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了一會兒,他說道:“你若真無惡意,就應該勸陛下早日和纖羅公主完婚。陛下為了你,將這樁婚事一拖再拖,再這樣下去,隻怕朝內軍中有更多的人失望心寒!”
阿璃抬手輕撫髮髻,指尖掠過金瓚鳳冠,觸意生涼。
“陛下娶不娶月氏公主,全憑他一人之意,我如何勸得?”
程武頗為惱火地瞪著阿璃,“你不要說你不知道陛下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婚期!他對你如何,你心裏最清楚,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你如果心裏有他,就該為他著想,為大燕的江山社稷著想!你如果心裏沒有他,就索性讓陛下對你死了心,再沒半點的念想!”
阿璃扭頭盯了眼程武,“將軍說這話,算不算是妄議僭越?”
程武“哼”了聲,說:“我本來就是粗人一個,自小沒爹沒娘地長在軍營裏,沒什麽話是不敢說的!不錯,當初是我們在東海逼死了東越仲奕,可他是罪有應得,一報還一報,不算冤枉!就算陛下因此對你有什麽愧疚,他也拿命還給你了。你如果還心存怨恨,想藉機報復,那我寧可拚得玉石俱焚,也不會放過你。”
阿璃的心間掠過一絲涼意。連小武這樣大咧咧的人都能看出自己的意圖,以慕容煜的精明,不可能猜不出自己來燕國是伺機為仲奕報仇。可既然明明知道,為何還裝出一副對自己情深不移的模樣?難道說,他也是在演戲?
沉吟半晌,忽又記起什麽,抬眼問道:“你剛才說,他拿命還給我了,是什麽意思?”
程武瞠然一瞬,驚疑地瞪著阿璃,“你,竟然不知道?”他的口氣中陡添怒意,“你在東海跳船以後,陛下就重病不起,躺了足足兩個多月!旁人猜不出緣由,可你不會不明白。”
阿璃垂下眼,淡淡地說:“哦,也無非就是病了一場。”
一直以來,她反覆不斷地提醒著自己與慕容煜之間的矛盾和仇怨,刻意執著於他曾經的欺騙與隱瞞,逼著自己不得不堅信他是自己的敵人。
因為隻有這樣,她才能穩下心來,為仲奕奪回東越……
程武火氣上湧,顧不得許多,咬牙切齒說道:“無非就是病了一場?我跟隨陛下十幾年,即使是戰場上受了傷,也不曾見他在病榻上躺過一天。可那時在回薊城的路上,找來的名醫個個都束手無策,不論怎麽用藥就是不見好。後來我才無意中發現,陛下竟是自己把藥全倒掉了!我當時都快氣瘋了,怎麽也想不通,堂堂大燕國的戰神,我自小崇拜的大英雄,居然會為了個女人而一心求死!”他恨恨地盯著阿璃,“說起來,我還得感謝風青遙,要不是她派陳國龍騎營突襲薊城、火燒燕軍大營,陛下恐怕也不肯打消求死的念頭!”
阿璃盯著程武,隻覺得他的聲音聽上去一字字的清晰,可落到耳裏又成了模糊而不明其意的嗡嗡聲。
一名內侍匆匆而至,奉禦令請太子前往前殿。
慕容洵走到阿璃跟前,“陛下定是又要考查侄兒的學問。今日恰好娘娘也在,不如也去聽聽侄兒這幾日學的功課?”
