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正是卯時。


    玄尚德並沒有因李驚瀅的答案而做出任何表情,依然笑意盈盈。他將大紅炮放入罐中,熟練地將開水倒入罐內,迅速洗茶:"宗元推崇佛法,舉國上下大小寺廟不下萬所,就算附近有一小廟卯時擊鍾,似乎也不是什麽怪事。"


    李驚瀅不緊不慢地再次拎過玉書煨,將開水倒入罐內,一式鳳凰三點頭,慢慢說道:"父皇心思慎密,你即說玄紹是奉父皇之命軟禁本王,那他必然會時時詢問我的現狀。若玄紹將我置於千裏之外,隻怕多有不便,若然有事,也不能即刻應對。所以,他隻會將我近身藏匿。原本我以為這裏是皇城內的某個僻角,但這聲鍾響雖未近在咫尺,卻也並非在城內所聽那般悠遠,唯一的可能,便是我在浮蒼山內,無相寺就在附近。"


    玄尚德仍然沒有露出半分驚詫或嘲諷來驗證李驚瀅的猜測,他輕緩瀟灑的用壺蓋輕輕的拂去茶沫,微笑著說道:"王爺,您不覺得若您真在浮蒼山,八十一座寺院的鍾響卻隻聽到一聲,有些不太可能嗎?"


    李驚瀅以開水淋浴孟臣罐與昔深甌,依然保持他不溫不火的語氣,緩緩地說:"鍾聲由北而來,可見此處位南,但浮蒼山南山為崖,深不見底。鍾聲悠然卻並非距無相寺甚遠,而且鍾聲是由雲霄而至,百裏鍾響尚且如此,何況普通寺鍾?自然聽不到其它寺院鍾響。由此看來,隻怕,這裏就是浮蒼山的南山崖下吧?"


    玄尚德終於哈哈一笑,將聞香等杯放在茶托之上,一式玉液回壺入茶海,茶海再入聞香杯,茶滿七分:"糙民是否該說,不愧為瀅王呢?"


    說罷,玄尚德恭敬奉茶,說道:"事即至此,糙民倒也安心,不必擔心殿下異想天開,企圖逃走呢。"


    李驚瀅將茶湯倒入品茗杯,香柱由杯底至杯口散溢,輕嗅一口,不禁感慨:"好香的茶。"


    語畢,李驚瀅端起品茗杯,麵向玄尚德笑道:"本王被那些俗塵瑣事滋擾多年,能在這座世外幽穀避世小憩,又有一俊俏書生陪本王博奕品茗,真乃人生一大極樂之事,本王又怎捨得離開呢?請。"


    玄尚德也舉杯笑道:"糙民能博瀅王錯愛,實乃三生有幸,若能與殿下在與此幽居個三五七載,就更是妙事了!殿下也請。"


    兩人目光對視,三啜飲下,相視而笑。而李驚瀅也因此知道,父皇是打算將他長年幽禁在這裏了。


    不過也無妨,除非這裏的米糧足用數年不虞,不然這位玄家小少爺就一定會與外界聯絡,隻要他有所動,我便可有所動。若要比耐心,我李驚瀅自信絕不輸人!


    玄尚德似乎認定李驚瀅無法逃脫,並未對他嚴加看管。李驚瀅也明目張膽的四下轉了一大圈,探清地勢之後便真的悻悻作罷了。


    沒想到浮蒼山南崖下是一片深穀,抬頭四麵環山,峭壁千仞、拔地擎天,但轉來走去卻怎麽也無法靠近。穀內風景不亞於任何一處名山大川,堪稱世外桃源。一道白瀑懸掛山間、飄然欲動,瀑下深湖碧波蕩漾、波光粼粼。山壑之間煙雲裊裊,淹沒峰林。珍花繡糙遍地,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若非是被迫軟禁在此,李驚瀅倒真願意在這裏呆上一輩子。隻是這樣的奇偉靈秀的人間仙境,卻因為權勢的無形控製而變得令人生厭可憎了。


    幸得玄尚德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見聞廣搏、能言善辯,又做得一手好菜,李驚瀅的日子沒有想像中無趣難磨。


