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修如抿了唇,良久才道,“你多保重。”
“今晚得回府上打點,就不能……”
“我知道。”
“還有一事……”
“你說。”
“玄兒年少不懂事,穀兒更還是個孩子,家母體衰,又沒了長兄約束,怕他們惹出事端,還望殿下多寬量照拂。”
“護國公一句話就把你調走,反倒把一家子都托給本宮。”雖是負氣話,元修如說得淡如晨煙,東方素不知該如何回復,便反握住本來抓著他的手。
“我會的,不用你說。”東方素可能是九州之內唯一一個見過當朝太子生氣的人,而他溫暖寬厚的手掌總能讓元修如那一點點怒氣煙消雲散,“可惜,你可能看不到我加冠了。冠禮之後就是婚典,你可得特地備一份大禮從冀州寄回來。”
“定下了?是那位大人?”
“崔尚書的女兒,知書達理,頗通音律,可比你強。”元修如談起來似乎很快活,他今年十八歲,兩年後就是弱冠之齡。
“哦……”東方素聽來稍有意外,崔氏雖是五門貴胄之首,但近十年來都不曾出過能臣,已有沒落之勢,這位崔尚書也是個謹慎本分的文官,對於東宮太子來說,這並不是一門絕佳的婚事。元修如的母親東方氏是東方素的姑母,東方家族起於行伍,依仗軍功封爵,不在五姓之中,護國公東方式雖手握兵權,但朝堂上依然目之為庶族,加上長年遠鎮北疆,無法成為太子可依靠的外戚。如今太子眼看就要成年,想在朝中立穩腳跟就必須依靠強勢姻親,而這樣一門不鹹不淡的婚事……自己又即將遠調,不能護他在神京周全,想到這裏東方素一陣隱憂。
然而他不善揣摩聖意,也不大了解朝政,便對元修如道了恭賀。元修如本有意氣他,見不成,又溫語叮囑少涉險境,多寄書來。暮色深了,二人仍依依不捨,東方素道,“你若有心,明早再來送我,今日且放我回吧。”元修如又叫他送到東宮才罷。
東方素對元修如的婚事並非毫不介意,回府路上思及日後聚少離多,而那人身畔又添了一位才貌雙全的太子妃,他感到十年來的少年情緣仿如一夢,都將被太子婚典的朝陽喚醒,如晨曦露水般杳無蹤跡。他忽然慶幸此時的外調,若繼續留值羽林,難道他要在大婚的儀仗中為他們山呼不成?
次日晨起啟程,元修如被宣召陪天子前往安如寺禮佛,隻派了宮人送來一柄純鈞寶劍,劍鞘上雕飾七星,說是特地為東方素打造,彌補東方素婚時未贈之禮。東方素提劍上馬,身後響起安如寺的晨鍾,隨著馬蹄,越來越遠。
在冀州大營的兩年,東方素潛心學習軍事,給元修如的信中卻除了“安好勿念”別無他物。他暗暗等著元修如大婚的消息,仿佛到了那天,一切情絲便可斬斷得一幹二淨。
天不由人,兩年間風雲驟變,東方素沒能等來元修如的婚訊,而是他的死訊。
作者有話要說: pov視點人物寫法
第3章 03 東方素
天不由人,兩年間風雲驟變,東方素沒能等來元修如的婚訊,而是他的死訊。
當年天子元證觀年近不惑而無嗣,原配桓氏早年誕下一女早夭,再無所出,其餘嬪妃也隻有幾位公主。東方氏因兄長戰功而被選入宮,絕色溫柔很快獲寵,第二年就誕下皇子,元證觀喜出望外,當即立為太子,改元曇照,改皇家寺院圓覺寺為安如寺,又在寺中修建佛塔,以祈禱太子平安成人,同年桓氏以疾薨,復立東方氏為後。
安如寺塔有百丈之高,儀表莊嚴,城外百裏可見,其中裝飾極盡奢華,柱飾錦繡,雕以珠璣,九層四角,懸掛金鈴,十八年來翻擴不斷,可謂傾九州之財貨為之。
