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四位皇子相爭便已天昏地暗,若再加一人則更令人扼腕。而且李守賢尚在繈褓之中,他最大的優勢便是絕不會令父皇對他生疑,全然信任疼愛。若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李守賢反而會成為贏麵最大的一個人。
此時宮中傳出這樣的流言,李驚瀅與其去相信鬼神之說,更傾向於是某位皇子處心積慮的想將這個未來的隱患早早扼殺,從而放出帝王最忌的相剋流言。那個欽天監想必也早被收買,說了對李守賢不利的話,才令父皇有所疏遠。
李驚瀅雖然也知這孩子將來是個阻礙,但他無法容忍竟有人現在便向這個連話都不會說的小娃娃下手!
幕後主使人會是誰?
極有可能是李驚海,這個人在這種事上總是心思細密的令人嘆服,手段辛辣的令人咋舌。
而李驚漩......
李驚瀅有些困惑了,拿不準李驚漩會不會這麽做。若沒有牡丹樹的那一筆,隻有漩王府的那一刀,他會深信李驚漩也是一個會實施這麽毒辣計劃的人,但現在卻有些拿不定主意。
就在李驚瀅暗中推測到底誰是主使人時,誰知邊關竟忽然傳來噩耗:鴻王李驚鴻駐紮的營地在深夜被蒙古大軍偷襲,我軍將士死傷無數,鴻王生死未卜,失去蹤影,邊境戰火再起!
蒙古與鐵勒大軍攻得出其不意,不宣而戰,令駐守邊關的將士傷亡慘重,頓時朝中大亂。而李擎煊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聽聞噩耗後,震怒之中所下的第一道聖旨,竟是要殺李守賢!
李驚瀅這才知道,欽天監對李擎煊說的是李守賢確為七殺星轉世,一日不除,李擎煊的親人便意外不斷,噩耗頻傳。李擎煊將信將疑之際,欽天監更是做出預言,下一個災難便來自北方。
而蒙古正位於宗元之北,於是李擎煊當即決定斬殺李守賢!
李驚濤嚇得長跪不起,苦苦哀求,朝中一些老臣也於心不忍,為之求情。而李擎煊不為所動,毫不留情,已派人包圍太子府待命,命群臣擬旨,即刻便要執行。
聽說此事的李驚瀅當即也匆忙趕去求情,待看到跪在禦書房前神情絕望的李驚濤時,不由心頭一冷。
李驚濤看到李驚瀅,頓時淚流滿麵,緊緊握住李驚瀅的雙手,痛哭出聲:"九皇弟,你去求求父皇!不能殺守賢啊!他還是個孩子,要殺就殺我!求求你幫幫皇兄!那孩子真的是無辜的啊!"
"大皇兄請放心,守賢是我的侄兒,我不會見死不救!"
李驚瀅說著便要推門進去,被門口的小太監攔了下來:"皇上正與漩王殿下商談要事,請瀅王殿下稍候片刻。"
"八皇兄也來了?"李驚瀅怔了怔,思忖一下,又問道:"那四皇兄來過沒有?"
"四皇弟是第一個趕來求情的,隻是父皇他......"李驚濤再度泣不成聲。
李驚瀅皺起眉頭,暗自思索起來。
等了足有半個時辰,李驚漩才走了出來。見到李驚瀅站在門口,也並不意外,隻是淡淡一笑。
"你與父皇說了什麽?"李驚瀅急忙問道。
李驚漩微微一笑:"我求父皇讓守賢出家為僧,為宗元祈福避禍。"
"什麽?!"李驚瀅失聲驚叫,頓時怒不可遏地吼了起來:"守賢隻是個未滿周歲的孩子!你竟也不放過他!你讓他小小年紀便出家為僧,一生清苦?可他是皇孫啊!你讓他去當和尚?!"
李驚漩輕輕一皺眉,理所當然地說道:"出家為僧又如何?終日薰陶在香火繚繞、梵音不斷的古剎之中,看破紅塵中事,不必再為熙熙攘攘的浮華名利而疲於奔命,一生長伴青燈古佛,最後坐化成佛。難道不比現在好嗎?"
