦因紮營在寺外樹林裏小帳篷的門簾突然掀開,蔣孝畹鑽了進來。他滿臉的喜悅便是一種勝利的喜訊;暖爐裏炭火的光把他的臉頰照得明亮生輝;他彎腰從寬鬆的黑袍子裏拿出一卷古老的中文經帙。這是王道士從密室裏拿出來交給他的。
這些卷子古雅的形製和歷經滄桑的氣息十分迷人。
和那個石室一樣幽閉禁守著的王道士,變得鬆動了。斯坦因感到他和那密室的距離已經大大縮短。
更加奇異莫解的事情出現了。蔣孝畹發現,王道士交給他的這個古老的卷子,竟是當年玄奘本人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而且是玄奘翻譯的!
這種巧合隻能被解釋為一種天意。盡管這天意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災難……斯坦因覺得他真的得到了神助。
王道士更是感到這是玄奘的在天之靈的一種暗示。隻能順從而不能違抗。
很快,密室入口堵塞的磚塊被拆除了。
對於斯坦因來說,這洞口通向天國……斯坦因的腳終於踏入被封禁的藏寶的洞室。
當我看到漸漸顯露出來的小洞時,眼睛都瞪大了。卷子一層層堆積起來……在王道士昏暗而微小的燭光裏,它高足有10英尺,整個手稿近500立方英尺!
大約十五年後,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借著搖曳不定的燈光,注視著尼羅河畔國王古埃及法老吐坦卡蒙那間幽深的墓室時,也是同樣一種驚天動地的莊嚴景象,同樣一種令人震悚的氛圍,和同樣一種目瞪口呆的神情。
王道士把一捆捆石室文獻搬到另一間空屋裏,斯坦因埋頭研讀,蔣孝畹作翻譯和解釋。
這些厚厚的經卷和文書,每十件被裝在一個布袋子裏。它們被斯坦因打開時微微抖動,那是由於斯坦因難以遏製的激動。中古時代書寫的手稿,歷時遙遠的歷史文獻,西亞和中亞各民族文字的文書,精美絕倫的繪畫、雕刻和繡織品……一幅畫在光滑細膩的絲絹上的佛像,幾乎與人一般大小。考古學家們這樣的奇遇,整個世紀也不會超過三次。
深夜裏我聽到細微的腳步聲,那是蔣孝畹在偵察是否有人在我的帳篷周圍活動。一會兒,他扛一大包回來了,裏邊裝滿我白天挑選出來的東西。
幾年前他係統補充過的中國歷史知識起了作用。他居然弄清楚這些卷子的年代是公元5世紀至10世紀!他驚呆了。每一頁都是千年以上的文獻!每一頁都記載著令人耳目一新的歷史!而這是浩瀚的如山的一堆啊!世界上哪裏還能找到如此浩瀚和久遠的文獻?
就分量以及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鈾元素的發現者倫納德·伍利爵士的評價則更富激情,他說:“這是一個考古學家前所未有的大發現。”
在精明的考古學家、智謀的中文秘書和難於對付的道士之間,經過外交式的反覆磋商,王道士獲得一筆並不寬裕的用來修復寺窟的捐助,隻有四十塊馬蹄銀,相當於二百兩白銀;他付給這位自許的玄奘的信徒卻是無以估價的絕世珍寶,總共十二箱,包括七箱手稿文獻,還有五箱中古時代繪畫和刺繡精品,大約五百餘幅之巨。
斯坦因親自並精心地打包。
1907年6月13日,斯坦因的運輸隊啟程。
然而,四個月後的深夜,這支運輸隊的人員又潛回到莫高窟—
我沒有猶豫,而是再鼓起勁兒來進行莫高窟秘藏物的工作。我們上一次的秘密沒人知道,所以通過一個可信人與王道士聯繫之後立即得到了應允。為了避免人們的懷疑,我隻得離開現場,委託我永遠熱心的秘書去完成……
一個寂靜之夜,我的人又出現在寺院附近。230捆手稿,是好心的道士被勸誘放棄的……
這一次沒有斯坦因在場,是兩個中國人合作完成的。山穀寂靜得有些緊張。宕泉的流水聲遮掩了車輪和馬蹄聲響。
約十六個月後,當這所有裝滿手稿的箱子和包紮好的繪畫放在倫敦博物館時,我才真正寬慰地舒一口氣。一雙有毛的大手從打開的箱子裏,小心地取出一幅華美精絕的絹本繪畫。
斯坦因走出莫高窟的密室之後,那已不再是密室。漸漸人們稱它為藏經洞,而把藏經洞內的經卷文書,稱作“敦煌遺書”。
