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聽說過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嗎?連你都知道李驚海是個小人,他的卑鄙也算是出了名了。這樣的人,你與他翻臉隻會如鬼纏身,害不死你也煩得死你。他既然來找我,我沒有理由讓他敗興而歸。往後的事,走一步算一步吧。"


    "王爺,您說他會不會明著是與您結盟,但實際上是想扳倒您?先騙得您的信任,再倒打一耙?"


    "當然有可能。"


    李驚瀅笑道支起下巴,不緊不慢地說道:"還有可能他也同去拜訪了李驚漩。今日對我說的這番話,隻怕換了個名字又說給了李驚漩聽。他臨行前也對我說會與李驚漩假意結盟,隻怕在李驚漩麵前便會說是與我假意結盟。實則他周旋於我與李驚漩之間,左右逢源,可攻可守,不論哪方倒台,他都可以退到勝者一方。"


    福海聞言一怔:"他想坐收漁人之利?"


    李驚瀅笑著點點頭:"他會如何設計現在還很難預料,但對他而言,最好的情況便是我與李驚漩兩敗俱傷。最好的局麵便是我與李驚漩被他算計的有苦說不出,父皇震怒,貶了我與李驚漩的王爺稱號,這樣他便一箭雙鵰。等六皇兄歸朝後,再藉機除掉他......"


    李驚瀅倏然一愣,神情隨即陰沉了下來:"我倒忘了六皇兄......以李驚海的為人,隻怕會置邊關戰局而不顧,對六皇兄暗下殺手......"


    "什麽?"


    福海怔了怔,當即震驚得大叫了起來:"現在在打仗啊!鴻王在保家衛國,解救邊疆百姓,李驚海竟會為一己私利而殘害邊關將領?若皇族在軍中出了事,一定會大大折損士氣!後果不堪設想!再說大軍少了統率,群龍無首,隻怕會邊關失守,痛失國土啊!"


    李驚瀅苦澀地笑了笑:"你是站在宗元江山的立場上所想,而他是站在宗元皇子的立場上所想。你知道他是如何考慮的嗎?他會想,若李驚鴻敗了還好,若他勝了,凱旋而歸後必然受到父皇重用。他護國有功,自然在朝中樹立威信得了臣心,而宗元百姓更是感激泣零便又得了民心。就算李驚鴻不像李驚漩那麽難對付,也沒道理讓這個敵人羽翼更豐。"


    李驚瀅眼泛寒光,慢慢說道:"而沙場無情,若這位皇子不幸以身殉國,沒人會覺得有什麽可疑。雖然極有可能失去部分國土,但死了一個勁敵,它日登基為帝時還有萬頃河山是他的囊中之物。所失的國土對他而言不過是小小的犧牲品,他最終成為皇帝,這才是首要前提。"


    "怎麽可以這樣......"


    福海雖知皇子爭儲總會有見不得光的東西存在,但他沒想過會有人將江山放置在私慾之後,隻顧自己的打算而棄天下於不顧,所以難免有些震驚。


    李驚瀅緩緩躺倒,再次揚起苦澀地微笑:"福海......我是不是越來越可怕?我已經漸漸能跟上那些所謂卑劣之徒的思路,我會想得如此深、如此遠,但所做的猜測完全是小人之心。而我,若不會產生這種齷齪的念頭,又怎會想到他們會這麽做?其實......我跟他們差不多,對嗎?"


    "不是這樣的。"


    福海替李驚瀅蓋上錦被,柔聲道:"王爺,您跟他們不一樣,您隻是看得太多,經歷得太多,所以明白了許多。要想製住jian人,就要比他們更jian,這不是同流合汙,而是讓您躍然於他們之上。能看穿他們的計謀,便是老天爺讓您活下去的證據,王爺,您要感激上蒼的垂憐啊。"


    "上蒼?"李驚瀅翻身將被子半蒙在頭上,從被中傳來悶悶的聲響:"若老天真得憐我,便讓我再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福海寵溺地笑了,輕聲打趣道:"王爺想回到幾歲?明兒個福海去廟裏幫您求求觀音娘娘。"