然而好景不長,元證觀年事愈高愈沉迷佛法,東方皇後因屢屢勸阻而遭疏遠,雖居中宮而難見天顏,倒是已故桓後之妹桓妃,久蒙聖眷,又誕下一子,取名修浮,比元修如年幼三歲。桓氏位屬五門,桓老太師三朝元老,名望甚重,近年族中青年才俊迭出,大有取代崔氏而總領五門之勢。桓氏一直不滿元證觀立庶妃為後,礙於桓後無嗣而不發。與元修如的好靜甚至略顯木訥不同,元修浮極為好動,小小年紀就弓馬嫻熟武藝出眾,十四歲就能赤手與幼虎相搏。元修如喜好詩書,能通經義,兼修詩文音律,平日最愛與高僧論道,與詩友唱和。元修浮讀書雖然囫圇吞棗,但在朝政上頗有天賦,在元證觀身邊總有驚人獨到之論,更引得青眼。元修浮的成長與東方皇後失寵,益發助長了桓氏野心。
曇照二十年秋,山東大旱,青州亂起,起義軍直逼神京。桓氏聯合五門誣告太子與北疆冀州軍鎮勾結,煽動青州軍民,意圖不軌。元證觀大怒之下將太子幽禁賜死,將東方式削爵召回,失寵多年的東方皇後驚懼自盡。消息傳到北疆,東方式怒斬欽差,揮兵南下,欲清君側。
雲旌將軍用他二十三年的淚水擦亮那七星純鈞,提領前鋒營,劍鋒所指,攻無不克。他幾度挫敗擋路的青州亂軍,三月後神京在望。正當東方素與部將商討進攻神京方略時,卻傳來東方式領主力大軍自後趕來。
東方式令全軍就地紮營,囤積糧草,切勿渡河,所奪州府也無須攔截亂軍。東方素頗感疑惑,東方式道,“隔岸觀火,方能洞明。逝者不返,活著就得立於不敗之地。”
曇照二十一年二月,神京圍城,不久糧絕,元證觀多次向東方式謝罪求援,許以太師之位,並放還扣留在京的東方玄和東方穀以取信。東方式無動於衷,仍舊按兵不動。三月二十三日,青州亂軍攻破神京,縊死元證觀於安如寺,並將安如寺塔中寶物洗劫一空,桓氏攜新太子元修浮出逃。四月,亂軍驅趕滿朝文武至漢水之濱,遂即大開殺戒,將五門公卿屠戮殆盡,漢水春潮,血流百裏,屍臭熏天。
這群青州屠夫開始從屠殺的迷醉中逐漸甦醒時,就發現他們剛剛包圍占領的神京已經又被圍個水泄不通。亂軍本是烏合之眾,因元證觀調青兗軍主力牽製冀州軍,才使得他們能夠突進神京。在東方式猛攻之下,亂軍棄城而逃,突圍中大部損傷,小股亂軍突圍後也被追擊剿滅。
冀州軍進城後,東方式一邊派人尋訪元修浮,一邊以“平滅亂軍,匡扶皇室”為名,招撫各地軍鎮,降者無數,不降者則派東方素以勁旅擊之,一時九州賓服。
九月,東方式登基稱帝,國號曰燕,改元神道。
天下人都不知道的是,冀州軍衝進神京的那一日,東方素在天牢的角落中尋到了奄奄一息的元修如。
第4章 04 元修如
蒼穹如蓋,一剎清明,元修如於饑寒汙穢之中遊於南方無垢世界,龍女成佛之處,見千葉蓮華,千珠寶塔,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琉璃為地,玫瑰為衣,寶樹婆娑,栴檀香滿。元修如情正流連,又見一座雄獅,周身毛髮鬣鬣百萬裏,口如血盆,忽地雷音大動,身毛聳豎,威怒哮吼,具足萬行。
“今晚得回府上打點,就不能……”
“我知道。”
“還有一事……”
“你說。”
“玄兒年少不懂事,穀兒更還是個孩子,家母體衰,又沒了長兄約束,怕他們惹出事端,還望殿下多寬量照拂。”
“護國公一句話就把你調走,反倒把一家子都托給本宮。”雖是負氣話,元修如說得淡如晨煙,東方素不知該如何回復,便反握住本來抓著他的手。
“我會的,不用你說。”東方素可能是九州之內唯一一個見過當朝太子生氣的人,而他溫暖寬厚的手掌總能讓元修如那一點點怒氣煙消雲散,“可惜,你可能看不到我加冠了。冠禮之後就是婚典,你可得特地備一份大禮從冀州寄回來。”
“定下了?是那位大人?”
