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策不是不能接受短暫的分別,卻並不想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遊彥又要趕赴戰場,他又要把四年前的恐懼再經歷一次。
“懷騁,”一隻手拉住了藺策的手指,將他的手掌從臉上拿開,藺策抬起頭,對上遊彥微微發紅的眼底,“醒了?”
“怎麽坐在這裏?”遊彥向裏挪了挪,給藺策空出一點位置,“上來,陪我躺會兒。”
藺策挨著遊彥躺了下來,遊彥將身上的薄毯勻到藺策身上一部分,然後側過身,摟住了他的腰:“在地上坐了多久?有心事?”
“沒,”藺策輕輕地拍了拍他的後背,摸了摸他的前額,“額頭有點熱,還是有些著涼,要不然叫禦醫過來。”
遊彥打斷了他的話:“我知道你在擔心,”他仰起頭,看著藺策的眼睛,“你不想我去西南,你怕那裏戰勢危急,我這一去,又像是四年前那樣,現在沒有一個誓死護著我的陶薑,說不定比四年前還慘。但你又明白,我這次非去不可,西南的局勢需要速戰速決,樊國必須滅掉,不然後患無窮,更重要的是,我要給陶薑一個說法。”
藺策沒有回答,隻是用力地摟進了遊彥的肩膀。
“我知道我不是無所不能,但這次我跟你保證,我不會受一丁點的傷。四年前在西北,是因為我們從兵力與國力之上就處於劣勢,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西南局勢,哪怕現在戰敗,勝算還是在我們手裏,所以我隻是去運兵布局,並不需要以身犯險,一定會平安歸來。”遊彥輕聲道,“我知道四年前你過的如何的煎熬,這一次我不會讓你再經歷一次。”
藺策微微閉了閉眼,他舔了舔自己的唇,低聲道:“其實我可以親赴西南,禦駕親征的話……”
“那不是正好讓他們如願?為了一個西南,你丟下都城?我能替你收拾的了西南的紛亂,但卻不能替你坐鎮都城,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相信我,”遊彥看著藺策,認真道,“懷騁,你才是這天下之主,你坐在那裏,這天下就能安定,這是這幾年來,你一點一點積累起的威嚴和萬民對你的信任,即使是我,也不能取代。”
藺策的手指搭在遊彥肩頭,有一下沒一下地摩挲著,良久,才輕聲道:“我知道了,我本來也不會阻攔你。”
“我更希望你能相信我,然後,等我回來。”
“我一直都相信你,”藺策輕聲道,“但這與我擔心你並不衝突。”
遊彥看了他一會,唇角的笑意漾了出來,他朝著外麵看了看,這才發現天色已經暗了,殿內已經點起了燭火,不由問道:“什麽時辰了?我睡了這麽久?”
“今日下雨,天總黑的要早一點,”藺策回道,“高庸讓人煮了薑湯,你喝一點去去風寒,然後吃晚膳。”
遊彥輕輕地嘆了口氣,將臉埋在藺策肩上:“今日是殊文大喜的日子,我都快要忘了,不知現在府裏什麽情況。”
“我讓人去給老夫人送了信,府裏現在一切如常,賓主盡歡,放心吧。”說到這兒,他稍微有些遲疑,“說起來是我的錯,應該等府裏的事情都盡了再讓人去請你回來。”
遊彥搖了搖頭:“這種事情,又怎麽能耽擱。反正殊文才是今日的正角,其他的人也都不重要。他今日忙的很,大概也不知道我不在。現在就算讓我回去,反而會攪了他的興致。”
“他若是心有不滿,到時候我親自向他解釋。”
遊彥聞言笑了起來:“殊文現在好歹也是你的臣子,你沒頭沒腦地去跟他解釋這種事情,還不是去嚇他。反正他也不會真的怪我,大不了過幾日再給他送幾份茶。”
秋雨淒淒,殿內還沒燒炭盆,也帶著幾分涼意,藺策滿是心事,也再沒有心思去處理朝政,就這麽靠在榻上擁著遊彥,二人說著話。
叩門聲突然響了起來,高庸的聲音傳來:“陛下,西南的軍報到了。”
殿內的二人皆是一頓,對視了一眼,藺策才應道:“送進來。”
殿門從外麵小心地推開,帶來了一丁點的冷風,高庸親自將軍報送了進來,順便帶上了給遊彥的薑湯,而後便輕手輕腳地退了下去,關上了殿門。
遊彥端著薑湯喝了一口,熱辣辣的味道侵蝕了他的口腔,而後帶來陣陣的暖意。他斜倚在榻上,看著藺策拆開那軍報,而後細細地看起了上麵的內容,又喝了一口薑湯,才緩緩地開口:“這軍報何人所寫?”
“郭準。”藺策道,他已經看完了紙上的內容,抬眼看向遊彥,“如密探所言,陶薑的確以身殉國,縈都城一戰,我軍落敗,損失數千人,現已放棄攻打縈都城,暫時退守至交州。”
“因何落敗?陶薑又因何而亡?”遊彥握緊了手裏的湯碗,“這個郭準,可又說的清楚?”
“軍報中說,樊國國主派一小隊人,護送一輛馬車逃出縈都城,陶薑認定那馬車上是那樊國國主的家眷,所以親率了幾百名親隨前去追趕,卻不想落入了敵人的圈套,不敵而亡。同時縈都城中的守軍伺機反撲,沒了主將的我軍一時不查,來不及應對,所以落敗,但幸好及時撤軍,才沒有更大的損傷。”藺策說完,抖了抖手中那幾張薄薄的紙,“郭準已經暫時接管了兵權,等我的下一步旨意。”
“懷騁,”一隻手拉住了藺策的手指,將他的手掌從臉上拿開,藺策抬起頭,對上遊彥微微發紅的眼底,“醒了?”