    李驚瀅掀起被子,半開玩笑地說道:"五歲最好,有想法卻不懂事,知對錯卻可任性,所有人還由著你、縱著你。終日吃了睡、睡了玩、玩了再吃、吃了再睡,沒人會去算計你什麽,更不用你去算計別人。喜怒哀樂可以盡情發泄,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嗬嗬,聽王爺這麽一說,五歲的孩子還真是令人羨慕呢。"


    福海又幫李驚瀅蓋好被子,壓低嗓音說道:"很晚了,王爺快睡吧。合上眼,夢裏便是五歲小童。"


    李驚瀅哧哧地笑著,在又一個心緒翻滾的深夜,在夢中回味著兒時的甜蜜。


    第五章


    一覺醒來,瀅王李驚瀅還是李驚瀅,沒有忽然變成了五歲小童。他對著銅鏡中全無變化的自己,自嘲地笑了笑,便喚福海伺候著梳洗了一番,進宮陪父皇對弈去了。


    很快便無驚無險的安然渡過兩個月。期間李驚海與李驚瀅麵談過兩回,多是詢問父皇在宮中的瑣事。李驚瀅也全力配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李驚海似是在等待良機,但對於下一步應該如何做,卻還沒有詳細計劃。


    於是,李驚瀅裝出一副急躁的模樣發了一通脾氣,令李驚海更覺這個弟弟難成大器,根本不懂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太過急功近利。虛虛的好言安撫了一番,李驚瀅才緩了臉色,暫不催促。


    李驚鴻趕赴邊關後屢建奇功,成功抑製住了蒙古大軍的攻勢,兩國戰火消歇,都偃旗息鼓暫不發難。而鐵勒國見蒙古大軍停頓,便也緩了攻勢,邊關難得的安靜了下來。


    雖然敵軍仍在虎視眈眈,但我軍也有了修養生息的機會。李擎煊龍顏大悅,在朝堂之上大大讚揚了李驚鴻一番,又提升他兩級,讓他掌握了更多的兵權。


    邊境得以喘息,三位皇子也按兵不動,朝中又暫無大事,呈現出一派和樂安怡的景象。隻是太平景象之下卻波濤洶湧,各懷鬼胎。接著,便迎來了李驚濤的兒子---李守賢的誕生。


    小皇孫的誕生令死氣沉沉的宮闈she入了萬丈光輝,李擎煊喜上眉梢,愛極了這個皇長孫。當即下旨普天同慶,大赦天下,筵宴一月,頓時舉國歡騰,共同慶祝這個小生命的誕生。


    李擎煊更是隔三岔五的便宣李驚濤抱著小孫兒入宮,愛不釋手,笑容明顯多了起來。


    李守賢也是個很討喜的孩子,特別親近李擎煊。隻要小眼睛一瞄到李擎煊,便立刻咦咦呀呀撲騰著四肢,非要李擎煊伸手抱他才停止折騰,更令李擎煊對他又愛又疼。


    而且這個小東西明顯親近他這個皇祖父,隻要李擎煊在旁,他便連父王李驚濤都不理,隻抓著李擎煊不肯鬆手。倒令李擎煊十分受用,飄飄然地享受著他的獨特待遇。


    可惜好景不長,婉情皇後的病情忽然惡化,禦醫束手無策。千裏迢迢請來了長白山的奪魂生,也隻是淡淡的下達了婉情皇後福壽將盡,最多還有兩月壽命的預測。


    一時間宗元上下啜泣號啕、悲不自勝。


    婉情自知大限將至,神智清醒時便會打點一些身後事,而她最難以釋懷的,自然是五位皇子的未來。


    她雖深居後宮不問政事,卻也對朝廷動向略知一二,李驚鴻的離開瓦解了四位皇子長期的均衡,餘下的三位皇子都在暗中策劃行動,不論最終誰勝誰負,總會有一位輸掉的皇兒付出慘痛代價......


