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彥目光鎖在藺策的手上,看著那幾張紙,突然就將手裏的湯碗扔到地上,摔了滿地的碎片,驚擾到守在殿外的人,高庸慌忙問道:“陛下,出了何事?”
“無妨,”藺策淡淡道,“湯碗太燙,你們遊將軍一時沒拿住。待會再來收拾。”
“奴婢遵旨。”
遊彥唇角帶著幾分笑意,卻滿是嘲諷之意:“他郭準是不是真的以為天高皇帝遠,就可以任由他為所欲為?陶薑,會放著一整個縈都城,將數萬將士棄之不顧,然後率領幾百人去追從城中逃出來的一輛馬車?這麽簡單的誘敵之計,他陶薑會親自去試探?”他抬手將那幾張紙從藺策手裏拿了過來,“如若他郭準不這麽如此急迫的就接管了兵權,還寫了這麽一封奏報過來,我還不會想到他身上,就算陶薑不是他害死的,但此事他也擺脫不了關係。”
他低下頭,視線飛快地從紙上掃過,將上麵的內容全部收入眼底,繼續道:“我先前一直以為,郭準雖然難對付,但總還有大局觀,畢竟如果西南都沒有了,他這個益州總管,也沒的當了,所以我讓陶薑並不與他計較。但如若,他因此膽大妄為,敢構陷陶薑,我一定會讓他,以命相償。”
第82章
藺策頭一次發現, 長樂宮的秋日, 原來也會如此的淒清。他的書案上還堆著滿滿的奏章, 但他卻始終不能集中精神,每看一會,就忍不住要分神。這種時候, 他不得不承認,人的習慣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其實過去的四年裏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他一個人在這長樂宮過夜,遊彥真正宿在這裏也不過是近半年的時間, 但他卻習慣了不管何時抬起頭, 都能看見那個人在,或是讀書作畫, 又或是飲茶賞花,更或者幹脆在軟塌上小憩, 不管在做什麽,都會讓藺策覺得格外的心安。
而現在, 遊彥不過離開都城幾日,長樂宮裏不過少了一個人,卻讓藺策覺得空落落的。這幾日的時間, 他連話都說的比先前少了許多, 在早朝之上更是不苟言笑,讓百官都忍不住去揣測,究竟是何事又惹惱了當今聖上。
遊彥此去西南,並沒有大張旗鼓,西南現在兵力依然充足, 缺的是一個真正能夠主持大局之人,加之縈都城戰敗的原因,陶薑的死因,都還不清楚,郭準此人的立場與居心也讓人懷疑,縈都城敗的蹊蹺,讓遊彥他們甚至不敢去揣測究竟隻是郭準為了奪權內鬥,而借樊國人的手除掉陶薑,還是有更為可怖的緣由,所以,為了避免打草驚蛇,遊彥帶了一塊虎符,一把利劍,還有十餘騎連夜離開都城,對外隻稱他是染了風寒,暫時不朝。
“陛下,”高庸推開殿門,快步而入,“遊府的小公子聽說將軍病了,擔憂的很,所以前來求見。”
藺策抬眼看他,回道:“就說子卿他隻是染了風寒,並無大礙,但禦醫說,他現在需要靜養,就不請他進來了。另外,讓他回去給府裏也報個平安。”
“奴婢明白,”高庸朝著藺策施禮,躬身退了下去。
藺策放下一直握在手裏卻遲遲沒落下的筆,抬手揉了揉臉,站起身來。
天氣比前幾日還要冷了些,殿內也燒起了炭盆,在炭盆不遠的地方放了一個鋪著棉布的小籃子,灰兔子懷懷正躺在裏麵睡得香甜。
藺策在炭盆前蹲了下來,盯著灰兔子看了一會,伸出手指點了點它身上的肥肉,看著它撲騰了兩下耳朵,才將它整隻抱進了懷裏。灰兔被他吵醒,受驚似的四處張望了下,而後湊近聞了聞藺策的手指,似乎確認了是熟悉的味道,便蹭了蹭臉,又閉上了眼繼續睡了起來。
藺策漫不經心地順了順它的耳朵,將灰兔穩穩地抱在懷裏,這種時候他才覺得,當日遊彥養這麽一個小東西也算是有先見之明好歹像這種時候,給他留了殿解悶的念想。
“陛下,”高庸再次推門進來,手裏提著一個食盒,“那遊小公子說,這是將軍最愛吃的糕點,是遊老夫人親手所做,知道他進宮,讓他帶來的。”
藺策朝他手裏看了一眼,點了點頭:“放在那兒吧。遊禮回去了?”