“崔尚書的女兒,知書達理,頗通音律,可比你強。”元修如談起來似乎很快活,他今年十八歲,兩年後就是弱冠之齡。
“哦……”東方素聽來稍有意外,崔氏雖是五門貴胄之首,但近十年來都不曾出過能臣,已有沒落之勢,這位崔尚書也是個謹慎本分的文官,對於東宮太子來說,這並不是一門絕佳的婚事。元修如的母親東方氏是東方素的姑母,東方家族起於行伍,依仗軍功封爵,不在五姓之中,護國公東方式雖手握兵權,但朝堂上依然目之為庶族,加上長年遠鎮北疆,無法成為太子可依靠的外戚。如今太子眼看就要成年,想在朝中立穩腳跟就必須依靠強勢姻親,而這樣一門不鹹不淡的婚事……自己又即將遠調,不能護他在神京周全,想到這裏東方素一陣隱憂。
然而他不善揣摩聖意,也不大了解朝政,便對元修如道了恭賀。元修如本有意氣他,見不成,又溫語叮囑少涉險境,多寄書來。暮色深了,二人仍依依不捨,東方素道,“你若有心,明早再來送我,今日且放我回吧。”元修如又叫他送到東宮才罷。
東方素對元修如的婚事並非毫不介意,回府路上思及日後聚少離多,而那人身畔又添了一位才貌雙全的太子妃,他感到十年來的少年情緣仿如一夢,都將被太子婚典的朝陽喚醒,如晨曦露水般杳無蹤跡。他忽然慶幸此時的外調,若繼續留值羽林,難道他要在大婚的儀仗中為他們山呼不成?
次日晨起啟程,元修如被宣召陪天子前往安如寺禮佛,隻派了宮人送來一柄純鈞寶劍,劍鞘上雕飾七星,說是特地為東方素打造,彌補東方素婚時未贈之禮。東方素提劍上馬,身後響起安如寺的晨鍾,隨著馬蹄,越來越遠。
在冀州大營的兩年,東方素潛心學習軍事,給元修如的信中卻除了“安好勿念”別無他物。他暗暗等著元修如大婚的消息,仿佛到了那天,一切情絲便可斬斷得一幹二淨。
天不由人,兩年間風雲驟變,東方素沒能等來元修如的婚訊,而是他的死訊。
作者有話要說: pov視點人物寫法
第3章 03 東方素
天不由人,兩年間風雲驟變,東方素沒能等來元修如的婚訊,而是他的死訊。
當年天子元證觀年近不惑而無嗣,原配桓氏早年誕下一女早夭,再無所出,其餘嬪妃也隻有幾位公主。東方氏因兄長戰功而被選入宮,絕色溫柔很快獲寵,第二年就誕下皇子,元證觀喜出望外,當即立為太子,改元曇照,改皇家寺院圓覺寺為安如寺,又在寺中修建佛塔,以祈禱太子平安成人,同年桓氏以疾薨,復立東方氏為後。
安如寺塔有百丈之高,儀表莊嚴,城外百裏可見,其中裝飾極盡奢華,柱飾錦繡,雕以珠璣,九層四角,懸掛金鈴,十八年來翻擴不斷,可謂傾九州之財貨為之。