“怎麽坐在這裏?”遊彥向裏挪了挪,給藺策空出一點位置,“上來,陪我躺會兒。”
藺策挨著遊彥躺了下來,遊彥將身上的薄毯勻到藺策身上一部分,然後側過身,摟住了他的腰:“在地上坐了多久?有心事?”
“沒,”藺策輕輕地拍了拍他的後背,摸了摸他的前額,“額頭有點熱,還是有些著涼,要不然叫禦醫過來。”
遊彥打斷了他的話:“我知道你在擔心,”他仰起頭,看著藺策的眼睛,“你不想我去西南,你怕那裏戰勢危急,我這一去,又像是四年前那樣,現在沒有一個誓死護著我的陶薑,說不定比四年前還慘。但你又明白,我這次非去不可,西南的局勢需要速戰速決,樊國必須滅掉,不然後患無窮,更重要的是,我要給陶薑一個說法。”
藺策沒有回答,隻是用力地摟進了遊彥的肩膀。
“我知道我不是無所不能,但這次我跟你保證,我不會受一丁點的傷。四年前在西北,是因為我們從兵力與國力之上就處於劣勢,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西南局勢,哪怕現在戰敗,勝算還是在我們手裏,所以我隻是去運兵布局,並不需要以身犯險,一定會平安歸來。”遊彥輕聲道,“我知道四年前你過的如何的煎熬,這一次我不會讓你再經歷一次。”
藺策微微閉了閉眼,他舔了舔自己的唇,低聲道:“其實我可以親赴西南,禦駕親征的話……”
“那不是正好讓他們如願?為了一個西南,你丟下都城?我能替你收拾的了西南的紛亂,但卻不能替你坐鎮都城,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相信我,”遊彥看著藺策,認真道,“懷騁,你才是這天下之主,你坐在那裏,這天下就能安定,這是這幾年來,你一點一點積累起的威嚴和萬民對你的信任,即使是我,也不能取代。”
藺策的手指搭在遊彥肩頭,有一下沒一下地摩挲著,良久,才輕聲道:“我知道了,我本來也不會阻攔你。”
“我更希望你能相信我,然後,等我回來。”
“我一直都相信你,”藺策輕聲道,“但這與我擔心你並不衝突。”
遊彥看了他一會,唇角的笑意漾了出來,他朝著外麵看了看,這才發現天色已經暗了,殿內已經點起了燭火,不由問道:“什麽時辰了?我睡了這麽久?”
“今日下雨,天總黑的要早一點,”藺策回道,“高庸讓人煮了薑湯,你喝一點去去風寒,然後吃晚膳。”
遊彥輕輕地嘆了口氣,將臉埋在藺策肩上:“今日是殊文大喜的日子,我都快要忘了,不知現在府裏什麽情況。”
“我讓人去給老夫人送了信,府裏現在一切如常,賓主盡歡,放心吧。”說到這兒,他稍微有些遲疑,“說起來是我的錯,應該等府裏的事情都盡了再讓人去請你回來。”
遊彥搖了搖頭:“這種事情,又怎麽能耽擱。反正殊文才是今日的正角,其他的人也都不重要。他今日忙的很,大概也不知道我不在。現在就算讓我回去,反而會攪了他的興致。”
“他若是心有不滿,到時候我親自向他解釋。”
遊彥聞言笑了起來:“殊文現在好歹也是你的臣子,你沒頭沒腦地去跟他解釋這種事情,還不是去嚇他。反正他也不會真的怪我,大不了過幾日再給他送幾份茶。”
秋雨淒淒,殿內還沒燒炭盆,也帶著幾分涼意,藺策滿是心事,也再沒有心思去處理朝政,就這麽靠在榻上擁著遊彥,二人說著話。
叩門聲突然響了起來,高庸的聲音傳來:“陛下,西南的軍報到了。”
殿內的二人皆是一頓,對視了一眼,藺策才應道:“送進來。”
殿門從外麵小心地推開,帶來了一丁點的冷風,高庸親自將軍報送了進來,順便帶上了給遊彥的薑湯,而後便輕手輕腳地退了下去,關上了殿門。
遊彥端著薑湯喝了一口,熱辣辣的味道侵蝕了他的口腔,而後帶來陣陣的暖意。他斜倚在榻上,看著藺策拆開那軍報,而後細細地看起了上麵的內容,又喝了一口薑湯,才緩緩地開口:“這軍報何人所寫?”
“郭準。”藺策道,他已經看完了紙上的內容,抬眼看向遊彥,“如密探所言,陶薑的確以身殉國,縈都城一戰,我軍落敗,損失數千人,現已放棄攻打縈都城,暫時退守至交州。”
“因何落敗?陶薑又因何而亡?”遊彥握緊了手裏的湯碗,“這個郭準,可又說的清楚?”
“軍報中說,樊國國主派一小隊人,護送一輛馬車逃出縈都城,陶薑認定那馬車上是那樊國國主的家眷,所以親率了幾百名親隨前去追趕,卻不想落入了敵人的圈套,不敵而亡。同時縈都城中的守軍伺機反撲,沒了主將的我軍一時不查,來不及應對,所以落敗,但幸好及時撤軍,才沒有更大的損傷。”藺策說完,抖了抖手中那幾張薄薄的紙,“郭準已經暫時接管了兵權,等我的下一步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