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庸抬頭看了吳太後一眼,見她沒有什麽意見,立刻應聲:“奴婢遵旨。”
見藺策喝著參湯,吳太後臉上浮起笑意,看著藺策婉聲勸慰道:“哀家聽聞你昨夜處理政務到亥時,還沒休息多久,就又起床去早朝,總這麽下去,哀家實在是擔心皇兒的身體。”
藺策聞言挑了挑眉,目光從殿中的幾個內侍臉上緩緩掠過,最後朝著高庸看了一眼,才笑了一下,回道:“讓母後擔憂是兒臣的不是。”他將手裏的參湯一飲而盡,空碗隨手遞給高庸,“近幾日朝中有些事急著處理,所以才睡的晚些,現在已經處理完了,兒臣會注意自己的身體,禦醫每日也都會來為兒臣請脈,兒臣身體好的很,母後不必憂心。”
盡管藺策有心寬慰,但似乎依舊沒能讓吳太後寬心,她垂下眼簾,輕聲道:“說到底還是哀家這個當娘的太沒用,自己不能親自照顧皇兒,也不能為皇兒選幾個貼心的人留在身邊。”
藺策微微眯眼,到了這種時候他若是還不明白太後今日而來究竟是為了何事就實在是太遲鈍了,他輕笑地側過頭,不動聲色地瞥了高庸一眼,高庸立刻會意,跪倒在地:“是奴婢等無能,沒能照顧好陛下,讓太後憂心了。”
藺策笑吟吟地打圓場:“高庸自先帝年間就跟在朕身邊,對朕也算是忠心耿耿,照顧起朕來也是勞心勞力。雖然偶爾會有一些微小的過失,但也算不得什麽。更何況,他一個內侍,哪怕身為總管也做不了朕的主,還請母後看在朕的麵子上,不要歸咎於他。”
吳太後一愣,她本意並不在此,她也相信藺策明白她剛剛話中的意思,但現在藺策把話題轉到這兒,她隻能勉強笑了一下,回道:“高庸跟在皇兒身邊多年一直盡心盡力,哀家自是知道的,又怎會隨意責怪。”說到這裏,她微微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哀家隻是聽聞今日早朝之上,李卿又提了立後一事,哀家也是覺得,這後宮空置已久,就算擇選皇後一事需要謹慎,但也可以添置幾個人到後宮裏,有幾個貼心的人來照顧皇兒,哀家也能安心一些。”
太後拐彎抹角了半晌,終於還是忍不住把話攤開來說了。藺策嘴角向上揚了一下,掩飾自己眼底的嘲諷,而後慢慢收斂了笑意,放低了聲音,緩緩道:“兒臣倒是不知道,母後近來也開始關心起前朝的事兒了,早朝才發生的事兒,這麽快就傳到母後耳裏了。”
吳太後太清楚自己的這個兒子是什麽性格的人,也清楚什麽是他的底線,後宮幹涉朝政,哪怕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他也絕不會容忍。她捏緊了手指,半晌才勉強開口:“哀家,哀家自然是不懂朝政的,隻不過是覺得皇兒身邊實在是需要有個貼心的人,高庸他們就算照顧的再盡心,畢竟不如枕邊人貼心。”
“枕邊人?”藺策唇畔噙起一抹輕笑,他轉過頭,與吳太後對視,“有些事在朝臣們或許並不清楚,但母後主理後宮近四年,朕有沒有枕邊人,母後不是清楚的很嗎?”