第二個來到藏經洞的是法國人伯希和。他於1906年8月才到達西域(中國新疆),那時不少古蹟早已留下西方探險家們的足跡。然而,他在這裏所獲得的驚人成功,連本國考古界也十分嫉妒。
他是個有超人稟賦的語言學家,精通十三種語言;又是著名漢學家沙畹的門生,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華語。逞強好勝的性格與冒險精神,都是他考古這一行天生的資本。這位年僅二十七歲的年輕人,還有著和斯坦因同樣的好運氣。他在新疆吐土休克廢墟裏,偶然用馬鞭杆掘一下地,居然掘出一個真正希臘風格的小佛像。
(伯希和《吐木休克》中的圖版)
憑著這樣的本領和運氣,當他聽到敦煌發現藏經洞的消息,立即率領負責測繪的路易·瓦蘭博士、攝影師查爾斯·努埃特一行三人遠征隊伍趕到敦煌,很快找到王道士,直截了當提出用一筆錢購買藏經洞的藏品。他熟練而漂亮的中國話把王道士迷住了。此外,由於那個矮小的斯坦因嚴守秘密,因而王道士出賣經卷的事毫無敗露,王道士對這些外國人有了信任感與好感。伯希和連一點麻煩也沒碰到。
一個很古怪的人,十分膽小,偶爾帶有狡詐的表示又絕非膽大……總之,他是一個很難對付的人。
這時斯坦因已經聽說,甘肅省府衙門將這批古物就地封存,由這個王道士管理。對於他這個外國人,要想走進那間密室恐怕絕非易事了。
事情真的有些不大美妙。在斯坦因藉口去附近一個寺窟拍照時—
我忍不住看一眼通向密室的那個洞門。我上次來的時候,密室狹窄的入口是用粗糙的木門鎖著的,而現在令我沮喪的是已經完全用磚砌上了。
但是他很沉得住氣,一切事情都由善於隨機應變的蔣孝畹出麵,去同王道士周旋,設法看到這批秘不示人的寶物。但是打起交道來確實很艱難……
斯坦因冷靜地觀察到,這位行伍出身的道士,居然節衣縮食,用個人節省以及行腳僧式苦苦化緣得來的錢,去清理堵塞石窟的流沙,開掘通道,還為信男信女們修復這些傾圮已久的求神拜佛的場所。盡管油紅漆綠、塗金抹銀,鄙俗不堪,他本人卻充滿一種宗教的異乎尋常的熱誠與真誠的使命感。
蔣孝畹認為這個半文盲的道士是個無知之徒,隻能用錢收買。斯坦因的感受卻不同。他判定王道士是個—
一身兼有宗教的熱情、愚昧的天真以及對自己的目標能夠採用各種聰明手段並堅定不移的道人。
僅僅依靠錢是無濟於事的。
當斯坦因得知王道士信奉不畏險阻、取來真經的唐僧玄奘時,他忽然像獲得到靈感那樣,立即找到打開障礙的缺口。他向王道士表白—
我是怎樣從印度追隨著他(玄奘)的足跡,跋涉萬裏,越過渺無人跡的高山與荒漠,訪問了許多必須付出千辛萬苦才能到達的玄奘朝拜過的寺院……
我本能地感覺到一種可依賴的關係在我們之間建立起來。
斯坦因的計謀發生效力。當晚,斯坦因紮營在寺外樹林裏小帳篷的門簾突然掀開,蔣孝畹鑽了進來。他滿臉的喜悅便是一種勝利的喜訊;暖爐裏炭火的光把他的臉頰照得明亮生輝;他彎腰從寬鬆的黑袍子裏拿出一卷古老的中文經帙。這是王道士從密室裏拿出來交給他的。
這些卷子古雅的形製和歷經滄桑的氣息十分迷人。
和那個石室一樣幽閉禁守著的王道士,變得鬆動了。斯坦因感到他和那密室的距離已經大大縮短。
更加奇異莫解的事情出現了。蔣孝畹發現,王道士交給他的這個古老的卷子,竟是當年玄奘本人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而且是玄奘翻譯的!
這種巧合隻能被解釋為一種天意。盡管這天意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災難……斯坦因覺得他真的得到了神助。
王道士更是感到這是玄奘的在天之靈的一種暗示。隻能順從而不能違抗。
很快,密室入口堵塞的磚塊被拆除了。
對於斯坦因來說,這洞口通向天國……斯坦因的腳終於踏入被封禁的藏寶的洞室。
當我看到漸漸顯露出來的小洞時,眼睛都瞪大了。卷子一層層堆積起來……在王道士昏暗而微小的燭光裏,它高足有10英尺,整個手稿近500立方英尺!