    偶爾實在太悶,李驚瀅便會調戲逗弄玄尚德一番。看他逃又逃不掉,躲又躲不過,直躁得麵紅耳垂、兩眼含淚的可愛模樣,李驚瀅便不由心情大好。


    不過這隻笑麵小老虎也不是省油的燈,吃過的虧必然千方百計的討要回來。李驚瀅也沒少被那絲時而無邪純真、時而溫柔和煦的笑容騙過,吃了不少悶虧,把他恨得牙癢癢,又變著法子報復回去。玄尚德自然又再報復回來,二人你來我往,鬥個不停。


    雖然同樣是勾心鬥角,卻又不必擔心有性命之憂,這樣令人舒服的算計也使得李驚瀅樂在其中。


    就這樣,十七日如閃電般劃過,李驚瀅渾然不覺時光飛逝,直至兩位不速之客前來拜訪,將現世的糾葛紛擾再次帶給了李驚瀅。


    第五十三章


    當兩隻身形碩大的巨型鷹鷲停落在院間的大榕樹上時,李驚瀅才終於明白玄尚德是如何與外界聯繫。別說是普通信件密函,就算讓這兩隻龐然大物拎來兩袋大米也不成問題。


    李驚瀅不由暗中嘆氣,就算現在的糧食吃盡,隻怕供給一事也是交由它倆代勞,更別提藉機找到離開這裏的路徑。看樣子,除非李驚瀅背上長翅,否則在李擎煊決定釋放他以前,他大概是無緣離開此地了。


    這個認知令李驚瀅的心情隨即跌至穀底。


    玄尚德戴上長皮手套,吹了一個口哨,其中一隻鷹鷲應聲降落。玄尚德隨之手臂一低,可見這隻鷹鷲重量不輕。他由鷹鷲爪下抽出一個細筒,一揚手臂,鷹鷲隨之飛走,兩隻鷹鷲在上空盤旋了一陣,這才慢慢飛出了山穀。


    李驚瀅不動聲色的暗中觀察玄尚德的表情,玄尚德細細看過密函之後,神色隨即有些緊張起來。


    "宮中有事?"李驚瀅裝作隨口一問,但心跳已經有些失控。


    玄尚德沒有直接回覆,而是勉強一笑,轉而問道:"今晚想吃什麽?"


    李驚瀅見他無意回答,心中難免煩躁,沒好氣的說:"我要吃祥龍雙飛、紅梅珠香、繡球幹貝、幹連福海參,還有琵琶大蝦!"


    玄尚德隻笑了一笑,沒多說什麽,直接進了廚房。若是平時,他少不得又會跟李驚瀅鬥嘴一番,今日一反常態,也正說明那封信函上確實有令他無心說笑的內容。


    情況有變!


    李驚瀅越想心中便越是不安,不知為何,他總是莫名的覺得,密函上的內容與李驚漩和李驚鴻的衝突有關。


    李驚漩既入王儲之爭,勢必與李驚鴻會有一戰。但李驚瀅已經見識過李驚鴻的勢力根深蒂固,他無法樂觀的認為李驚漩會在其中討到便宜。怕就怕他的八皇兄會被六皇兄的木然沉默騙過,懵懂的以為他隻是因建軍功而得了不少人心,那就大錯特錯了......


    忐忑地吃了晚飯,二人都異常沉默,無人說話。飯後,玄尚德收拾了一下,便自行回屋看書去了。李驚瀅心中有事,也沉默地回了房。


    總是在睡前有一番熱鬧的小屋,今日異常沉寂。李驚瀅靜躺在床畔注視著窗外的璀璨銀河,思cháo翻滾,翻來覆去,直至天際蒙蒙泛光,才得以沉沉入睡。


    不知過了多久,睡夢之中,一隻溫暖的大手撫上臉頰,充滿愛憐的撫摸著自己耳鬢的髮絲,有些癢癢的,卻又無限溫暖安心。


    李驚瀅迷迷糊糊地睜開雙眼,一個英挺俊朗的男子坐在床畔,他的臉上沒有過多表情,那雙眸子依然深邃難懂,仿佛覆有一層不能窺破的薄霧掩住了太多秘密。


    李驚瀅騰然坐起,又驚又喜的叫道:"六皇兄!"