吳太後登時變了臉色,她當初隻是先帝後宮之中一個極沒有存在感的嬪妃,身份低微,自保尚且困難,別說照拂藺策,藺策從一個地位並不高的庶子變成今日的一國之君,她並沒有幫上什麽忙,也因此不管是先前還是現在都沒什麽底氣過問他的事情。然而不過問並不代表不知情,自從藺策繼位,藺策就不再掩飾跟那個上將軍之間那些上不得台麵的關係,或許在朝中還因為各種權衡而注意,但上將軍多少次夜宿長樂宮這種事卻是瞞都瞞不住的。
隻是不掩飾和現在堂而皇之提出來終歸是不一樣的,吳太後斂起眉頭,瞪著藺策看了半晌才開口給自己找了個台階:“皇兒的話,哀家聽不懂。”
藺策卻好像並不怎麽想接這個台階,他揚眉輕笑:“那是兒臣說的不清楚了,兒臣以為在這後宮之中沒有事能瞞的過母後,既然這樣,今日就把話說清楚一些。兒臣有枕邊人,在兒臣還是皇子的時候,這人就在兒臣身邊,至如今也有六七年的時間了,我們感情甚篤,有他陪伴,兒臣根本就不需要再找什麽枕邊人。”
若是換別人早就痛斥藺策這個做兒子的胡言亂語胡作非為,但吳太後在藺策麵前是沒有這個膽量的,她怔了半晌,才勉強道:“那皇兒,也應該以子嗣為重才是。”
“子嗣?”藺策輕笑,“朕如果真的找來那麽幾個人,讓她們懷上龍嗣,之後丟在後宮之中卻不聞不問,將心比心,母後也並不想看見這樣的場景吧?”瞧著吳太後因為這話臉色發白,他又笑了一下,放緩了聲音,“朕現在還不及而立之年,隻要不是有人盼著朕明日就死了,子嗣的事也不用那麽急,朕自有打算,母後還是好好的治理後宮,就不用掛心這些了。”
吳太後的臉色已經十分的難看,自藺策登基以來,一直對她這個母後算的上是有求必應,最起碼對外是一副母慈子孝的樣子,更是從來不曾對著她說過這樣的話,吳太後怔了半晌,才按住胸口,輕輕地擺了擺手:“罷了,既然皇兒自有打算,哀家,哀家也就不再多問了。哀家昨夜沒有睡好,現在身體有些不適,就且回去休息了。”
藺策微躬身:“那兒臣就不留母後了。”說完他朝著高庸又囑咐道,“傳令到太醫署,命他們派個人去為母後診脈。”
見藺策喝著參湯,吳太後臉上浮起笑意,看著藺策婉聲勸慰道:“哀家聽聞你昨夜處理政務到亥時,還沒休息多久,就又起床去早朝,總這麽下去,哀家實在是擔心皇兒的身體。”
藺策聞言挑了挑眉,目光從殿中的幾個內侍臉上緩緩掠過,最後朝著高庸看了一眼,才笑了一下,回道:“讓母後擔憂是兒臣的不是。”他將手裏的參湯一飲而盡,空碗隨手遞給高庸,“近幾日朝中有些事急著處理,所以才睡的晚些,現在已經處理完了,兒臣會注意自己的身體,禦醫每日也都會來為兒臣請脈,兒臣身體好的很,母後不必憂心。”
盡管藺策有心寬慰,但似乎依舊沒能讓吳太後寬心,她垂下眼簾,輕聲道:“說到底還是哀家這個當娘的太沒用,自己不能親自照顧皇兒,也不能為皇兒選幾個貼心的人留在身邊。”
藺策微微眯眼,到了這種時候他若是還不明白太後今日而來究竟是為了何事就實在是太遲鈍了,他輕笑地側過頭,不動聲色地瞥了高庸一眼,高庸立刻會意,跪倒在地:“是奴婢等無能,沒能照顧好陛下,讓太後憂心了。”
藺策笑吟吟地打圓場:“高庸自先帝年間就跟在朕身邊,對朕也算是忠心耿耿,照顧起朕來也是勞心勞力。雖然偶爾會有一些微小的過失,但也算不得什麽。更何況,他一個內侍,哪怕身為總管也做不了朕的主,還請母後看在朕的麵子上,不要歸咎於他。”