大約十五年後,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借著搖曳不定的燈光,注視著尼羅河畔國王古埃及法老吐坦卡蒙那間幽深的墓室時,也是同樣一種驚天動地的莊嚴景象,同樣一種令人震悚的氛圍,和同樣一種目瞪口呆的神情。
王道士把一捆捆石室文獻搬到另一間空屋裏,斯坦因埋頭研讀,蔣孝畹作翻譯和解釋。
這些厚厚的經卷和文書,每十件被裝在一個布袋子裏。它們被斯坦因打開時微微抖動,那是由於斯坦因難以遏製的激動。中古時代書寫的手稿,歷時遙遠的歷史文獻,西亞和中亞各民族文字的文書,精美絕倫的繪畫、雕刻和繡織品……一幅畫在光滑細膩的絲絹上的佛像,幾乎與人一般大小。考古學家們這樣的奇遇,整個世紀也不會超過三次。
深夜裏我聽到細微的腳步聲,那是蔣孝畹在偵察是否有人在我的帳篷周圍活動。一會兒,他扛一大包回來了,裏邊裝滿我白天挑選出來的東西。
幾年前他係統補充過的中國歷史知識起了作用。他居然弄清楚這些卷子的年代是公元5世紀至10世紀!他驚呆了。每一頁都是千年以上的文獻!每一頁都記載著令人耳目一新的歷史!而這是浩瀚的如山的一堆啊!世界上哪裏還能找到如此浩瀚和久遠的文獻?
就分量以及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鈾元素的發現者倫納德·伍利爵士的評價則更富激情,他說:“這是一個考古學家前所未有的大發現。”
在精明的考古學家、智謀的中文秘書和難於對付的道士之間,經過外交式的反覆磋商,王道士獲得一筆並不寬裕的用來修復寺窟的捐助,隻有四十塊馬蹄銀,相當於二百兩白銀;他付給這位自許的玄奘的信徒卻是無以估價的絕世珍寶,總共十二箱,包括七箱手稿文獻,還有五箱中古時代繪畫和刺繡精品,大約五百餘幅之巨。
斯坦因親自並精心地打包。
1907年6月13日,斯坦因的運輸隊啟程。
然而,四個月後的深夜,這支運輸隊的人員又潛回到莫高窟—
我沒有猶豫,而是再鼓起勁兒來進行莫高窟秘藏物的工作。我們上一次的秘密沒人知道,所以通過一個可信人與王道士聯繫之後立即得到了應允。為了避免人們的懷疑,我隻得離開現場,委託我永遠熱心的秘書去完成……
一個寂靜之夜,我的人又出現在寺院附近。230捆手稿,是好心的道士被勸誘放棄的……
這一次沒有斯坦因在場,是兩個中國人合作完成的。山穀寂靜得有些緊張。宕泉的流水聲遮掩了車輪和馬蹄聲響。
約十六個月後,當這所有裝滿手稿的箱子和包紮好的繪畫放在倫敦博物館時,我才真正寬慰地舒一口氣。一雙有毛的大手從打開的箱子裏,小心地取出一幅華美精絕的絹本繪畫。
斯坦因走出莫高窟的密室之後,那已不再是密室。漸漸人們稱它為藏經洞,而把藏經洞內的經卷文書,稱作“敦煌遺書”。
第二個來到藏經洞的是法國人伯希和。他於1906年8月才到達西域(中國新疆),那時不少古蹟早已留下西方探險家們的足跡。然而,他在這裏所獲得的驚人成功,連本國考古界也十分嫉妒。
他是個有超人稟賦的語言學家,精通十三種語言;又是著名漢學家沙畹的門生,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華語。逞強好勝的性格與冒險精神,都是他考古這一行天生的資本。這位年僅二十七歲的年輕人,還有著和斯坦因同樣的好運氣。他在新疆吐土休克廢墟裏,偶然用馬鞭杆掘一下地,居然掘出一個真正希臘風格的小佛像。
(伯希和《吐木休克》中的圖版)
憑著這樣的本領和運氣,當他聽到敦煌發現藏經洞的消息,立即率領負責測繪的路易·瓦蘭博士、攝影師查爾斯·努埃特一行三人遠征隊伍趕到敦煌,很快找到王道士,直截了當提出用一筆錢購買藏經洞的藏品。他熟練而漂亮的中國話把王道士迷住了。此外,由於那個矮小的斯坦因嚴守秘密,因而王道士出賣經卷的事毫無敗露,王道士對這些外國人有了信任感與好感。伯希和連一點麻煩也沒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