然而好景不長,元證觀年事愈高愈沉迷佛法,東方皇後因屢屢勸阻而遭疏遠,雖居中宮而難見天顏,倒是已故桓後之妹桓妃,久蒙聖眷,又誕下一子,取名修浮,比元修如年幼三歲。桓氏位屬五門,桓老太師三朝元老,名望甚重,近年族中青年才俊迭出,大有取代崔氏而總領五門之勢。桓氏一直不滿元證觀立庶妃為後,礙於桓後無嗣而不發。與元修如的好靜甚至略顯木訥不同,元修浮極為好動,小小年紀就弓馬嫻熟武藝出眾,十四歲就能赤手與幼虎相搏。元修如喜好詩書,能通經義,兼修詩文音律,平日最愛與高僧論道,與詩友唱和。元修浮讀書雖然囫圇吞棗,但在朝政上頗有天賦,在元證觀身邊總有驚人獨到之論,更引得青眼。元修浮的成長與東方皇後失寵,益發助長了桓氏野心。
曇照二十年秋,山東大旱,青州亂起,起義軍直逼神京。桓氏聯合五門誣告太子與北疆冀州軍鎮勾結,煽動青州軍民,意圖不軌。元證觀大怒之下將太子幽禁賜死,將東方式削爵召回,失寵多年的東方皇後驚懼自盡。消息傳到北疆,東方式怒斬欽差,揮兵南下,欲清君側。
雲旌將軍用他二十三年的淚水擦亮那七星純鈞,提領前鋒營,劍鋒所指,攻無不克。他幾度挫敗擋路的青州亂軍,三月後神京在望。正當東方素與部將商討進攻神京方略時,卻傳來東方式領主力大軍自後趕來。
東方式令全軍就地紮營,囤積糧草,切勿渡河,所奪州府也無須攔截亂軍。東方素頗感疑惑,東方式道,“隔岸觀火,方能洞明。逝者不返,活著就得立於不敗之地。”
曇照二十一年二月,神京圍城,不久糧絕,元證觀多次向東方式謝罪求援,許以太師之位,並放還扣留在京的東方玄和東方穀以取信。東方式無動於衷,仍舊按兵不動。三月二十三日,青州亂軍攻破神京,縊死元證觀於安如寺,並將安如寺塔中寶物洗劫一空,桓氏攜新太子元修浮出逃。四月,亂軍驅趕滿朝文武至漢水之濱,遂即大開殺戒,將五門公卿屠戮殆盡,漢水春潮,血流百裏,屍臭熏天。
這群青州屠夫開始從屠殺的迷醉中逐漸甦醒時,就發現他們剛剛包圍占領的神京已經又被圍個水泄不通。亂軍本是烏合之眾,因元證觀調青兗軍主力牽製冀州軍,才使得他們能夠突進神京。在東方式猛攻之下,亂軍棄城而逃,突圍中大部損傷,小股亂軍突圍後也被追擊剿滅。
冀州軍進城後,東方式一邊派人尋訪元修浮,一邊以“平滅亂軍,匡扶皇室”為名,招撫各地軍鎮,降者無數,不降者則派東方素以勁旅擊之,一時九州賓服。
九月,東方式登基稱帝,國號曰燕,改元神道。
天下人都不知道的是,冀州軍衝進神京的那一日,東方素在天牢的角落中尋到了奄奄一息的元修如。
第4章 04 元修如
蒼穹如蓋,一剎清明,元修如於饑寒汙穢之中遊於南方無垢世界,龍女成佛之處,見千葉蓮華,千珠寶塔,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琉璃為地,玫瑰為衣,寶樹婆娑,栴檀香滿。元修如情正流連,又見一座雄獅,周身毛髮鬣鬣百萬裏,口如血盆,忽地雷音大動,身毛聳豎,威怒哮吼,具足萬行。