他言語間大有殷切之意,阿璃本就有些思緒飄忽,一時不知該如何出言拒絕,竟怔怔地點頭應允了。
慕容洵喜出望外,跟程武和林崇交待了幾句,隨即拉著阿璃,步履輕快地往前殿行去。
到了殿外,早有慕容煜的近侍恭候相迎,見到阿璃不禁微有驚訝,上前躊躇奏道:“王妃,太子,陛下此時正在殿內議政。陛下的意思是……請太子殿下在偏殿聽政。”
自古王儲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項,便是聽政。慕容洵年紀尚幼,不能直接參加議政,所以慕容煜有時會安排他在偏殿裏一處暗廳中觀摩自己與朝臣商議政務。
阿璃原本就心不在焉,聞言對慕容洵說:“既是前朝議政,我就不便去了,殿下請自己進去吧。”
慕容洵哪兒肯放過好不容易得來的與阿璃相處的機會。
他拽著阿璃的手,“娘娘隻送侄兒進去,稍歇息片刻再走。”
他不由分說地拖著阿璃進了偏殿。
偏殿裏的暗廳中沒有點燈,幾近漆黑。
慕容洵拉了拉阿璃的衣袖,踮腳湊到她耳邊說:“娘娘別擔心,這地方原本就是修給後宮女子用的,你是我們大燕的王妃,來旁聽政事也不算越矩。”
這間略顯狹長的隔間,是慕容煜曾祖父在位時,特意為其母後所建。當年曾祖以沖齡繼位,登基之初,大小事宜皆由其母後幫忙定奪,待年紀稍長親政時,也凡事多請教母後。但因為擔心朝臣的非議和輕視,便想出這個暗室聽政的法子,用一層約半寸厚的紙壁在偏殿和議政的前殿之間,隔出一間屋子來。太後每日藏身於暗廳內,觀察國君與近臣論政,事後再將值得褒貶之處細細分析給兒子聽。隔牆的紙壁上繪有絢麗的山水圖案,巧妙地隱藏住了幾個用作窺視的小眼,若不留心細看,根本無從發覺其中端倪。
阿璃拿不定主意是去還是留。
躊躇之際,卻聽得紙壁另一麵有女子的聲音傳來:“按我們月氏的風俗,自家沒有的也可憑武力奪了來,強弱有序本就是自然法則,沒有那麽多道理可講。”
她話音剛落,一個男子亦開口附和道:“公主說得不錯。依微臣愚見,燕陳既已聯姻,陳國必有懈怠,陛下當趁此良機,集結大軍一舉滅陳!等天下都統一了,再考慮如何治理的問題也不遲。”
阿璃再不敢猶疑,移到壁前,從窺眼處向內張望。
隻見殿上七、八個人,圍著一幅長寬過丈的與圖而立。為首的一人英姿華服,正是燕帝慕容煜。
左側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臣開口道:“大司馬說得輕巧,眼下朝廷是再撥不出半分軍餉來,敢問大司馬準備從何處集結大軍?”
大司馬橫眉微擰地說:“司徒大人不必多慮,我大燕將士向來神勇,隻需速戰速決,花不了多少銀子!再且,除了關中的大軍,我們在淮北尚有二十萬的降軍。到時候,可以遣他們從東麵包抄,圍攻襄南!”
司徒大人撚著鬍子嗤笑了聲,“花不了多少銀子?敢問大司馬,大燕國的將士都是喝著風長大的麽?年初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官糧尚且徵收不夠,行軍打仗的糧草又要從何處去尋?就算軍士們不用吃飯,他們的妻兒老小總要有人養吧?這養家的軍餉,又該怎麽算?”
大司馬是個虯髯黑麵漢子,此刻臉色是愈加的黑沉。
☆、孤獨起徘徊 (三)
慕容煜劍眉微蹙,緩緩抬了下手,眾人隨即噤聲肅立。
他踱至與圖前,修長的手指沿著燕國的邊界線輕輕劃過,“邊境一帶的軍力,絕不可減,一旦削弱防禦,難保陳國不會趁虛而入。”
大司馬聞言連連點頭。
慕容煜繼續說道:“然則,眼下最重要的事,並非南征、統一天下,而是休養生息、安民強國。自古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貧則危鄉輕家。諸位可還記得,寡人四年前征伐東越時,江南一代的百姓紛紛逃離家鄉、遠遷燕陳?正所謂,民不安,則國難治。寡人若沒有能力治理好手裏這片江山,就算打下了天下,怕也是守不住。”
阿璃抬手輕撫髮髻,指尖掠過金瓚鳳冠,觸意生涼。
“陛下娶不娶月氏公主,全憑他一人之意,我如何勸得?”