"既然那麽好!你怎麽不去出家?!"
李驚瀅沒想到李驚漩竟會卑鄙至此,帶著信任遭到背叛的憤怒大吼著:"我沒想到竟是你!是你收買了那個欽天監吧!守賢何其無辜,父皇寵愛他難道是他的錯?你竟將一個嬰兒視做眼中釘?沒想到你這麽歹毒!竟讓他出家為僧一生無緣皇權?我告訴你!就算沒有了守賢,沒有了四皇兄、六皇兄,隻要有我李驚瀅一天在,你就別想榮登大典!"
李驚瀅一想到從最初放出流言,再收買欽天監做出預言,最後預言成真,這個狠毒殘忍、不顧國家興亡、不顧倫理親情的連環計竟是李驚漩的主意時,李驚瀅便有種恨不得當即拔劍刺死他的衝動!
麵對李驚瀅的憤怒指責,李驚漩的臉色也慢慢冷了下來,連笑容也變得冰冷徹骨,他緩緩的、慢慢、一字一句的說道:"有我李驚漩一天在,你也別想榮登大典。"
李驚瀅憤怒地瞪著李驚漩,恨不得狠狠的扇這個人兩耳光!但這種衝動卻不是因為李驚漩的言行,而是為自己看錯了李驚漩而懊悔的無處發泄!
為什麽隻因一株牡丹樹、僅因一個體貼的擁抱,便忘了行刺當日那個冷漠旁觀的男人與他是同一人?明明還記得那痛徹心肺的一刀,為什麽卻動搖了對他陰狠毒辣的認知?我竟然天真的以為他隻有一半的可能做出這麽心狠手辣的事!
正在怒目圓睜,小太監來宣瀅王晉見,李驚瀅這才強壓住滿腔的憤怒,走進了禦書房。
第六章
比起憤怒發泄,李驚瀅深知此刻保住李守賢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怎麽做才能消除父皇對李守賢的忌憚呢?這卻是一個大難題......
"兒臣參見父皇。"
李驚瀅偷偷瞄了一下李擎煊的臉色,雖麵無喜悅,但也無暴戾之氣,李驚瀅下意識的暗鬆一口氣。
隻要不是雷霆難諫,便有轉寰餘地......
"你也是來為李守賢求情的?"李擎煊目光不善,冷冷地說:"你的四皇兄、八皇兄、文武百官都被朕罵了回去,你也不必再討沒趣!朕已經鬆了口,決定不殺他,讓他出家為僧。留他一命已是仁至義盡,你們也不要太貪心了!"
"父皇,皇後娘娘走得寧靜安祥,乃壽終正寢的福祿之人,又怎會是被守賢剋死的呢?娘娘歸天之夜,禦花園內牡丹花齊綻,這等吉祥瑞景又怎會是有煞星在宮時所能呈現的呢?再者,蒙古、鐵勒偷襲一事乃沙場瞬息萬變的難測之災,六皇兄生死未卜更是一場意外,試問一個孩童又怎能將他的煞氣傳至千裏以外的極北之地?若真如此厲害,為何我與其它幾位身處宮中的皇兄卻安然無恙?"
"難道欽天監的話還會有假嗎?"李擎煊重重一擊龍案,冷聲喝道:"原本朕也不願相信!但正如欽天監的預測,北方確有災難!還連累驚鴻生死不明!這等妖孽豈能不除?難道要等他製造出更大災難,非要禍國殃民朕才出手挽回嗎?!"
"父皇!那欽天監隻怕是拿了別人的好處,故意欺瞞!"
"哦?你有何證據?"
"這......"
李驚瀅急得握緊雙拳,一切都隻是他的推測,就算千真萬確,卻沒有半分證據,父皇又怎會取信?這到底該如何是好......
