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齊青揚的忽然出現,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他向來不按牌理出牌,做事不拘一格,一直就是讓那些衛道士頭疼的人物。
但是,讓人坐立不安的,並不隻是他的忽然出現。
而是端王隨行的五千子弟兵!
那是關外最精銳的兵力!
五千個誓死效忠,絕對不會有異心的士兵!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很多人都不禁皺起了眉頭,忐忑不安,惶惶終日。
這其中,也包括了當朝權勢熏天的輔政大人。
吳府。
周維謙正像一隻被踩了尾巴的老虎似的,焦躁不安的來回走來走去。
吳誌偉倒是還沉得住氣,隻是細看的話,還是能察覺他額上有不起眼的冷汗,泄漏了心裏的那分忐忑。
"怎麽辦?怎麽辦?"周維謙急得汗流浹背,衝到吳誌偉麵前,一副驚惶失措的模樣。
"端王居然進京了!那萬一假傳聖旨的事情被揭穿了,可是欺君大罪呀!"
見周維謙亂了陣腳,吳誌偉狠狠的往桌子上一拍,砰的一聲,嚇得對方一個哆嗦。
"周太傅,你在胡說一些什麽呢?"吳誌偉安撫的替周維謙整了整衣襟,然後拍拍灰塵,和顏悅色的道。
"假傳聖旨?那是什麽時候的事情?本太傅怎麽不記得了?"他笑得和藹,一字一句慢條斯理說了出來,卻讓周維謙睜大了雙眼,猜不著也摸不透麵前這人的心思。
吳誌偉退後,返身坐回椅子上,繼續道:"周太傅過慮了,不如回去好好休息,放鬆一下。"
周維謙還在猶豫:"可是……"
"放心,本太傅自有辦法,一切都會安然無恙的。"吳誌偉氣定神閑的道。
周維謙向來唯吳誌偉馬首是瞻,對方說一,絕對不會說二。也因此,即使心裏還十分的不安,看見吳誌偉不慌不忙的模樣,卻也不得不依言而行,滿肚子狐疑的告辭離去。
對方離開良久,吳誌偉才舉起手,摸了一摸自己額頭上的一點冷汗,然後把手舉到眼前。
整隻手掌在微微的顫抖。
他端詳半天,方才緊緊握成了拳頭,抑止住了那些微的顫抖。
端王……
真是沒想到,他居然會忽然出現在京城?
更沒有想到的是,他還隨身帶來了五千子弟兵?
雖然早就知道關外不可能袖手旁觀,但是卻沒有料到,會來得這麽快?
明明已經全部掌握了京城和關外聯繫的所有渠道,封鎖了一切可能會讓關外起疑心的消息,就是為了不想看見這個人在京城的出現!
然而,百密一疏!
他!還是來了!
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時間!
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地點!
自己有什麽地方沒有算到嗎?
還是漏掉了什麽該注意卻沒有引起注意的東西?
或者是一絲訊息?
吳誌偉咬著牙,反覆思量著所有的前因後果,想要找出端王莫名來京的原由。
但是依舊是天羅地網,算無遺漏。
隻好頭疼的以手支額,盤算著要怎麽對付這個突然殺出來的不速之客。
明天上朝,免不了要和端王麵對麵的來一場短兵相接。
隻是不知道端王的來意,未免無法知己知彼,心裏始終忐忑。
第二天,吳誌偉照舊入朝進宮。
當他一路前往議事廳的時候,毫無意外的和端王半路相遇。
"端王。"吳誌偉行禮作揖。
"喲!吳太傅!"齊青揚笑道,抱拳回禮:"本王來得倉促,還沒去府上拜會太傅大人,失禮了。"
聽見齊青揚這句話,吳誌偉不易察覺的皺了一下眉頭,又作了一個揖,回道:"端王這話可折殺下官了,怎敢勞駕王爺屈尊下駕?怎麽說也該是下官拜會王爺才是!"
齊青揚聞言卻哈哈大笑:"吳太傅真是太客氣了!"
他說完頓了一頓,又看似漫不經心的開口:"倒是本王來到京城,沒給太傅帶來什麽不必要的麻煩吧?"
齊青揚說的一副開玩笑的口吻,卻讓吳誌偉心裏不禁一凜,連忙擺擺手,恭恭敬敬的道:"王爺說笑了!"
說完微微抬眼,看見齊青揚沒有絲毫的不悅之色,於是又繼續道:"倒是王爺為何來到京城,不知下官有沒有那個榮幸知道一二呢?"