    這一日,婉情喝過藥湯之後感覺氣色不錯,便宣四位皇子入宮一敘。四位皇子不敢怠慢,都紛紛快馬加鞭匆匆趕來。待他們見到婉情皇後神情憔悴、風華不再,不禁都悲從中來。


    婉情淡淡地沖他們笑了笑,蒼白的雙唇毫無血色,使得這份曾經暖入心扉的微笑也變得悲戚苦楚起來。


    "難得哀家身子輕慡些,你們倒是愁眉苦臉,真是敗興。"婉情有意舒緩氣氛,笑著打趣道。


    但四位皇子還是悲不自勝,婉情不由心生憐意,柔聲說:"自古生死皆由天命。哀家無賢無德,竟也生於昌明隆盛之邦,鍾鳴鼎食之家,享盡人間富貴榮華。未經大悲之痛、大哀之苦,上天已待哀家不薄,如今塵緣將盡,哀家心亦足矣,唯一不放心的便是你們幾位皇兒......"


    婉情向李驚濤招招手,李驚濤擒淚上前,痛哭出聲:"母後......"


    "你原是個寡慾易足的孩子,若生於尋常人家,想必會是個知書達禮的文人雅士。一生傷春悲秋,吟詩作畫便無驚無險的安然渡過了。可惜被哀家帶入了帝王之家,註定你無法逃過功名利祿的糾葛。哀家對你心有歉意卻難以補償,隻望你日後不要痛恨哀家......"


    "兒臣對母後的教誨之恩感激不盡,又怎麽會怨您呢?"李驚濤泣不成聲。


    "哀家看守賢的樣貌像我,想必將來也是一個福祿之人。你要好生教誨勸誘,若他能有你父皇一半的才智,便是我宗元之福了。"


    "兒臣謹遵懿旨。"


    婉情又喚來李驚海,愛憐地撫摸著他的額頭,李驚海一反常態,眼中生澀,垂首不語。


    "哀家真得很擔心你。你才華卓越,有諸葛之智,可是卻不明白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物極則反,這機關算盡了,倒成了一個蠢字。世間榮華周而復始,又豈是你我這般凡夫俗子便能永保無虞的?不要太強求什麽,越是執著便越難得償所願,知足常樂,安分守己,屬於你的榮華便自會不絕。"


    李驚海聽了婉情的話難免心中不悅,但臉上礙著婉情的恩情也不便反駁什麽,便悻悻地應了幾聲。


    婉情慧質蘭心,又怎會看不出他並未將她的告誡放在心裏,幽幽地嘆了一聲,便也不再點破。


    婉情又喚來李驚漩,李驚漩跪在床畔,雙目布滿血絲。婉情憐愛地握住李驚漩的手,滿眸溫情。


    "眾兄弟之中,哀家最放心的便是你。你自小聰穎,早早便知自己想要什麽,也不會操之過急,耐得住性子,心思慎密像你父皇。隻是你這孩子凡事都藏在心裏頭,越是長大,便越能藏住心事,如今連哀家都猜不透你。哀家隻想問你一句,當年你離開儲秀宮時對哀家說過的話,你還記得嗎?"


    李驚漩的目光中泛起一絲堅定的執著,他定定地看著婉情,一字一句的說道:"驚漩從未忘記。"


    婉情聞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就好......隻是哀家也要提醒你,有些事你不說出口,便永遠沒人懂。很多令人惋惜的錯過都是因為沒有人先開口,哀家不希望你辛苦一世,最終卻落得對方得恩反怨的下場。"


    李驚漩微微頷首:"兒臣銘記於心。"


    婉情又喚來李驚瀅。李驚瀅自幼喪母,一直把婉情當作親生母親一般,還沒走到她身邊便克製不住淚水,抱著她哭泣起來。


    婉情憐愛地抱著他,輕聲說道:"哀家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你跟玟妹妹一樣生得七竅玲瓏心,偏生是困在金絲籠裏的雀兒,嚮往蒼穹卻難以展翅。哀家知道你最難熬的十三歲那年已經挺了過來,你學會了自保,也懂得了周旋之術。若你就此認了命,哀家雖然惋惜卻也會為你欣慰,至少你不會再被籠外飛翔的鳥兒刺痛了心。可是,哀家知道你心底還想掙脫牢籠,卻不得不放棄,這份不甘會成為附骨之蛆,糾纏你一生,痛苦不堪。哀家真得不忍心看你走到那一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起漣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起漣漪並收藏風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