吳太後一愣,她本意並不在此,她也相信藺策明白她剛剛話中的意思,但現在藺策把話題轉到這兒,她隻能勉強笑了一下,回道:“高庸跟在皇兒身邊多年一直盡心盡力,哀家自是知道的,又怎會隨意責怪。”說到這裏,她微微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哀家隻是聽聞今日早朝之上,李卿又提了立後一事,哀家也是覺得,這後宮空置已久,就算擇選皇後一事需要謹慎,但也可以添置幾個人到後宮裏,有幾個貼心的人來照顧皇兒,哀家也能安心一些。”
太後拐彎抹角了半晌,終於還是忍不住把話攤開來說了。藺策嘴角向上揚了一下,掩飾自己眼底的嘲諷,而後慢慢收斂了笑意,放低了聲音,緩緩道:“兒臣倒是不知道,母後近來也開始關心起前朝的事兒了,早朝才發生的事兒,這麽快就傳到母後耳裏了。”
吳太後太清楚自己的這個兒子是什麽性格的人,也清楚什麽是他的底線,後宮幹涉朝政,哪怕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他也絕不會容忍。她捏緊了手指,半晌才勉強開口:“哀家,哀家自然是不懂朝政的,隻不過是覺得皇兒身邊實在是需要有個貼心的人,高庸他們就算照顧的再盡心,畢竟不如枕邊人貼心。”
“枕邊人?”藺策唇畔噙起一抹輕笑,他轉過頭,與吳太後對視,“有些事在朝臣們或許並不清楚,但母後主理後宮近四年,朕有沒有枕邊人,母後不是清楚的很嗎?”
吳太後登時變了臉色,她當初隻是先帝後宮之中一個極沒有存在感的嬪妃,身份低微,自保尚且困難,別說照拂藺策,藺策從一個地位並不高的庶子變成今日的一國之君,她並沒有幫上什麽忙,也因此不管是先前還是現在都沒什麽底氣過問他的事情。然而不過問並不代表不知情,自從藺策繼位,藺策就不再掩飾跟那個上將軍之間那些上不得台麵的關係,或許在朝中還因為各種權衡而注意,但上將軍多少次夜宿長樂宮這種事卻是瞞都瞞不住的。
隻是不掩飾和現在堂而皇之提出來終歸是不一樣的,吳太後斂起眉頭,瞪著藺策看了半晌才開口給自己找了個台階:“皇兒的話,哀家聽不懂。”
藺策卻好像並不怎麽想接這個台階,他揚眉輕笑:“那是兒臣說的不清楚了,兒臣以為在這後宮之中沒有事能瞞的過母後,既然這樣,今日就把話說清楚一些。兒臣有枕邊人,在兒臣還是皇子的時候,這人就在兒臣身邊,至如今也有六七年的時間了,我們感情甚篤,有他陪伴,兒臣根本就不需要再找什麽枕邊人。”
若是換別人早就痛斥藺策這個做兒子的胡言亂語胡作非為,但吳太後在藺策麵前是沒有這個膽量的,她怔了半晌,才勉強道:“那皇兒,也應該以子嗣為重才是。”
“子嗣?”藺策輕笑,“朕如果真的找來那麽幾個人,讓她們懷上龍嗣,之後丟在後宮之中卻不聞不問,將心比心,母後也並不想看見這樣的場景吧?”瞧著吳太後因為這話臉色發白,他又笑了一下,放緩了聲音,“朕現在還不及而立之年,隻要不是有人盼著朕明日就死了,子嗣的事也不用那麽急,朕自有打算,母後還是好好的治理後宮,就不用掛心這些了。”
吳太後的臉色已經十分的難看,自藺策登基以來,一直對她這個母後算的上是有求必應,最起碼對外是一副母慈子孝的樣子,更是從來不曾對著她說過這樣的話,吳太後怔了半晌,才按住胸口,輕輕地擺了擺手:“罷了,既然皇兒自有打算,哀家,哀家也就不再多問了。哀家昨夜沒有睡好,現在身體有些不適,就且回去休息了。”
藺策微躬身:“那兒臣就不留母後了。”說完他朝著高庸又囑咐道,“傳令到太醫署,命他們派個人去為母後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