本是想刺探一下,摸摸虛實,不料齊青揚卻猛地回過頭來,竟是一臉義憤填膺的模樣:"說起來這個本王就一肚子氣!你說這皇上,小孩子就小孩子吧!還偏愛胡鬧!鬧得朝廷上下人人都有怨言不說,又還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我就說我妹妹一死,這孩子沒了管束就開始胡作非為了!"
一口氣說完,大概是覺得還不夠淋漓盡致,又添上一句:"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他肆無忌憚的對江隆聿近來的行為大加指責,言詞之間毫不顧忌,大膽的連吳誌偉也不由得心驚,連忙道:"王爺!王爺!避諱呀!避諱呀!"
"啊?"齊青揚仿佛這才明白過來自己剛才的失態,連忙咳嗽一聲,掩飾道:"咳咳咳!本王剛才一時失言,太傅不會記在心上吧?"
吳誌偉笑著搖搖頭,然後又問:"難道王爺這次進京,就是為了……"
齊青揚點頭:"雖然我妹妹不在了,不過我這個舅舅要管教管教侄兒,還是可以的吧!"
說完還拍拍吳誌偉的肩膀,一臉苦口婆心憂慮十足的表情:"他任性胡來的事兒,都傳到我們關外了!你說,我身為皇上的臣子,又是他的親舅舅,於公於私,都不能坐視不理吧?"
他一路說的是義正詞嚴無可反駁,吳誌偉也不得不應和著點頭,連連稱是。
"那是當然,那是當然……"
一麵應和,一麵卻悄悄的從眼角細細查看著對方的神色,想探明是否有言不由衷?是否有蛛絲馬跡可尋?
齊青揚似乎並沒有察覺吳誌偉正在觀察著自己,自顧自的繼續大聲道:"本王知道太傅們都是忠君為國的棟樑之材,也不要過於擔心了,有些話你們不太好勸諫皇上,就讓本王代勞吧!好歹本王還是皇上的親舅舅呢!俗話說‘見舅如見娘,本王的話,皇上還是會聽得進去的吧!"
看見齊青揚毫無心計有啥說啥的模樣,吳誌偉不禁暗地裏皺起了眉頭。
實在是摸不清端王的用意!
似乎……單純的隻是因為擔心皇上的胡鬧,於是前來管教侄子嗎?
還是另有目的?
齊青揚向來豪慡不拘一格,甚至可以說頗有江湖習氣,這讓他成為很多人頭疼不已的人物。
因為你根本摸不準他到底想要做什麽!
做事出人意料也就罷了,偏生還常常一本正經的做一些在朝廷中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慪得你哭笑不得。
此人難纏!
這是吳誌偉一直以來對端王的感覺,也是直覺。
所以,即使他看見齊青揚一臉悲憤信誓旦旦要去勸諫皇帝的樣子,心裏也是暗自嘀咕狐疑不已,卻不敢放鬆絲毫的戒心。
轉念一想,又想起昨天令周維謙驚懼的那件事來。
眼珠子轉了轉,吳誌偉決定兵行險著,再刺探一次。
於是彎腰作揖,問道:"王爺請恕下官多嘴,記得當初太後下殯,可是有聖旨下到了關外,要王爺不許回京的呀。"
一麵說,一麵悄悄的抬起眼仔細查看著對方的神色。
"王爺這樣貿然入京,豈不是抗旨不尊嗎?"
更在"抗旨不尊"四個字上加重了語氣。
齊青揚卻哈哈一笑,一臉輕鬆的回答:"真是多謝吳太傅惦記,本王怎麽就抗旨不尊了?"
他大笑道:"聖旨上隻說了要我在太後喪葬期間不準回京,又沒說不準我在喪葬之後回京!"
這番回答讓吳誌偉一愣,齊青揚又湊近了他,補充道:"本王這可不算抗旨不尊吧?"
"啊?"吳誌偉沒料到對方會這樣狡辯,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什麽來反駁,隻好陪著齊青揚一起笑。
"王爺真是愛說笑。"嘴上說著客套話,心裏越發的不安了。
那道聖旨的確是隻說了不許端王齊青揚在太後喪葬期間回京,理由倒是冠冕堂皇,為免關外生變,故要端王坐鎮。
其實怕的,還不是端王手裏的子弟兵嗎?
害怕他的回京會對自己構成威脅,於是夥同周維謙,偽造了那一份不許端王回京的聖旨。
就是不知端王有沒有對那份聖旨起疑。
就算被揭穿了,自己倒也是有法子應對,隻是……
看他的樣子,似乎倒是並沒有起疑心,不過,這人的心思向來猜不透,倒真是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他向來不按牌理出牌,做事不拘一格,一直就是讓那些衛道士頭疼的人物。
但是,讓人坐立不安的,並不隻是他的忽然出現。
而是端王隨行的五千子弟兵!