    李驚鴻微微點了點頭,李驚瀅再也克製不住心中的激動,一下子緊抱住他,急急的解釋起來:"對不起!六皇兄,那時我鬼迷心竅才會負了你!對不起!你原諒我!"


    李驚鴻安靜地摟著激動的李驚瀅,安撫性地輕輕拍了拍他的背。這個體貼的小動作令李驚瀅眼眶一熱,愈發緊摟住他辜負過的兄長。


    "隨我走。"低沉的聲音在耳畔輕聲說道。


    李驚瀅怔了怔,本能的問道:"要去哪裏?"


    隨著疑問脫口而出,李驚瀅的理智開始回魂:為什麽六皇兄會到這裏?


    "驚漩有事。"


    短短四字,頓時令李驚瀅方寸大亂,急忙追問起來:"他出什麽事了?要不要緊?有生命危險嗎?"


    李驚鴻依然惜字如金,遲遲不予回答,李驚瀅已經急得額頭迸汗。


    "還是由微臣代答吧。"


    李驚瀅順聲望去,這才發現玄紹也在屋中。玄紹向他施了施禮,便緩緩說道:"自九殿下失蹤之後,漩王陣腳大亂,這半個多月來無心政務,一直苦苦尋找您的下落。"


    玄紹說話間目光望了一下李驚鴻,仿佛不經意地嘆了一口氣:"其實這半月以來隻怕是宮變之後最為太平的一段時日。漩王無心謀權,六殿下亦無意奪勢,兩方人馬都在傾力搜索殿下的下落,為免彼此衝突便處處忍讓,反倒讓濤王占盡上峰。"


    李驚瀅聞言心中微酸,百般感動起來:原來世間真有患難見真情,不論它日如何,兩位皇兄今日這番心意便足令驚瀅死而無憾。


    但李驚瀅也深知玄紹這番話中的意味。他雖著重提及八皇兄陣腳大亂,對六皇兄的反映一語帶過,但一句傾力搜索、一句占盡上峰,便將兄弟三人對他失蹤一事的態度和回應一語概括,無形中暗示著鴻王有情、濤王無情。


    "微臣原不想將您的下落告知六殿下,因微臣知道若殿下一旦知曉您的下落,定會不顧一切救出九殿下,也勢必會曝露微臣與六殿下結黨一事。"


    說著,玄紹語含無奈:"怎奈殿下不聽規勸,眼見濤王要獲漁翁之利,老臣這才不得不泄露了九殿下的下落......隻怕您一出南山崖,微臣與六殿下隱藏多年的最後王牌便會被聖上知悉了。"


    李驚瀅心頭一顫,玄紹一族是六皇兄的保命金牌,也是他最後的退路。南山崖無路,隻有鷹鷲可以騰空進出,李驚瀅細尋半月無果,也深知唯一的出路隻怕僅有玄紹和玄尚德才會知曉。若說李驚瀅最終能從南山崖成功離開,便隻有可能是玄紹向他指明。


    不論父皇是否猜到玄紹效忠的是六皇兄,但玄紹私下結黨一事卻昭然欲揭,要想再取得父皇的信任絕無可能,最後的保命王牌便悄然失效了......


    "六皇兄......"心中愧疚不已,李驚瀅已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李驚鴻微皺劍眉,微微側臉,看向玄紹,語含不悅:"重點。"


    玄紹輕嘆一口氣,深知李驚鴻是不願讓他的弟弟再多一份歉疚感,隻得不再向李驚瀅抱怨李驚鴻的得失。於是玄紹避過李驚鴻這一部分,又繼續說了下去。


    "但漩王不知從何得知微臣奉皇上之命囚禁了您,便向微臣要人。微臣隻能裝作不知,不敢相告。誰料漩王大怒,竟沖入宮中質問聖上,聖上龍顏不悅,一怒之下將他打入天牢。濤王麾下文武開始蠢蠢欲動,六殿下不得不防濤王趁機發難,這一場龍爭虎鬥怕是再所難免了。"


    李驚瀅越聽越心寒,玄紹口吻平淡的將宮中的瞬息萬變簡單敘述了一遍,但李驚瀅的智慧卻令他聽出了暗含其中的深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起漣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起漣漪並收藏風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