“是,奴婢說將軍正在靜養,暫不見人。那遊小公子聽說將軍並無大礙便放下心來,送了這食盒便告退了。”高庸將食盒放好,抬眼看了看藺策手裏的灰兔,“陛下,時辰也差不多了,要不要傳午膳?”
藺策抱著灰兔在軟塌上坐了下來,將它放在枕旁,灰兔自覺地朝著被子裏拱了拱,讓自己睡的更舒服一點,藺策摸了摸它的背,才朝著高庸回道:“朕覺得身體有些乏了,想先睡一會,午膳等朕醒了再說吧。”
高庸舔了舔下唇,猶豫道:“陛下,自遊將軍離開都城這幾日,您一直沒好生用膳,眼看著就消瘦下來,這樣下去,還沒等遊將軍回來,您的身體先吃不消了,到時候奴婢怕是沒辦法跟遊將軍交待。”
藺策拉了條薄毯蓋在自己身上,側身躺了下來:“朕知道他走之前肯定囑咐了你,隻不過朕確實是吃不下。”他低頭看了一眼正睡得香甜的灰兔子,“朕終究隻是一個凡人,沒辦法像這個小東西這樣沒心沒肺。”說到這兒,他自嘲一般笑了笑,“朕原本以為,好歹也過去了這麽多年,朕也該有了些長進,可是他這才走幾日,朕便一直心神不寧,總想著他現在到了哪裏,一路勞頓是不是辛苦,有沒有吃好,會不會著涼,更擔心如若他到了西南,又會遇到什麽樣的情況,是不是能夠平安。”
“無妨,”藺策淡淡道,“湯碗太燙,你們遊將軍一時沒拿住。待會再來收拾。”
“奴婢遵旨。”
遊彥唇角帶著幾分笑意,卻滿是嘲諷之意:“他郭準是不是真的以為天高皇帝遠,就可以任由他為所欲為?陶薑,會放著一整個縈都城,將數萬將士棄之不顧,然後率領幾百人去追從城中逃出來的一輛馬車?這麽簡單的誘敵之計,他陶薑會親自去試探?”他抬手將那幾張紙從藺策手裏拿了過來,“如若他郭準不這麽如此急迫的就接管了兵權,還寫了這麽一封奏報過來,我還不會想到他身上,就算陶薑不是他害死的,但此事他也擺脫不了關係。”
他低下頭,視線飛快地從紙上掃過,將上麵的內容全部收入眼底,繼續道:“我先前一直以為,郭準雖然難對付,但總還有大局觀,畢竟如果西南都沒有了,他這個益州總管,也沒的當了,所以我讓陶薑並不與他計較。但如若,他因此膽大妄為,敢構陷陶薑,我一定會讓他,以命相償。”
第82章
藺策頭一次發現, 長樂宮的秋日, 原來也會如此的淒清。他的書案上還堆著滿滿的奏章, 但他卻始終不能集中精神,每看一會,就忍不住要分神。這種時候, 他不得不承認,人的習慣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其實過去的四年裏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他一個人在這長樂宮過夜,遊彥真正宿在這裏也不過是近半年的時間, 但他卻習慣了不管何時抬起頭, 都能看見那個人在,或是讀書作畫, 又或是飲茶賞花,更或者幹脆在軟塌上小憩, 不管在做什麽,都會讓藺策覺得格外的心安。
而現在, 遊彥不過離開都城幾日,長樂宮裏不過少了一個人,卻讓藺策覺得空落落的。這幾日的時間, 他連話都說的比先前少了許多, 在早朝之上更是不苟言笑,讓百官都忍不住去揣測,究竟是何事又惹惱了當今聖上。