那是關外最精銳的兵力!
五千個誓死效忠,絕對不會有異心的士兵!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很多人都不禁皺起了眉頭,忐忑不安,惶惶終日。
這其中,也包括了當朝權勢熏天的輔政大人。
吳府。
周維謙正像一隻被踩了尾巴的老虎似的,焦躁不安的來回走來走去。
吳誌偉倒是還沉得住氣,隻是細看的話,還是能察覺他額上有不起眼的冷汗,泄漏了心裏的那分忐忑。
"怎麽辦?怎麽辦?"周維謙急得汗流浹背,衝到吳誌偉麵前,一副驚惶失措的模樣。
"端王居然進京了!那萬一假傳聖旨的事情被揭穿了,可是欺君大罪呀!"
見周維謙亂了陣腳,吳誌偉狠狠的往桌子上一拍,砰的一聲,嚇得對方一個哆嗦。
"周太傅,你在胡說一些什麽呢?"吳誌偉安撫的替周維謙整了整衣襟,然後拍拍灰塵,和顏悅色的道。
"假傳聖旨?那是什麽時候的事情?本太傅怎麽不記得了?"他笑得和藹,一字一句慢條斯理說了出來,卻讓周維謙睜大了雙眼,猜不著也摸不透麵前這人的心思。
吳誌偉退後,返身坐回椅子上,繼續道:"周太傅過慮了,不如回去好好休息,放鬆一下。"
周維謙還在猶豫:"可是……"
"放心,本太傅自有辦法,一切都會安然無恙的。"吳誌偉氣定神閑的道。
周維謙向來唯吳誌偉馬首是瞻,對方說一,絕對不會說二。也因此,即使心裏還十分的不安,看見吳誌偉不慌不忙的模樣,卻也不得不依言而行,滿肚子狐疑的告辭離去。
對方離開良久,吳誌偉才舉起手,摸了一摸自己額頭上的一點冷汗,然後把手舉到眼前。
整隻手掌在微微的顫抖。
他端詳半天,方才緊緊握成了拳頭,抑止住了那些微的顫抖。
端王……
真是沒想到,他居然會忽然出現在京城?
更沒有想到的是,他還隨身帶來了五千子弟兵?
雖然早就知道關外不可能袖手旁觀,但是卻沒有料到,會來得這麽快?
明明已經全部掌握了京城和關外聯繫的所有渠道,封鎖了一切可能會讓關外起疑心的消息,就是為了不想看見這個人在京城的出現!
然而,百密一疏!
他!還是來了!
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時間!
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地點!
自己有什麽地方沒有算到嗎?
還是漏掉了什麽該注意卻沒有引起注意的東西?
或者是一絲訊息?
吳誌偉咬著牙,反覆思量著所有的前因後果,想要找出端王莫名來京的原由。
但是依舊是天羅地網,算無遺漏。
隻好頭疼的以手支額,盤算著要怎麽對付這個突然殺出來的不速之客。
明天上朝,免不了要和端王麵對麵的來一場短兵相接。
隻是不知道端王的來意,未免無法知己知彼,心裏始終忐忑。
第二天,吳誌偉照舊入朝進宮。
當他一路前往議事廳的時候,毫無意外的和端王半路相遇。
"端王。"吳誌偉行禮作揖。
"喲!吳太傅!"齊青揚笑道,抱拳回禮:"本王來得倉促,還沒去府上拜會太傅大人,失禮了。"
聽見齊青揚這句話,吳誌偉不易察覺的皺了一下眉頭,又作了一個揖,回道:"端王這話可折殺下官了,怎敢勞駕王爺屈尊下駕?怎麽說也該是下官拜會王爺才是!"
齊青揚聞言卻哈哈大笑:"吳太傅真是太客氣了!"
他說完頓了一頓,又看似漫不經心的開口:"倒是本王來到京城,沒給太傅帶來什麽不必要的麻煩吧?"
齊青揚說的一副開玩笑的口吻,卻讓吳誌偉心裏不禁一凜,連忙擺擺手,恭恭敬敬的道:"王爺說笑了!"
說完微微抬眼,看見齊青揚沒有絲毫的不悅之色,於是又繼續道:"倒是王爺為何來到京城,不知下官有沒有那個榮幸知道一二呢?"