程武頗為惱火地瞪著阿璃,“你不要說你不知道陛下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婚期!他對你如何,你心裏最清楚,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你如果心裏有他,就該為他著想,為大燕的江山社稷著想!你如果心裏沒有他,就索性讓陛下對你死了心,再沒半點的念想!”
阿璃扭頭盯了眼程武,“將軍說這話,算不算是妄議僭越?”
程武“哼”了聲,說:“我本來就是粗人一個,自小沒爹沒娘地長在軍營裏,沒什麽話是不敢說的!不錯,當初是我們在東海逼死了東越仲奕,可他是罪有應得,一報還一報,不算冤枉!就算陛下因此對你有什麽愧疚,他也拿命還給你了。你如果還心存怨恨,想藉機報復,那我寧可拚得玉石俱焚,也不會放過你。”
阿璃的心間掠過一絲涼意。連小武這樣大咧咧的人都能看出自己的意圖,以慕容煜的精明,不可能猜不出自己來燕國是伺機為仲奕報仇。可既然明明知道,為何還裝出一副對自己情深不移的模樣?難道說,他也是在演戲?
沉吟半晌,忽又記起什麽,抬眼問道:“你剛才說,他拿命還給我了,是什麽意思?”
程武瞠然一瞬,驚疑地瞪著阿璃,“你,竟然不知道?”他的口氣中陡添怒意,“你在東海跳船以後,陛下就重病不起,躺了足足兩個多月!旁人猜不出緣由,可你不會不明白。”
阿璃垂下眼,淡淡地說:“哦,也無非就是病了一場。”
一直以來,她反覆不斷地提醒著自己與慕容煜之間的矛盾和仇怨,刻意執著於他曾經的欺騙與隱瞞,逼著自己不得不堅信他是自己的敵人。
因為隻有這樣,她才能穩下心來,為仲奕奪回東越……
程武火氣上湧,顧不得許多,咬牙切齒說道:“無非就是病了一場?我跟隨陛下十幾年,即使是戰場上受了傷,也不曾見他在病榻上躺過一天。可那時在回薊城的路上,找來的名醫個個都束手無策,不論怎麽用藥就是不見好。後來我才無意中發現,陛下竟是自己把藥全倒掉了!我當時都快氣瘋了,怎麽也想不通,堂堂大燕國的戰神,我自小崇拜的大英雄,居然會為了個女人而一心求死!”他恨恨地盯著阿璃,“說起來,我還得感謝風青遙,要不是她派陳國龍騎營突襲薊城、火燒燕軍大營,陛下恐怕也不肯打消求死的念頭!”
阿璃盯著程武,隻覺得他的聲音聽上去一字字的清晰,可落到耳裏又成了模糊而不明其意的嗡嗡聲。
一名內侍匆匆而至,奉禦令請太子前往前殿。
慕容洵走到阿璃跟前,“陛下定是又要考查侄兒的學問。今日恰好娘娘也在,不如也去聽聽侄兒這幾日學的功課?”