遊彥此去西南,並沒有大張旗鼓,西南現在兵力依然充足, 缺的是一個真正能夠主持大局之人,加之縈都城戰敗的原因,陶薑的死因,都還不清楚,郭準此人的立場與居心也讓人懷疑,縈都城敗的蹊蹺,讓遊彥他們甚至不敢去揣測究竟隻是郭準為了奪權內鬥,而借樊國人的手除掉陶薑,還是有更為可怖的緣由,所以,為了避免打草驚蛇,遊彥帶了一塊虎符,一把利劍,還有十餘騎連夜離開都城,對外隻稱他是染了風寒,暫時不朝。
“陛下,”高庸推開殿門,快步而入,“遊府的小公子聽說將軍病了,擔憂的很,所以前來求見。”
藺策抬眼看他,回道:“就說子卿他隻是染了風寒,並無大礙,但禦醫說,他現在需要靜養,就不請他進來了。另外,讓他回去給府裏也報個平安。”
“奴婢明白,”高庸朝著藺策施禮,躬身退了下去。
藺策放下一直握在手裏卻遲遲沒落下的筆,抬手揉了揉臉,站起身來。
天氣比前幾日還要冷了些,殿內也燒起了炭盆,在炭盆不遠的地方放了一個鋪著棉布的小籃子,灰兔子懷懷正躺在裏麵睡得香甜。
藺策在炭盆前蹲了下來,盯著灰兔子看了一會,伸出手指點了點它身上的肥肉,看著它撲騰了兩下耳朵,才將它整隻抱進了懷裏。灰兔被他吵醒,受驚似的四處張望了下,而後湊近聞了聞藺策的手指,似乎確認了是熟悉的味道,便蹭了蹭臉,又閉上了眼繼續睡了起來。
藺策漫不經心地順了順它的耳朵,將灰兔穩穩地抱在懷裏,這種時候他才覺得,當日遊彥養這麽一個小東西也算是有先見之明好歹像這種時候,給他留了殿解悶的念想。
“陛下,”高庸再次推門進來,手裏提著一個食盒,“那遊小公子說,這是將軍最愛吃的糕點,是遊老夫人親手所做,知道他進宮,讓他帶來的。”
藺策朝他手裏看了一眼,點了點頭:“放在那兒吧。遊禮回去了?”
“是,奴婢說將軍正在靜養,暫不見人。那遊小公子聽說將軍並無大礙便放下心來,送了這食盒便告退了。”高庸將食盒放好,抬眼看了看藺策手裏的灰兔,“陛下,時辰也差不多了,要不要傳午膳?”
藺策抱著灰兔在軟塌上坐了下來,將它放在枕旁,灰兔自覺地朝著被子裏拱了拱,讓自己睡的更舒服一點,藺策摸了摸它的背,才朝著高庸回道:“朕覺得身體有些乏了,想先睡一會,午膳等朕醒了再說吧。”
高庸舔了舔下唇,猶豫道:“陛下,自遊將軍離開都城這幾日,您一直沒好生用膳,眼看著就消瘦下來,這樣下去,還沒等遊將軍回來,您的身體先吃不消了,到時候奴婢怕是沒辦法跟遊將軍交待。”
藺策拉了條薄毯蓋在自己身上,側身躺了下來:“朕知道他走之前肯定囑咐了你,隻不過朕確實是吃不下。”他低頭看了一眼正睡得香甜的灰兔子,“朕終究隻是一個凡人,沒辦法像這個小東西這樣沒心沒肺。”說到這兒,他自嘲一般笑了笑,“朕原本以為,好歹也過去了這麽多年,朕也該有了些長進,可是他這才走幾日,朕便一直心神不寧,總想著他現在到了哪裏,一路勞頓是不是辛苦,有沒有吃好,會不會著涼,更擔心如若他到了西南,又會遇到什麽樣的情況,是不是能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