"罷了,朕乏了,你退下吧。"李擎煊不耐煩的擺擺手。
"父皇......"李驚瀅緩緩跪倒,垂首低聲說道:"請父皇賜兒臣一死。"
李擎煊為之一震,萬分愕然:"這話從何說些?"
李驚瀅俯倒磕頭,不再起身,而是哽咽著說:"守賢隻見過皇後娘娘一麵,而娘娘是數月後仙逝,便有守賢剋死娘娘一說。驚瀅出生之日便是兒臣母妃歸西之時,若說相剋,隻怕兒臣才真是剋死了母妃。若沒有驚瀅,她必然至今安康,與父皇琴瑟和鳴,雙宿雙飛。而驚瀅的出生便......奪走了父皇的愛妃......驚瀅才真是煞星轉世......是害死母妃的兇手......"
說著、說著便觸發了心中的舊傷,不自覺間,李驚瀅已經淚流滿麵,泣不成聲,幾乎無法說出完整的話來。
李擎煊靜靜地看著跪倒在地的李驚瀅哽咽不止,見他哭得傷心,不由長嘆一口氣,慢慢走到李驚瀅身邊將他扶起,愛憐地擦掉他臉上的淚水。
"你隻是想讓朕放過守賢,又何必去自揭傷疤?自你在六歲那年第一次問朕,玟妃是不是因你而死,朕便發誓不會讓你將你的誕生歸結為罪孽。你是朕與玟妃的愛子,是玟妃用生命換回的延續,是她獻給朕最珍貴的無價之寶,從前是、今日是,百年之後仍是。"
聽著李擎煊用堅定不移的口吻慢慢的訴說著他與母妃的珍視,李驚瀅不由窩入父皇的懷中低低地哭泣起來。
"兒臣知道父皇很疼兒臣......可是......可是......"
李擎煊長嘆一口氣:"四位皇兒之中,朕最怕的便是你來求情。因為剋死是你的隱傷,若你來求情,定會觸及傷口。果不其然,勸到一半你便悲從中來,連朕也跟著心酸起來。"
"父皇......"
李驚瀅用力地擦了擦眼淚,穩了穩心神,便再度求情道:"既然父皇不會將母妃的離世歸罪到兒臣身上,又怎能將皇後娘娘的仙近怪罪到守賢頭上呢?原本鬼神之說便虛幻飄乎、不能盡信,這是您教過我們的啊!為何父皇此次卻聽信那個妖道的讒言?"
李擎煊微微一笑,摸了摸李驚瀅的頭,淡淡道:"你是最後一個來求情的皇子,所有的事,朕已經心中有數。倒也不妨直接告訴你,朕,從沒想過要殺守賢。"
李驚瀅聞言一愣。
"最初宮中流言蜚語四起時,朕就知道是有人想藉機除掉守賢。所以,朕想知道是何人如此心狠,連個繈褓中的孩子都不放過。於是朕假意傳召欽天監商議,本想利用他演出一場戲,平息謠言。結果朕意外發現他竟句句對守賢不利,於是朕明白,既然有人事先收買了他,那就意味著這個流言事出有因。"
看著李驚瀅已經聽愣的傻乎乎模樣,李擎煊好笑地搖搖頭,繼續說道:"而朕想知道他們下一步會如何做,便假意對欽天監所言半信半疑。那欽天監為了讓朕完全相信,便做出了北方有難的預言,朕有意疏遠守賢,便是順著他們的計劃走,想看他們到底要玩什麽把戲。"
"但是......"李擎煊語音拖長,目光冷了幾分。
"朕萬沒想到他們竟將主意打到了驚鴻頭上。屢建奇功的驚鴻歸朝之後必然受到朕的重用,那人便想一石二鳥,先滅驚鴻再毀守賢。與其說是因為欽天監可以觀星測日,所以能事先預測到北方有難,朕倒寧願相信是有人與敵軍勾結,出賣了驚鴻駐紮的軍營。不然不可能那麽湊巧,蒙古大軍一偷襲便正是主營,而且直逼驚鴻的軍帳。隻怕這個小小計謀中所用到的jian細,不止一兩個這麽簡單。有人如此大費周章,甚至不惜將宗元安危視若無物,朕怎麽說也要把這個人揪出來!"