他言語間大有殷切之意,阿璃本就有些思緒飄忽,一時不知該如何出言拒絕,竟怔怔地點頭應允了。
慕容洵喜出望外,跟程武和林崇交待了幾句,隨即拉著阿璃,步履輕快地往前殿行去。
到了殿外,早有慕容煜的近侍恭候相迎,見到阿璃不禁微有驚訝,上前躊躇奏道:“王妃,太子,陛下此時正在殿內議政。陛下的意思是……請太子殿下在偏殿聽政。”
自古王儲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項,便是聽政。慕容洵年紀尚幼,不能直接參加議政,所以慕容煜有時會安排他在偏殿裏一處暗廳中觀摩自己與朝臣商議政務。
阿璃原本就心不在焉,聞言對慕容洵說:“既是前朝議政,我就不便去了,殿下請自己進去吧。”
慕容洵哪兒肯放過好不容易得來的與阿璃相處的機會。
他拽著阿璃的手,“娘娘隻送侄兒進去,稍歇息片刻再走。”
他不由分說地拖著阿璃進了偏殿。
偏殿裏的暗廳中沒有點燈,幾近漆黑。
慕容洵拉了拉阿璃的衣袖,踮腳湊到她耳邊說:“娘娘別擔心,這地方原本就是修給後宮女子用的,你是我們大燕的王妃,來旁聽政事也不算越矩。”
這間略顯狹長的隔間,是慕容煜曾祖父在位時,特意為其母後所建。當年曾祖以沖齡繼位,登基之初,大小事宜皆由其母後幫忙定奪,待年紀稍長親政時,也凡事多請教母後。但因為擔心朝臣的非議和輕視,便想出這個暗室聽政的法子,用一層約半寸厚的紙壁在偏殿和議政的前殿之間,隔出一間屋子來。太後每日藏身於暗廳內,觀察國君與近臣論政,事後再將值得褒貶之處細細分析給兒子聽。隔牆的紙壁上繪有絢麗的山水圖案,巧妙地隱藏住了幾個用作窺視的小眼,若不留心細看,根本無從發覺其中端倪。
阿璃拿不定主意是去還是留。
躊躇之際,卻聽得紙壁另一麵有女子的聲音傳來:“按我們月氏的風俗,自家沒有的也可憑武力奪了來,強弱有序本就是自然法則,沒有那麽多道理可講。”
她話音剛落,一個男子亦開口附和道:“公主說得不錯。依微臣愚見,燕陳既已聯姻,陳國必有懈怠,陛下當趁此良機,集結大軍一舉滅陳!等天下都統一了,再考慮如何治理的問題也不遲。”
阿璃再不敢猶疑,移到壁前,從窺眼處向內張望。
隻見殿上七、八個人,圍著一幅長寬過丈的與圖而立。為首的一人英姿華服,正是燕帝慕容煜。
左側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臣開口道:“大司馬說得輕巧,眼下朝廷是再撥不出半分軍餉來,敢問大司馬準備從何處集結大軍?”
大司馬橫眉微擰地說:“司徒大人不必多慮,我大燕將士向來神勇,隻需速戰速決,花不了多少銀子!再且,除了關中的大軍,我們在淮北尚有二十萬的降軍。到時候,可以遣他們從東麵包抄,圍攻襄南!”
司徒大人撚著鬍子嗤笑了聲,“花不了多少銀子?敢問大司馬,大燕國的將士都是喝著風長大的麽?年初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官糧尚且徵收不夠,行軍打仗的糧草又要從何處去尋?就算軍士們不用吃飯,他們的妻兒老小總要有人養吧?這養家的軍餉,又該怎麽算?”
大司馬是個虯髯黑麵漢子,此刻臉色是愈加的黑沉。
☆、孤獨起徘徊 (三)
慕容煜劍眉微蹙,緩緩抬了下手,眾人隨即噤聲肅立。
他踱至與圖前,修長的手指沿著燕國的邊界線輕輕劃過,“邊境一帶的軍力,絕不可減,一旦削弱防禦,難保陳國不會趁虛而入。”
大司馬聞言連連點頭。
慕容煜繼續說道:“然則,眼下最重要的事,並非南征、統一天下,而是休養生息、安民強國。自古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貧則危鄉輕家。諸位可還記得,寡人四年前征伐東越時,江南一代的百姓紛紛逃離家鄉、遠遷燕陳?正所謂,民不安,則國難治。寡人若沒有能力治理好手裏這片江山,就算打下了天下,怕也是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