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看著眼前地打穀機,和自己記憶裏的差不多一模一樣,隻是記憶裏的滾筒上麵是鐵釘,而這裏的是木釘而已。


    李芸腳踩上去,一用力,隨著齒輪的轉動,裏麵的木滾筒快速旋轉起來,李芸心裏樂開了花。


    “夫子,成了,可以使用了!”


    “不如現在我們運一台到你家,讓我看一看它的威力如何?”孟夫子瞧著李芸的動作,心裏已經沒有了懷疑。


    不過他還是想親眼看一看,打穀機的速度如何,一個時辰可以脫粒多少稻米。


    李芸和譚文庭把一台打穀機搬上牛車,再找一塊布把機子罩住,還是低調行事為好。


    李芸和譚文庭趕著牛車,夫子坐著馬車,往槐花村方向趕去。


    一路上幾人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動,想要見證一下機器的神奇。


    隨著牛車和馬車紛紛進村,村民還是被驚動了不少,都想著馬車上拉的是啥東西,全都圍著牛車。


    “文庭,你們這車子上拉的是什麽啊?”


    “芸娘,你家這是又買了啥好東西啊?”


    “芸娘,這是掙大錢了,又買了啥好東西,讓我們也開開眼啊!”


    “呸,臭顯擺,掃把星能買啥好東西!”劉氏翻著白眼。


    “青山媳婦兒,你這是嫉妒人家吧?”


    “就是!”


    “……”


    一路上李芸和譚文庭都沒怎麽接話,兩輛車一前一後進入了譚家小院。


    村裏早有人跑到地裏把譚根生和方氏叫了回來,有的說芸娘文庭發大財了帶回來了一大車銀子,有的說文庭在外麵認識了大官,給他們送了好多金銀珠寶,反正說什麽的都有。


    等到譚根生和方氏都回到家,李芸讓譚根生和譚文庭幾人把打穀機抬下來,一把掀開上麵蓋著的布。


    “文庭,這是啥啊?這麽大一塊!”譚根生不解地問。


    “對啊,對啊,文庭,這是幹啥的?”大門口圍滿了村民,大家都在胡亂的猜測著,都圍著不走,想要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麽寶貝。


    李芸沒有回答他們,而是徑直走到院子裏的水稻垛前,抱起一大把水稻,走到打穀機前。


    隻見李芸把稻穗一頭朝裏,腳上用力一踩,隻聽到呼啦啦的聲音響起,不過片刻,李芸手裏的水稻全部脫粒,稻米都躺在了滾筒下方的一個大木箱裏。


    等箱子裏儲存不下了,下方有一片木頭是可以活動,一拉,稻子就會從木箱裏流出來。


    眾人全都目瞪口呆,這也太快了吧! 這放進去一下,出來的都是稻米了。


    譚根生是第一個反應過來的,他激動的也抱起一大把的稻子,伸到李芸的手中。


    李芸明白了他的意思,又是嘩啦啦的聲音響起,稻杆和稻米快速的分離開來。


    “芸娘,這,這是從哪裏弄來的機子。”譚根生的聲音微微顫抖。


    譚文庭走到譚根生耳邊說了幾句話,譚根生連忙點了點頭。


    “鄉親們,這個機子叫打穀機,大家已經看到了它是幹什麽用的。這會兒家中還有貴客,大家就先散了吧,我譚根生保證,這個機子會無償借給大家使用。”


    眾鄉親聽到譚根生的話,心裏都非常的感激,譚家人確實是厚道人家啊!


    眾人散了之後,譚文庭請孟夫子下車,在孟夫子的注視下,譚根生和譚文庭合作,不一會就把院子裏的一垛稻米全部脫粒。


    “不知剛才院子裏堆得是多少畝地的產量?”孟夫子也是一個細致人,還要問清楚田產量。


    “剛才的,大概是三畝地的稻米。”


    “三畝地,我們來稱一稱,這大概有多少斤!”


    眾人拿出麻袋裝好稻米,稱了稱,差不多有一千二百多斤。


    孟夫子感歎,譚家一畝地的收成不錯啊,看來譚根生沒少在田地裏下功夫。


    孟夫子又估算了一下脫粒用的時間,最後計算出了打穀機的效率,看著自己算出來的大概數據,孟夫子很是高興。


    這幾年他遠離京城,在這裏教書,閑暇之餘也會找他的好友聊一些農政問題,他心裏很是清楚,這台機器對於農業生產的意義。


    孟夫子在心裏盤算了一番,“文庭,我即刻啟程,拉著另一台機子回京,上報給皇帝陛下,後麵的事情就交給為師吧,如果有人問起來這台機子是誰發明的,我怎麽回答?”


    “如果是信得過之人,老師如實回答即可。”


    “好,到時候具體事宜為師見機行事。如此利國利民的好事,為師代萬千百姓謝過芸娘和文庭。”


    “夫子有憂國憂民之心,我整日受夫子教諱,難道這些道理還不懂得嗎?”


    “好。非常好!這才是我孟方玉的好弟子。那為師就啟程去京都了。”


    “那祝夫子一路平安!”


    “嗯,在這裏等著為師的好消息!”


    送走了孟夫子,趁著時間還早,譚根生和方氏趕著牛車去把今天割的稻米運回來。


    在李芸的演示下,譚文成和譚文欣都學會了怎麽用打穀機,兩人新奇的不得了,硬是不讓別人插手,把今天割的稻子全部脫完粒。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手都酸的拿不起筷子,就這樣還是高興得很,因為他倆覺得自己是除了嫂子以外第一個學會用打穀機的,特別驕傲自豪。


    有了打穀機,譚家今年的稻子隻用了三五天就全部收入糧倉,節省了一大半的時間。


    譚家忙完夏收,就有不少人登門借用牛車和打穀機。


    譚根生還是先緊著自家兄弟來用,接著是一些村子裏關係好的,到最後全村的人家都跟著沾了光,今年夏收讓他們省了不少力氣,大家都很是感激。


    一些眼紅譚家掙錢的人,也覺得譚家人厚道實在,福星高照,掙錢也是人家的福報。


    因此除了劉氏整日罵罵咧咧以外,譚家人在村裏的威信,一時間空前絕後,誰提到了都是直說譚家人厚道,譚文庭有本事,李芸娘有福氣。


    直氣的劉氏在家裏躺了兩天,啥活也不幹,最後還是李青山舔著臉來借用了打穀機。


    李芸也懶得針對他,和他計較,看在逝去李青河老爹的麵子上,也就讓他用了。


    李青山的心裏是後悔啊,悔不當初,當初為什麽不對芸娘好一些呢?那現在譚家的富貴是不是都是自己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小嬌妻帶領全家吃香喝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薄荷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薄荷煙火並收藏農家小嬌妻帶領全家吃香喝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