此時宮中傳出這樣的流言,李驚瀅與其去相信鬼神之說,更傾向於是某位皇子處心積慮的想將這個未來的隱患早早扼殺,從而放出帝王最忌的相剋流言。那個欽天監想必也早被收買,說了對李守賢不利的話,才令父皇有所疏遠。
李驚瀅雖然也知這孩子將來是個阻礙,但他無法容忍竟有人現在便向這個連話都不會說的小娃娃下手!
幕後主使人會是誰?
極有可能是李驚海,這個人在這種事上總是心思細密的令人嘆服,手段辛辣的令人咋舌。
而李驚漩......
李驚瀅有些困惑了,拿不準李驚漩會不會這麽做。若沒有牡丹樹的那一筆,隻有漩王府的那一刀,他會深信李驚漩也是一個會實施這麽毒辣計劃的人,但現在卻有些拿不定主意。
就在李驚瀅暗中推測到底誰是主使人時,誰知邊關竟忽然傳來噩耗:鴻王李驚鴻駐紮的營地在深夜被蒙古大軍偷襲,我軍將士死傷無數,鴻王生死未卜,失去蹤影,邊境戰火再起!
蒙古與鐵勒大軍攻得出其不意,不宣而戰,令駐守邊關的將士傷亡慘重,頓時朝中大亂。而李擎煊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聽聞噩耗後,震怒之中所下的第一道聖旨,竟是要殺李守賢!
李驚瀅這才知道,欽天監對李擎煊說的是李守賢確為七殺星轉世,一日不除,李擎煊的親人便意外不斷,噩耗頻傳。李擎煊將信將疑之際,欽天監更是做出預言,下一個災難便來自北方。
而蒙古正位於宗元之北,於是李擎煊當即決定斬殺李守賢!
李驚濤嚇得長跪不起,苦苦哀求,朝中一些老臣也於心不忍,為之求情。而李擎煊不為所動,毫不留情,已派人包圍太子府待命,命群臣擬旨,即刻便要執行。
聽說此事的李驚瀅當即也匆忙趕去求情,待看到跪在禦書房前神情絕望的李驚濤時,不由心頭一冷。
李驚濤看到李驚瀅,頓時淚流滿麵,緊緊握住李驚瀅的雙手,痛哭出聲:"九皇弟,你去求求父皇!不能殺守賢啊!他還是個孩子,要殺就殺我!求求你幫幫皇兄!那孩子真的是無辜的啊!"
"大皇兄請放心,守賢是我的侄兒,我不會見死不救!"
李驚瀅說著便要推門進去,被門口的小太監攔了下來:"皇上正與漩王殿下商談要事,請瀅王殿下稍候片刻。"
"八皇兄也來了?"李驚瀅怔了怔,思忖一下,又問道:"那四皇兄來過沒有?"
"四皇弟是第一個趕來求情的,隻是父皇他......"李驚濤再度泣不成聲。
李驚瀅皺起眉頭,暗自思索起來。
等了足有半個時辰,李驚漩才走了出來。見到李驚瀅站在門口,也並不意外,隻是淡淡一笑。
"你與父皇說了什麽?"李驚瀅急忙問道。
李驚漩微微一笑:"我求父皇讓守賢出家為僧,為宗元祈福避禍。"
"什麽?!"李驚瀅失聲驚叫,頓時怒不可遏地吼了起來:"守賢隻是個未滿周歲的孩子!你竟也不放過他!你讓他小小年紀便出家為僧,一生清苦?可他是皇孫啊!你讓他去當和尚?!"
李驚漩輕輕一皺眉,理所當然地說道:"出家為僧又如何?終日薰陶在香火繚繞、梵音不斷的古剎之中,看破紅塵中事,不必再為熙熙攘攘的浮華名利而疲於奔命,一生長伴青燈古佛,最後坐化成佛。難道不比現在好嗎?"