本是想刺探一下,摸摸虛實,不料齊青揚卻猛地回過頭來,竟是一臉義憤填膺的模樣:"說起來這個本王就一肚子氣!你說這皇上,小孩子就小孩子吧!還偏愛胡鬧!鬧得朝廷上下人人都有怨言不說,又還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我就說我妹妹一死,這孩子沒了管束就開始胡作非為了!"
一口氣說完,大概是覺得還不夠淋漓盡致,又添上一句:"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他肆無忌憚的對江隆聿近來的行為大加指責,言詞之間毫不顧忌,大膽的連吳誌偉也不由得心驚,連忙道:"王爺!王爺!避諱呀!避諱呀!"
"啊?"齊青揚仿佛這才明白過來自己剛才的失態,連忙咳嗽一聲,掩飾道:"咳咳咳!本王剛才一時失言,太傅不會記在心上吧?"
吳誌偉笑著搖搖頭,然後又問:"難道王爺這次進京,就是為了……"
齊青揚點頭:"雖然我妹妹不在了,不過我這個舅舅要管教管教侄兒,還是可以的吧!"
說完還拍拍吳誌偉的肩膀,一臉苦口婆心憂慮十足的表情:"他任性胡來的事兒,都傳到我們關外了!你說,我身為皇上的臣子,又是他的親舅舅,於公於私,都不能坐視不理吧?"
他一路說的是義正詞嚴無可反駁,吳誌偉也不得不應和著點頭,連連稱是。
"那是當然,那是當然……"
一麵應和,一麵卻悄悄的從眼角細細查看著對方的神色,想探明是否有言不由衷?是否有蛛絲馬跡可尋?
齊青揚似乎並沒有察覺吳誌偉正在觀察著自己,自顧自的繼續大聲道:"本王知道太傅們都是忠君為國的棟樑之材,也不要過於擔心了,有些話你們不太好勸諫皇上,就讓本王代勞吧!好歹本王還是皇上的親舅舅呢!俗話說‘見舅如見娘,本王的話,皇上還是會聽得進去的吧!"
看見齊青揚毫無心計有啥說啥的模樣,吳誌偉不禁暗地裏皺起了眉頭。
實在是摸不清端王的用意!
似乎……單純的隻是因為擔心皇上的胡鬧,於是前來管教侄子嗎?
還是另有目的?
齊青揚向來豪慡不拘一格,甚至可以說頗有江湖習氣,這讓他成為很多人頭疼不已的人物。
因為你根本摸不準他到底想要做什麽!
做事出人意料也就罷了,偏生還常常一本正經的做一些在朝廷中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慪得你哭笑不得。
此人難纏!
這是吳誌偉一直以來對端王的感覺,也是直覺。
所以,即使他看見齊青揚一臉悲憤信誓旦旦要去勸諫皇帝的樣子,心裏也是暗自嘀咕狐疑不已,卻不敢放鬆絲毫的戒心。
轉念一想,又想起昨天令周維謙驚懼的那件事來。
眼珠子轉了轉,吳誌偉決定兵行險著,再刺探一次。
於是彎腰作揖,問道:"王爺請恕下官多嘴,記得當初太後下殯,可是有聖旨下到了關外,要王爺不許回京的呀。"
一麵說,一麵悄悄的抬起眼仔細查看著對方的神色。
"王爺這樣貿然入京,豈不是抗旨不尊嗎?"
更在"抗旨不尊"四個字上加重了語氣。
齊青揚卻哈哈一笑,一臉輕鬆的回答:"真是多謝吳太傅惦記,本王怎麽就抗旨不尊了?"
他大笑道:"聖旨上隻說了要我在太後喪葬期間不準回京,又沒說不準我在喪葬之後回京!"
這番回答讓吳誌偉一愣,齊青揚又湊近了他,補充道:"本王這可不算抗旨不尊吧?"
"啊?"吳誌偉沒料到對方會這樣狡辯,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什麽來反駁,隻好陪著齊青揚一起笑。
"王爺真是愛說笑。"嘴上說著客套話,心裏越發的不安了。
那道聖旨的確是隻說了不許端王齊青揚在太後喪葬期間回京,理由倒是冠冕堂皇,為免關外生變,故要端王坐鎮。
其實怕的,還不是端王手裏的子弟兵嗎?
害怕他的回京會對自己構成威脅,於是夥同周維謙,偽造了那一份不許端王回京的聖旨。
就是不知端王有沒有對那份聖旨起疑。
就算被揭穿了,自己倒也是有法子應對,隻是……
看他的樣子,似乎倒是並沒有起疑心,不過,這人的心思向來猜不透,倒真是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