"既然那麽好!你怎麽不去出家?!"
李驚瀅沒想到李驚漩竟會卑鄙至此,帶著信任遭到背叛的憤怒大吼著:"我沒想到竟是你!是你收買了那個欽天監吧!守賢何其無辜,父皇寵愛他難道是他的錯?你竟將一個嬰兒視做眼中釘?沒想到你這麽歹毒!竟讓他出家為僧一生無緣皇權?我告訴你!就算沒有了守賢,沒有了四皇兄、六皇兄,隻要有我李驚瀅一天在,你就別想榮登大典!"
李驚瀅一想到從最初放出流言,再收買欽天監做出預言,最後預言成真,這個狠毒殘忍、不顧國家興亡、不顧倫理親情的連環計竟是李驚漩的主意時,李驚瀅便有種恨不得當即拔劍刺死他的衝動!
麵對李驚瀅的憤怒指責,李驚漩的臉色也慢慢冷了下來,連笑容也變得冰冷徹骨,他緩緩的、慢慢、一字一句的說道:"有我李驚漩一天在,你也別想榮登大典。"
李驚瀅憤怒地瞪著李驚漩,恨不得狠狠的扇這個人兩耳光!但這種衝動卻不是因為李驚漩的言行,而是為自己看錯了李驚漩而懊悔的無處發泄!
為什麽隻因一株牡丹樹、僅因一個體貼的擁抱,便忘了行刺當日那個冷漠旁觀的男人與他是同一人?明明還記得那痛徹心肺的一刀,為什麽卻動搖了對他陰狠毒辣的認知?我竟然天真的以為他隻有一半的可能做出這麽心狠手辣的事!
正在怒目圓睜,小太監來宣瀅王晉見,李驚瀅這才強壓住滿腔的憤怒,走進了禦書房。
第六章
比起憤怒發泄,李驚瀅深知此刻保住李守賢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怎麽做才能消除父皇對李守賢的忌憚呢?這卻是一個大難題......
"兒臣參見父皇。"
李驚瀅偷偷瞄了一下李擎煊的臉色,雖麵無喜悅,但也無暴戾之氣,李驚瀅下意識的暗鬆一口氣。
隻要不是雷霆難諫,便有轉寰餘地......
"你也是來為李守賢求情的?"李擎煊目光不善,冷冷地說:"你的四皇兄、八皇兄、文武百官都被朕罵了回去,你也不必再討沒趣!朕已經鬆了口,決定不殺他,讓他出家為僧。留他一命已是仁至義盡,你們也不要太貪心了!"
"父皇,皇後娘娘走得寧靜安祥,乃壽終正寢的福祿之人,又怎會是被守賢剋死的呢?娘娘歸天之夜,禦花園內牡丹花齊綻,這等吉祥瑞景又怎會是有煞星在宮時所能呈現的呢?再者,蒙古、鐵勒偷襲一事乃沙場瞬息萬變的難測之災,六皇兄生死未卜更是一場意外,試問一個孩童又怎能將他的煞氣傳至千裏以外的極北之地?若真如此厲害,為何我與其它幾位身處宮中的皇兄卻安然無恙?"
"難道欽天監的話還會有假嗎?"李擎煊重重一擊龍案,冷聲喝道:"原本朕也不願相信!但正如欽天監的預測,北方確有災難!還連累驚鴻生死不明!這等妖孽豈能不除?難道要等他製造出更大災難,非要禍國殃民朕才出手挽回嗎?!"
"父皇!那欽天監隻怕是拿了別人的好處,故意欺瞞!"
"哦?你有何證據?"
"這......"
李驚瀅急得握緊雙拳,一切都隻是他的推測,就算千真萬確,卻沒有半分證據,父皇又怎會取信?這到底該如何是好......
"罷了,朕乏了,你退下吧。"李擎煊不耐煩的擺擺手。
"父皇......"李驚瀅緩緩跪倒,垂首低聲說道:"請父皇賜兒臣一死。"
李擎煊為之一震,萬分愕然:"這話從何說些?"
李驚瀅俯倒磕頭,不再起身,而是哽咽著說:"守賢隻見過皇後娘娘一麵,而娘娘是數月後仙逝,便有守賢剋死娘娘一說。驚瀅出生之日便是兒臣母妃歸西之時,若說相剋,隻怕兒臣才真是剋死了母妃。若沒有驚瀅,她必然至今安康,與父皇琴瑟和鳴,雙宿雙飛。而驚瀅的出生便......奪走了父皇的愛妃......驚瀅才真是煞星轉世......是害死母妃的兇手......"
說著、說著便觸發了心中的舊傷,不自覺間,李驚瀅已經淚流滿麵,泣不成聲,幾乎無法說出完整的話來。
李擎煊靜靜地看著跪倒在地的李驚瀅哽咽不止,見他哭得傷心,不由長嘆一口氣,慢慢走到李驚瀅身邊將他扶起,愛憐地擦掉他臉上的淚水。
"你隻是想讓朕放過守賢,又何必去自揭傷疤?自你在六歲那年第一次問朕,玟妃是不是因你而死,朕便發誓不會讓你將你的誕生歸結為罪孽。你是朕與玟妃的愛子,是玟妃用生命換回的延續,是她獻給朕最珍貴的無價之寶,從前是、今日是,百年之後仍是。"
聽著李擎煊用堅定不移的口吻慢慢的訴說著他與母妃的珍視,李驚瀅不由窩入父皇的懷中低低地哭泣起來。
"兒臣知道父皇很疼兒臣......可是......可是......"
李擎煊長嘆一口氣:"四位皇兒之中,朕最怕的便是你來求情。因為剋死是你的隱傷,若你來求情,定會觸及傷口。果不其然,勸到一半你便悲從中來,連朕也跟著心酸起來。"
"父皇......"
李驚瀅用力地擦了擦眼淚,穩了穩心神,便再度求情道:"既然父皇不會將母妃的離世歸罪到兒臣身上,又怎能將皇後娘娘的仙近怪罪到守賢頭上呢?原本鬼神之說便虛幻飄乎、不能盡信,這是您教過我們的啊!為何父皇此次卻聽信那個妖道的讒言?"
李擎煊微微一笑,摸了摸李驚瀅的頭,淡淡道:"你是最後一個來求情的皇子,所有的事,朕已經心中有數。倒也不妨直接告訴你,朕,從沒想過要殺守賢。"
李驚瀅聞言一愣。
"最初宮中流言蜚語四起時,朕就知道是有人想藉機除掉守賢。所以,朕想知道是何人如此心狠,連個繈褓中的孩子都不放過。於是朕假意傳召欽天監商議,本想利用他演出一場戲,平息謠言。結果朕意外發現他竟句句對守賢不利,於是朕明白,既然有人事先收買了他,那就意味著這個流言事出有因。"
看著李驚瀅已經聽愣的傻乎乎模樣,李擎煊好笑地搖搖頭,繼續說道:"而朕想知道他們下一步會如何做,便假意對欽天監所言半信半疑。那欽天監為了讓朕完全相信,便做出了北方有難的預言,朕有意疏遠守賢,便是順著他們的計劃走,想看他們到底要玩什麽把戲。"
"但是......"李擎煊語音拖長,目光冷了幾分。
"朕萬沒想到他們竟將主意打到了驚鴻頭上。屢建奇功的驚鴻歸朝之後必然受到朕的重用,那人便想一石二鳥,先滅驚鴻再毀守賢。與其說是因為欽天監可以觀星測日,所以能事先預測到北方有難,朕倒寧願相信是有人與敵軍勾結,出賣了驚鴻駐紮的軍營。不然不可能那麽湊巧,蒙古大軍一偷襲便正是主營,而且直逼驚鴻的軍帳。隻怕這個小小計謀中所用到的jian細,不止一兩個這麽簡單。有人如此大費周章,甚至不惜將宗元安危視若無物,朕怎麽說也要把這個人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